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導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按:所有從事跟文字相關工作的筆友,估計都存在這麼幾種困惑:

一是缺思路,領導交代任務以後不知從何入手;二是缺套路,對常用文體經典套路知之不多;三是缺範本,遇到急活、重活的時候,苦於手中無糧;四是缺甄別,網上臨時搜索的各種資料,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問題。

為此,老筆頭得道會員進行了精準設置。21堂公文專家授課幫助系統掌握行文思路,183期老筆頭說欄目根據當前難點釋疑解惑,每週1期精品範文解析講清各類文體套路,每週1期直播答疑隨時解決大家的實際問題,1000萬字的分類範文省去大家搜索鑑別的時間和精力,學習社群更有一群同道中人跟大家交流互鑑。

現在訂閱得道會員,您只需要點擊掃描上圖二維碼,除享有訂閱之後一年的權益之外,現已上線的245期課程和資料均可盡享

。目前,第一年老會員(2017年4月25日至2018年4月24日間訂閱的)續費優惠券也已全部發放完畢,正在續費中,請大家把握機會,抓緊續訂。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小筆頭

筆頭哥,最近有點煩!

老筆頭

咋地了,大兄dei?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小筆頭

還不是因為碼字的事兒,挨領導幾通訓了!

老筆頭

嘛原因?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小筆頭

說我寫的通訊報道像公文,平鋪直敘,乾癟無味,特別是標題不亮眼、不抓人。

老筆頭

明白了!別看都是碼字,通訊報道和公文材料是不同的路數,兩個寫法的區別大了去了!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小筆頭

我也納悶,原想著公文材料都能玩得溜,寫通訊報道還不是小菜一碟,沒想到滿不是這回事兒!您給我說說,這可咋整?

老筆頭


俗話說,看書先看皮兒,看報先看題兒。就通訊報道而言,標題就是“眼睛”;眼睛“會說話”,才能使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產生閱讀的慾望和興趣。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小筆頭

您說的太形象了!好像就是這麼個理兒,您教教我,咋能把通訊報道的標題寫出新寫出彩?

老筆頭


道理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要理解透、運用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依我的體會,好的通訊報道標題,應具備五個條件,一能滿足受眾最迫切的信息需求,二能滿足受眾求知慾望,三能引起受眾的共鳴,四能滿足受眾的好奇心,五能給受眾以美感。在這方面,哥哥我總結了六個小竅門,今天就跟你說說。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引用口頭白話

這個不需要過多解釋,就是用那些接地氣、生活化、有特色的口頭話作標題。這種方法在通訊報道的寫作中經常使用,它的好處和優點是,鮮活生動,形象貼切,能夠說得既有味兒又有理兒,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時一定要提拎出那些富有生活哲理、體現民間智慧、彰顯人物特點的話語,這樣才能使人

記得住、傳得開。比如:


《“我是個小砌匠,趕上了好時候”》

《“他呀!就是一頭‘孺子牛’”》

《“這個家最對不起的就是你!”》

《俺用手機“種”蔬菜》

《“鄉親們不脫貧,我就不離開”》

《“當你老了,有我在呢”》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脫層皮也值了!”》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這些標題都使用了群眾的生活用語,保留了原汁原味,蘊含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冒熱氣,帶露珠,沾泥土,讓人感到親切自然,人情味兒十足,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

運用修辭手法

標題說到底,其實就是語言組合的藝術。想讓通訊報道的標題醒目有神,就要靈活運用比喻、借代、對偶、對比、設問等修辭手法,力求生動形象、精煉緊湊、含蓄雋永,這樣能增強標題的表現力,收到錦上添花、熠熠生輝的效果。哥哥要提醒你的是,運用修辭手法時,一定要恰如其分、渾然天成,不能刻意拼湊、生搬硬套,這樣就會弄巧成拙。比如:

《果農的“及時雨”》

《“學渣”是如何逆襲為“大師”的?》

《從“珍珠妹”到“蒿草粑王”》

《他把“苦差事”幹出“甜味”來》

《用“硬辦法”拔“軟釘子”》

《“大數據”解決百姓“小煩惱”》

《洞庭湖長大五分之一》

《使命記心上 責任扛在肩》

《早鶯爭暖樹 春水起微瀾》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這些標題分別採用了比喻、借代、對比、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新穎別緻,妙趣橫生,大大增強了生動性和吸引力,使人喜歡看、樂意讀。

化用詩詞名句

筆桿子都知道這句話:“言而無文,行之不遠。”化用詩詞名句來作通訊報道的標題,能滿足受眾講究文辭優美的傳統心理,且富有文采和感染力,給人以心靈上的愉悅和語言上的美感,產生言雖盡而意無窮的效果。這個方法的關鍵,在於一個“化”字,就是要結合通訊報道的中心思想,對經典詩詞名句的個別字作以替代,從而收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效。比如:

《安得廣廈千萬間 災區群眾盡歡顏——四川震後一千萬群眾全部安置紀實》

《太行山下,風展紅旗如畫——海軍某基地推進全面建設紀實》

《一片冰心在“懸壺” ——海軍某醫院傾心為海島官兵身心健康服務》

《飛舟已過萬重山——海軍“徐州”艦緊急馳援撤離我在利比亞公民紀實》

《“峨嵋”劍出鞘——南海艦隊“峨嵋山”艦艦炮對岸射擊特寫》

《八千里路雲逐月——基層單位文化建設紀實》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這些通訊報道化用大家耳熟能詳的詩詞名句作標題,既有韻律美,又有意境美,可說是畫龍點睛、錦上添花,使文章有文氣、長靈氣,給人以含英咀華、韻味無窮之感。

妙用俗語民諺

俗語民諺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既通俗易懂、幽默風趣,又飽含哲理、發人深省。在通訊報道寫作中,妙用俗語民諺作標題,不僅生動活潑、亦莊亦諧,而且朗朗上口、簡單好記,能引發讀者的興趣和共鳴。用俗語民諺關鍵要用得巧、用得妙,恰到好處,不留痕跡,不能刻舟求劍、緣木求魚,“為賦新詞強說愁”。比如:

《春上說的話秋後不變卦——七江鄉採取措施狠抓政策兌現》

《捨得一身“剮” 石山變青山——記全國農業勞動模範李本春》

《當好“流動哨” 查處“燈下黑”——中央巡視組開展首次“機動式”巡視紀實》

《千年鐵樹開了花——“深發展”股票走勢轉強》

《剃頭挑子一頭熱?——“商品代理制“市場調查》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這些標題巧妙地使用俗語民諺,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使人讀之有趣、思之有味,產生強烈的閱讀快感。

巧用網言熱詞

網絡語言生動活潑、貼近生活、幽默風趣、新潮時尚,以其貼切傳神、鮮活形象的特性而深受大眾歡迎。恰當地使用網絡語言作標題,可以在調侃中打動讀者、感染受眾,增強通訊報道的趣味性和可讀性,使人欣然接受、心領神會。網絡熱詞的引用,要注意擷取那些流行度高、眾所周知的詞語,不能使用那些生僻、小眾的詞語,否則會南轅北轍、適得其反。比如:

《中國經濟“顏值”更高“氣質”更佳》

《別再讓孩子們“壓力山大”》

《地方兩會“小目標”裡有大期盼》

《多元就業,敢做“不一樣的煙火”》

《酒駕男自稱“我爸是交警” 交警:別在這“坑爹”》

《江蘇“給力”文化強省》

《 你遇到的“中年危機”可能是“假危機”》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這些標題巧用“顏值”“壓力山大”“小目標”“坑爹”“給力”等大眾熟悉的網言熱詞,

生動形象,很接地氣,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慾望。

借用劇名曲名

一些熱播影視劇的劇名和經典歌曲的曲名,具有語句凝練,含義深刻,易懂好記的特點,在大眾間流傳甚廣。把這些具有表現力的劇名和曲名借用到標題中,往往能恰如其分地表情達意,增強通訊報道的親近性和趣味性,起到抓人眼球、引人入勝的作用。哥哥跟你說,引用劇名和曲名作標題,要害是自然妥帖、精準到位,這非常考驗歸納提煉功力,用不好還不如不用,要不然就“畫虎不成反類犬”。比如:

《旅遊商品“一聲嘆息”》《上海藝術節開幕式“臥虎藏龍”》《越野車誰將“笑傲江湖”?》《讓“子彈飛一會”還是“非誠勿擾”?》《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保障殘疾人平等的受教育權和發展權紀實》《瀟灑走一回——16位壯、瑤農民自費坐飛機去北京旅遊》《綠水青山帶笑顏——九江文化產業建設如火如荼》《我的未來不是夢——關注職高生的成長軌跡》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這些標題借用大眾熟悉的影視劇名和歌曲曲名,別具一格,新穎別緻,使人過目難忘、印象深刻。


6條錦囊妙計,讓你的通訊報道標題有料又有味兒

小筆頭

筆頭哥,I服了YOU!沒想到擬個通訊報道的標題還有這麼多的套路啊!不說了,我要抓緊學習學習了。

老筆頭

這些都是常用的套路,後邊再給你說說具體的修辭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