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削藩之路,昭義鎮被平定,只是杯水車薪

唐武宗削藩之路, 昭義鎮被平定, 只是杯水車薪

人生就像一盤棋,一步走錯滿盤皆輸。甘露之變中,唐文宗在宦官們的捉對廝殺中敗北。從此以後,文宗在宦官的控制之下過著雖生猶死的生活。他就這樣苟延殘喘地活了四年,終於憂鬱成疾一病不起,於開成五年(公元840年)正月,結束了悲慘的人生。唐文宗臨死前打算立自己的侄子陳王李成美為太子。他在行將就木之際,將宦官樞密使劉弘逸、宰相李鈺等人秘密召入宮中,準備扶持太子李成美執政。但是,神策軍左右護軍仇士良、魚宏志不甘心將擁立之功拱手讓人,他們以太子體弱多病為藉口,建議改立儲君。不管宰相李鈺等人如何據理力爭,也拗不過手握軍權的二人。仇、魚二人假傳聖旨,立潁王李炎為皇太弟,並親率大軍將李炎護送進皇宮。而李成美的太子位還沒坐熱乎,身份就成了藩王。唐文宗窩窩囊囊地死了,李炎繼位,史稱唐武宗。

唐武宗削藩之路,昭義鎮被平定,只是杯水車薪

唐武宗登基之後改年號為會昌。唐武宗為人沉穩大氣,往往喜怒不形於色,在唐朝後期的君主中算得上拔尖。他慧眼識珠,封李德裕為宰相,在執政的過程中,二人配合默契。此時的大唐已是千瘡百孔,就在這種不利條件下,唐武宗依然有一番作為。他遏制宦官勢力的膨脹、滅佛減負、打壓藩鎮,給衰敗的大唐帶來一絲光亮,其中則滅昭義節度使劉稹是其最為可圈可點的政績。昭義鎮是交通的咽喉,兵家必爭之地。起到遏制河北,保衛東都的作用。對昭義節度使來說,如果與朝廷鬧翻,進可攻打洛陽,退可固守昭義。

唐武宗削藩之路,昭義鎮被平定,只是杯水車薪

昭義與朝廷結怨還要從劉悟說起,劉悟曾經是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的部將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憲宗欲征討李師道,他施了一條計策,寫了一條詔令:“如果哪個淄青部將能夠殺掉李師道並且投向朝廷,那麼李師道的所有家底全給他。”李師道頓時風聲鶴唳,對自己的所有部將都產生了懷疑,劉悟則是被懷疑的重點對象。劉悟沒辦法,只好用計殺掉李師道投降朝廷。但是朝廷把他給耍了,劉悟只得到了李師道的部分地盤,劉悟心中大為不爽。唐穆宗登基之後,劉悟被調到昭義當節度使。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幽州軍隊譁變,動靜鬧得很大,幽州節度使張弘靖被囚禁起來了。得知此事之後,朝廷立刻調兵鎮壓,命劉悟為盧龍節度使鎮壓兵變。反感朝廷的劉悟不願這趟渾水,以種種藉口不出兵。

唐武宗削藩之路,昭義鎮被平定,只是杯水車薪

朝廷派去的監軍李承諧多次催促劉悟兵發幽州,劉悟置若罔聞,李承諧見劉悟如此不配合,就在軍中大放侮辱之詞攻擊劉悟,劉悟一氣之下將其關進大牢。朝廷無可奈何,只好降罪於李承諧。得勢之後的劉悟尾巴翹得更高了,視朝廷旨意如空氣。一些與朝廷為敵或者失意之人紛紛投靠劉悟,劉悟照單全收,朝廷也無可奈何。劉悟去世後,其子劉從諫向朝廷上表,請求繼承父親的職務,他以重金賄賂手握重權的李逢吉、王守澄二人,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在二人的推動下,劉,從諫輕鬆上位。在甘露之變事件中,文宗和百官失敗,結果遭到了滅頂之災其中劉的好友王涯也難逃性命之憂。劉從諫為好友上表申冤,鑑於劉從諫手握重兵,宦官仇士良等人不敢擴大殺戮。但自此以後,劉從諫和仇士良二人徹底鬧翻,仇士良藉助自己在朝中的權力經常給劉從諫下絆子,劉從諫也開始擴充勢力,訓練軍隊,等待時機將仇士良殺之而後快。

唐武宗削藩之路,昭義鎮被平定,只是杯水車薪

會昌三年(公元843年)四月,還沒等出兵劉從諫就一命鳴呼了。其子劉稹採納部將建議,秘不發喪,當劉稹逐漸接管父親的權力之後,才向朝廷上表請求任命。不僅如此,他還痛斥仇士良的種種惡行,拒不服從朝廷調遣,氣焰十分囂張。宰相李德裕認為,昭義割據一方多年,又臨近大唐都城,不能任由其發展,應早日將其平定。同年五月,朝廷宣佈免除劉從諫和劉稹的官爵。次年,宰相李德裕調兵遣將攻打昭義,又命王元奎等五路節度使,兵分五路討伐劉稹。七月十八日,天德軍防禦使石雄率七千精兵從西側殺進潞州,翻過烏嶺,連下五寨;大將王元奎從東側進攻,破昭義軍於堯山,昭義鎮已經無險可守由於昭義鎮軍隊內部有矛盾,軍隊的權力被王協、李世貴等人掌握,因此,軍中將士離心離德,大將高文瑞等人先後倒戈投奔唐軍。戰況對昭義守軍越發不利。劉稹逐漸淪為光桿司令,最後被部將董可殺光全家,自己的頭被董可割下來邀功請賞去了。

唐武宗削藩之路,昭義鎮被平定,只是杯水車薪

昭義鎮被平定了,眾藩鎮受到了震懾。而平定昭義對於改變大唐局勢來說只能算是杯水車薪,藩鎮勢力依然無法得到遏制。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及時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