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蘊錦繡,剪上鏤乾坤,一名鄉村教師的非遺夢

剪中蘊錦繡,紙上鏤乾坤,一名鄉村教師的非遺夢

剪紙藝術是我國古老而傳統的藝術門類之一,廣泛流傳於民間。近代以來,剪紙藝術廣泛吸收中國國畫藝術和西方油畫藝術的表現手法,其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挖掘。當前,剪紙藝術已經由鄉村民間登堂入室,成為雅俗共賞、格調高雅的藝術門類,剪紙藝術所獨有的圖案之美、線條之美,散發著濃厚的中國風,滲透著濃郁的傳統審美思想,已成為非常具有代表意義和文化標籤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胸中蘊錦繡,剪上鏤乾坤,一名鄉村教師的非遺夢

在甘肅省平涼市華亭縣,有一個名叫劉廣元的人,他登上講臺就是學生們的美術、歷史老師,而在課餘,他則是一位非遺文化的追夢人。劉廣元上個世紀60年代出生於甘肅省慶陽市一個偏僻小山村。慶陽市一個文化底蘊非常濃厚的地方,貧苦的生活從來沒有磨滅過這裡人祖輩流傳、深入骨髓的對真善美的堅定追求。

劉廣元真切記得,小的時候每逢過年,奶奶總要託人千方百計買回幾張花花綠綠的紙來,然後盤腿坐在炕上,拿起剪刀,一板一眼地剪窗花。隨著奶奶的剪刀飛舞,玉米、小麥、喜鵲、梅花等各種東西活靈活現地就在剪刀下誕生了。奶奶的窗花裡,還有劉廣元從來沒有見到過的飛龍、鳳凰、麒麟、金元寶、飛機、火車……窗花每每點綴了一個貧苦農家的年味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更點燃了一個少年心裡對廣闊世界和剪紙藝術的無限熱情。

胸中蘊錦繡,剪上鏤乾坤,一名鄉村教師的非遺夢

後來,劉廣元隨父母來到了華亭縣定居,並考上了師範院校,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閒暇時光,他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剪紙夢。他拜華亭縣當地非常有名的國畫藝術家杜如桐為師,悉心學習傳統造型藝術。中國文化的最大特色的就是“一通百通”,也就是《周易》裡所說的“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所有的中國藝術門類其藝術思想、美學原則都是相通的。

邊學習國畫藝術,邊鑽研剪紙藝術,沉浸在藝術海洋裡的劉廣元如同蜜蜂採集百花,如同大海不擇細流,紮實的藝術功底、長久的體驗領悟,讓他對剪紙藝術的理解逐漸加深。他曾經坦言,他的剪紙藝術也曾經深受當地的著名剪紙藝術家何霞的啟發。何霞是馳名隴東地區的剪紙藝術大師,曾經榮獲“平涼市十佳文藝工作者”、“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等榮譽稱號,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獎勵。

胸中蘊錦繡,剪上鏤乾坤,一名鄉村教師的非遺夢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從小受奶奶薰陶,後來又有國畫藝術家杜如桐的傾囊相授,何霞的剪紙藝術作品也讓他受益匪淺,再加上個人的藝術理解和美學領悟,劉廣元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構圖上,他力戒傳統剪紙作品因為過度強調對稱美而導致的呆板,將國畫藝術中的佈局思路引進到了剪紙作品裡,非常講求作品的陰陽虛實,使作品更具有動感和藝術感染力。他也特別借鑑西方油畫藝術中對於女性人體的表現,這項舉措不但在表現手法上需要創新,而且也是對傳統藝術觀念的一次衝擊。在他的剪紙作品《人體》裡,藝術形象美麗、優雅、健康,剪紙線條簡練柔美,美而不豔、韻味十足,活色鮮香地展示了東方女性的神韻和氣質。該作品後來得到藝術界的充分肯定,獲得了甘肅省第五屆文化博覽會“2012創意甘肅”首屆剪紙大賽優秀獎。

胸中蘊錦繡,剪上鏤乾坤,一名鄉村教師的非遺夢

費勁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劉廣元對於非遺文化的不懈追求,也讓他的人生充滿了喜悅和成就。十多年來,他教的藝術類學生先後有20多個考上了專業的藝術院校;他的作品曾經多次獲獎,作品《菊花游魚》在平涼市總工會慶五一迎“建黨九十週年”職工比賽中獲優秀獎,作品《四季有餘》在關隴地區民間剪紙精品展暨學術論壇活動中榮獲優秀獎……華亭縣文化部門也已經對他的藝術作品申報非遺保護項目。

人生因夢想而精彩,祝願劉廣元能用更多的優秀剪紙藝術作品裝點自己的人生,美化我們的世界。

胸中蘊錦繡,剪上鏤乾坤,一名鄉村教師的非遺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