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改革開放」時代在變,爲民初心不變


「我與改革開放」時代在變,為民初心不變


-----

「我與改革開放」時代在變,為民初心不變

-----

2007年一個偶然的機遇,我有幸成為一名基層勞動保障協管員,主要負責鄉鎮社會保障工作,從2007到2018年,我經歷了中國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的蓬勃發展,見證了人社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奮進與輝煌。

「我與改革開放」時代在變,為民初心不變

初次接觸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鄉鎮辦公室只有一臺老舊的臺式電腦,辦公自動化更是無從談起。文件下發全靠手工來完成,先將文稿謄寫在蠟紙上,再用油印機印出來,一份材料下來,手上臉上都是油墨,腰痠脖子痛是常有的事,這就是當時工作條件的真實寫照。

「我與改革開放」時代在變,為民初心不變

「我與改革開放」時代在變,為民初心不變

2009年對我們基層協管員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同年10月我縣榮幸成為陝西省咸陽市唯一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國家級試點縣,這是繼2006年國家取消農業稅之後又一項重大惠農政策和富民工程,關乎全國億萬人民的切身利益,我們深感自己肩上責任重大。

在省市縣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我們的辦公條件從無到有,實現了辦公設施、硬件設備上的新突破,實現了計算機辦公。為了落實好國家政策,為了全縣18.6萬群眾的信息準確無誤,在接下來的日子,我們白天走訪,上門核查、收集信息,晚上加班,填寫參保人員信息,哪怕是參保人員的身份證號碼中的一個數字都確保不出現任何差錯,最終做到了參保人員的每一份表格、每一份資料信息數據和系統完全一致。我們走到哪裡就將養老保險政策宣傳到哪裡,讓人民群眾都能理解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重大意義,讓每一個人明白國家大政方針政策。我們在反反覆覆中,最終完成了全縣社會保險這個龐大系統工程。

當全縣2.5萬60週歲以上享受待遇人員拿到每月55元、65元、75元不等的養老金時。龍高鎮高村孫全勝老人逢人就誇:“還是共產黨政策好,我們莊稼人一分錢不交,還可以領到養老金,這在以前想都沒有想過。”我們感到安慰和自豪,更深知為人民群眾服務永無止境。

「我與改革開放」時代在變,為民初心不變

「我與改革開放」時代在變,為民初心不變

2011年我們又迎來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工作,我們服務的範圍擴大了,受益人群更廣了。年滿60週歲但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鎮居民無需繳費,就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原城關鎮印刷廠下崗職工王滿群生活極其困難,當他拿到養老金的時候,淚流滿面感慨地對我們說:“感謝黨的好政策,要不然自己的晚年生活將無法保障。”“以前從參保登記到待遇核發,需要跑好幾個窗口,排好幾次隊,現在一個窗口就能實現,一趟下來,手頭上的業務全部辦完,不用再來回跑了!”城關鎮百子巷的黃小虎興奮地說。

「我與改革開放」時代在變,為民初心不變

「我與改革開放」時代在變,為民初心不變

為參保群眾辦理養老保險

「我與改革開放」時代在變,為民初心不變

面對新增參保的居民越來越多,參保登記、基金徵收、待遇計算、檔案管理、養老金資格認證等業務量倍增,為提升為民服務水平,我縣積極推行辦事大廳服務建設工程,實行辦理事項“一次性告知、一窗口受理、一網通辦理”“一站式”服務事項,讓群眾少跑路,網上多跑路,當他們興高采烈地離開辦事大廳的時候,我們甚感欣慰,我們與人民群眾距離上又更近了一步。

「我與改革開放」時代在變,為民初心不變

「我與改革開放」時代在變,為民初心不變

進入新時代,人社部門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廣“互聯網+人社”服務,積極應用社保卡和助農E終端機服務,開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直繳“直通車”服務,街道、社區參保居民在家就可以通過手機APP、微信、網上服務廳等渠道,自主選擇繳費檔次、繳納保費,領取養老金,不僅可以辦理養老保險年檢資格認證,也可以實現異地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異地就醫備案等工作,參保居民不必再集體到經辦機構辦理繁雜手續,不僅節約了時間,也提升了和經辦效率,實現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服務水平的新跨越,大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