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土樓: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

守护土楼: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守護土樓: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

□ 胡大新

永定客家土樓的價值決定了必須對它加強保護 。

歷史是根,文化是靈魂。留住了傳統文化,留住了文化遺產,也就留住了文脈,留住了根。

作為珍貴的文化遺產,永定客家土樓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和社會價值。保護好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和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歷史文化名村(古村落)的永定客家土樓,對於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揚客家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保持人類文化多樣性,都具有無可替代的意義和作用,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後人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

容易損毀和消逝決定了必須對永定客家土樓加以特殊保護。

永定客家土樓容易損毀和消逝,是非常脆弱的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和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歷史文化名村(古村落)的永定客家土樓,主要面臨以下壓力:

——生活方式變化的壓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人口的增長、生活方式的改變,許多土樓居民離開土樓,遷到現代化房屋居住,已出現不少人去樓空現象。

土樓裡有沒有人居住情況大不一樣。倘若樓內有人居住,人氣旺盛,木構件極不容易腐爛、破損;反之,倘若這些土樓的人口所剩無幾,或人去樓空,必然會帶來3大問題:一是造成無人管護、長年失修;二是不出若干年就會造成屋面的木構件嚴重破損,最後毀於一旦,只剩下殘牆斷壁;三是即使對這些土樓進行經常性的維護,但因為樓內沒有了居民,便會使原本鮮活的文化遺產會變成死的文化遺產,使保護的意義大打折扣。

另一種情況則相反,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或人口密度過大等原因,違法違章建築或隨意改變土樓原來的結構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愈演愈烈,尤其是現代化建築對土樓及其周邊環境的歷史風貌造成嚴重破壞,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生活方式的改變的另一方面就是大量使用電器。如果用電超過負荷或電線不規範,則極易引發火災,而一旦形成火勢後,因土木結構的土樓特殊的建築形制,後果不堪設想。

——開發的壓力。 自20個世紀80年代以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和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歷史文化名村(古村落)的永定客家土樓與外界的交流逐漸增多,遊客亦逐年增多,從而使這些地方的土樓的保護面臨開發、利用的壓力,村落周邊不同程度的遭受開發性破壞和建設性破壞,包括與傳統建築風格極不協調的新建住宅和其他建築物、山地開發、採石取土、亂砍濫伐等。空氣、水質也受到汙染。

——自然災害壓力。 幾乎每年都會受到多次熱帶風暴的侵襲,造成永定局部地區的土樓屋瓦部分或大部分被掀起。若長時間未檢修,容易使屋面木構件破損,並危及土樓安全。

守护土楼: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旅遊壓力。 隨著對景點、景區的旅遊開發、利用,遊客量將不斷增加。倘若管理缺位、管理不善、措施乏力,必然使某一景點或景區出現飽和狀態,致使土樓及其周邊環境受到嚴重破壞,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在土樓景點景區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範圍內進行新的旅遊項目的開發,旅遊配套項目的實施,當地居民在土樓內外或隨意擺攤設點,或亂搭蓋,或增建與土樓不協調的建築物,等等,必然會嚴重破壞土樓包括其周邊原生態環境的原有歷史風貌,失去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可持續利用的需要決定了必須加強對土樓的保護。

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具有較高價值和代表性的土樓、土樓群,也是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姑且不論它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必須切實加強保護, 我們僅從利用好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和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歷史文化名村(古村落)的永定客家土樓、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保護好土樓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試想,倘若把對土樓的利用放在第一位,而把保護放在第二位,甚至完全放棄保護,本末倒置,使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與被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歷史文化名村(古村落)的土樓遭到人為因素的破壞,用不了多長時間,多則十幾年,少則數年,甚至更短時間,將面目全非、毀於一旦。彼時,我們將無法向歷史負責,無法向子孫後代交代!

土樓是客家人的生命圖騰。我們必須不斷增強保護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堅定不移地把對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和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歷史文化名村(古村落)的土樓的保護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

(作者系龍巖市永定區文博研究員)

注:本文發表在2016年7月29日《閩西日報·生活專刊》第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