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EPC掘金:廣東民企組建戰略聯盟

(本文先發於微信公眾號:大地研究院)

導語:

中國民營企業到海外投資建設工程項目蘊藏著極大的機會,同時也面臨不小的風險。如何在海外掘金時,儘量降低自身風險,提高收益?

海外EPC掘金:廣東民企組建戰略聯盟

採編:李雪棣


本期,大地研究院推出【海外EPC掘金】專題,採訪了EPC戰略聯盟發起人,廣東瀚聯建築文化交流中心 何志堅主任,以及先行一步海外掘金的聯盟成員企業 摯新·建築設計師團隊,帶大家一起探索海外投資建設工程項目的秘密。

海外EPC是怎麼回事?


中國企業的海外EPC掘金,跟“”一帶一路”的發展密切相關。2013年,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希望通過對沿線國內和沿線國區域間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的規劃,發展當地經濟、改善民生,從而促進區域經濟合作和繁榮。

所謂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就是指公司受業主委託,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採購、施工、試運行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通常公司在總價合同條件下,對其所承包工程的質量、安全、費用和進度進行負責。

如今,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化,中國企業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在國際工程建設領域,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以工程總承包EPC的方式活躍在國際舞臺上。

海外EPC掘金:廣東民企組建戰略聯盟


何志堅表示,這種模式的廣泛使用是國際工程建設多年來工程管理經驗的積累,也是從“分體化”向“一體化”項目管理發展的一種體現。其中,EPC模式中,設計師起到主導作用,撬動整個項目操作。過去,我們國內沒有這個概念,只有國外才有。我們國內的發展商,只會砸錢,結果,造成全國千城一面,建設的項目中,大都沒有提煉出當地的文化元素。

他舉例稱,桂林、麗江的民宿,一些老外的設計師項目,就有些顯得出神入化的感覺。民宿的材料,在當地就地取材,不僅成本很低,而且,每塊磚和瓦,都體現了民族特徵、當地特點,建築上風格上,也顯得別處心裁。這才是設計師價值所在。

“國外的建築項目,開發商聽設計師的,但我們國內的設計師太弱了,基本上,淪為了畫圖匠。最近一兩年,國內的房地產有大幅下滑的趨勢,我認為,國內的設計企業和設計師,要大膽走出國門,化被動為主動,去國外承接EPC項目,在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何志堅說。

海外EPC掘金:廣東民企組建戰略聯盟


據商務部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的60個國家新籤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3987份,新籤合同額926.4億美元,佔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籤合同額的44.1%,同比增長7.4%;完成營業額692.6億美元,佔同期總額的45%,同比增長7.6%。其中,超過四成的新籤合同額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表明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直是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的重要市場。

“前幾年,中國企業海外EPC項目,更多是央企和國企的天下,這兩年,一些民營設計企業也成長起來,逐漸認識到海外市場的重要性,紛紛加大力度拓展海外市場。”何志堅認為,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國建築的水平在世界上領先地位以及中國製造優勢,根據多年的國際市場經驗,讓我們看到了國際建築工程EPC項目的發展趨勢,未來國際建築工程必以EPC模式為主,而且需以設計帶頭。

民企EPC戰略聯盟應運而生

中國企業“走出去”承接的EPC項目逐年攀升。然而,海外EPC並不是一馬平川,總有各種各樣的風險與意外。坊間盛傳,就連央企海外發展,都吃了不少暗虧,買了太多教訓。

那麼,本身相對偏弱的民企,該怎樣適應日趨複雜的全球市場環境?

“找個靠譜的夥伴,往往能在關鍵時刻助一臂之力。由於EPC項目涉及的專業與工種繁多,一般設計單位難以勝任,成立EPC聯盟就非常必要。”何志堅說。

2018年3月初,浸淫建築設計行業多年的何志堅,做了這個聯盟的發起人和牽頭人。他本人是哈爾濱建築大學研究生,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同時,由於定居澳洲多年,他還與美國建築師協會、伊利偌州大學、密歇根大學、澳洲建築師協會、澳洲綠色建築協會、悉尼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墨爾本大學、德國柏林工業大學、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等大學和機構有著廣泛的交流。

當他把這個想法與同行一交流,就獲得了各方的積極響應。於是,景森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摯新建築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攜手廣東瀚聯建築文化交流中心共同發起,成立了EPC戰略聯盟。

據介紹,EPC聯盟通過匯聚和對接EPC項目上下游產業鏈,由設計牽頭,挖掘和整合行業資源,為國內外開發商提供設計、採購、施工、試運營和維修、項目開發和融資、項目管理、項目群管理、職員培訓等一系列全方位的服務和解決方案,為業主提供高效的項目解決方案,為聯盟成員提供優質的項目資源。

海外EPC掘金:廣東民企組建戰略聯盟


“我們要帶領中國設計走向世界,讓中國製造在設計的支撐下創造出最大利潤,讓中國的施工技術在國際舞臺走出一片新天地,同時不斷推動EPC模式的發展,促進全行業的變革和進步。”何志堅表示。

海外EPC掘金:廣東民企組建戰略聯盟


海外EPC蛋糕很誘人

當前,國內諸多工程公司為了實現“走出去”發展戰略,開拓海外市場,學習國際工程公司總承包的管理經驗,在海外項目執行中,做出了許多努力和嘗試。但去海外做項目,人生地疏,風險如麻,挑戰也不小。

“就我們所知,海外總包工程,有些公司取得了很多成就,特別是在工程管理方面,積累了諸多市場開拓和項目管理的經驗和教訓。但有些公司因為思想準備不足,又缺乏海外項目管理的經驗,吃了大虧。”摯新建築門福明介紹說。

海外EPC掘金:廣東民企組建戰略聯盟


專家指出,相比國外上百年經驗的同行,由於中國的EPC企業,尤其是民營EPC,還是比較年輕的總包商,因此,進軍海外的市場,會遇到太多不確定性。比如,政府的風險,人身安全的風險等等,造成這些差距的原因很多,有歷史的、文化的、管理的以及國家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

海外EPC掘金:廣東民企組建戰略聯盟


除了這些大環境風險外,門福明說,僅就項目自身,中國EPC企業也面臨諸多挑戰:如業主方對項目管理的國際化要求、當地複雜的經濟環境與法律法規、語言問題、項目融資等等。

“就我們多年的經驗而言,中國企業海外拓展,最核心困難是應對各國複雜的建築標準。國外建築業,歐洲、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應用的是英標、美標、法標、歐標,唯獨沒有中國標準。只有在非洲市場,這裡相對貧窮,中國標準直接可以落地。開拓非洲市場,中國民營企業,大有用武之地,是個很好的練兵場。”何志堅說。

門福明敘述的海外施工經歷,也證明了推動中國標準落地的重要性:“被標準卡住脖子的事情,過去,屢屢發生。因為我們用中國標準設計方案,但標準中,材料審核權拿在別人的手裡,一些國外心術不正的審核人員,就藉助標準模糊的情況,說材料不合規,索要各種好處,動輒二三十萬人民幣,很要命。為了應對這個情況,我們不僅僅做前期的設計方案,而且在當地市場,也開始註冊施工圖設計監理資質的公司,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將我們的標準,我們的產品帶出。”

海外EPC掘金:廣東民企組建戰略聯盟


上述這些,都是中國EPC企業走出去需要考量的方面。我國改革開放不到40年,與西方百年的現代管理經驗相比差距還很大,尤其是工程、製造型企業,受過去蘇聯模式、國企管理模式影響,整體風險管理水平差距就更大了。

這主要體現在:對風險的管理很不規範,缺乏整體風險管理意識,沒有完整的風險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國際慣例的熟悉、國際標準的掌握以及人才的儲備,還是略顯能力不足。

就此,何志堅認為,“中國EPC企業儘管不斷的要面對新的挑戰,但是這反而讓中國EPC企業能夠更快更好的學習掌握更多的國際項目經驗。身為非盈利性組織,我們聯合有志於發展EPC領域的企業機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自願加盟,形成創新性的利益共同體,進行項目、推廣和培訓等領域的多邊合作,同時,也致力於挖掘優勢資源,打造EPC品牌平臺,提供有競爭力的EPC建築工程全系統解決方案和服務,持續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充分發揮聯盟的橋樑紐帶和平臺的作用,服務聯盟成員開展各項相關工作,並努力推動建築設計事業的健康發展。”

海外EPC掘金:廣東民企組建戰略聯盟


海外EPC掘金:廣東民企組建戰略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