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的出路在哪裡?待在縣城的年輕人爲什麼很難有出息和出路?

待在縣城的年輕人為什麼很難有出息和出路?當地有錢人一般不會購置縣城的房子?

我老家,是浙江的一個非常典型的小縣城,哪怕前陣子的撤縣並市讓他可以被稱呼為地級市,但是在我印象裡這依然是一個縣城規模的地方

大概三四十萬人口,核心區域三縱三橫20分鐘可以把老城區走遍了,我愛我的家鄉,我也去過很多地方,發現這裡和中國成千上萬個縣城都表現的一模一樣

這七天除了在家躺著,我用腳再一次認真的走了下這裡的每一寸土地,有一些心得想要和你說。這些感受,或許就是一個小縣城可能的未來

縣城之所以為縣城,核心是在於孤立,而未來這一切將不再存在。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就用這兩種特別直接的方式赤裸裸的在我的家鄉快速的推進著 。


縣城的出路在哪裡?待在縣城的年輕人為什麼很難有出息和出路?


賺錢後還是選擇離開

每次我回家,都會找時間去做一次足浴,為啥啊,我其實也算大大小小見過市面了,但是老家的足浴真的性價比超高,花100塊不僅全身把你按到高潮,你還可以吃好喝好高檔地方,妹子顏值也過得去,真的是身心靈全方位的放鬆啊

這次我足浴的時候,我就和妹子聊天,給我按腳的小妹說,這裡做服務的妹子全部都是外地來了,有云南,有四川,甚至還有緬甸越南過來的

聽到這我很欣喜,畢竟說明我們這裡的消費能力可以支撐得起服務業的發展

但是後面一句話是:這裡包吃包住,來這裡工作從來不會出去,就指望賺兩年錢之後回老家

這是很多縣城的問題,有人願意來,但是和這個城市的關聯性很弱,不會帶動聯動消費,別說買房了,他們基本上不會和外界接觸,朋友也都是同鄉的這些人,對於他們來說,來這裡就是一個目的:賺錢然後離開


縣城的出路在哪裡?待在縣城的年輕人為什麼很難有出息和出路?


有人願意來,卻沒有願意紮根的

小縣城我們最痛苦的就是人口的問題,畢竟一個城市的發展全靠人口,特別是外來人口的導入程度決定了很重要的因素

我們這有沒有外來人口,不僅有,還很多,但是很奇怪,他們都不會留下來。

這可能是留下了的人為數不多的選擇

另外,對於本地人,真的很多人想要出去,交通越發便利之後這樣的人也就越多

當然出去不是說那種去一線城市各種漂的,而是去到周邊的二三線城市,5+2真的很多,因為人人有車,因為開回來也只要一個小時

而留下來的,和很多看到的文字描述的一樣,大概三個方向:公務員、銀行、老師。能夠談得上公司的地方,我認真找了下,大概有保險和直銷公司這兩種吧


縣城的出路在哪裡?待在縣城的年輕人為什麼很難有出息和出路?


如果你要跳脫這個方向,唯一的選擇就是創業。當然這兩個字是一二線城市的叫法,在我們老家叫開店

可以開一個你想要開的門面店,這裡的房租還可以接受,用戶的購買力也夠,方向切的好大概能夠活得下來

但是我認真逛了下幾個街道,發現老家的門面,大概做幾個生意:服裝店、飯店、奶茶店。大概就這麼幾種,當然其他洋氣的也陸陸續續見過一些,但是也不知道為啥過陣子就關掉了

說到商業,這裡很是奇怪,除了三縱三橫開著的服裝飯店和奶茶,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基本上就ktv和夜總會了,當然更遠一點就是足浴和桑拿了。

然後中間會穿插一些大排檔,每天營業到晚上三四點的那種 。


縣城的出路在哪裡?待在縣城的年輕人為什麼很難有出息和出路?


當然這裡都是縣城範圍內的距離,就說在本地人心裡很遠的足浴店,我走路15分鐘也就走到了

這裡的實體店裡本來賣的就是雜牌貨,價格也不高,買東西5分鐘路程,還能享受砍價的快感,淘寶在這裡沒有生存的空間

當然,外賣在這裡散發出勃勃生機,在美團餓了麼還沒進來的時候,本體就衍生出了跑腿服務,就是給人買吃的

為什麼,因為晚上這個城市的娛樂活動就是麻將,黑夜給了我們一雙黑色的眼,我們用它來尋找自摸

所以這就構成了這個現成特殊的夜生活模式,餐飲處燈火通明晝夜不停,其他地方8點鐘之後老闆就開始尋求關門打樣了。


縣城的出路在哪裡?待在縣城的年輕人為什麼很難有出息和出路?


縣城的出路在哪裡

之前我看過一個消息,說中國有六百多個城市,其中一二線只佔了4%,而構成中國的核心,都是一個個縣城

這樣的縣城在我眼裡差不多都是一樣的面貌:本地人沒那麼多窮,但也沒那麼拼,外面人進不來,裡面的人過的也挺自在

就是這樣的溫吞水的狀態讓很多人感覺到縣城的不溫不火

有了高速或者高鐵之後,外來人口有沒有導入不知道,縣城人往外走的更加頻繁了

這就是這個縣級城市或許有的未來,路網發達後,別人可能來,但這裡的年輕人和有錢人會大量的走。


縣城的出路在哪裡?待在縣城的年輕人為什麼很難有出息和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