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史入坑指南

大概2015年的時候,看“反褲衩陣地”推薦的一個書單,被種草了丁寧的《西方美術史》。這本書的封面極好看,當時並不知道是畫作是什麼名字,作者是誰,屬於哪個流派,只是覺得特別喜歡。於是以近200元的價格,購入了人生第一本藝術類書籍。

後來才知道,這幅畫是拉斐爾前派大師沃特豪斯的作品《gather ye rosebuds while ye may》,翻譯成中文:要採玫瑰須趁早,聯想起那兩句古詩: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樣的畫面和意境結合起來,是不是別有一番韻味?

西方藝術史入坑指南

圖片來自有畫網

入手《西方美術史》之後,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才看完。合上書本之後,隱約感覺好像懂了點什麼,但又不太懂,心想多看看可能會好點。 於是,第二本、第三本,到現在,陸續買入了近30本的藝術類書籍。雖不算多,但對於藝術史開始有了初步的瞭解。

看書之餘, 我也喜歡上網搜索藝術類節目來看。比如BBC出品的《藝術的力量》、《低地國家的藝術》,喜馬拉雅上張法中的《美術史》、碎片先生的《文藝復興在意大利》、老吳的《手機美術館》等,對於藝術的感知有了更新鮮的觸角。

在過去幾年裡,我從一頭霧水到略有所懂,也走了不少彎路。比如從一開始就選擇《西方美術史》這樣的大部頭來看,雖然有它的好處:印刷精美,內容豐富,即使看不大懂,拿著手裡也覺得幸福。但這種偏教科書的編排特點,專業性太強,初學者讀起來比較費勁。

入坑藝術史的三年,作為不斷試錯的“小白藝術愛好者”,我看了一些書,聽了不少節目,那麼接下來,我將給大家介紹6本親測有效的藝術入門書。


一、約翰·赫斯特:《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推薦指數:5顆星

推薦理由:最好讀的歐洲史。

西方藝術史入坑指南

看到這本書,你大約有點懵圈:不是藝術類書單嗎,怎麼把歷史書夾帶了進來?相信我,你並沒有看錯,首推的書籍就是這本只有229頁的《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要想了解西方藝術,歐洲史是必備的基礎知識。這本書以簡潔、清晰為特色,帶你走近歐洲、瞭解歐洲文明與歷史。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原本是約翰·赫斯特在課程上的講義,他跳出了傳統的按歷史年表、歷史事件為線索的講述窠臼,以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日耳曼戰士文化為核心,把整個歐洲歷史串聯起來,新穎有趣。

西方藝術史入坑指南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宗教信仰等在近兩千年裡,也是西方繪畫中經久不衰的題材。

在《你一定愛都的極簡歐洲史》末尾提到:“(在歐洲)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屬於國王”。

這一原則造就了歐洲多元的精英文化、權利結構、歷史遺產,成為歐洲自由和繁榮的基石。

二、蔣勳:《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

推薦指數:4顆星

推薦理由: 小白也能輕鬆駕馭的美術史。

西方藝術史入坑指南

據說蔣勳在寫作這本書的時候,是以一個朋友讀中學的女兒為對象,每寫一部分,就唸給她聽。如果她不懂,就重新修改,直到她聽得懂為止。

由此可以看出,《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是一本對初學者非常友好的書。沒有大量專業詞彙的困擾,文字淺顯易懂,又兼具感性之美。

比如在講文藝復興時代的到來時,蔣勳這麼說:“彷彿經過漫長的中世紀,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覺醒了;好像經過漫長、寒冷、幽暗的冬天,春天再度來臨;好像度過沉滯悠長的停頓死亡,生命再次誕生,喜悅光明重臨人間。”

想要吐槽的一點是,這本書不是美術類書籍常用的銅版紙印刷,文字部分沒有什麼影響,但畫作的觀賞體驗一般。

三、美柔汀:《博物館裡的神密花園》

推薦指數:4顆星

推薦理由:從名畫走進古希臘羅馬神話的世界。

西方藝術史入坑指南

西方繪畫和雕塑中有許多以古希臘羅馬神話為主題的作品,讀懂古希臘羅馬神話,也是學習西方藝術史的必備技能之一。但希臘羅馬神話中的人物眾多,比如宙斯、赫拉、維納斯、戴安娜、丘比特、達那厄、潘多拉、阿波羅、潘神等等,想要記住這麼多人物,並非易事。

美柔汀的《博物館裡的神秘花園》是一本將名畫和神話融合起來的書,看畫的同時瞭解神話中的人物與故事,既生動,又有趣。

瞭解到這本書也屬機緣巧合。去年去國博看倫勃朗的畫展。看展之前總得做點功課,翻閱了國博的微博、公眾號,蒐羅展覽周邊信息。“美柔汀”這個名字,第一次跳進了我的眼簾。美柔汀一名資深博物館人,主要從事歷史、神話與藝術史研究方面的工作,他的“閒話美術史”專欄也吸引了大量美術愛好者的關注。

古希臘神話體系紛繁複雜,這本書或許可以給你一個不一樣的視角。正如歌德所言:對於一個有想象力的青年來說,和天神或半人半神的人物在歡樂燦爛的環境盤桓,親眼看到他們的行動和表情,是一件最有趣不過的事情。

四、蘇珊·伍德福德:《劍橋藝術史:繪畫欣賞》

推薦指數:4顆星

推薦理由:由“看畫”進階到“談畫”,你也可以。

西方藝術史入坑指南

《劍橋藝術史》是一整套介紹西方藝術史的書籍,共7冊,其中前六冊講述了從古希臘羅馬時代到20世紀不同時代的藝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這裡重點介紹第7本《繪畫欣賞》。

《繪畫欣賞》圍繞“繪畫”這一核心概念,從3個層面展開,可以稱作是“看畫三部曲”,分別是方法論、類型分析、風格分析,對於藝術小白來說,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繪畫欣賞入門書。

以方法論為例,《繪畫欣賞》中提出了看畫的五個角度,即繪畫目的、面向群體、歷史背景、是否寫實、構圖設計。通過分析這些要素,我們可以很好地把握畫作的內容和題材。

在繪畫類型方面,書中介紹了六大類不同類型的繪畫,分別是:風景畫與海景畫、肖像畫、風俗畫與靜物畫、歷史與神話畫、宗教畫、平面裝飾畫,並就各類繪畫的基本特點和風格等做了介紹,是我們看畫時非常有用的參考。

談到繪畫的風格分析,蘇珊·伍德福德引用了沃爾弗林提出的區分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格繪畫的四組概念:線型風格與非線型風格;平行佈局與退縮佈局;封閉結構與開放結構;多重性與統一性。

五、平松洋:《名畫中的符號》

推薦指數:3.5顆星

推薦理由:繪畫中的符號學,實用的“看畫指南”。

西方藝術史入坑指南

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看到繪畫的第一眼,目光是集中在畫面本身的,我們想要了解的是:這幅畫想要的主題是什麼?裡面的人物是誰?有什麼樣的故事?

平松洋的《名畫中的符號》就是一本講解繪畫中各類象徵性符號的書籍。書中列舉了近60個象徵物,涵蓋了花、水果、樹木、動物、鳥類、幻想生物、物品與身體7大門類,並結合不同的畫作闡釋其象徵意義。

以百合為例,在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天后赫拉噴濺出的乳汁,在天空上形成了銀河,而在地面上則幻化為百合花。在基督教題材繪畫中,百合花則多是聖母瑪利亞、大天使加百列、聖安東尼等的象徵。到了一些近現代作品中,百合也被用來象徵少女的純潔。

六、約翰·博格:《觀看之道》

推薦指數:4.5顆星

推薦理由:觀看本身,大有學問。

西方藝術史入坑指南

這本書其實是1972年BBC播出的《觀看之道》節目的配套圖文冊,首次出版至今已有40餘年,但在藝術評論界仍然佔有一席之地。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

一是作者約翰·博格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性的人物,他是藝術評論家,也是小說家、畫家和詩人,被譽為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傳人。他的藝術評論並不侷限於藝術本身,而是將藝術、藝術家與政治等關聯起來,形成獨特的藝術評論角度。

二是《觀看之道》書籍本身,他以“圖像”(image)為中心,系統探討了觀看本身、觀看對象、觀看方法,把藝術上升至社會、政治層面的“大道”。

約翰·博格在書中提出了女性作為一種景觀、油畫作為一種財產、廣告作為一種語言的論點,藝術不止侷限於作品本身,而是有深厚的社會、經濟、政治背景,瞭解了這些,我們或許能更好地看懂畫作背後的意義。


《圓桌派》裡有位嘉賓講過這樣一句話:“靠著對古典音樂的喜愛,他撐過了生活最為困窘的時期。”藝術是黑暗生活裡的一盞明燈,在困頓時給人以勇氣,在寂寥時給我們溫暖的陪伴。

貢布里希在《論藝術和藝術家》一文中說:“理解藝術永無止境,總有新的東西尚待發現。”學習藝術史,看懂繪畫,是為了看到美,發現瑣碎生活之外的別有洞天。

期待和你一起,發現更多的藝術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