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真的不了解你的「計步功能」|Fantalk

家宅了兩天的小編,打算在今天的內容開始前,先給大家分享一首德語洗腦歌曲,直譯過來的意思大概是...“

粉色的小母牛

好了咱們開始說正事兒。[本次話題提供者:@Marvel_Lee ,來自微信公眾號後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總有人能在微信運動中每天保持好幾萬的行走步數?就用小編朋友圈當中“屏霸”來說,每天平均行走2.5萬步左右。咱們按照每步30釐米的長度來計算,這位“跟鞋過不去”的朋友,每天要走大概750,000釐米,也就是7.5公里。

這就出現了兩個問題,首先如果這位朋友沒有刻意的健身,那麼他很可能需要普及一下公共交通的知識;其次,為什麼我們的手機知道我們走了多少步?

▌計步器早就有了,真的

其實“計步器”這種東西,可不是智能設備時代的專利,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被廣泛使用了。只不過以前的計步器,叫做“2D計步器”,也叫做機械式。原理比較簡單,由兩個觸點和一個平衡錘組成。

舉個栗子,就好像是座鐘的鐘擺,兩邊各有一個觸點,當鐘擺接觸到觸點,電路就“通”,離開則電路“斷”。人類走路時的動作,會讓這個鐘擺左右擺動,以此來計算步數。而一些高級的可以計算消耗熱量的設備,則會通過內部的電路板計算路程和擺動幅度,以此轉化為消耗的能量。


你可能真的不瞭解你的“計步功能”|Fantalk

圖片來自:iPanda



▌這樣計步真的準確嗎?

emmm.....並不準!

這種2D的計步器有一個弊端就是無法區分是什麼動作導致的平衡錘擺動,也就是說如果你拿著計步器打一局網球,即使一步沒走,也會讓計步器以為你正在走路。

因此,就有了此後的3D計步器。

3D的意思比較複雜,並不是以“擺動”來計數的,而是利用傳感器監測人體震動,因此也就不需要把計步器垂直於地面,放在包裡、兜裡都可以。


你可能真的不瞭解你的“計步功能”|Fantalk



▌手機、手環是使用什麼來計步呢?

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了,現在手機和手環越做越薄,本就不大的內部空間很難給“計步器”留下位置,因此人們發明了一種叫做“三軸加速傳感器”的東西,大小和一個芯片差不多。別看小,但原理可比之前的兩個計步器複雜得多。

咱們平時走路,身體肯定會有一定幅度的擺動,比如我們的手在走路時從前擺到後,會經歷一個加速、減速、再加速的過程,其他部位也是一樣,比如肚腩。就好像水波紋一樣...總之,這些動作都會產生“加速度”,這時候“三軸加速傳感器”就會收集並處理三個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從而分析得出我們是不是在

你可能真的不瞭解你的“計步功能”|Fantalk

走路,並且根據頻率計算出我們最終的步數。

▌說了這麼多廢話,究竟準還是不準?

有研究機構進行過測試,利用加速傳感器測量的步數,與人類實際走的步數誤差不超過100步,而且就算拿著手機進行輕度干擾,誤差也不會太大。這是因為“傳感器芯片”當中有一種叫做“壓電陶瓷材料”幫忙,不同加速度產生的作用力在這種材料上,反饋的電壓是不同的。比如用手搖晃手機,作用力是2,而走路只有1。

利用這一點就可以基本分清我們究竟是在走路還是在“搖一搖”了。不過現在淘寶有賣一種長的好像“地球儀”的所謂“刷步器”,利用這種機械動作來模仿人類行走時的“加速度”從而實現計步。

因此現在很多專注於計步的公司,還會把“定位”功能加到算法當中,通過測定移動距離+步數來最終得出我們行走的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