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創業合伙人的你,應如何去計算股權比例呢?

關於股權比例的計算

只要合夥人的各種投入所具備的市場價值得到了確定,那麼公司在設計股權結構時就有了合理的依據。

每個合夥人所提供的投入並不是單一的,所以在計算之前需要將其提供的所有要素的價值相加,同時所有的合夥人全部的投入要素會有一個價值的總和。

在計算某一個合夥人的貢獻比例時,只需要用前者中屬於自己的數字除以後者,得出的結果其實就是他應該獲得的股權比例。

其實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表示。假定某一合夥人為公司的投入估值為A,所有合夥人為公司的投入估值為B,那麼此合夥人的股權比例則為C,公式便可寫為:A-B=C。

作為創業合夥人的你,應如何去計算股權比例呢?

考慮投入要素的估值浮動

當然,很多事情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投入要素自然也會因為所處階段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價值。

有時候,在創業初期需求最為迫切的要素所發揮出的價值可能遠遠超過其自身的價值,所以在對其進行估值時,可以適當地放大比例。

在公司初創時期,幾乎絕大多數的創業團隊最需要的都是資金,畢竟無論是時間還是技術,創業者都比較容易解決,需要時間他就可以加班加點,需要技術他就可以努力學習掌握,但是資金卻不可能憑空出現。

所以,對於創業企業來說,在初級發展階段所需最重要的要素非資金莫屬。

此時的資金所能發揮的價值絕非是實際金額所能比擬的,那麼對其進行估值時就可以適當地將價值比例放大。

作為創業合夥人的你,應如何去計算股權比例呢?

謹慎對待股權比例的計算時機

合夥人為公司投入的各種要素因為性質的不同而有著時間上的差異,其中諸如辦公設備、辦公場地、資金等方面的投入可能會在最初一次性投入,而最為關鍵與重要的時間要素的投入卻是長期而持續的。

也就是說,合夥人的投入其實是處於變動之中的,其相應地獲得的股份也會隨之而變動。

面對這一情況又該如何是好呢?其實,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法中尋求答案。

1預估法

這其實是最為簡單的一種方法,而且可以為後期省去一些麻煩。

在公司或項目啟動之際,對每一位合夥人的時間要素進行預估,並將其結果作為股權結構設計的重要依據。

作為創業合夥人的你,應如何去計算股權比例呢?

下面我們就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對這一方法做一個具體闡述。

有曱、乙、丙三人共同創業,其中曱負責領導企業發展,乙負責企業內的事務性工作,丙則出資。

按照市場行情,根據曱從事的具體工作,他這樣的人才年薪一般在42萬元左右,同樣的情況下乙的年薪則為18萬元左右。

在創業初期,他們並沒有其他的資金來源,所以決定對丙所出的20萬元資金進行翻倍估值。

所以,在第一年三人都不拿任何工資的情況下,三人的投入估算價值分別是:曱42萬元、乙18萬元、丙40萬元。

在總值為100萬元的情況下,三人分別佔據了42%、18%、40%的股份。

作為創業合夥人的你,應如何去計算股權比例呢?

2定期評估法

比之預估法,這種方法是稍微麻煩一點,需要對合夥人的投入進行定期的彙總,然後對其在這一時間段內的投入進行評估,得出的各自投入價值作為同時間段內的股權設置依據。這樣其實比較符合合夥人動態的投入方式。

仍然以曱、乙、丙三人創業為例,曱帶領公司創業,乙負責內部事務,丙出資。

曱、乙的年薪與上文所舉例子中相同,分別是42萬元與18萬元;而丙則在公司最需要資金的時候出資20萬元。

同樣丙所提供的資金被翻倍估值,而曱、乙的年薪分別換算成35000元、15000元的月薪。

作為創業合夥人的你,應如何去計算股權比例呢?

在明確了這一基本前提條件之後,對甲、乙、丙三方的投入進行定期評估:

在大家都不拿工資的情況下,曱在第一個月為公司的投入為其月薪35000元,乙則是15000元;而公司在這個月的發展所需的成本則為2萬元,這2萬元實際是由丙出資,翻倍估值為4萬元。

以第一個月為第一個定期評估的時間段,到月底為止,曱、乙、丙的投入分別是35000元、15000元、4萬元,而總的投入則為9萬元。運用前文所提到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之後,可以得出曱、乙、丙三人分別佔據了38.9%、16.7%、44.4%的股份。

以此類推,在每個月的月底,都可以將曱、乙、丙三人的投入進行累計計算,分別得出其應占股份的比例。

當然,定期評估的週期並不用非得定為每月一次,創業團隊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與需要自行選擇,或是按季度、或是按月份、或是按年份等。這樣一來,隨著定期對各自的投入進行評估,企業具體的股權結構就會呈現出動態變化。

作為創業合夥人的你,應如何去計算股權比例呢?

但是,隨著企業不斷地對各方投入進行估值,到了後期這一動態幅度就會變得不那麼明顯了。

還是上述的例子,在第一個月的時候,總投入的估算價值也不過只有9萬元,曱投入的35000元可以為之帶來38.9%的股份;而到了第11個月月底,總投入的估算價值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達到了99萬元,就算是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乙、丙不做任何投入,只有曱繼續投入35000元,那麼在第12個月月底,曱不過也就只能增加3.4%的股份。

更何況乙、丙還會繼續投入,這樣的話甲所增加的股份只會更少。

小結

如此看來,越到後期,合夥人的繼續投入所能引起的動態變動就越小。

也就是說,經過一段時間的變動,企業的股權結構就會變得相對穩定,此時定期評估就算是完成了使命,企業則可以從中得出一個相對穩定的比例。

此外,必須要謹記的是,企業在獲准融資之前一定要確定好股權結構,否則會影響到投資人對企業與團隊的評定,甚至會導致取消投資的後果。

作為創業合夥人的你,應如何去計算股權比例呢?

會議時間:2018年3月24日-25日(兩天一晚)

會議地點:北京 黃河京都會議中心

主辦單位:匯商時代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報名對象:董事長、總經理、股東、合夥人

報名方式:張老師13391875505(同微信)

報名費用:500元/人(含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