「剁手族」注意:不能讓評價忽悠了,你看的銷量和評價可能是假的

“剁手族”注意:網購不能讓商品評價忽悠了,你看的銷量和評價可能是假的

近日,家住濟南領秀城小區的小胡遭遇到了煩心事兒。因為家裡裝修後有不少裝飾材料的異味,需要購買清除甲醛和氣味的活性炭。他通過用戶評價,購買了一款聲稱原裝進口的活性炭包。因為進口的質量保證加上“好評如潮”,其價格也比普通活性炭包貴出了3倍。然而沒有想到的是,一週過去了,異味並沒有消散,活性炭的功能似乎並沒有商家介紹的那麼強大。

小胡的遭遇並不是個例,網購消費者往往依靠銷量和好評數量來判斷產品的優劣。在今年“雙11”即將到來之際,刷單也在不斷進化、升級,成為一些商家堂而皇之提高銷量的手段。儘管各電商平臺多番打擊,刷單現象仍屢禁不絕,甚至一些正規店鋪和品牌也參與進來。

變相的“托兒”

“請給五星好評,並進行評價,上傳照片後聯繫客服微信,可以退款5元。”23日,剛剛收到快遞的濟南淘寶用戶劉玲,在包裝盒中看到了一張紅色的宣傳頁。“當時感覺可以退款5元,就按照商家說的進行了點評,我需要把自己的感受描述上傳,同時上傳照片,加了客服微信果然收到了5元退款。”劉玲對經濟導報記者透露,自己平時喜歡網購,很多時候除了對品牌和產品的認知之外,更多地還是依靠用戶評價。但是在她看來,這些所謂的評價,似乎大部分都是商家主導的。

“以前我們去一些旅遊景區、商店,總有導購會推薦購買一些產品。而現在隨著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單純依靠產品的質量已經不能吸引消費者。因此,很多商家為了快速獲取利潤,便會採取一些非常態的競爭手段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刷單就是其中之一。”一位從事過淘寶網店經營的“店小二”莊亞楠對經濟導報記者透露,通過刷單,商家能達到快速積累人氣並最終獲利的目的。這是刷單現象日趨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並且幾乎成為了皇冠、鑽石店鋪之間“公開”的秘密。

曾經參與過刷單行為的大學生金祥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當時他通過QQ群加入了刷手組織,主要是想賺點零花錢。“我們一般都是先用自己的錢款付款並拍下商品完成交易,最後商家在平臺上確認交易後,我們才會收到貨款和佣金。有時候佣金少一點,只有3元,但是對於一些消費頻次不高的大宗商品,佣金會多一些,有的刷一單甚至能賺十幾元。”金祥表示,自己所在的QQ群是個龐大的群體,刷手們基本上天天在線“待命”,不愁沒有刷單工作,他們就好像變相的“托兒”。

經濟導報記者在業內人士的介紹下,加入了一個“淘寶刷刷”的群后發現,管理員會主動聯繫加群者,詢問其意向——作刷單人員兼職,還是作為賣家來購買刷單服務。若入群者未及時回覆信息,就會被踢出群聊。經濟導報記者看到,在群公告中,群主備註了刷單的相關細則:在為商家刷單時,需在網店的商品頁面上停留超過5分鐘,同時要求刷手與客服假聊。其中假聊的環節和聊天內容,都有詳細的規定,閱讀這些規定後,一名新手可以迅速完成自己的第一筆刷單。

在金祥的演示下,經濟導報記者看到,他給一家網店的牙刷刷單後,將截圖發給店家,不到1分鐘,他就收到了兩個微信紅包,一個是刷單費用的返款,另一個是刷單的佣金——3元。“雖然佣金不多,但有時候一天可以刷幾十單,基本上自己的生活費不用愁。”經濟導報記者看到,這款此前銷量僅有20多單的牙刷,經過刷單群的操作後,銷量突然激增到150多單。

灰色地帶藏風險

“刷單”這樣透支行業公信力的行為,有關部門也在整治。然而,部分無良商家卻不思悔改,依然通過“刷單”等虛假交易行為,以次充好。尤其在刷單之風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一些正規商家也參與其中,有的商家甚至直言“不刷單就只能倒閉”。

“電商平臺常見的產品展示排序規則是按綜合排名和銷量排名,這兩種排序都與銷售量密切相關。作為商家為了賣更多的產品,才迫不得已選擇刷量。”莊亞楠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商品黃金展示位有限,基本按銷量展示機制的前提下,消費者在搜索頁第一頁購買產品的幾率在70%以上。雖然刷單風險極大,但不少商家為了提高銷量不得不採取刷單這種方式。

電商購物測評師闞川川認為,刷單在網購環節制造了很多虛假信息,也可以稱做“市場噪音”。有時為了構成“逼真”的購物場景,還需要花費不必要的費用,比如讓商家郵寄一個空包裹等方式,佔用了大量社會資源。

“商家構建虛假的交易量和好評,嚴重干擾了消費者對產品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實質上是一種商業欺騙,嚴重干擾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濟南卓越信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範瑤表示,處在灰色地帶的刷單行為,給不少正規經營的商家帶來了困擾。為了競爭,企業必須加大推廣力度,這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最終不刷單的企業排在了後面,而刷單的企業卻排名靠前。當然也有一些商家刷單後,並沒有取得不錯的效果,導致虧損。

範瑤對刷單的風險表示了擔憂,他認為,目前很多刷單行為都是一些有組織、有規模的幕後行為。現在在網絡平臺上註冊賬號基本都要實名驗證,但不法分子卻仍舊能夠通過QQ群、平臺、廣告、微信等方式獲取和偽造私人信息,這些風險無意中也轉嫁給了商家。一旦被查到,最終“頂包”和承擔責任的只能是商家,而刷單中介和組織者卻往往“銷聲匿跡”。

治理還需多管齊下

不久前,濟南市工商管理局查獲了一起網絡刷單案,186家淘寶網店被立案調查,900多名刷手涉案。山東省各地為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網絡市場環境,紛紛重拳出擊,打擊刷單炒信、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

據瞭解,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經營者採用刷單、炒信等方式,幫助自己或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宣傳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情節嚴重的,最高可處200萬元罰款,吊銷營業執照。此外,距離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電子商務法》還有近3個月時間,但是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首部綜合性法律,已經在國內電商市場引發了震動。其中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面對兩部法律法規的重拳出擊,淘寶、京東、攜程等也都在積極治理刷單行為,經濟導報記者看到,在淘寶上就設立了專門的情報舉報專欄,就是針對不良商家的刷單等行為。

“作為主體,電商要進行自我約束,以身作則,最重要的是應該承擔監督與約束的責任,制定有震懾力的行業規範,對違法商家實施拉入黑名單、永久封禁等措施,加大他們的違法成本。”山東新華律師事務所律師孫偉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是否能真正消除虛假評價,關鍵在於電商經營平臺的執行,但畢竟電商自有的監管部門不是執法單位,最終還需要國家相關行政部門介入。

孫偉表示,治理刷單行為需要多部門多管齊下。相繼出臺的法律政策已經對相關不法行為起到震懾作用,但要從根源上解決這類問題,還是要從立法和監管層面入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