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叫浠水

浠!面對這個漢字,你是否感到有些怪僻和陌生?

這個與希望的“希”同音的漢字,在現代漢語詞典裡只有一個解釋:浠水,水名,在湖北,流入長江。

我的故鄉叫浠水


  浠水是浠水人的家鄉。既然以水而得名,那麼水應該是浠水的靈魂。

首先要說浠水河。浠水河自東向西將浠水縣城分為南北兩半,此水乃浠水人民母親河,從大別山麓流下,清澈而甘甜,養育著世世代代浠水人,然後帶著浠水人的情意流入長江。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每到夏季,雨水增多,河水經常漲滿,加上江水倒灌,出現過幾次河堤缺口。近些年,河道整治了,河堤修建好了,河水順服了。夏日裡,這裡的風景最佳:夕陽西下河邊涼風習習,孩童們與水嬉戲,情侶們河邊漫步;傍晚時老人們在樓臺上納涼,鄰里之間相互打趣,歡笑聲傳向河的對岸……

我的故鄉叫浠水


小時侯讀“莫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以為這就是浠(西)水得名最好的註腳。後來才知道“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莫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是北宋大學士蘇軾於元豐五年填的詞《浣溪沙·遊清泉寺》,寫的是清泉寺。人們大多熟悉這膾炙人口的詩句,卻不一定知道清泉寺。清泉寺就在浠水縣城東郊,它得名於清泉井。

我的故鄉叫浠水


據浠水縣誌記載:“邑東二里有清泉寺。唐貞元六年,鑿地得井,冽而甘,故以名寺。”唐朝時這裡被佛教徒們選為風水寶地,史有王一翥的六言絕句《清泉寺前井水》雲:“廬山傳說丁仙,浠水僅留葛井,盡供群僧洗缽,幾度行人顧影。”寫的是當時的情景。自唐代至清朝,千百年來,清泉寺吸引了歷代文人名士前來潑墨吟詠。其中見於史冊最早的當數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的七言絕句《遊清泉寺》:“朱圃邀歡興末賒,賡詩煮茗坐蓮花。上人我亦忘機者,欹枕相將到日斜。”

我的故鄉叫浠水


元末至正十一年,農民起義領袖徐壽輝率起義反元 “紅巾軍”,據兵蘄水(今浠水),毀寺建都,國號“天完”。 今天,已見不到昔日的清泉寺了,天完古都也了無痕跡。在其遺址上拔地而起的是聞一多紀念館。

我的故鄉叫浠水


聞一多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學者、民主革命戰士。他將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緊繫,他的詩是寄託著憂國憂民的情懷。浠水是聞一多的故鄉,家鄉人民把他珍藏在紀念館裡,留存在心底。走進紀念館就沐浴在詩的海洋,大廳裡便是先生大幅刁著菸斗的畫像,附有先生《紅燭》序詩的全文:

紅燭啊!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

可是一般顏色?

……

先生就象紅燭燃盡自己對祖國、對故鄉最後的依戀和熱愛。他的《七子之歌》更是隨著澳門的迴歸馳名海內外,先生的精神感染和激勵一代後人。

我的故鄉叫浠水


浠水境內還有有名的“天下第三泉”——蘭溪,在歷代詩人的筆下也有描述。蘭溪瀕臨長江,過去交通不發達,人們上黃州下九江都要從蘭溪走水路,因而蘭溪成為重要驛道。

北宋文學家王禹偁被貶黃州曾有《題浠川八景》一詩曰:“蘭溪時雨和甘棠,石壁回讕映塔光。陸羽榮泉金鼎冷,右軍墨沼兔毫香。龍潭澈底明秋月,鳳頂當空背夕陽。乘得綠楊春曉興,玉臺井畔泛霞觴。”介紹了浠水古八景:蘭溪時雨、石壁回讕、陸羽榮泉、右軍墨沼、龍潭秋月、鳳頂夕陽、綠楊春曉、玉臺丹井。隨著時光的流失,八景大多已幾乎沒有了蹤跡。雖然第三泉已經乾涸,但唐陸羽題名“天下第三泉”的溪潭石刻和晉王羲之汰筆清泉的“墨沼”、宋蘇軾解鞍欹枕的“綠楊橋”、清太平軍的“新城遺址”,都還有些許的痕跡,有蒼蒼白髮老人茶餘飯後時常談起,他們還說起邑內名人輩出:宋朝醫聖龐安時,明朝宰相姚明恭,清代狀元陳沆應時而生。

我的故鄉叫浠水


不得不說到巴河水了,巴水河是浠水流入長江的入口,巴水河畔有望天湖、策湖、芝麻湖,山水靈秀,魚米之鄉,誕生了清朝狀元陳沆和民主鬥士聞一多。聞一多先生已經為世人所知。陳沆為清嘉慶年間狀元,自幼聰穎過人,八歲成文章,出語驚長老,曾被譽為“荊楚才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今的巴河一派繁榮的景象,黃砂在這裡被開採出來,從水路運往上海,壘進城市的高樓和立交橋。一座新建的大橋象一條長龍橫臥在江面上,把巴河與外面的世界緊緊相連。

我的故鄉叫浠水


浠水曾是一個封閉的小縣城,歷史的車輪擋不住如今的浠水與現代化接軌的腳步。水陸交通縱橫交錯,十分便捷,鐵路從門前經過,一個夜晚的時間可以到北京,也可以到深圳。高速公路從門前經過,到省會武漢也只要一個半小時。時空在浠水人眼裡都變得短暫了,於是人們似乎不再忙碌,夕陽裡在廣場跳舞,休閒時到禮堂看節目,炎熱裡到清泉裡游泳,時間在人們的生活節奏裡如甘洌的泉水慢慢流淌著。人們傳說著新華社高級記者楊繼繩、著名經濟學家鍾朋榮、管理大師王志剛、著名運動員、著名作家……他們給浠水人帶來新的驕傲,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也許不經意間就遇見一個浠水人。

我的故鄉叫浠水


當城裡人紛紛到鄉里吃農家菜的時候,浠水人時常到武漢享受城市的愜意。東部山區綠楊三角山流傳著許多解放戰爭時期的故事,如今這裡建起了三角山休閒避暑勝地,各地遊客紛至沓來,而與之相臨20華里地建起了馳名中外的斗方禪寺,形成了鄂東特色的宗教文化,接待著四面八方的佛客。浠水人不斷走出去,看遍大千世界。帶出去浠水漢武帝藥枕走進人民大會堂,帶出去浠水巴河奇特的九孔藕走進國宴,帶回杜邦公司在浠水落戶,帶回神奇小子製衣公司在浠水紮根…… 高樓大廈掩蓋了所有古老的痕跡,只有那條浠水河一直默默無聞永不疲倦的向西流去,那裡是長江。

我的故鄉叫浠水


浠水人在《故鄉》一詩中寫道:“先生,先生,你到底要上哪裡去……/我要回到望天湖邊去/我要訪問如今那裡還有沒有/白波翻在湖中心,綠波翻在秧田裡/有沒有麻雀在水竹枝頭耍武藝……/你不知道故鄉有一隻可愛的湖/常年總有半邊青天浸在湖水裡……”

如果你瞭解或還不瞭解浠水,到聞一多先生的故鄉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