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水明明是透明的,爲什麼變泡泡就成了彩色的呢?

吹肥皂泡可能是很多人童年時玩過的遊戲。五彩繽紛的泡泡在空中飄蕩,泡泡上還會倒映出彩色的樹木房屋,就像童話裡的場景一般。


肥皂水明明是透明的,為什麼變泡泡就成了彩色的呢?


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 by Brocken Inaglory)


可是,肥皂泡為什麼會出現彩虹一樣的絢麗色彩,還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呢? 而你有沒有注意過,當肥皂泡的色彩漸漸褪去變成灰黑色的時候,就快要破裂了呢?

而這些,其實都源於一種叫“薄膜干涉”的光學現象。我們通常用洗滌劑(洗潔精、洗衣粉等等)以一定的比例兌水來吹肥皂泡,所以泡泡就是被洗滌劑分子包裹著的一層薄薄的水膜。那麼,當光照射到這一層水的薄膜時,都發生些什麼呢?

空氣和水都是可以透過光的介質,它們的交界處叫作“界面”。當光遇到一個界面時,一部分會被反射回來,還有一部分會繼續前進,發生折射。例如,把一根筷子插進水裡,如果我們從側面看,就會發現水裡的筷子彎折了,這就是折射;而當我們俯視水面時,如果角度合適的話也能看到筷子的鏡像,這就是反射了。這組成肥皂泡的薄薄的水膜,就擁有兩個“空氣-水”的界面:光從空氣中遇上水膜,也就是第一個“空氣-水”界面時,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而折射的部分穿過水膜,又遇到第二個“空氣-水”的界面,這時又有一部分光被反射了回去,而另一部分則穿過它,回到了空氣裡。 這樣,有一部分光在離開水膜之前,就會被來來回回地反射很多次。


肥皂水明明是透明的,為什麼變泡泡就成了彩色的呢?


光有一種性質——同處一處的多條光波會相互疊加自身的強度。這樣的現象叫做“干涉”,是一種“同相更強,反相相消”的效果:如果一束光的峰值和另一束光的峰值疊加在一起,結果就會變得更強; 而如果一束光的峰值和另一束光的谷值疊加在一起,結果就會相互抵消。這兩類現象分別叫做“相長干涉”和“相消干涉”。



肥皂水明明是透明的,為什麼變泡泡就成了彩色的呢?



在肥皂泡薄膜中被來來回回反射的光,就會發生干涉。 不過通常來講,完全的相長干涉和完全的相消干涉是兩個極端,實際干涉的情況會介於兩者之間。而且實際干涉的情況和光的波長(也就是顏色)、以及薄膜的厚度都有關係,這就使有些顏色的反射光被削弱了,有些顏色的反射光被增強了。於是,薄膜上就產生了變化的色彩,而不再是“白色”的日光了。

當一個肥皂泡被吹出來之後,它並非是堅固不變的,泡泡的厚度其實一直在變化。在重力的作用下,泡泡頂部的水會往兩側流動,導致泡泡頂部比底部先變薄;與此同時,泡泡中的水分也會不斷蒸發。 總的來說,泡泡從吹出來之後就會慢慢變薄,最後薄到承受不住外界的壓力衝擊,就破了。在肥皂泡不斷變薄的過程中,薄膜干涉的情形也會隨之變化,使得肥皂泡表面呈現出不斷變化的色彩。

七彩的肥皂泡不僅僅可以欣賞,我們其實還可以從泡泡的色彩上推斷它的厚度。

計算機模擬的結果表明,泡泡表面反射光的顏色,和入射光的入射角、以及薄膜厚度的關係圖,也像一條絢麗的彩虹。

比較厚的薄膜,它們反射的顏色基本就在淺淺的紅色和綠色之間交替變化。 但當薄膜厚度降到500nm以下時,更多的色彩開始出現,並且顏色也會變得更加鮮豔。比如,鮮豔的金色和藍色,就出現在薄膜厚度在100nm到450nm之間的時候。這個厚度,差不多隻有頭髮絲直徑的200分之一。 如果再薄下去,薄膜就將逐漸黯淡,變成灰黑色了。 這是因為這時候薄膜已經薄到無法對可見光形成有效的干涉,大部分光都穿過薄膜“流失”了,所以也就基本就沒有反射光了,顯示出灰黑色。這時候,肥皂泡就離破裂不遠了。


肥皂水明明是透明的,為什麼變泡泡就成了彩色的呢?



所以,當你看到泡泡上出現鮮豔的金色、藍色相間的條紋時,你就知道它快要撐不住了。如果你想在泡泡裡吹更多的泡泡,那最好選擇從淺紅、淺綠的地方戳進去,因為只有那裡的泡泡薄膜才比較厚,經得住戳。

薄膜干涉的現象,不僅僅只出現在肥皂泡上。任何厚度與可見光波長差不多的透明薄膜,在合適條件下都會產生這種薄膜干涉。例如,水塘上的油汙膜也會呈現彩虹色;相機鏡頭、防藍光眼鏡鏡片、被火燒過的刀片表面,也都會顯示出特殊的色彩。這些色彩的背後,其實都是薄膜干涉的效果。

(本文中標明來源的圖片均已獲得授權)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鄒路遙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