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感謝閱讀,歡迎點擊右上角紅色字體關注:眾創思維黃山社群

做生意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如果百度一下,就會發現這個問題早就有了“答案”。有人說:最高境界就是把冰塊賣給愛斯基摩人,把梳子賣給和尚;有人說:無本萬利;有人說:沒有競爭;有人說:誠實,誠信;有人說: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這些都不對。

做生意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所謂“把冰塊賣給愛斯基摩人”,就是營銷的水平很高。這裡只突出了營銷,沒有突出其他的。

所謂“無本萬利”,只是從金錢上談的一個結果,而且很不現實。做生意怎麼可能沒本呢?有人說可以光憑一張嘴,可是人力成本也是成本啊。真正的無本萬利是騙子,而且騙子往往也是有成本的。

所謂“沒有競爭”,如果是政府規定的唯一經營,那不就是官商嗎?這也叫最高境界?如果是經過激烈市場角鬥後的結果,唯一的倖存者又該如何保持良好的狀態?如果剩下的這個唯一的公司固步自封,驕傲自滿,肯定會出現新競爭者的。而且,“沒有競爭”也從來不現實,尤其是在當今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上。

所謂“誠實、誠信”,只是一個商人的基本道德底線(雖然絕大多數人做不到),這絕非最高境界。

所謂“淡季不淡,旺季更旺”,說的也是一個現象。如果一個行業正處於朝陽期,很容易做到這一點。何況沒有談及利潤。

牛根生曾經說過:“(做生意最高的境界是)成為一個社會企業家”。他解釋說:企業家要盡到社會責任。這個解釋已經有點沾邊了。但遺憾的是,08年三聚氰胺事件,蒙牛的罪責並不比別的奶商輕。加上牛根生的口頭語是“財散人聚,財聚人散”,所以歸根結底,他就是想通過散財把事情做大,然後搞點贊助或者慈善什麼的,就是他所說的“社會企業家”了。他的思想境界,和過去的黑老大沒什麼兩樣。

所以,他的回答剛剛沾邊,但他的行為則差了十萬八千里。

做生意的做高境界,就是:大家都滿意!

具體地說,就是要顧客滿意,員工滿意,老闆(股東)滿意,社會滿意!

那麼,該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產品要不斷創新,並且高質高價,這樣可以有高毛利,從而有實力給員工發高工資,然後老闆(股東)還會有高利潤。由於產品是高性能、高質量的,所以歸根結底物超所值,所以用戶也會滿意,社會也會滿意!

要做到這一點,當然很難,但只要努力,每個人都可以達到!

請注意,我說的是每個人、每家企業,只要努力,都可以達到!

而無本萬利之類的東西,只有極少數近乎騙子般的人,或者突然遇到了極好的機會,才能做到。

做生意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個別企業家,個別企業,在很短的時間,做到這一點並不難。難的是幾十年長期做到。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你的產品質量高,價格高,可能會有一部分銷量,但是銷量巨大的,肯定還是廉價貨。

我的回答是:不對!質次價廉的東西只能有一時的銷量,或者說,當大眾很窮時,質次價廉的東西會興盛一時,但隨著大眾變富裕,提高了生活品質,這種東西不會有多少銷路,而且會在消費者中形成低劣的品牌形象,無助於以後發展。所以質次價廉的品牌,到了最後就是企業不掙錢,員工不掙錢,消費者還不滿意!企業將窮途末路!

有人說:那質優價廉呢?

我的回答是:質優價廉當然好,但不可能長期保持。因為人都是很賤的,消費者購買東西不僅僅是為了實用,而且為了面子。質量和性能比別人高20%的東西,價格就不應該之比別人貴10%,而應該貴50%以上!否則在消費者心目中就是廉價貨,消費者有了錢就會買別的高檔品牌。

所以,如果你質量高但不怎麼賺錢,就不會有實力搞研發,員工也沒有相對豐厚的工資,士氣就會長期低落。產品最終會變成質次價廉的東西!而如果高質高價,企業大賺,利潤豐厚,消費者反而更願意買,更願意用,因為消費者覺得有面子!

所以,廉價的東西哪怕暫時質優,最後也會變得低劣!除非,在顧客尚有“物美價廉”的印象時,竭力把這個印象轉變為“質量高所以價格高”,物美價廉從來不會長久!

所以,做生意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讓自己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形成高質高價的印象(經常還包含創新)。要長久地做到這一點,必須善待員工,並且管理者要以身作則,嚴格管理企業!

做生意總想衝規模,而不把心思放在質量和技術創新上,說輕了是短視,說得更確切些,是完全錯誤的。

我相信,講到做生意的最高境界,大家應該會想到喬布斯和三星。蘋果和三星的手機質高價高,但銷量反而最大,所以利潤豐厚,員工賺錢,老闆(股東)賺錢,用戶和社會滿意。

但我認為,蘋果三星也就最近幾年比較成功,能否長期做到還很難說。國外企業,真正的典範是IBM。我說的是1920~1970年代初,長達50年時間由沃森父子領導的IBM。當時IBM和現在的蘋果三星一樣:追求創新,高質高價,高利潤,最終也近乎壟斷了(辦公設備和電腦)市場。

高質高價,結果就是不斷提高市場佔有率,最終(近乎)壟斷市場。

而低質低價,或許會興盛一時,但最終的結果就是被淘汰。

但是,很多人的思維都是直線式的,以為規模上去了一切都會來,以為降價一定能(長久地)佔有市場,而不想花時間,幾十年如一日地提高品質和創新。所以,高質高價,不斷創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困難。因為和人性衝突。

衝規模,以為有了規模就有了一切,這是八九十年代的人的思維。這種思維現在已經不行了。因為現在是資本過剩的時代,拿錢衝規模誰都會,技術含量太低。所以如果是拿錢能搞的產業,哪怕當初產能嚴重不足,短短兩三年就可以弄得產能過剩。

可惜,TCL李東生、京東方王東昇,都是這樣的人。這裡說說李東生,他經營TCL始終是這個思路,到現在都沒有改變。液晶線就不說了,大家都比較熟悉,這裡說說手機。由於收購了阿爾卡特,TCL手機技術實力還是挺強的。但是其技術侷限於3G時代,而對4G基本上毫無儲備。

所以TCL收購阿爾卡特好幾年了,連4G手機芯片都做不出來,現在還得用高通和聯發科的。而高通和聯發科的東西任何手機廠商都可以用,所以TCL毫無技術優勢。聯想、酷派,甚至小米、魅族,本質上也都差不多,但是小米和魅族畢竟點有自己的東西,TCL有什麼?所以,聯發科推的八核芯片本來是衝中端市場的,但由於被眾多國內廠商採用,一開始就被直接做到低端!而TCL則是價格戰中最兇猛一家,“TCL麼麼噠”價格在八核手機中價格最低。

做生意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把聯發科或高通的東西加個殼子就賣,基本上就是國內TCL、聯想、酷派甚至華為們採用的招數。隨著4G時代的到來,TCL已經完全成了聯發科的打工仔。李東生想的就是不顧一切地衝量,衝量!但是銷量再多能掙錢嗎?反正我很難想象這麼做能有豐厚的利潤。

(老鄧注:截止到2016年半年報,TCL各個季度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出,經過了2013、2014年的大幅增長、2015年的勉強保持之後,2016年以來利潤降幅很大。這就是低端惡性競爭的結果)

和李東生(以及國內無數搞企業的)一對比,更見董明珠的可貴。……(下面是讚美董明珠並繼續分析黑電行業,內容過時了,所以省略)

現在回答本文開始的問題:(民企)現在該怎麼做實業?

如果之前對如此嚴酷的環境缺乏準備,那麼基本上沒辦法了。至少,做企業的要有足夠的現金儲備,以應對各種可能嚴酷的環境。通過簡單的拼現金,把大多數競爭對手拼死,是一種重要的競爭策略。目前的經濟顯然還未見底,房價飆升勢頭還未結束,所以還會有一段嚴酷時期。

如果現金儲備充足,那就熬。熬到競爭對手都死了,環境就會大為好轉。還有就是利用這段時間培養人才,加強研發,加強內部管理,低成本營銷,提高產品質量,儘量高質高價,現款銷售……

在此,我向仍然做實業的企業家,致敬。你們是國家和民族的脊樑。

眾創思維黃山社群,與全國創業者共享資源和人脈。我是創業者,我選擇加入眾創思維創業社群。點開頭像,主頁上方私信回覆“社群”即可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