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一理香港電影系列(四)-2:靈異片之殭屍片

鬼片和殭屍片都可以看作是靈異片的亞類型。鬼也好,殭屍也好,這類文化原型的存在原因肯定是多元的,但有一點應該是共通的,就是人們潛意識裡對於死亡之後一種“無”的狀態的恐懼和難以接受,由此產生人在死亡之後各種類生命狀態的想象。而香港的靈異文化在民間又有著相當深厚的土壤,靈異片也就自然成為一個可以不斷進行重複創作的電影類型。殭屍這樣一種文化原型最早出自何典本人無從知曉。關於殭屍的形成我看到的大概有兩類,一類說屍分為死屍和殭屍兩種,人死時有一口氣未能嚥下去死後便可成為殭屍,這種殭屍通常見人就咬;另一類是某些旁門左道的術士可以用邪術把新死的屍體變成殭屍,然後指揮他們去做某件事情,像廣為流傳的湘西趕屍便屬於這一種。香港電影裡面的殭屍一般都有這樣一些共同特點,比如都穿著清朝官服,白臉,獠牙,雙臂平舉向前,雙腳併攏跳躍行走。殭屍的力氣通常都比一般人大,見人即咬,被咬的人中了屍毒之後也會慢慢變成殭屍。人遇到殭屍時如果秉住呼吸的話就不會被殭屍發現,道士通常用桃木劍、墨斗線、黃紙符和糯米來對付殭屍。香港電影裡面的殭屍為何都穿著清朝官服,這是一件讓我困惑不解的事情,只是因為這些殭屍片的故事背景都是清末民初還是另有說法,待日後詳加考證。總之因為有這種種設定,所以殭屍片在融入動作元素的同時又可以創造出一些別開生面的喜劇場景,因此一直是香港電影中的一種亞文化。

最早的殭屍片是哪一部難以考證,但可以肯定早在三十年代的上海電影中便已有出現。在《香港電影大全》裡面以“殭屍”二字做關鍵詞檢索,便可以檢索出《午夜殭屍》(1936)、《鬼屋殭屍》(1939)、《三千年地底殭屍》(1939)、《殭屍拜月》(1958)、《殭屍復仇》(1959,邵氏)等。其他片名中帶有“行屍”、“屍變”、“趕屍”一類的有不少也應該跟殭屍有關,不過好像“行屍”跟殭屍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待日後考證。邵氏在1974年還跟英國鹹馬電影公司(Hammer)合作過一部《七金屍》,讓中國的殭屍和西方的吸血鬼在片中相遇,不過影片效果一般,市場反應也不甚理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殭屍片曾經作為功夫片的一個變種存在過,這一時期出現了劉家良的《茅山殭屍拳》(1979)、洪金寶的《鬼打鬼》(1980)、《人嚇人》(1982)、《人嚇鬼》(1984)等影片,但未能成氣候——香港電影有時候對鬼和殭屍也不做太嚴格的區分,很多名字裡面帶個“鬼”字的電影其實裡面出現的並不是鬼而是殭屍。到1985年洪金寶的寶禾公司出品了由洪金寶監製、劉觀偉導演的《殭屍先生》,這部影片在當時算是製作規模比較大的一部殭屍片,不僅有洪家班做武術指導,而且還加入不少喜劇段落。林正英在片中一如既往的扮演法術高深的道長,徒弟許冠英被殭屍咬到之後逐漸變成殭屍一段便充滿了喜劇性,而另一個徒弟錢小豪遇到女鬼產生人鬼戀的一段在情節上酷似日後風靡一時的《倩女幽魂》(1987)。《殭屍先生》以2000萬的票房成績排在《福星高照》、《夏日福星》、《警察故事》、《龍的心》之後居1985年年度票房第五位,這應該是香港電影史上殭屍片的最好成績了。

理一理香港電影系列(四)-2:靈異片之殭屍片

《殭屍先生》的票房大熱掀起了八十年代後期的一陣殭屍片熱潮。這些殭屍片很像是七十年代末喜劇功夫片的一個變種,二者同樣都是以清末民初作為故事背景,裡面同樣有滑稽頑皮的徒弟和同樣不太嚴肅的師傅,同樣有一場接一場的打鬥。加入殭屍以後,殭屍本身的特點又為喜劇和動作增添了不少可以繼續開掘的空間。洪金寶的寶禾公司在次年推出又一部殭屍片《殭屍家族》(1986)。這部影片將故事背景放置在了現代都市,並且第一次給殭屍這一形象賦予了人的感情,小殭屍逃出教授魔掌和幾個小孩產生友情的段落極像是《外星人E.T.》的殭屍版。這部影片不僅在香港票房大好,而且在日本更是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歡迎。不過,在小殭屍身上找童趣,用殭屍和小孩之間純真的友情來煽情,在我這個對殭屍文化缺乏認同感的人看來終歸還是有些心底發滲。到1988年寶禾公司再推出《殭屍叔叔》,票房差強人意。這三部殭屍片全部由劉觀偉執導。在《殭屍先生》之後出現的殭屍片還有《殭屍翻生》(1986)、《茅山學堂》(1986)、《靈幻先生》(1987)、《一眉道人》(1989)、《殭屍醫生》(1990)、《屍家重地》(1990)、《鬼咬鬼》(1990)、《殭屍福星仔》(1991)等。1991年黃鷹自組的“鷹電影”公司還推出過一部劉偉強執導的《殭屍至尊》(1991),1992年劉觀偉又在葉榮祖的萬里公司執導過一部《新殭屍先生》(1992),不過到九十年代這股殭屍片熱已經基本退潮,這時候像洪金寶的寶祥出品的《鬼咬鬼》便融合了殭屍、女鬼、道術、蠱術、降頭等各種元素。此後陸續出現過《音樂殭屍》(1992)、《湘西屍王》(1993)等殭屍片,但基本上都反響平平,未能再掀起過熱潮。

理一理香港電影系列(四)-2:靈異片之殭屍片

香港擅長拍攝鬼片的導演除了劉觀偉以外,八十年代最重要的還有于仁泰、劉鎮偉等人。于仁泰先後在新藝城、德寶等公司執導過《追鬼七雄》(1983)、《靈氣逼人》(1984)、《猛鬼佛跳牆》(1988)等鬼片,這裡面數《靈氣逼人》陰氣森森水準最高,日後于仁泰又在黃百鳴的東方公司拍攝了兩部鬼魅妖異的武俠片《白髮魔女傳》(1993),然後西征好萊塢拍攝了《鬼娃新娘》等恐怖片。劉鎮偉在八十年代後期初當導演執導過《猛鬼差館》(1987)、《猛鬼學堂》(1988)、《猛鬼大廈》(1989)等鬼片。“猛鬼”系列藉助八十年代流行的拍檔喜劇模式,配合各式各樣的中西鬼片元素,成為警察殭屍大斗法的驚悚搞笑喜劇,和林正英主演的民初背景的殭屍片大異其趣。到九十年代各種成熟形態的電影類型想要再有所創新,有不少都向鬼片取經,這時期出現的像《監獄不設防》(1990)、《猛鬼霸王花》(1990)、《五福星撞鬼》(1992)、《神探POWER問米追兇》(1994)、《鬼巴士》(1995)等便都是很明顯的例子。九十年代真正地道的、陰氣森森的鬼片應該算是錢升瑋執導的“數字”系列。從1993年到1999年,當年執導過《霸王花》系列的錢升瑋差不多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拍攝製作了《七月十四》(1993)、《正月十五之一生一世》(1994)、《二月三十》(1995)、《七月十三之龍婆》(1996)、《四月四日》(1997)、《七月又十四之信不信由你》(1999)等驚悚鬼片,這些影片不僅情節皆與日期有關,而且除了《二月三十》外,都是以警察辦案時發現離奇鬼怪事件為故事框架,通過主人公漸漸瞭解真相,延展出一段或關友情、或關愛情、或關家庭的煽情怪談出來;其間夾雜著驚悚的調查過程,扣人心絃。

理一理香港電影系列(四)-2:靈異片之殭屍片

葉偉信的《生化壽屍》(1998)可看作是香港殭屍片在九十年代後期的一次變種。影片融入了西方殭屍片中的一些元素,並且借鑑了《生化危機》一類的電腦遊戲,將以往穿清朝官服、長著獠牙的殭屍形象改成了被生物武器感染後不懼刀槍、見人就咬的喪屍。一般來說,殭屍屬於已經死亡但卻被某種精神元素驅動的屍體,而喪屍則是一種沒有徹底死亡、保留了某些動物本能的準屍體。《生化壽屍》是香港電影裡面最早涉及喪屍題材的影片之一。整部影片不乏生動奇趣,而且具有一定的時尚色彩,顯示出香港電影自始而生的娛樂精神。不過《生化壽屍》一片也暴露出了香港電影在造型方面的弱勢。對比類似題材的《刀鋒戰士》等西片,《生化壽屍》顯得簡陋粗糙了許多。和《生化壽屍》類似的喪屍片還有《生化特警喪屍任務》(2000)等,但數量極少。在《生化壽屍》以後出現的殭屍片倒是還有《山村老屍》(1999)、《山村老屍II色之惡鬼》(2000)、《趕屍先生》(2001),這三部影片全部由梁鴻華創作,搭的是1999年前後興起的那一股恐怖片熱的順風車,在橋段上尤其模仿了日本的《午夜兇鈴》,總的來說新意欠奉。徐克在2003年監製過一部相當傳統的《殭屍大時代》,據說是應美方投資而製作的,只發行過音像製品而沒有公映。這部影片儘管屬於小成本製作而且意念老舊,但跟其他一些粗製濫造的殭屍片比起來水準自然又要高出許多。許鞍華的《幽靈人間》(2001)在水準上也要高出一般的香港鬼片許多。

理一理香港電影系列(四)-2:靈異片之殭屍片

九十年代中期以後香港電影中的靈異片開始普遍向恐怖片靠攏,這時期出現了一個綿延最長的鬼片系列就是《陰陽路》系列,這一系列由林嶺東的哥哥林嶺南(即香港資深編劇南燕)擔任監製,自1997年推出第一部之後,到2003年竟然已經拍攝了十九部之多(這十九部裡面從第九部以後大部分都是錄像電影)。另一個系列是《夜半一點鐘》(1995)、《夜半2點鐘》(1997)和《夜半3點鐘》(1997)。這三部影片和《陰陽路》系列的前六集每一部都是由三個獨立的鬼故事組成,水準尚佳。近年來隨著恐怖片的興起,靈異片再度成為香港電影裡面受眾比較穩定的一個電影類型,最具代表的新生代“鬼才”自然是彭順、彭發兩兄弟;近年最成功的靈異片是他們兩兄弟創作的《見鬼》系列。總的來說這些鬼片受國際環境的影響比較大,裡面涉及到的香港本土的鬼文化反而少了,喜劇、功夫這些元素就更罕見了。2002年的香港電影既有《見鬼》、《異度空間》、《三更之回家》這樣偏重心理表現的嚴肅鬼片,又有《Office有鬼》這樣延續“陰陽路”三段式結構的鬧劇式鬼片,還有《我左眼見到鬼》、《九個女仔一個鬼》這樣披著鬼片外衣實際上是喜劇愛情片的偽鬼片——一時間銀幕上鬼影憧憧,熱鬧非凡!

理一理香港電影系列(四)-2:靈異片之殭屍片

香港電影近年來出現過兩部大規模製作的靈異片相當值得一說,一部是葉偉信執導的《異靈靈異2002》(2001),一部是林超賢執導的《千機變》(2003)。同樣出自葉偉信之手,《異靈靈異2002》的製作水準和《生化壽屍》相比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異靈靈異2002》這部影片由嘉禾公司斥巨資製作,類型上融警匪、科幻、靈異等多種元素於一爐。影片最大的創新之處在於首次把《黑衣人》等科幻片的元素引進了香港鬼片。片中謝霆鋒扮演的男主角負責警察局中一個叫2002的秘密組織,一人一鬼搭檔,專門負責清理城市裡的惡鬼。這樣一種人物身份的設定本身是比較西化的,人物造型方面也同樣西化,有如未來都市裡的時空戰警;而片中對於鬼文化的處理卻是完全本土化的,比如給鬼燒扎紙、用人的鮮血來打鬼等,都源自中國式的鬼文化;而打鬼用的取人血的槍又是西式的,帶有一定的科幻色彩。整部影片在劇情設置以及動作戲份的處理上是相當港式的,而其中謝霆鋒死後在城市裡遊蕩一段又容易讓人聯想到西片《人鬼情未了》。總之,中西跨度如此之大的一部影片,《異靈靈異2002》居然做到了融其於一爐,實在是不能不讓人佩服。不過就各種元素的融合程度來說,《千機變》又要更勝一籌。這部由英皇公司斥巨資製作的影片走的是完全西化的路線,裡面出現的殭屍完全是歐洲貴族殭屍的形象,跟過去那種清朝官服的中國殭屍全不相干。但是影片又始終是把故事背景放在香港這座城市裡面,動作設計也是地地道道的港片套路。《異靈靈異2002》和《千機變》可說是香港靈異片向前跨出的一大步,無奈市道不濟,近年來也看不到再有哪家公司有魄力敢投資製作這種規模的靈異片了。

理一理香港電影系列(四)-2:靈異片之殭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