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人精寶寶原來是這樣養成的,這幾招說不定你家寶寶也中了!

1

最近,嬰媽媽收到多多媽的留言。

我是位職場媽媽,4歲半的兒子休息時挨著我坐,換衣服時抱我的大腿,睡覺時在我身上爬來爬去,甚至連上廁所時都不讓我關門。小傢伙把黏人的功夫發揮到了極致,這常常讓我感到筋疲力盡。孩子在家就兩種狀態,媽媽在和媽媽不在。媽媽不在時,基本按點吃飯、按點睡覺,吃飯不用愁,還能自己安安靜靜地玩好久。媽媽在的時候,立馬秒變小黏包,飯不好好吃,覺不好好睡,還總要讓我抱,一言不合就小哭小鬧。這是怎麼了?


2

針對孩子無故哭鬧的黏人行為,《美國育兒百科》這樣解釋:當你不在的時候,家人或保姆告訴你,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千萬不要急著高興,這只是因為孩子對其他人信任不足,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在媽媽面前,孩子可以無條件地撒潑、任性、發小脾氣,做最真實的自己。這是因為孩子知道,當Ta哭時,媽媽會心痛,當Ta惹麻煩時,媽媽會幫忙解決麻煩。沒有任何人能像媽媽那樣,包容Ta的一切。媽媽就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3

前段時間大熱的《媽媽是超人》第三季,其中有個片段是媽媽、孩子角色互換,孩子送媽媽去上學。

鄧莎的兒子大麟子,把她送到樓下後,抱住大腿就是不撒開。


黏人精寶寶原來是這樣養成的,這幾招說不定你家寶寶也中了!


像我們小時候不敢看護士扎針一樣,大麟子不願看媽媽離開,還不斷跟媽媽說“注意安全”。


黏人精寶寶原來是這樣養成的,這幾招說不定你家寶寶也中了!



黏人精寶寶原來是這樣養成的,這幾招說不定你家寶寶也中了!


大麟子對鄧莎的依戀是一種安全性依戀。孩子在媽媽離開後可能會哭鬧,或者是奮力挽留媽媽,但在媽媽再次回來之後,會“不計前嫌”地表達對媽媽的愛,要求抱抱,對媽媽提各種的要求,抱括撒嬌、哭鬧、無理取鬧。

大麟子喜歡黏著媽媽,在媽媽面前愛哭鬧、愛撒嬌,不願意媽媽離開。這正是鄧莎母子間建立了良好的依戀關係,讓大麟子有了安全感的表現。


4

黃聖依的兒子安迪鴕鳥式逃避,不願意送她出門。

安迪全身360度無死角地表示拒絕,不想去,不想去,不想去!


黏人精寶寶原來是這樣養成的,這幾招說不定你家寶寶也中了!


霸道總裁兒子就是不想送別媽媽,嫌棄都寫在臉上了。嬰媽媽不禁感慨確認過眼神,媽媽是陌生人啊。


當安迪被問到他最喜歡的親人是誰時,他說最愛的是奶奶,其次是弟弟。當被問到平時爸媽工作忙會不會感到孤單時,他說習慣了。雖然他臉上掛著笑容,但誰都看得出來,他渴望父母的陪伴和呵護。

有人說安迪傲嬌、不懂事,也有人說他自私、冷漠。但安迪之所以在媽媽面前表現出十分冷酷的模樣,是因為媽媽並不是他最親近的人,時刻陪伴他,寵著他的奶奶才是。給予他生命卻不能用心陪伴的媽媽只會讓他防備。這個自帶十足霸道總裁範兒的孩子惹人疼愛!


下面是黃聖依和心理醫生的對話,從中可以看出,安迪和她的關係很生疏,他們之間沒有建立安全依賴感。

心理學家提到,在孩子出生早期,父母和孩子形成依戀型關係非常重要,母親懷胎10月,不如養他(她)10個月。在孩子出生的前3年(至少1歲半前)再苦再累也要自己撫養,否則,你就喪失了對他心理上的影響力。


黏人精寶寶原來是這樣養成的,這幾招說不定你家寶寶也中了!


安迪對黃聖依的依戀是一種拒絕型依戀。對於媽媽的離開,Ta非常在意,會哭鬧,但是,在媽媽回來之後,又要傲嬌一番,讓媽媽看到自己很生氣,不會輕易被安撫。


5

養了一個黏人的孩子,未必是一件壞事,寶寶黏媽媽說明彼此建立了安全性的母嬰依戀關係。因此,那些有孩子黏的媽媽偷著樂吧!

但如果孩子黏得有點過分,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媽媽很愛你,可是,你剛才做的事媽媽不喜歡,希望你以後不要這樣了。”

反而孩子一點都不黏媽媽才是一件壞事。如果孩子不關心媽媽的離開,在媽媽回家之後,也不會主動靠近。這時候,不要責備孩子,蹲下身,給Ta一個擁抱,或者親一親Ta的額頭,告訴Ta——媽媽很愛你。

6

俗話說,每個孩子都是“人精”。Ta們不是為了單純地黏著媽媽哭鬧,而是為了心中的“小算盤”。孩子為什麼黏你?想必媽媽心中也有一杆秤吧!理由就是想獲得媽媽的關注。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靜止臉實驗。實驗剛開始時,媽媽和寶寶正常互動,寶寶很愉快。


黏人精寶寶原來是這樣養成的,這幾招說不定你家寶寶也中了!


而到靜止實驗的時候,媽媽開始面無表情。寶寶馬上發現不對勁,討好地笑,並開始想辦法引起媽媽的注意。


黏人精寶寶原來是這樣養成的,這幾招說不定你家寶寶也中了!


發現媽媽無動於衷後,寶寶繼續努力嘗試讓媽媽與自己互動。TA對著媽媽笑,指向遠方,之前媽媽都會順著手指看,但這次媽媽依舊面無表情。


黏人精寶寶原來是這樣養成的,這幾招說不定你家寶寶也中了!


2分鐘不到,寶寶沒有得到正常反饋,開始崩潰哭泣。


黏人精寶寶原來是這樣養成的,這幾招說不定你家寶寶也中了!


實驗證明,在母親對寶寶毫無反應的這段時間,寶寶的心跳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續下去,他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死亡。

埃德·特洛尼克教授認為,對於孩子來說,最糟糕的就是媽媽完全漠視孩子的哭喊,不及時給予關注。都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孩子簡單得只想用這種哭鬧的方式來引起媽媽的關注而已!


7

寶寶都是天使,同時也是折磨人的小妖精,孩子見到娘,無故哭一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面對喜歡哭鬧的小黏人精,嬰媽媽有幾條小建議給到寶媽們,快抱走吧!

1.媽媽離開時,孩子哭鬧,請撫摸、擁抱孩子,並輕柔地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捨不得離開媽媽”。幫助孩子釋放情緒。

2.想要讓孩子擺脫黏人的習慣,媽媽先要學著放一放手,暫時離開一小會兒,孩子可能會有些不適應,一旦孩子適應,也就不會那麼害怕與媽媽分離了。

3.可以嘗試鍛鍊孩子的膽量,等Ta膽子變大了,就不再時刻黏著媽媽了。例如讓孩子嘗試著摸一摸小動物、做一做沒有嘗試過的運動等。

4.如果媽媽要暫時離開,最好事先告訴孩子。讓孩子知曉,並告訴他媽媽正在忙的事情,媽媽什麼時候還會再回來陪Ta。

5.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長長見識,大自然會給孩子帶來很多愉悅、舒適、自然、親切的感覺,這會讓Ta的內心增加安全感。

6.創造機會讓孩子多接觸其他人,讓Ta知道,除了媽媽外,在其他家庭成員身上同樣也是可以建立這種安全感的。

7.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孩子是很容易被新事物吸引的,日常生活中多培養Ta的興趣愛好,如玩遊戲、畫畫、樂高等等。

8.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對於不夠獨立且喜歡黏人的孩子,日常生活中要鼓勵Ta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對Ta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