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崖葬懸棺來說,你覺得古代人是怎樣將百斤重的棺材運送到陡峭的山崖處的?

敖嘉年


懸棺葬是我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一種喪葬形式,它不入土,不入水,而是將棺木置於高高的懸崖峭壁上,是與火葬、土葬等不同的一種喪葬形式。


懸棺葬有兩種形式,一是將棺木安放在懸崖峭壁上的洞穴中,第二種方法是在懸崖峭壁上鑿眼,再釘上木樁,再把棺木放在木樁上。


這說起來很輕鬆,但在生產力比較落後的古代人們是怎樣將棺材送上懸崖峭壁的呢?

有一種說法是在古代,江水的水位上漲時,人們會利用船把棺材運到峭壁邊緣,再用工具把木樁釘上去,,最後才把棺材放上去,當水位下降後,就形成了懸棺這種奇特的現象,聽起來是挺像那麼回事,,但都是當地人口口相傳下來的傳說,是否屬實就不得而知。


還有一種說法是利用天車這種工具來運送棺木的,天車也就是我們常見的轆轤,也叫絞車,早在商周時期人們就發明了轆轤;

在這些放置懸棺的峭壁背後大多是山的緩坡,人可以從這緩坡爬上山頂,在上面安置好天車(轆轤),在山崖上安置一個定滑輪,利用滑輪不費多大力氣就可以將棺木吊到所需的位置,如果棺木能抬到山頂,就從上往下吊,如果棺木無法上去,就把棺木抬到山下,從下往上吊。

吊起來的棺木到了洞口,但它是怎麼進去的呢?原來在棺木的一頭繫上繩子,然後讓事先進入洞裡的人把棺木給拉進去。


古人之所以大費周章把棺木送到懸崖上去,是為了取“升官發財”之意,棺木掛得越高,祖先就會保佑子孫做高官。總之懸棺是怎麼放到懸崖峭壁上的,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說法,但我們千萬不要小看中國古人的智慧。 我國南方廣大地區都有懸棺葬的習俗,從商周到明清兩千多年,懸棺葬作為一種古代文化遺存,無疑對民族學、考古學和歷史學的研究有很大的價值,它提供了有關各民族所處歷史階段,社會物質生活,社會結構和觀念形態等各種珍貴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