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生空谷志

松生空谷志

那時,我還是一個少年,家住在大別山腹地的一個小山村,上的學校是區裡的高中,離家有三十里的山路,日常住校,每週回家一次。

平常來回都走一條當地稱為大路的山路,這條路要翻五六座坡度較緩的山,涉幾條小河和一條大一點的河。

大路上也算行人不斷,因為這條路基本上算是我們那一塊上區裡的通衢大道吧!

我聽說還有一條小路可以到區裡,只是山高路險,人跡罕至。

少年的好奇心讓我決定走一回難走的這條路,因約不到同伴,在一個春末夏初的週日,我孤身從家裡獨自翻越大山向區裡的學校出發!

松生空谷志

這真是好大一座山,道路險峻,荊棘叢生,雖然在山區長大,視登山越嶺為兒戲,可這座山還是讓我累得氣喘吁吁,心裡後悔不迭,路上沒見一個行人,只有一些小的野獸在樹林裡出沒,偶爾有飛鳥從頭頂掠過,從日中爬到半下午才登上山頂,心裡總算舒了一口氣,而眼前的景色更給我無比的驚喜!

高高的山崗連著一條開闊的山谷,山谷裡沒有灌木和其它雜樹,全是高大疏朗的松樹,它們靜靜地屹立在空曠的山谷裡,古意盎然!

雖說在山區長大,這樣生長著許多古松的美麗而空曠的山谷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走進山谷,就像進入了神仙的國度:山谷空曠而明亮,只有高大的松樹疏疏朗朗地生長其中,淡青色的開闊的林間,飄灑著金色的陽光,斑駁陸離;玫瑰紫色的乾爽的松針,厚厚地鋪在地上,踩上去鬆軟極了;空氣非常清新,有著松樹散發出來的特別的清香,因而吸進嘴裡的空氣感覺十分的甘甜爽口。

四周沒有聲響!無數高大挺拔的古松,靜穆地聳立在開闊的山谷裡,山谷裡彷彿亙古不變的靜美包圍著我!偶然有微風吹過,沒有松濤聲,松針發出的只是沙沙地絮語,又像山泉潺潺的清音!

微風過後是更深更沉的寂靜,所有的一切,包括時間都彷彿停滯了!

亙古和剎那都在眼前;我的心中沒有孤寂之感,就像松生空谷一樣:溢滿恬靜,安詳,爽朗,甘美和喜悅!抬頭仰望松林中顯露的純潔的藍天,又覺得自己彷彿佇立在海里,周圍是藍寶石般純淨、晶瑩的海水,古松從海的深處向我靠近,我的整個身心晶瑩剔透,彷彿進入至高至遠至純之境!

天色向晚,我不得不告別這個曾經屬於我一個人的山谷。

松生空谷志

山谷下面的河邊,有兩戶人家,一個好看的戴著蘭花布頭巾的姑娘驚奇地向我張望:也許她極少看見人從這裡經過吧!我能感覺到她的目光一直盯著我走向遠方的渡口。

“野渡無人舟自橫”,古詩裡的情景就在眼前,我解纜自渡,匆匆走向學校。

許多許多年過去,這個夢幻般的下午還經常出現在我的眼前,讓我覺得如身處聖境亦如蒞臨天堂!

後來讀《紅樓夢》,讀到其中的“警幻仙姑賦”描寫仙女:“其素若何,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菊披霜。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豔若何,霞映澄塘”的句子!感嘆不已!

是的,還有比"松生空谷"更靜美的嗎? 沒有!

曹雪芹先生真不愧千古大家,警幻仙子那畫圖難足的氣韻,經他妙筆生花,生動地展現出來,並與人以無限地想象空間;而一句“其靜若何,松生空谷”更是與我切身的體驗相結合,從此銘刻於心!

再後來學習禪文化,更覺靜之可貴!靜能生慧,慧能生覺,覺而生定呀!

現在更是覺得心靜才叫靜。看破,放下,隨緣,可也。像松生空谷,豈有不靜的。少了貪嗔痴,有了戒定慧,靜由心生,才是真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