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傳承城市人文魅力 再啟百年昆明老街”

城市變遷,滄海桑田

昆明這座城

被時代的車輪碾過

記憶中的那座優雅小城

今天,只剩下幾個角落

昆明的老街,將來該去哪裡尋找?

好在,故事,留了下來

昆明,一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昆明老街位於昆明核心中央區域,是這座城市歷史文化的核心所在。歷經幾百年歷史變遷,街區內存留了大量明末清初及民國時期的歷史建築和文物古蹟。包括原雲貴總督導首府和文廟如今已變成一幅街、府廟的格局。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不論你是資深文藝青年、匆匆路過的遊客還是已經到了耄耋之年,在昆明老街,你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當你踏進這座老城時映入眼前的是青磚黛瓦的舊老屋。一條條平鋪十字路已經被踩的光滑。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昆明老街東起正義路、西至五一路,北起環南路、南至東風西路,街區內共有15條巷道和6條街道。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錢王街

錢王街也叫昆明老街,連接著正義路與文廟直街,曾經路過的人都不忍看那沿街老舊破敗的商鋪。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翻新的錢王街,是老昆明人的懷舊一條街,還是新一代的文化標識。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錢王街經歷了900多年世事滄桑,900多年文化積澱,蘊涵了過去歲月的豐富信息。“錢王街”的叫法並未出現在百年之前,該名稱在2007年11月20日才被正式註冊啟用,之所以取名錢王街主要因為這裡曾經是錢王王熾的府邸,在命名“錢王街”之前有“南正街”、“邱家巷”、“小銀櫃巷”等地名。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從位於人民中路的錢王街北口牌坊步入錢王街,首先進入眼簾的就是始創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的同慶豐票號舊址。同慶豐創辦人是雲南省彌勒縣虹溪鎮人王熾,又稱“錢王”,這也是錢王街的名稱由來。這位被《時代週刊》評為十九世紀世界首富之四的中國唯一一品紅頂商人錢王王熾,是彌勒,是雲南,也是中國的驕傲,這座豐碑,不應該被忘卻!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富春恆商號

富春恆商號於光緒二年(1876年)由清騰越總兵蔣宗漢創建。位於昆明錢王街馬家大院旁邊就是福春恆商號舊址。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宅院約為1363平方米,坐北朝南,由東西兩部分組成,西面為兩進院,由一個“三坊一照壁院落”和一個“四合院落”縱向串聯組成“六合同春”式格局,該建築為土木結構,硬山頂,舉架高大,有較強中西合璧特徵,這裡現在是不露奢華的錢櫃酒店。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雲南省茶文化館

從昆明錢王街北口步入街道不遠處,就是雲南省茶文化博物館。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博物館是在一所古院落的基礎上改建而成,裡面陳列了最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普洱茶,還有製茶的工具,當然遊客也可以在此歇腳,品嚐到清香悠遠的地道的雲南普洱茶。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馬家大院

馬家大院坐落在昆明老街,是昆明第一任市長馬鉁的家宅,始建於1923年,集木雕、石刻等工藝為一體,雕樑畫棟,工藝精湛,是現存保護最完整的典型“三坊一照壁”白族居民經典建築。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現在經營著金蘭茶苑,這裡定期演出實景體驗話劇《昆明老宅》《雷雨》等,是深度瞭解昆明歷史文化的極佳場所.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聶耳故居

昆明街上小藥店誕生人民音樂家——聶耳。昆明聶耳故居坐落在原雲貴總督府前的官道、現在的甬道街上73號,於光緒二十八年建立。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去昆明行醫,在昆明甬道街租用一間鋪面開中藥鋪“成春堂”。1912年2月15日,聶耳出生於此,他的童年也基本在這裡度過。18歲時聶耳外出求學離開昆明,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文廟直街

文廟直街,南接光華街和文明街,北至人民中路,以街直對文廟得名。街之南段清代曾建“南國文明坊”。文廟直街算是昆明老街中建築保存比較完整的一條街。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這條街東西兩廊原是很簡陋的參差不齊的平瓦房。街的寬度也只有三、四米,解放前在舊市政府的佈置下,拓寬為五、六米。房屋也按規定格式改建為土木結構的兩層或三層樓房。因只有兩三戶人家,故未稱巷,門牌仍編為文廟直街。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福林堂

沿著文廟直街走到光華街,在二者交匯處,一座古樸的木質建築被金色的陽光照耀著,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福林堂。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福林堂”取自“福澤杏林”一語,是福林堂中藥店的簡稱。藥店創建於清咸豐七年(185年),創始人李玉卿,初建時只有一間鋪面“簸箕堂”。秉承“重質量、講信譽”的經營之道,藥店逐步發展壯大,簡陋的鋪面也被三層樓所替代。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福林堂主要於自制膏藥而得名,在1994年被命名為中華老字號,2013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抗戰勝利堂

勝利堂位於昆明市中心光華街中段、甬道街北端。這裡曾是明代徵南將軍、鎮守雲南總兵官、黔國公沐氏府邸。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甬道街兩邊建有房舍,專為72姓名土司送省為質的子弟居住。明末沙定洲之亂,沙匪率兵進城,洗劫沐府,末代國公沐天波出走,後死於緬甸,結束了沐氏鎮滇的歷史。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1944年前後,雲南省政府將學校遷岀,並就地興建雲瑞公園與志公堂,以紀念省主席龍雲(字志舟)治滇之功,末久更改為中山紀念堂,1946年全部完工後最終定名為抗戰勝利堂。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酒杯建築

位於光華街中段北側,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建成。東西兩組建築呈酒杯弧形狀。抗戰勝利堂正居杯中寓意全國人民用美酒慶祝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昆明最具特色地標型建築之一。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昆明老街是一條歷史底蘊的老街,也是一條繁華的文化街。行走在昆明老街,在巷子裡穿梭,在住宅裡靜坐。如果不是因為現代人的服飾著裝,真的以為自己穿越回明清時期。昆明老街留有說不完的歷史文化,這裡曾一度出現過許多文人騷客。無論如何,那些在這裡發生的故事,留值得我們銘記。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示意圖)



走近昆明,踏訪鐫刻歷史的昆明老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