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制內轉到體制外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小班長是特派員


曾經第一份工作是體制內,待了五年離開。體制內有體制內的好。

具體表現在:

1、穩定是第一要素。

2、不管誰,認識不認識,大家哪怕記恨對方,當面總是笑嘻嘻,叫一聲老師。有起碼的尊重。

3、很講究人文關懷,過年過節,或者家裡有事等,比如請假,有事外出或者上班複習課業等很多事和領導打了招呼就能得到通融。

4、各種福利,且不管普通員工或者是領導都一視同仁,比如過年過節的實物關懷,比如單位食堂,每天不用想吃什麼挺幸福的。

至於為什麼離開,那我就撿幾個我不能忍受的缺點講講:

1、成也穩定,敗也穩定。太穩定就容易在20多歲時候看到退休的自己,哪種感覺在年少時候是挺可怕的。

2、學到的東西面很窄,體制內也有好處,資源很多,但是學到的東西不多,有時候出去都聽不懂外面的大家在聊什麼。作為年輕人,挺恐慌的。

3、容易沉迷在舒適區內,周邊氛圍也好,自己學習也好,不太容易有新的探索慾望。

4、工資很重要,工資也很穩定,不太容易有變化,無法適應越來越多的消費需求。

以及等等,想起來再寫。

至於體制外。剛出來時候特別不適應,很多同事,客戶,說擺臉色就擺臉色,開始學東西也都挺難的。只能一遍遍告訴自己,這是自己選的,哭著跪著也要走下去。

然後不管是合資企業,外企等等,逐步逐步,學會了完全不一樣的一套套路。後來去了外企後更是如此,一句話半中半英文夾雜著說。

後來外企做了五年後也成為了主管,開始挺得意的。半年後就開始感到空虛,覺得這並不是我想要的,同時大的外企時間久了和機關有一些另類的相同。最大的相同點就是穩定。。。但又是”偽穩定“。這時候就想著我當年一直的夢想是什麼?似乎是創業而不是就業。於是我再跳出外企的舒適區,又去尋找創業的機會。

記得之前回答過一個”關於工資從很高到很低的“問題,我那時候就是的。為了創業就要去學習,為了學習就要從零做起。本來外企管十幾個人還配了個秘書,後來出去做最基層的員工,工資也從萬把塊以上到一個月3000左右。邊做邊在思考。

後來也是吃了很多苦。終於從洗衣液和甲醛治理這一塊入手,現在開始慢慢的發展各種類目的東西。其實現在自己做有時候也很羨慕體制內,因為穩定,自己做了就會每天想,我下一個訂單,下一筆錢在哪裡?找不到我就要餓死。不管冬天還是夏天,體制內的人可以吹著空調,到點下班,我天天風餐露宿甚至忙的時候飯都來不及吃等等。

但是還是這句話,自己選擇的,哭著也要走完這段路。所以身體不能停,腦子更加不能停。白天做業務,晚上帶孩子,半夜開始寫東西,寫甲醛文章,有時候也寫足球文章,有時候還寫點別的。現在找到了很多不錯的貨源,還準備開直播,等等。。。

其實不管什麼體驗。問這個問題的題主,我只想告訴你,不管你做了什麼決定,一是心態要放平,二是思路不能停,三是要有危機意識,要有往錢看的意識,最少往前看一年。

體制內有體制內的好,體制外有體制外的好。體制內有資源,體制外可以把資源變現。

如果你能找到一個你信得過人,可以合作把你們的優勢相互結合一下也是好的。

另外不管體制內還是外,在社會上混,都一樣,人生布滿了艱辛,需要你穩定卻又強硬的去迎上去。

相對的,體制內的人憂患意識少了點,你可能將來遇到問題機會也不多,或者遇到了,但由於平時思考太少而沒什麼解決辦法。或者是體制內盡琢磨人而非事情,容易被時代淘汰等等。

但話並不絕對。還是要按照具體事情大傢俱體分析,因為每個人每件事都不是固定不變。

最後很歡迎有類似困惑的人一起討論或者交個朋友。。。


龍里格龍


如果你還年輕,有這個能耐走出去,而且比再體制裡混的好,那當然是你厲害👍,折騰對了。你是王者!如果你年過四十,不能安於現狀還想從體制裡,跳到體制外,那說明你缺心眼,大腦有問題。社會就是那麼現實殘酷。


緊張先生50


看你在體制內做到了什麼層次,還有你自身的能力怎麼樣。如果能力一般,就在體制內混著吧,最起碼餓不死。如果人脈很好,想出來單幹,說不定能成就一番事業。如果是高層,都快退休了,那就等退休後再試著乾點別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