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既不聊天,也不刪除,是一種什麼心理?


彼此既不聊天,也不刪除,是一種什麼心理?

這幾天,也不知道得罪誰了,人品接二連三被暴擊。

看著“十連敗”的戰績,真的是每一根頭髮都來脾氣。這不,一怒之下狠卸“王者榮耀”。


彼此既不聊天,也不刪除,是一種什麼心理?


卸完遊戲之後,突然就後悔了。

你們該不會以為我後悔的是那些段位、符文、皮膚和輸贏吧!那你們很棒喔,猜錯了。

我踏馬是苦惱沒有遊戲之後,撲面而來的無聊不知如何打發。


彼此既不聊天,也不刪除,是一種什麼心理?


媽耶,好幾百號人,都不知道能跟誰聊天。平日煩死人的群,需要它的時候也特麼的安靜。


彼此既不聊天,也不刪除,是一種什麼心理?


好吧,好像無聊總是會讓我變得格外有專研精神。

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加了那麼多好友,彼此不聊天,也不刪除,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心裡呢?


彼此既不聊天,也不刪除,是一種什麼心理?


好在,我還有網絡上的小夥伴們解惑,不禁臥槽一聲,原來好友列表還深藏著這樣的大道理:

1、“說不定以後用得上”

加微信好友的時候,有多少人是沒有這種考慮的呢?

明明不想加,明知道加了之後一定不會聊天,但還是加了。因為當時心裡想著“留著當資源,說不定以後用得上”。


彼此既不聊天,也不刪除,是一種什麼心理?


這種心理就跟平時購物一樣,一些好看的盒子、瓶子包裝,不捨得扔。想著以後也許會用得上,最後越放越多才恍悟全是“垃圾”啊。

2、懶癌晚期患者

我說懶惰是人的天性,大家沒意見吧。

有意見不算數,因為我就是一個很懶的人,我就是權威,哈哈。

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不用思考我都會生理性地選擇後者,這就是懶的強大之處,很是省體力吶。


彼此既不聊天,也不刪除,是一種什麼心理?


所以,凡是加了我微信的人,真的不是因為我在乎那些人,單純是覺得點擊刪除都嫌是一個天大的麻煩。

3、善良,我很抱歉

善良的人很可怕,比如我啊,走在路上或坐個地鐵,都有人要加我微信,善良如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拒絕”。


彼此既不聊天,也不刪除,是一種什麼心理?


別想太多,他們不是窺視我的顏值(我倒希望是(╥╯^╰╥)),只是把我當成了潛在的客戶。不懂得“拒絕”,說白了就是潛意識裡不想看到對方失望的表情(也可以理解為傻)。

加了之後呢,總感覺轉身就刪是一件很不禮貌的事,所以就出現了這種加了好友又不聊天的情況。

4、遺忘,還能更尷尬嗎

平時加微信好友的時候,潛意識真的會以為那人會用一輩子這個頭像和暱稱,壓根就想不到有必要地添加一個備註這種高級操作。


彼此既不聊天,也不刪除,是一種什麼心理?


結果發現自己想得太少了,隔個星期半個月的,有些人就換頭像改暱稱了,還是經常性的那種換。

最後,根本對不上號誰是誰,那些如同陌生人一般的熟人就真的慢慢變成陌生人了,尷尬咯。

5、被時間放逐的人

成長是個貫徹一生的過程,每個人都在不停經歷成長,哪怕是大家口中的“大人”也一樣不斷在成長。

在成長的過程中,就像有句段子說的那樣“一個人的圈子就那麼大,有些人要進來就有些人要離開”。


彼此既不聊天,也不刪除,是一種什麼心理?


是的,隨著每天時光劃過指尖,有些朋友有些情感也就被風化了,直到最後連哪天見了最後一面說了最後一句話也不清楚,只剩下一個再也不會點開的微信頭像。


彼此既不聊天,也不刪除,是一種什麼心理?


聽了小夥伴們的侃侃而談,最後小知(知課ZOKO)想補充一句:

有一種情況,雖然彼此不聯繫,頭像就那樣安靜地坐落在好友列表裡,但早已鐫刻在心裡腦海裡。

再也找不到任何理由去聯繫,哪怕一句“你好”都是莫大的打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