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看蘭考扶貧如何下繡花功夫!

蘭考之變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脫貧攻堅,蘭考成功交卷

是什麼

激發出了驚人的意志

和源源不斷的力量?

殷殷囑託猶在耳

敢教日月換新天!

——系列微專題《蘭考之變》

帶您感受此刻最真實的蘭考

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看蘭考扶貧如何下繡花功夫!

蘭考,作為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聯繫點,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扶貧幹部和當地群眾擼起袖子,以紮實的工作作風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鬥志,撲下身子大幹了三年!2017年3月27日,蘭考縣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估,並經河南省政府批准,宣佈率先脫貧。

他們怎麼做到的?究竟下了哪番"繡花"功夫?現在是什麼面貌?脫貧之後的路又該怎麼走?河南廣電全媒體推出六集系列微專題《蘭考之變》,為您講述蘭考脫貧背後的故事,給正走在脫貧路上的幹部和群眾以參考。

今天是第二篇章:行動之變(上、下集)。

▼蘭考之變行動篇(上集)

蘭考,窮了幾十年了,大家卯足了勁兒要脫貧,可怎麼脫貧呢?那得先想明白一個問題——蘭考為啥窮?

蘭考縣委書記 蔡松濤

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看蘭考扶貧如何下繡花功夫!

之所以窮,主要是我們產業不強,我們雖然是農業大縣,但我們不是農業強縣。

產業不興,經濟沒支撐。要想徹底脫貧,就必須興產業,拔窮根!

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看蘭考扶貧如何下繡花功夫!

行動之變

在精準上發力,下“繡花”的功夫

2014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了。當時面對的直接問題就是:搞啥產業?貧困戶狀況千差萬別,各村情況不一樣,資源也不同,怎麼辦?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答案——在精準上發力,要下一番“繡花”的功夫。

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看蘭考扶貧如何下繡花功夫!

因地制宜,因戶施策

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一直有養殖的基礎,政策就開始扶持這裡的養殖產業,對有養殖需求的貧困戶進行金融支持。

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看蘭考扶貧如何下繡花功夫!

閆春光就貸了5萬塊,開始養雞。

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看蘭考扶貧如何下繡花功夫!

蘭考縣張莊村村民 閆春光

當時餵了三千多隻,那一年掙了十幾萬塊錢。2015年年底脫貧了,生活過得也越來越好了。

像閆春光一樣,整個張莊村207戶貧困戶,有58戶都靠養殖脫了貧。而在蘭考,115個貧困村,靠發展自己特色產業脫貧的,張莊村只是一個縮影。

蘭考縣扶貧辦主任 胡良霞

對症下藥,因地制宜引導他們發展。在鄉村,我們是打造“一村一品”,每個村都有自己的一個特色產業。

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看蘭考扶貧如何下繡花功夫!

發展特色產業:一村一品,一鄉一業

為了支持特色產業的發展,蘭考探索出了一條金融扶貧新模式,先後拿出3000萬風險補償金,撬動各類金融機構向貧困戶發放貸款3億元。

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看蘭考扶貧如何下繡花功夫!

找到了方法,又有了資金,貧困戶動起來了。夏武營村143個貧困戶,135戶靠種蔬菜脫了貧;小宋鄉東邵村靠212個溫室大棚,全村脫貧;徐場村65戶貧困戶,54戶靠泡桐發展樂器產業脫了貧;緊接著,曹莊村的蓮藕挖起來了,趙垛樓村的哈密瓜種起來了,貧困戶的腰包鼓起來了,幹勁兒更足了。

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看蘭考扶貧如何下繡花功夫!

蘭考縣趙垛樓村村民 朱敬軍

現在已經不是脫貧了,已經是在小康的路上奔著嘞。

所有的美好都值得紀念。

如今的蘭考,已打造木製品特色專業村2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520家,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並向著更高的產業集聚化邁進。

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看蘭考扶貧如何下繡花功夫!

行動之變

擼起袖子加油幹!

▼蘭考之變行動篇(下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