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創新開展主題活動 推動精神文化脫貧

商南:創新開展主題活動 推動精神文化脫貧

商南:創新開展主題活動 推動精神文化脫貧

商南:創新開展主題活動 推動精神文化脫貧

商南:創新開展主題活動 推動精神文化脫貧

商南:創新開展主題活動 推動精神文化脫貧

10月13日,商南縣金絲峽鎮江西溝村舉行精神文化脫貧“評講兌做”活動,表彰了村民自己評選出的“好媳婦、好婆婆”“十星級文明戶”等道德模範,現場宣讀了該村愛心超市管理辦法及受表彰人員的愛心超市積分,並當場兌換了商品。

10月17日,商南縣過風樓鎮小慄園村舉行“評講兌做”主題活動暨慶祝九九重陽節大會,表彰了該村脫貧攻堅示範戶“豆腐嬸”楊永豔、身殘志堅先進個人王立來等先進典型,併成立了“評講兌做”宣講小分隊,通過宣講先進個人的故事,在全村掀起學先進、當先進的熱潮。

10月18日,商南縣富水鎮馬家溝村舉行慶祝九九重陽節文化演出暨脫貧攻堅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對在孝老愛老、脫貧攻堅、創業就業等方面湧現出的耿麗等34名先進典型進行了命名錶彰,還為村民送上了小品《懶漢脫貧》、黃梅戲《婆媳之間》等接地氣的文藝節目。

近段時間,在商南縣的貧困村(社區),這樣的活動還有許多。

今年以來,商南縣針對農村少數群眾思想上存在的“等靠要”、不願脫貧、不想幹事、信心不足、易滿足、易安於現狀等“精神窮根”,針對一些地方人情禮重、紅白喜事大操大辦增加群眾經濟負擔等問題,堅持將精神文化扶貧作為整個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內容,創新載體、強化措施、穩步實施,努力讓貧困群眾的精神振奮起來,讓脫貧的內生動力煥發出來、充盈起來、強勁起來!

聚焦問題 謀定破解之策

黨的十九大指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而全面建成小康,首要的,就是必須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越到後面,剩下的越是“硬骨頭”,是“貧中之貧”“堅中之堅”。面對“硬骨頭”,面對依然艱鉅的脫貧任務,找準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精準施策、對症下藥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

“扶貧先扶志”,脫貧當自強。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把救急紓困和內生脫貧結合起來,提升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基本技能,實現可持續穩固脫貧;要引導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貧困;要打破貧困均衡,促進形成自強自立、爭先脫貧的精神風貌……”

基於此,商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精神文化脫貧。今年,商南縣委常委會3次對精神文化扶貧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該縣提出:要深入推進“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創建活動,突出抓好精神文化脫貧工作,著力在扶志、扶智上下功夫,完善“一約四會兩榜”制度,開展移風易俗,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按照這樣的要求,以及省市精神文化脫貧的相關部署,並結合商南縣正在開展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該縣縣委宣傳部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研,緊密聯繫實際、踐行創新理念、精心策劃,在開展市上安排的精神文化脫貧“四扶五風六化”活動的基礎上,確定在全縣面上開展“愛敬誠善·文明商南”精神文明建設主題活動,在廣大農村開展精神文化脫貧“九大行動”“評講兌做”“三美”庭院創建等活動,以這些活動為載體,綜合施策、全面發力,直抵貧困群眾的“精神窮根”,增強他們的脫貧信心,點燃他們的脫貧志向!

三級聯動 力推活動開展

好點子要發揮好作用,新載體要產生新動能,必須得有可靠的執行力和落實力。

為確保精神文化扶貧各項活動紮實開展,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商南縣縣委宣傳部制定下發了《商南縣精神文化脫貧“四扶五風六化”主題行動方案》《商南縣移風易俗實施方案》《商南縣精神文化脫貧“九大行動”實施意見》《在全縣貧困村廣泛開展“評講兌做”主題活動實施方案》和《關於在全縣廣泛開展“三美”庭院創建活動的通知》等,對每一個主題活動提出了總體要求,確定了目標任務,明確了具體活動內容,制定了季度進度表和任務清單,夯實了鎮辦、村(社區)和相關部門的職責;縣上成立了精神文化脫貧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縣、鎮、村三級書記親自抓的工作機制,在縣上成立指導組,鎮辦成立推進組,村(社區)成立互助組,明確工作職責,夯實工作任務,全縣形成了脫貧攻堅指揮部統一領導、縣委宣傳部統籌協調、各鎮辦具體落實、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商南縣把精神文化脫貧納入縣考核辦和縣“黨建+脫貧”辦公室考核和督查的範疇,與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任務相掛鉤,強化督查考核抓推進。“兩辦”督查室把扶貧扶志相關內容列入常態化檢查督查範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縣委宣傳部積極發揮牽頭作用,定期組織人力採取隨機抽查、明查暗訪、查閱資料、實地查看、現場訪談、抽查貧困戶等方式,深入鎮辦、村(社區),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督查督辦,對發現的問題現場予以反饋交辦,責令限時整改。該縣還注重實施激勵措施,在“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中,採取“一季度一通報”和鎮長、書記分開排名的辦法,加強考核,對每次考核位居前三名的鎮辦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

從活動載體的創新,到安排部署,再到開展推進,商南縣縣、鎮、村三級統籌聯動,各負其責,促使精神文化脫貧各項主題活動有聲有色開展、有序落實。

突出重點 凸顯扶貧成效

依託精神文化脫貧“九大行動”“評講兌做”“三美”庭院創建等活動載體,商南縣著重開展了六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並收到了顯著成效。

大力宣講宣傳,強化教育引導。組建脫貧攻堅政策宣講團,深入貧困村,走村入戶,進行致富信心、惠民政策宣講,解答群眾政策上的疑慮,增強貧困戶的脫貧信心。組建脫貧攻堅典型人物宣講團,挖掘、選樹了一批先進典型,到貧困村向群眾講述這些脫貧先進可學可鑑的致富事蹟,讓貧困戶受啟發、有想法。組建道德模範事蹟報告團,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各級各類道德模範、行業標兵,到貧困村巡迴報告,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身邊人,讓貧困戶見賢思齊,向模範人物看齊;組織省市主流媒體深入挖掘商南縣湘河鎮後坪村原黨支部書記汪興明的先進事蹟,組建了“汪興明先進事蹟巡迴報告團”,在全縣10個鎮辦開展巡迴宣講,用身邊的英雄教育和感召廣大群眾進一步樹立與貧困決戰的信心和勇氣。組建文藝宣傳團,以各類先進典型的事蹟為素材,採取小品、相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編排文藝節目,深入貧困村巡迴演出,引導和激勵貧困戶爭做勤勞、節儉、自強、有責任、有追求的新時代群眾。到目前,4支宣傳隊伍已深入10個鎮辦45個村開展了集中宣講活動,對今年擬脫貧的34個村(社區)實現宣講全覆蓋。

宣傳方面,組織編印了《商南縣脫貧攻堅先進典型事蹟讀本》《商南縣精神文化脫貧“九大行動”漫畫書》,並組織縣內文學愛好者和文化名人採訪蒐集全縣100多個家族在治家、教育子女方面的家風家訓,編撰了《商南好家風》一書,通過精神文化的力量,進一步激勵廣大群眾樹立不想窮、不甘窮、改變窮的思想認識,為推動全縣脫貧攻堅順利開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縣上相關宣傳單位實時關注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大力宣傳各鎮辦、村(社區)在脫貧攻堅中湧現的先進典型及好經驗、好做法和新成效。

豐富文化活動,潛移默化影響。該縣依託“三下鄉”平臺,創新推出移風易俗、道德評議、志願服務、群眾文化等“六進”農村活動,綜合用力,促使農村群眾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利用縣劇團和農村鄉賢文化隊伍的人才資源,在縣、鎮、村分層面舉辦精神文化脫貧文藝演出活動。到目前,已累計舉辦演出890場次,既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又潛移默化地教育了群眾。

開展技能培訓,增強致富本領。發揮縣職教中心、朝陽技術學校等單位、培訓機構的作用,根據貧困戶需求開展主導產業技能培訓,幫助群眾攻破技術難題,掌握科學的種植、養殖等技術,餐飲、農家樂等經營方法,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人人都有一技之長。年初以來,開展職業培訓52期,培訓人數2227人,其中培訓貧困群眾1589人;舉辦農業產業實用技術培訓1800多場次,受益群眾2萬多人次;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勞動力轉移等培訓,培訓7397人次。

評樹先進典型,加強正面激勵。在全縣貧困村廣泛開展“評講兌做”活動,以村(社區)為主體,開展“好公婆”“好兒媳”“脫貧示範戶”“脫貧標兵”“脫貧產業大戶”“五美村民”等先進典型選樹活動。目前,該縣已湧現“全國好人”1人,“陝西好人”3人,“商洛好人”34人,省市縣道德模範82人;評選出各類先進典型5000多人(戶)。以道德講堂、道德評議會為載體,舉辦“好公婆好兒媳、五美村民”故事會,讓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感化身邊人,現已舉辦活動80多場次,參與群眾3000多人。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獎勵,除了頒發榮譽證書,或給貧困群眾披紅戴花外,創新實行先進典型可以積分兌換愛心超市商品制度,對評選出的先進典型進行量化積分,兌換愛心超市商品,激發廣大群眾做好事、當好人的積極性;當了先進的群眾還要進一步發揮在勤勞致富、自主脫貧、孝老愛親、睦鄰友善等方面的帶頭表率作用,帶動激發廣大群眾共同向善向上、脫貧致富。通過“評——講——兌——做”四個環節,進一步在各村(社區)形成當好人、做好事的氛圍,在倡導農村新風正氣、加大自主脫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持續移風易俗,濃厚美德新風。該縣126個村(社區)均制定或修訂了村規民約,成立了“四會”組織。依託“一約四會”,著力扭轉、狠剎近年來農村出現的送禮負擔重、怕贍養老人、建豪華墳墓、賭博成性等不良風氣。

商南縣各村(社區)還設立了善行義舉榜,對評選出的身邊好人和先進個人,在善行義舉榜上公示,教育引導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對錶現“庸懶散”“等靠要”“髒亂差”的群眾,在“失範懲戒榜”上曝光,發揮懲戒警示作用。

同時,該縣各鎮辦、縣直部門、村(社區)廣泛設立道德講堂,定期開展道德講堂活動,教育引導群眾崇德向善,帶頭倡樹新風。

深推文明創建,穩固脫貧基石。商南縣從2011年啟動文明城市創建以來,經過歷屆班子的不懈努力,今年取得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提名資格,是全省八個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的縣區之一。瞄準這一目標,從今年開始,商南縣將“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示範點和年度擬脫貧村全部納入文明村創建範疇,通過創建,提高群眾的文明素質。縣上安排“美麗鄉村·文明家園”民風建設專項資金250萬元,“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專項資金80萬元用於支持文明村建設。目前,已建成63個“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示範村。同步創新開展“三美”庭院創建活動,制定了創建標準、獎勵辦法。活動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普遍認可和積極參與,激發和調動更多貧困群眾,向美好生活奮鬥,加速脫貧步伐。

商南縣還積極加強村域環境治理,保護良好生態,保障貧困村如期退出。縣城關街道辦從貧困戶中聘請保潔員197名,配置垃圾車53輛,採取設置固定“衛生日”、打分評比等措施推進環境衛生整治。目前,城關街道辦有5個村正在創建“美麗鄉村·文明家園”,有8個村被省市縣命名為“文明單位”。

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從沒有信心、不思進取到用雙手發展產業、苦幹實幹;從環境“髒亂差”到衛生有人掃、村莊生態宜居;從送禮隨份子負擔沉重到送禮有標準、有“槓槓”……依託實施精神文化脫貧“九大行動”、移風易俗、“評講兌做”“三美”庭院創建等主題活動,發生在商南縣貧困村和貧困戶身上的變化十分明顯。可以看到,這些主題活動,像一把把手術刀,革除了陋習,消除了思想“頑疾”;像一股股清風,淨化了鄉風,教化了群眾;還像一團團“催化劑”,煥發了貧困群眾奮力脫貧奔小康的精氣神。(來源:商洛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