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綠色之路,農藥龍頭將迎更廣闊發展空間

10月20日,由中國化工報社主辦的長江經濟帶綠色化工行產業調研走進利民股份暨農藥行業綠色發展閉門會在江蘇省新沂市召開。來自國務院參事室、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南京工業大學等政府機關、行業主管部門以及科研院校的領導、專家就中國農藥行業發展概況、清潔生產現狀、利民股份推動行業綠色發展實踐經驗及政策建議等問題進行了細緻分析。與會代表稱,在環保趨嚴環境下,小散亂企業市場將逐漸被擠壓,環保達標企業會迎來更廣闊發展空間。

走綠色之路,農藥龍頭將迎更廣闊發展空間

參觀利民股份的廠史館和清潔化廠區

長江經濟帶綠色化工走進農藥

走綠色之路,農藥龍頭將迎更廣闊發展空間

上:崔學軍社長致辭; 下:陳堂清市長致辭

中國化工報社社長崔學軍致辭時表示,眾所周知,農藥行業的發展仍存在環保、安全、創新薄弱、公眾誤解等制約因素,以長江經濟帶的農藥生產企業為例,這些企業無論是規模還是產能佔據行業半壁江山,對農藥行業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為推動中國農藥行業綠色發展,中國化工報社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紮實推進《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緊扣綠色發展主題,在長江經濟帶覆蓋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等省份開展行業調研,活動將採取現場調查、專題座談、閉門會議、問卷調查、技術傳播等多種形式,通過走訪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農藥企業,發掘清潔生產、科技創新的典型樣板,揭露違法亂相。

此次“長江經濟帶綠色化工走進農藥產業”調研活動對於摸清農藥行業的現狀,樹立行業典型企業,消除公眾誤解,提升行業環境治理及科技創新水平,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加強長江流域綠色化工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新沂市人民政府市長陳堂清致辭時表示,新沂地處蘇魯兩省交界,是江蘇的北大門,是亞歐大陸橋東起第一座交通樞紐城市,經濟開發區緊緊圍繞“產業立區、工業強區”的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經濟國際化、新型工業化、產業集聚化,目前開發區內匯聚了中糧集團、利民股份、藍豐生化和晉煤恆盛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目前正著力培育打造全國一流的新醫藥及大健康、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全省知名的日化產業基地。

作為園區的一家重點企業,利民股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公司領導以遠見卓識、引領未來的戰略思想,堅持以“綠色發展”為環保方針,“良心之所在,存續之根本”為環保理念,認真執行環保法律法規;加大三廢治理方面的投入和技術的研發,做好技術儲備;加強源頭控制,不斷實施清潔生產,儘可能減少汙染物的產生的同時結合公司自身生態模式進行轉型,通過智能製造實施工作,全面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公司先後被評為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公民楷模榜“最具社會責任企業”、第十一屆中國上市公司價值評選“中小板上市公司價值五十強”、2016 年度“金牛投資價值 150強”、被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授予“中國質量誠信企業”、“年度中國農藥出口額 30 強”、“2017 中國農藥行業銷售百強第三十七名”等榮譽。

作為長江經濟帶上的化工企業,利民股份牢固樹立生態紅線意識,將環保工作提升到講政治的高度,通過嚴管理、高投入,努力實現環境治理工作的持續改善。首先,將環保管理納入政績考核範圍。細化生產現場環保管理標準和要求,列入員工積分考核,與員工工資掛鉤。其次從源頭技術入手,提高生產過程的環保水平。再次所有新產品的研發,要將三廢治理技術研究、設計到位。做好循環利用大文章,利用循環利用技術,切實降低生產過程中廢水、廢氣、固廢的產生量。同時園區各企業要積極參與園區中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還要緊緊圍繞“綠色發展”這一主題宗旨,通過智慧工廠建設、清潔生產技術研究、綠色產品開發,實現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公司的發展後勁。

走綠色之路,農藥龍頭將迎更廣闊發展空間

左: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國務院參事李武 右: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

用綠色推動農藥高質量發展

走綠色之路,農藥龍頭將迎更廣闊發展空間

上:孫叔寶會長介紹中國農藥行業現狀 下:李新生董事長介紹企業生產情況及行業綠色發展經驗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孫叔寶會長詳細介紹國內農藥行業發展現狀。他表示,截至2017年6月底,國內共有農藥企業2500多家,其中獲得工信部核准的企業有1709家,具有原藥生產資質的企業有459家,可常年生產300多個原藥品種。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農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80.1億元,同比增長11.8%,利潤總額達到259.6億元,同比增長25%。化學原藥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1%,生物化學農藥以及微生物農藥同比增長10%。

產量方面,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統計,2017年中國共生產農藥原藥147.61萬噸,其中除草劑90.62萬噸,殺蟲劑33.93萬噸,殺菌劑19.81萬噸,其他3.25萬噸。進出口方面,2017年中國共出口農藥163.2萬噸,同比增長16.5%,共進口農藥8.3萬噸,同比下降1.3%。

中國農藥是全球第一大農藥生產國,也是全球農藥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農藥產品供給市場極大豐富,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作出了積極貢獻。孫叔寶介紹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巨大的進步和發展證明是“化工及農藥生產解決了我們的農食住行,改善並將繼續改善我們美好的生活。“以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用綠色推動供給側改革”將是今後一段時間農藥行業發展的主題。農藥企業應強化企業的安全、環保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加強創新驅動對行業的引領作用,提升農藥行業的綠色發展水平;大力推動行業的兩化融合工作,以智能製造為主要抓手,全面提升行業發展質量和經濟效益。

做精做強,不片面求大

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新生介紹說,作為國家定點農藥製造骨幹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始終秉承“艱苦奮鬥、變革創新、追求卓越、志存高遠”的價值觀和“一開科技和管理進步,塑造優質產品和服務,推動植保科技發展”的經營理念,主要從事農藥原藥、劑型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代森類、霜脲氰、嘧黴胺、威百畝和三乙膦酸鋁等產品產能、產量位居國內第一。

面對行業持續加大的環保壓力,去年公司投入高達1.24億元用於環保治理,其中僅代森錳鋅產品的環保綜合運行費用就達2000萬元,摺合每噸產品環保成本640元。一方面,公司持續加強產品創新,全面提升質量管理標準,建立清晰、穩定和持續的品牌推廣體系,深入推進HSE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環保運行體系,提升環保效益,另一方面,公司把“智慧企業、智能製造、智才聚集”作為引領企業發展方向的旗幟標杆,銳意進取,致力於成為最可信賴的植保服務商。

調研組專家表示,如何可持續發展一直是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為此,近年來農藥企業在工藝改進、設備裝備更新、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等方面下了大功夫,盡最大努力改變行業在公眾中的形象。在國家愈發重視安全環保的背景下,一方面,企業應團結合作,提高企業運營能力,改變行業在公眾心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企業要更加註重核心技術的創新,讓先進技術為行業發展保駕護航,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此外,與會專家還呼籲,國家職能部門應在企業升級改造、搬遷等方面予以國內農藥企業支持和幫助;統一環保監管和執法尺度,堅決打擊不合規企業,使得農藥行業在公平有序的環境下健康發展。

專家眾議綠色發展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國務院參事李武

建議有關部門在執行國家環保、安全政策時,適當地給企業留有一定的空間,幫助企業從源頭上實現清潔生產、本質安全。此外,有關部門要注意檢查、督導工作的規範性,做好人員培訓工作,儘量避免給企業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

作為國內代森類產品的龍頭生產企業,利民股份追求做精做專,不求做大的發展理念值得行業借鑑。特別是上市後的幾年裡,公司以產業整合為目標實施併購戰略,完成對國內代森類殺菌劑市場的初步整合,降低國內代森類產品存在的惡性價格競爭強度,促使國內主要代森類生產廠商形成合力,鞏固國際市場競爭地位。今後建議企業進一步鍛造核心競爭力,築牢持續發展的基礎,不斷提升整體技術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做專做精主業,兼顧鏈條擴張,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加速產業整合。

走綠色之路,農藥龍頭將迎更廣闊發展空間

左:南京工業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徐炎華;右:安徽華星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顏澤彬

南京工業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徐炎華

很多年前曾經來過公司,這次到新廠區看到車間乾淨明亮,感覺變化很大。這體現了管理層對環保工作的重視。對於化工企業面臨的環保壓力,有以下兩點建議:第一,當企業出現環保問題時,建議有關部門要支持企業用有效的技術解決問題,而不是簡單地把企業一關了之。反反覆覆的開車、停車更容易導致出現危險;第二,汙染物產生後,要做好科學的分類收集,這樣便於企業綜合利用,分類處理。

安徽華星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顏澤彬

看到利民股份在環保、安全等領域的投入後感觸很深,為同行業中企業取得的進步感到自豪。在環保壓力的大形勢下,華星化工也對生產車間進行智能化的轉型升級。去年11月公司首批通過智能化生產的草甘膦水劑從生產線上成功下線,至此,公司正式邁入草甘膦製劑智能製造時代。環保高壓已是常態化,對化工企業而言是挑戰也是機遇。公司今後將繼續創新思路,主動求新求變,通過做精做細原藥、做大做強制劑,努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走綠色之路,農藥龍頭將迎更廣闊發展空間

調研會現場及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