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雖美,不要貪杯

AI雖美,不要貪杯

AI近兩年算是處在風口浪尖了,大有不AI不格調的意思。不可否認的是,AI作為一種及富想象力的技術,給與再多的關注也不為過。但AI是否能獨掌未來科技的大局呢,應該來說是不可能的。AI的基礎是機器學習,不管是機器學習,還是人類學習,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從外界已知信息,推演未知信息。已知信息從哪裡來呢?這個其實是個關鍵但往往被忽略的問題。

前些年有個朋友想做中醫自動脈診儀,用機器學習使脈診儀可以根據人的脈象來診斷人的疾病。技術上說沒有任何問題,數據的採集也沒有問題,用壓力傳感器結合一些信號處理就可以得到大量的脈搏數據。關鍵問題是,訓練數據的輸出哪裡來。中醫本身就是一個靠經驗和傳承的東西,每個人的判斷可能都會存在差別,並不存在一種“標準”明確告訴機器,這種脈象對應什麼病,那種脈象對應什麼病;而且,機器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輸出,也就是要找很多醫生很多病人的案例來訓練機器,從哪裡找到這麼多可靠數據?

基於人工智能,或者機器學習的中醫自動診斷(或現代化),這個事情10年前就有人在做了,直到今天,還沒有看到真正能應用的東西。

這個例子也只是冰山一角,實際上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現在都在談人工智能落地,大家的關注點好像都在卷積神經網絡、深度學習、支持向量機這些上面了,而支撐人工智能的另外一些關鍵,比如物聯網、比如通信技術、信號處理、大數據、專家庫,這些似乎被一定程度忽視了。大數據倒是博取了一些眼球,但也以概念炒作為主。物聯網作為數據和智能的支撐,卻僅被理解為藍牙、zigbee,不管從內涵還是外延來說,都遠未達到應有的關注度。

當然,隨著AI從概念炒作嚮應用落地,這些問題開始得到關注和重視,不管怎麼說,這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