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能顛覆三觀的歷史真相?

386旅李雲龍z


唐太宗曾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

但歷史畢竟是由人來記載的,歷的意思是事情的經過,而史就是記錄歷史的人的思想了。

所以歷史的記載,常常會有藏一半露一半的現象,也有故意歪曲歷史的記載。

千百年後,這些事件對後人來說,就會顯得樸朔迷離,難辯真假。顛覆三觀的歷史真相很多,讓人啼笑皆非。

1.殺人如麻的成吉思汗。

人們普遍認為,成吉思汗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毛澤東曾經寫詩歌頌成吉思汗為"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本名孛兒只斤·鐵木真,生於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去世。是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

他是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他帶領的蒙古騎兵所向披靡,一直打到歐洲,那個時期,中國的國土面積達到了最大,擊敗的民族數超過七百個。

馬克思在談到成吉思汗時曾說:“成吉思汗戎馬倥傯,征戰終生,統一了蒙古,為中國統一而戰,祖孫三代鏖戰六七十年,其後征服民族多至720部。”

孫中山評價說:“亞洲早期最強大的民族之中元蒙古人居首位。”“元朝時期幾乎整個歐洲被元朝所佔領,遠比中國最強盛的時期更強大了”。

可是,讓人沒想到的是,成吉思汗也是一個非常殘暴的人。

他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人從不留情,殺人無數。成吉思汗滅金,滅宋,滅西夏,滅花剌子模,橫掃歐洲,一路上殺人如魔。

比如成吉思汗進攻花剌子模時,其布哈拉城的多處宮殿和他們的百萬市民被洗劫一空,首都撒麻耳幹被徹底摧毀,只剩下50萬人。

多年來中亞繁榮昌盛的文化、文明以及手工業全部毀盡。

伊朗、中亞的文明似乎消失。成吉思汗馬蹄所到之處幾無人煙。

據說,成吉思汗一輩子征戰所殺死的人,超過了一億!真是一個殺人如麻的大魔頭。

2.純情專一的明孝宗朱祐樘。

人們一般認為,皇帝嘛,即使沒有後宮佳麗三千,那也應該是嬪妃成群,等著皇帝翻牌子。

因為中國封建社會,一直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那時的普通男人,都講究妻妾成群,更何況封建頭子皇帝呢?

可是讓人沒想到的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後宮只有一個皇后,沒有妃嬪。雖然他的皇后並不算貌美出眾,但是他依舊非常寵愛她,對她從沒有變心。

因為妻子張皇后,朱佑樘愛屋及烏,真心將自己的岳父岳母當做了自己的父母敬重,將兩個不成器內弟當做了自己的手足。

朱佑樘在與這戶人家的相處中,感受到了親情慰藉。便儘可能地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

可惜這樣的一個純情皇帝,36歲就逝去了,沒有能夠與自己的皇后續寫更長的情緣。

總結明孝宗朱佑樘的一生,絕不僅僅是一個仁愛厚道的好人,也絕不僅僅是一個夙夜圖治令天下海晏河清的好皇帝,更是歷朝帝王中無與倫比的好丈夫、好父親。

3.身處窮途末路,無法挽救大清命運的道光皇帝。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在影視作品中都是威武風光、驕奢淫侈的形象,導致我們認為,皇帝就是那種好吃懶做貪圖享受的人。

其中的道光皇帝,人們一想到他,就會聯想到鴉片戰爭戰敗,簽訂南京條約,認為他是一個沒有骨氣賣國求榮的昏君。

其實歷史上,道光皇帝是一個非常稱職的皇帝。

雖然他資質不高,但是他十分樸素節儉,勤於政務,並且在整頓吏治下了很大的工夫,還下令禁止買賣鴉片。

無奈,當時的清朝已經窮途末路,無法挽救,最後只能走向衰敗。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真相,聽上去很殘忍,但是真相就是真相,勇敢面對它,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

真相就像碎片一樣,散落在四處,從來不肯讓我們看到它完整的面目。

當我們所找到的東西不是真相的時候,真相會向我們發出瑣碎又細微的信號,使我們產生懷疑。眼前看見的,不一定是事件的全部。

真相總是隱藏在歷史中,等待有心人去挖掘。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這一天,大清國一個普通的上朝的日子。

道光皇帝關心地問一個大臣:上朝這麼早,你吃早飯了嗎?

大臣很感動,說家裡窮,就匆匆地吃了幾個煮雞蛋,

道光皇帝大驚失色:一個雞蛋10兩銀子一個,我都不敢多吃,你還敢和我哭窮?!

大臣無語!無語!

到了光緒年間,一個雞蛋的報賬價格已經是30兩銀子了。

光緒皇帝作為勤政愛民的表率,每次吃雞蛋都很心疼,覺得自己太奢侈了。

這些皇帝真的挺可憐的,一輩子也不知道市井民情。

那時一個雞蛋也就3個4個銅板就能買到了

雞蛋那時很便宜,只是內務府太黑了,腐敗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

大清亡!也真該亡了!


圍爐史話


1、魯迅和自己的學生同居

魯迅的原配是朱安,比魯迅年長3歲,他們的婚事是父母一手操辦的,魯迅雖然不同意,但還是勉強完婚。婚禮完畢後,魯迅就去了日本,沒有碰過朱安一根手指頭。從日本學成歸來的魯迅成了北大教授,和自己的學生許廣平產生了感情,兩人很快同居在了一起,並生下了兒子周海嬰。


但難以理解的是魯迅一直沒有和朱安離婚,讓她守了一輩子活寡。

2、譚嗣同竟然主張賣掉新疆和西藏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的絕命詩,體現出他為了拯救中國甘願獻出生命的寶貴精神。

但是譚嗣同還說過這樣的話“試為今之時勢籌之,已割之地不必論矣。益當盡賣新疆於俄羅斯,盡賣西藏於英吉利,以償清二萬萬之欠款。”

譚嗣同竟然認為可以把新疆、西藏賣給列強借以償還馬關條約的賠款,而且明碼標價。不得不說,譚嗣同的愛國之心有些狹隘,甚至難以理解。

3、王安石不愛洗澡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曾領導了著名的變法運動。不過王安石有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就是很不注意個人衛生,不修邊幅,邋里邋遢,長年累月不洗澡。

因為不洗澡,王安石身上一股味道,他的妻子經常對他破口大罵,但王安石不以為然。同事也勸他注意一下個人衛生,王安石還是無所謂的樣子。一次上朝的時候,皇帝看到蝨子在王安石的頭上亂竄,忍不住笑出來聲。下朝後,同事告訴了王安石皇帝為何而笑,這下王安石認識到不洗澡的壞處了,於是慢慢改掉了這個習慣。

4、寫下《憫農》的詩人李紳竟然是個生活腐化奢侈的貪官。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我們小時候背的滾瓜爛熟的詩句,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農民充滿了憐憫之心。老師還經常拿這首詩來教育孩子們節約糧食。

這首詩是李紳在做大官之前寫的,此時他還有對農民的憐憫之心。但是在李紳做了大官之後,完全變了一個人。他生活奢侈無度,經常花天酒地。李紳愛吃雞舌,每頓飯要殺掉300只雞。有個叫李元的人是他的叔叔,為了巴結李紳,李紳竟然讓李元做自己的“孫子”才願意幫助他。可以用句時語來形容李紳,就是他初心變了。


石頭說歷史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顛覆三觀的歷史真相。廢話不多說,直接來乾貨。

袁世凱並沒有下令殺宋教仁

如果沒記錯的話,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上一直都有袁世凱是殺死宋教仁的幕後元兇的說法,殺死宋教仁,袁世凱為了更順利當上大總統更便於接下來的稱帝,宋教仁之死,一直以來都是袁世凱的滔天罪狀之一,不僅是今天,當時很多包括革命黨人在內的人都是這樣認為的,這個事情似乎“鐵證如山”。其實,北京大學尚小明教授經過仔細研讀史料推翻了袁世凱殺宋教仁的說法,具體可參尚小明教授的《宋案重審》。

宋教仁為袁世凱下令殺害,這個說法自從宋教仁被害起一直流行到現在,國務總理趙秉鈞也被人懷疑,但袁世凱和趙秉鈞當時並沒有必要殺害宋教仁,內務部秘書洪述祖是刺殺宋教仁唯一主謀,實施者為武士英。其實早在尚老師推翻這個舊案之前,已經有人提出來殺宋教仁者並非袁世凱,不過提出者認為是陳其美,這個也被尚小明教授推翻了。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也有貪生怕死的部隊

在我們的印象中,日軍在武士道精神的洗腦下,常常是拼死衝鋒,打仗不要命的,尤其是神風特攻隊。其實吧,毀三觀的是日本居然有一個師團集體貪生怕死,那就是日軍第四師團,其士兵大多來自於大阪,所以又叫大阪師團(用地域對稱呼日軍類似的還有仙台師團等等),成員大多是商販,小商小販都喜歡賺點錢,不會為了打仗把命給搭進去,不划算的,這一支軍隊還曾經在戰前集團裝病,指揮官不得不坐鎮醫務室查看士兵是不是真病了。

一戰時期雙方士兵一起過聖誕節

在我們的印象中,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刺刀見紅是常有的事情,但在一戰時期英軍和德軍士兵還曾經走出戰壕,集體慶祝聖誕節。聖誕節在西方類似於中國的春節,說白了就是親人團聚的日子,就是一家人開開心心在一起的時刻。在一戰的第一個年頭(1914年),交戰雙方迎來了開戰以來的第一個聖誕節,這是西方人最盛大的節日,雙方一開始都在自己的戰壕裡歡歌載舞,洗去戰爭的疲勞。不久,雙方士兵竟然走出戰壕一起交換禮物,一起慶祝聖誕,一起抽雪茄,一起欣賞對方家人的照片,甚至一起踢足球。雙方的軍官也都默許了,而且雙方誰也沒有趁機偷襲對方,真是一場君子之戰。如果世界上沒有戰爭就好了。


德軍和英軍一起慶祝聖誕節,注意,帽子上有個尖角的是德軍。


史苑書生


1,牛刀。


2008年除了奧運會,還有一個人橫空出世,這人叫牛刀。


他和時寒冰、曹建海一起,人稱“地產三劍客”,牛刀等三人一出世就開始唱空中國樓市,好像房價明天就會跌一樣。


他的“房價會崩盤”“會跌回到2008年之前”的言論迎合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心理,一時間擁有了大量粉絲。


一些人聽了牛老師的建議:不要買房,不要買房,不要買房。


然後就沒買房持幣觀望等著樓市崩盤,這一等久等了數年,然後發現自己手裡的錢再也買不起樓了。



不過小道消息說牛刀老師在唱衰中國樓市的時候,偷偷在一線城市買了很多套房,實現了財務自由。


2,康有為。


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等六人為了變法流血犧牲,不過戊戌變法的領袖康有為卻腳底抹油溜之乎也,跑到了外國政治避難。


在日本美國加拿大期間期間,康有為說自己懷揣光緒皇帝的衣帶詔,向各地的海外華僑募集資金,要推翻慈禧老妖婆,解救光緒皇帝於倒懸。


他在演講中慷慨激昂:“惟我皇上聖明,乃能救中國”,希望華僑“齊心發憤,救我皇上”。


很多人為了國家慷慨解囊,康老師於是找到一條發財致富 的康莊大道。


後來辛亥革命後,靠衣帶詔這招明顯不靈了,不過大清亡了,康南海也不再被通緝了,他結束了海外流亡的生活,回到了國內。


他在青島上海等地建了數處豪華別墅,然後先後娶了數名小嬌妻,對於這些小妾它秉承了一個原則:過十八的不要。所以他的小妾都是16歲17歲就娶進門了。


從公車上書始戊戌變法只持續了不過百日,康有為和光緒見面的次數也屈指可數,但是這短短的百日變故,卻讓康聖人吃了一輩子。


3,寇準。


簽訂了“澶淵之盟”的寇準在民間是個清貧到寒酸的清官形象。最著名的是評書小段《調寇》對他清貧形象的描述。


但是現實中的寇準是個標準的官二代,他爹寇湘考中五代時後晉開運年間的狀元,後來官至國公,可謂家道殷實,甚至豪闊。


寇準娶的妻子是趙匡胤皇后的妹妹,也就是他和宋太祖是連襟。


爹是國公,媳婦是皇后的妹妹,寇準又少年中舉,宋朝官員的工資是很多的,所以寇準這輩子就不知道什麼叫缺錢。


所以和民間傳說的不一樣,他花起錢來格外豪闊。


歐陽修曾說,寇準家就沒點過煤油燈,常年點蠟燭,那個年代點蠟燭還是很奢侈的一件事,但是寇準家:


鄧州花蠟燭名著天下,雖京師不能造,相傳雲是寇萊公燭法。公嘗知鄧州而自少年富貴,不點油燈,尤好夜宴劇飲,雖寢室亦燃燭達旦。每罷官去,後人至官舍,見廁溷間燭淚在地,往往成堆。


蠟油流了了滿地,這是徹夜狂歡啊,事實也是。


寇準喜歡看一種叫“柘枝”的舞蹈,一看就是一天,沈括說:


寇萊公好柘枝舞,會客必舞柘枝,每舞必盡日,時謂之‘柘枝顛’。


當然看美女跳舞也會無酒不歡的,寇準請人喝酒有個毛病,喜歡把大門一鎖,不喝嗨了不給開門。


往往一喝就喝一宿,有位叫李宗諤的官員估計實在是喝不下了,趁人不注意從門下邊爬出去,逃了:


宗諤嘗預會,日既夕矣,而關不可啟,遂於門扉下竊出,得馬以走。


大約一輩子豪闊的寇準不會想到他後世在民間的形象是一個扣扣搜搜的形象。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歷史背後的事情往往與我們從史書上看到是背道而馳的,所以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1、李鴻章。李鴻章那我們後世定義為賣國賊,先後簽訂過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等一些賣國條約,但在那個歷史時代,李鴻章作為一個能臣沒有辦法去改變這一切,最大限度的降低國家的損失。在籤馬關條約的時候,日本人要求中國賠償,3億兩白銀,中間李鴻章在日本遇刺,李鴻章以此為要挾清政府最終賠款2億兩。

2、康有為。康有為被認為是中國變法第一人,他主張一夫一妻制,但是康有為自己卻那有四個小妾,並且年齡都在18歲。它足以給那些小妾當爹,從品德上來講康美並不能配得上他歷史上的名聲。康有為最終去世的原因是他為了提高自己的性能力,換上大猩猩的睪丸,最後產生排異反應而去世。


活著20180515


哈哈,這個很多啦,說幾個有意思的。

古代歐洲人,男女性交的姿勢是有規定的,只有一種姿勢,就是女下男上面對面。這種姿勢又叫傳教士式。不用這種姿勢性交就犯法了😂。

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死於放血治療。放血療法是西醫的傳統治療法,切開病人的靜脈放血。華盛頓被放掉了兩千三百毫升血,療程未結束就死翹翹了。

華盛頓的假牙是用奴隸嘴巴里敲下來的牙齒,還有從畜生嘴巴里敲下來的牙齒做的。提供圖片



眾妙之門


十年前是2008年

而不是1998年。


統一六國的秦始皇比建立漢朝的漢高祖劉邦只大三歲

大多數人的印象之中,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之後,秦二世胡亥繼位,弄得天下民不聊生。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天下大亂,而漢高祖劉邦則趁著亂世奪取了天下。秦始皇和漢高祖彷彿是活躍於不同時代的歷史人物。

但是實際上秦始皇是出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享年五十歲。漢高祖則出生於公元前256年,死於公元前195年,享年六十二歲。他們曾經在同一個時代生活了整整47年。所以,秦始皇和漢高祖完完全全是同一時代的人,秦始皇只是比漢高祖劉邦大三歲而已。


歇斯底里症

維多利亞時代,歇斯底里症就是今天的女性月經綜合徵,通常的表現是情緒不穩、肚子不舒服。那個時候治療這個病的通常方法便是找一個訓練有素的醫生,通過手動操作,讓病人高潮。


歷史上白蓮教

清朝的時候,白蓮教反清復明。其實,在明朝的時候,白蓮教也和明朝對抗。元朝的時候,白蓮教也和元朝對抗。


歷史上很多科學家改變人類進程的時候都是很年輕的。

愛因斯坦發表改變人類進程的幾篇文章的時候,他僅僅只有26歲。

薛定諤提出薛定諤方程的時候:

愛迪生研製燈泡成功的時候,年僅32歲。

費曼開始造原子彈,加入曼哈頓計劃天才小組的時候,僅僅25歲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顛覆三觀就是顛覆了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你之前所接受的知識完全相反,這種相當於冷知識,也就是說跟我們現在大部分人所認知的歷史是相反的。

NO.3:梁山伯與祝英臺

梁山伯是明朝人、祝英臺是南北朝人,兩人之間相差了近八百年的時間,這是要穿越的節奏,祝英臺是個女俠,經常劫富濟貧,結果在盜取太守家的珠寶時中了埋伏死於亂刀之下;而梁山伯是縣官,死後入葬的地點正好是祝英臺所葬的位置,後來乾脆把兩人埋在一起,紅色碑是祝英臺、黑色碑是梁山伯,因此後人杜撰了這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NO.2武大郎和潘金蓮

說句實話,潘金蓮這個鍋背了這麼久,是大家瞭解真相的時候了,正史記載潘金蓮是知州家千金,也是個賢妻良母,並不是《金瓶梅》裡的人設那樣,而武大郎原名武植,也是個七尺男兒,雖然出身貧寒,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最後當上了山東陽穀縣縣令,和幫助過自己的老丈人的女兒潘金蓮結為夫婦,二人恩愛如初,孕育四子,白頭偕老。

就是因為武植成功後,曾經幫助過他的發小來投奔他,只是過了許久也沒有安排發小一官半職,所以發小一氣之下不告而辭,在路上一直說武植的壞話,正好遇見武植懲治過的西門慶,二人就這樣詆譭他們夫婦二人。實際上武植在給發下蓋房子,還準備給錢讓發小創業。

N0.1草船借箭並非諸葛亮所為

《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引注《魏略》記載:孫權和曹操對峙時,一直主動出擊,引曹操出戰,可是曹操就是堅守不出,於是孫權親自站在船上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營水寨前,結果曹操一看,孫權親自上陣前來勘察,於是下令放箭,不讓孫權靠近,這些箭頃刻間都射中到船上,孫權眼看船往一邊傾斜,於是下令調頭,最後兩邊均有木箭,就把船開回去。而這件事卻在三國演義中成了諸葛亮的傑作了。

類似這樣顛覆三觀的還有

鑿壁偷光的匡衡,他的故事家喻戶曉,可是他長大了卻是個貪官;三國時期的張飛,印象當中五大三粗,可實際上人家眉清目秀,還擅長書畫;還有孔融,孔子的後代,也是尊崇儒家思想,可是你能知道“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缻中,出則離矣。”這段話是他說出來的嗎?(意思是父親有什麼好親的,無非就是當時為了自己的慾望而已;母親有什麼好親的,無非就是借用她的肚子裝了下自己而已。)


羽評郡主



一、纏足

纏足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可以說是古代一種很畸形的審美了,為了滿足一些人的惡趣味,很多古代妹子被迫進行了纏足。那麼,纏足到底有多可怕呢?

傳說中的三寸金蓮基本就是一個鼠標的大小,為了達到這個效果,一般女孩子要從小就用布條將腳緊緊裹住,還有很多人用夾竹片、石板壓迫等更殘忍的方法達到效果,導致無數女性腳掌終生畸形。


二、求細腰

古代楚靈王好細腰,導致楚人不吃東西也要練出細腰,結果一個個餓得頭昏腦漲。但其實喜歡細腰這事,外國人更加極端。曾經在歐洲歷史上出現過一種緊身胸衣。

特別是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思想越加開放,開始追求起性感的細腰,並且到達了極端病態的地步,於是這類緊身胸衣就被創造出來了,女生很小就開始穿這類的衣服,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穿的下,怎麼辦呢?硬穿唄,結果很多女生確實因此把腰勒得特別細,但是卻常常把肋骨弄到變形,內臟位移,甚至因此流產率也大大增高了。


三、瘋狂美白

歐洲曾經有段時間以白為美,按理說白人女性已經很白了,但是她們並不滿足,要白上加白,越白越美。

為了達到這種美白效果,瘋狂的歐洲女性做出了讓人三觀盡毀的行為。

(1)沒病找病。一些歐洲貴族注意到,生病後人的臉色會變白,於是很多女性主動求病,比如當時人人都希望自己得肺結核,這樣可以讓自己咳嗽,加上蒼白的臉色,簡直惹人憐惜。真的是為了美白豁出性命了呢。

(2)臉上塗鉛白。木有錯,是鉛哦,當時的歐洲女性為了讓臉色變白,將含鉛甚至是砒霜的化妝品直接往臉上塗。

這些可怕的方法導致的結果就是,當時女性的平均年齡不到30歲,真心要美不要命呢。


四、恐怖護膚

曾經在一段時間內,有些歐洲貴族認為鮮血是人體內的精華,用鮮血美容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據說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這位女性:

這種毀三觀的養顏方式連部分歐洲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因此後來這位伯爵夫人被判了終身監禁,算是罪有應得了。


五、噁心養顏

在古人的印象中,胎盤孕育了生命,那麼裡面自然含有最純淨的生命精華,用來養顏最合適不過了。於是傳說中的胎盤美容法誕生了,至今還依然有些人在服用胎盤製作的美容品。

先不說心理上不能接受,吃的時候真的不會覺得噁心麼?畫面太噁心就不上圖給大家看了哈!(手動捂臉!)


好啦,今天的答題就到這裡啦,想了解更多美食和有趣的冷知識,快關注菲李吧,每天知道一點,你的魅力就多一點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