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學員的「入學第一課」~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在安徽省濱湖戒毒所

有一個特殊的大隊

擔負著教育和管理新入所戒毒人員的任務

這裡是戒毒人員的強戒第一站

幫助他們調整好心態

儘快適應戒毒所的生活

這裡有一位民警

即是管教 也是老師

為所有戒毒人員上好“戒毒第一課”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餘勁松

//

1975年出生

1998年參加工作

現任省濱湖戒毒所三大隊大隊長

所獲榮譽 //

2018年,榮立個人三等功。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入微關心,真情感化~

餘勁松所在的大隊承擔著收治新入所戒毒人員的任務,這裡是每一個吸毒人員到所後的第一站。吸毒人員剛到戒毒所時,因為長期吸毒,導致精神、肉體受到損害,會出現很多異於常人的舉動,因此這三個月是戒除毒癮的關鍵期,也是工作最難開展的地方。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今年上半年,戒毒人員張某嚷嚷肚子疼,在床上抱著被子蜷縮著,翻來覆去,餘勁松得知後立即帶張某去醫院檢查,可醫生通過常規檢查,卻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張某的同戒室友都認為他是在“裝病”。但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和悉心的觀察,餘勁松覺得張某的疼痛並不是裝出來的,於是決定讓張某留院觀察。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果然,僅僅過了半天時間,張某的病情就驟然加重,醫生的診斷結果一出,讓所有人都驚出一身冷汗,原來張某得的是一種特殊的闌尾炎,前期症狀不明顯,但是病情發展極為迅速,需要趕緊進行手術治療。而正是餘勁松對張某細緻入微的關心,才及時控制住病情,拯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

手術後,恢復健康的張某很是感慨:“餘警官是我的救命恩人,多虧了他的細心和信任,從他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很多,以後一定好好戒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

找準癥結,對症下藥~

除了關注戒毒人員的身體狀況,他們的心理狀況同樣需要實時監控。在餘勁松的辦公桌上,有數十本筆記本,裡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每一次與戒毒人員個別談話的內容、目的和效果。會見日和節假日是戒毒人員情緒變化的關鍵期,他還會特別將日期標註出來。

每次談話前,他都會提前翻翻筆記本,把上次談話內容過一遍,便於“對症下藥”,這也是他保持了二十多年的習慣。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餘勁松的筆記中,記載著這樣一段故事:

戒毒人員王某剛來所時是全隊有名的“刺頭”,入所前,他以流竄搶劫盜竊為生,多次受到刑事和治安處罰。為逃避公安打擊,甚至發生自傷、自殘和暴力行為,是公安部門指定的嚴管人員。剛入所時,王某面對每日例行的教育、訓練牴觸情緒十分明顯,“不服管”成了他的特有標籤。民警指東,他就往西,民警和他談話,他就說家鄉方言,管理起來著實讓民警無從下手。

面對這個難管對象,餘勁松沒有聽之任之,首當其衝就是通過嚴格的制度管理和紀律管理規範王某的言行,讓王某認識到強制隔離戒毒的嚴肅性。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餘勁松又適時打出“溫情牌”,讓王某感受到無微不至的關心與溫暖。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餘勁松私下了解到王某的家鄉遠在千里之外,無人探視,也沒有人給其匯生活費,孤苦無依,便以此為突破口,多次找他開展針對性談話,幫他解開心結,打消牴觸想法。他為王某申請了苦難補助,滿足其基本的生活保障,偶爾過年過節,餘勁松還自掏腰包給王某加個營養餐、買點零食。

漸漸地,王某內心不再牴觸,餘勁松說的話他都會聽,有時還主動找餘勁松聊天,和同戒的關係也變得融洽,他還積極參加隊裡組織的各項活動,成為了“一隊一特色”活動的主力隊員。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餘勁松每次找王某談話都會在筆記本上作記錄,根據王某的心理動態調整下次談話的內容和方向。王某不止一次地說,“如果沒有餘警官,我真不敢想象自己會怎麼樣。餘警官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榜樣,我要好好戒毒,不辜負他的一片良苦用心。”

他 de 心聲~

對餘勁松來說,戒毒工作沒有時間和地域限制,晨露晚霞映照他專注工作的神情,入所大隊處處都有他的身影。作為一名戒毒所的“老”民警,他看到了毒品對吸毒者、對吸毒者的家庭以及社會的危害,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為戒毒人員們上好“入學的第一課”,幫助他們改變想法,戒除毒癮。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餘勁松在筆記中寫道:“有時候看到戒毒人員給家裡打電話,話語裡都是對親人的愧疚,真希望他們從未吸過毒,從未來過戒毒所。”

他希望全社會都能對毒品的性質和危害有充分的認識,希望誤入歧途戒毒人員能夠在兩年的強制隔離戒毒中找回自己、重獲新生。

供 稿:省濱湖戒毒所

作 者:亢麗娜

編 輯:吳一然 張 倩

戒毒学员的“入学第一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