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有趣的民俗習慣

客家人為追求吉祥和好彩頭,既傳承中原民俗又因地制宜,形成多元民俗文化。其中既注重細節又約定成俗,在這說一說有趣的客家民俗習慣。


客家有趣的民俗習慣



鑽房桶:房桶即蒸飯用的大木桶。已婚客家男人如果到中年尚無子,便從親友中擇一小兒過房(過繼)為子,在祭祖儀式中取下房桶蓋和底,讓小孩從桶中鑽過,表示從一家轉到另一家改換門庭。

衣換衣:胎盤客家人叫胞衣,小孩出生後胞衣一般埋於祖屋附近地下,若有人治病所需,要剪一段布送給小孩母親,即所謂“衣換衣”,治病方有效。


客家有趣的民俗習慣



糖換貓:“豬來窮,狗來富,貓來帶麻布”,說的是客家人對上門動物的好惡。如因鼠患需別人送貓,要送糖作回禮,且要黃糖,以示貓入門後日子甜蜜無礙。

撒鹽米:家中有小動土如修牆補洞、拆建小動作,動工前在現場廣撒鹽和米的混合物,以求得施工順利和日後平安。


客家有趣的民俗習慣



掛草鞋:鼠多擾人且咬壞衣物,需養貓克敵。若養母貓發情時日夜哀嚎,主人甚是心煩,便在高處懸掛一隻草鞋,別處公貓便會前來交配。

護胎神:客家婦女懷孕期禁忌多,人們認為有胎神日夜在房內各處遊走,嚴禁釘鐵釘、補牆洞、補鍋頭、拆建動土、移動大件傢俱等,以免衝撞胎神致使小兒殘疾。


客家有趣的民俗習慣



懸狗鞭:家人體弱多病,疑心鬼妖作祟,便將狗鞭(雞公腳爪亦可)懸於門楣,以壯陽氣壓妖邪,認為鬼妖怕此物而不敢入門,以求早日康復。

解迷路:夜間人在曠野或白天人在密林中不辨方向,走路轉圈圈而俗稱“鬼倒路”,據傳只須男士拉尿,不久即可走出此地回家。


客家有趣的民俗習慣



雞公郎:舊時交通落後靠走路費時費力,若婚期已定因洪水崩山造成道路阻隔等,不能按時到家,則新婚之夜將大公雞置於洞房以代新郎。

轉面雞:女兒出嫁一星期後,攜夫一起回孃家,俗稱“轉面”,做父母的要熱情款待,並在女兒回男家時除送椅子、帶子、插箕外,一定要有一斤左右公母雞各一隻,此雞稱轉面雞,兆早生貴子、人丁興旺。

大家也來說說你家鄉有趣的民俗吧!


客家有趣的民俗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