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變」的抖音,路在何方?

8月30日,短視頻app中的後起之秀“抖音”又上了熱搜——丹霞踩踏事件——幾名遊客違規進入丹霞未開放景區,肆意踩踏七彩地貌,並造成難以修復的損傷,而這一系列舉動的背後,竟是為了拍抖音視頻!

不禁令人深思:這些人究竟是怎麼了?

“抖音”火了,自16年“抖音”踏著短視頻的潮流進入到大眾視野至今年6月,其國內用戶量已超過1.5億,而全球用戶也已超過5億。

“抖音”……真的走進了很多人的生活,於是,這些人匯聚一堂,成了形形色色、活在“抖音”上的人。

抖音上養活了一群人

除了某些相對穩定的PGC平臺和部分官方機構,“抖音”上的人們“繽紛多彩”。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似乎做了什麼,又似乎什麼都沒做,但“抖音”讓他們一夜爆紅。

比如那個帶著暖心笑容、說著“你覺得男人一個月多少工資可以養活你?——能帶我吃飯就好”的成都小甜甜,有人覺得她火是因為“笑容與回答太暖心了”,也有人覺得她是因為炒作。

再比如溫婉,那個最初一代的“抖音”網紅,因其在“抖音”上發佈的停車場熱舞而一夜爆火。音樂獨特嗎?未必吧,舞跳得驚豔嗎?也未必吧,可能只是一場幸運之夜。

“病變”的抖音,路在何方?

他們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說“能帶我吃飯就好”?為什麼在車庫跳熱舞?只是一時興起吧!他們為了火而火。

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做了很多,卻始終無法綻放光芒,但在“抖音”,他們終於迎來了春天。

“抖音”是一個面向大眾、實現平凡人明星夢的平臺,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邂逅屬於自己的幸運女神,“抖音”紅人的背後是鮮為人知的艱苦與忍耐。

猶記8月17日摩登兄弟在廣州舉辦的那場音樂會的火爆盛況——400萬網友在線觀看、粉絲高漲突破150萬、創當晚新話題……自摩登兄弟入駐“抖音”以來,其粉絲數不斷上升,至今已突破3400萬,然而在其火爆的背後,誰能想到他們“八年直播、酒吧駐唱,卻無人問津”的堅韌與努力?

摩登兄弟藉助“抖音”平臺,憑自己的夢想和追求,終於等來了這一刻。

“病變”的抖音,路在何方?

摩登兄弟現已逐漸進軍娛樂圈,走音樂與綜藝道路,但在互聯網的汪洋中,是否能堅守本心,不被商機與熱度的巨浪掀翻,卻未可知。

“抖音”上還活著一群看客。

當然,對很多人而言,他們也是“抖音”用戶,但他們只是看客,僅將“抖音”作為一個偶爾發發視頻、分享生活樂趣的娛樂軟件,他們未能、也未必想過一夜而紅。抖音對他們而言只是一件純粹的娛樂產品,是打發時間的工具。

“抖音”掀起了滔天巨浪

“一個純娛樂屬性的產品必然會有生命週期,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曾經,“抖音”悄悄的來了,但如今卻無法悄悄的走。抖音短視頻作為一種新興載體,具有獨特的魅力,它不僅是純娛樂產品,還提供了一個新的“網紅”平臺、社交平臺和宣傳平臺。

“網紅”平臺:抖音短視頻的“明星網紅”與“低門檻”雙管齊下,讓普通人看到屬於自己的“名人之路”,也讓許多產品、話題等成為“熱手貨”。

社交平臺:“抖音”以短視頻的模式開啟線上交流和屏幕互動,以低門檻化為依託,實現以視頻為交流的互動模式。

宣傳平臺:抖音短視頻所具有的話題帶動能力和“網紅”培養能力決定了它“宣傳平臺”的良好屬性,也因而吸引了大量電商和品牌入駐。

抖音短視頻收穫了觀眾的喜愛與商機的青睞。

截至今年6月,“抖音”國內日用戶已經超過1.5憶,增勢可觀。此外,“抖音”著力打的造明星用戶陣容也為其曝光率“添磚加瓦”。

“病變”的抖音,路在何方?

搜狐-科技-鳳凰文創洞察

2017-2018年用戶流量使用數據顯示,短視頻的流量使用佔比與抖音短視頻的用戶使用率都在飛速增長。

“病變”的抖音,路在何方?

易觀智庫

儘管截至今年6月的各平臺月獨立設備數據顯示快手領先,但是快手增速緩慢,相對的,“抖音”增速迅猛,有明顯的趕超趨勢。

“病變”的抖音,路在何方?
“病變”的抖音,路在何方?

以上種種都說明了一點——“抖音”確實很火。

而且“抖音”收穫了用戶的喜愛,實現了其產品傳播。

“抖音”的“火”也成就了它的商機。

正如上述所說,抖音短視頻對企業產品、電商及個人而言都是一個極佳的宣傳場所,因而廣告成了“抖音”收入的主要來源。

“病變”的抖音,路在何方?

且隨著短視頻行業市場規模的發展,“抖音”的市場商機也會有進一步的擴大。

“病變”的抖音,路在何方?

“抖音”上的“病人”

雖然獲得了令人羨豔的用戶體量,但它缺乏嚴格的審查與監管體系,龐大的用戶群體也成為了它的“甜蜜的負擔”,“抖音”上出現了這樣一群人:痴迷、病變。

痴迷:儘管“抖音”最初以“打發時間”為口號,但很多人一刷就停不下來,就像成了瘋著了魔,而這點對很多人——尤其是學生黨而言,無疑是“害己害人”。

病變:如果僅僅是痴迷倒也罷了,最讓人心驚的是有些人藉著這個平臺肆意宣揚自己的“偽三觀”。正如文首所說丹霞踩踏事件中的幾位遊客,為博人眼球而不顧道德法律,以破壞古蹟為樂為優;再如某些微商利益蒙心,藉機販賣假冒品牌;更讓人毛骨悚然的是最近網傳的“小學生以母親身亡為由求點贊”

……

劣跡種種,令人唏噓。

所謂“有得必有失”

由於“抖音”頻頻出現的種種醜聞,“抖音”在其前進的道路上還未走遠就屢屢招黑,對“抖音”的封禁呼聲更是不斷。從官方道歉到廣電約談,甚至印尼已經封禁“抖音”海外版Tik Tok……

顯而易見,“抖音”確實該好好想想了。

“抖音”路在何方?

“抖音”一聲嘆

從“抖音”的發展趨勢來看,今年4月“抖音”官方負責人公開表示“抖音”未來定位將會從 “音樂短視頻app”轉變為“記錄美好生活”,這一舉動無疑意味著“抖音”的潮酷風格將逐漸變得“生活化”,對此,“抖音”將如何留住原本佔比最多、追求“潮酷”的年輕用戶,又如何兼顧生活化以增強用戶黏性?此外,“抖音”轉向“接地氣”和“生活化”之後必然會面臨與同樣主打“生活化”的快手之間的競爭問題,“抖音”的發展又將何去何從?

“病變”的抖音,路在何方?
“病變”的抖音,路在何方?

從抖音短視頻的發佈內容上看,由於互聯網的開放性和相關方審查不力,網曝“風氣不正”之例層出不窮,“抖音”這個平臺似乎越來越“畸形”。

儘管我們無法將問題全部歸咎於“抖音”——畢竟人心難測,“抖音”面向大眾的同時,也意味著面向互聯網體系的開放性與難以掌控性,任何一個小的事件引發難以預料的變數,但,不得不承認,“抖音”加強監管審查一舉迫在眉睫。

“抖音”該何去何從?

首先,關於定位。兼顧商業屬性、娛樂屬性、社交屬性和公益屬性。吸引廣告商贊助商、進軍娛樂圈固然重要,但也要築牢基礎社交與娛樂功能,並強化其公益屬性,以修正其負面形象。

其次,強化審查與控制力度。儘管“抖音”已經開始了“向日葵計劃”,但各種負面新聞仍然層出不窮,對此,抖音除了進一步加強審查與監控力度,完善網絡監控機制之外,別無他法。當然,軟硬兼施才是王道,藉助其宣傳效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應當是抖音短視頻的義務和責任。

“病變”的抖音,路在何方?

“抖音”的下一步在哪裡,“抖音”是否還能繼續火下去值得深思。活在“抖音”上的人們如何活的出色,活得精彩,更值得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