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潤下滑擋不住,管理層集中離職,光明乳業還能撐住嗎?

光明乳業作為中國乳業界的一股清流,哺育了中國幾代人,多少人是喝光明牛奶和酸奶長大的。光明乳業與外資纏鬥了15年才保得住自己的經營權,但是擋不住“業績下滑”。

光明乳業財報顯示,營收49.93億元,同比下降10.57%,淨利潤0.59億元,同比下降63.75%億元。這讓他和伊利蒙牛拉開了差距,8月,董事長張崇建、邢經理朱航明辭職,新任董事長無乳業相關工作經驗。

淨利潤下滑擋不住,管理層集中離職,光明乳業還能撐住嗎?

2002年,光明上市之初,光明憑藉酸奶和鮮奶業務讓自己的年營收達到50.2億元,而當時的伊利不過40.1億元,蒙牛也才4.59億元。當時位於“中國乳業第一股”光明,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來自法國的達能集團加入之後,光明開始了與外資的糾纏,2004年,達能的亞太區總裁易門生提出要在中國投入10億美元,佔領40%酸奶市場,儘管當時的董事一直拒絕,但是當時的大股東執意如此,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允許達能增持光明乳業不超過20%股份,條件是雙方不能合資做酸奶業務。

淨利潤下滑擋不住,管理層集中離職,光明乳業還能撐住嗎?

2015年,是光明乳業的轉折點,上半年光明乳業的營收達到100億元,同比增幅接近2%,實現淨利潤2億元,但是淨利潤同比下降接近4%,整體收入質量下降,與蒙牛和伊利之間距離越拉越大,似乎已經調離了中國乳業的第一梯隊。

有分析師認為,光明管理層的變動以及多年形成的體制問題,都是讓光明乳業經營不善的重要原因。所以今年八月,董事長和總經理集中辭職,都有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說都光明乳業心上人的董事長髮,雖然履歷豐富,但是在這一行業裡,還算一個新兵,但是注入新的活力,能帶來不錯的改善也說不一定。

淨利潤下滑擋不住,管理層集中離職,光明乳業還能撐住嗎?

光明乳業前途未卜,不僅公司內部人心惶惶,而且很多光明乳製品忠實消費者都為其擔心,不僅許多人發微博力挺乳業的繼續發展,還有人直接到超市購買光明乳製品,他們喝著光明牛奶長大,表示會一直支持光明向前發展,但是,光明乳業利潤不可能一直考情懷支撐,到底光明乳業能否繼續發展,我們還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