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將相如雲,爲何只有他一人五福齊全?

在中國歷史上,有繁若星辰的名將賢相、權臣顯宦,但國學大師南懷瑾認為,只有一個人真正實現了“福祿壽考”俱全的圓滿人生。此人就是唐朝名臣郭子儀。

他在朝做中書令長達24年之久,權傾天下,而朝廷不忌憚他;功蓋一代,而皇帝不猜疑他;過著奢侈的生活,而沒有人對他心懷不滿。他一生大富大貴,子孫興旺安康,盡享天倫之樂。他去世時,壽至八十五歲。新舊唐書兩部正史甚至特別給他以單獨列傳的待遇。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五福之說: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歷數中國歷史上的將相群體,似乎也只有郭子儀真正實現了五福俱全的完美人生。那麼,為什麼偏偏是他做到這一切呢?

客觀而言,郭子儀遇上了一個好皇帝,唐代宗恩寵他、尊重他,這一點很重要。但關鍵取決於郭子儀自身的因素,他之所以功德圓滿,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的主觀努力及其所具備的優秀品質,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

中國歷史上將相如雲,為何只有他一人五福齊全?

一、郭子儀堅忍不拔,遇挫遇強

郭子儀在仕途上並不平順,前後共三次被剝奪兵權,棄而不用。但可貴的是,他從來不會因為暫時的挫折而灰心喪氣,而是始終保持著積極的心態。

第一次是唐軍與叛軍戰於相州時,因狂風突至,唐軍潰敗,損失慘重。唐肅宗並沒打算追求誰的責任,但是宦官魚朝恩早就嫉妒郭子儀的軍功,趁此機會把責任都推到郭子儀身上,在肅宗面前大進讒言,致使郭子儀被解除了兵權。

第二次是宦官穆元振專權擅事,嫉妒宿將大臣,認為郭子儀功高難制,在皇帝面前極力挑撥離間,罷免了他的副元帥職之職,去充當肅宗山陵使。

第三次是官軍在便之山與叛軍交戰遇挫,叛軍欲乘機攻取陝州。面對嚴峻形勢,代宗又想任命歷經戰陣的郭子儀為副元帥,以迅速平定叛軍,卻因宦官穆元振的阻撓而作罷。每次陷入困境,郭子儀總是坦然面對,毫無怨言。

中國歷史上將相如雲,為何只有他一人五福齊全?

二、郭子儀大局觀強,善於主動釋疑

在第二次被削去兵權之後,郭子義為了打消新君代宗的猜疑之心,竟把自己領兵以來肅宗所賜手敕、詔書1000多件,彙編成20卷,呈奏代宗。代宗閱後,大為感動,居然主動檢討自己“大德不明”,請郭子義“勿以為慮”。可以說,正是郭子儀在蒙受冤屈時仍能顧全大局的品格,才使肅宗、代宗更加堅定了對其的信任與重用。

中國歷史上將相如雲,為何只有他一人五福齊全?

三、郭子儀一身正氣,胸懷坦蕩

雖然先後遭受過魚朝恩、穆元振、李輔國等當權太監的打壓、迫害,然而郭子儀對這些人從不以牙還牙,而是大氣磅礴、以德服人。

郭子儀接到魚朝恩同遊章敬寺的邀請,同僚和部下紛紛勸阻他不要去,數百名將士擔心郭子儀被暗算,也請求同去。

郭子儀生氣地說:“我是國家大臣,沒有天子密詔,誰敢加害?如果是天子的命令,就更不能胡來。”說罷,只帶了幾個僕人去了。

這種氣度讓魚朝恩也驚訝不已,郭子儀便把種種流言講給他聽,並說:“我才不在這些無端的事情上費心呢!”此舉讓魚朝恩感動不已,流淚嗚咽,盡釋前嫌。

由於郭子儀胸懷坦蕩、正氣凜然,部屬都願意捨命相隨,並使得對立面也受到感化,終不能加害於他。

中國歷史上將相如雲,為何只有他一人五福齊全?

四、郭子儀寬以待人,勇於自責

公元767年十二月,郭子儀父親的墓室被人盜掘,眾人都認為是當權太監所為。這在當時可是奇恥大辱,人們認為郭子儀會大加追究,予以嚴懲。

可當皇帝告知他時,他卻堅持對掘墓一事不予追究,並流著淚說:“我長期帶兵,管束不嚴,手下士兵挖掘人墳墓之事時有發生。如今我父親的墓被掘了,是老天在懲罰我,不能怪別人”。

中國歷史上將相如雲,為何只有他一人五福齊全?

五、郭子儀謙虛謹慎,以貴為賤

郭子儀雖身居高位,重權在握,但對人非常隨和,從來不擺闊氣。他家在長安親仁裡起造府第時,里巷中的小販子或士人們,都不受干擾。家裡來了客人或者下級來求見時,郭子儀的妻女也不迴避,還給來客斟茶或拿擦臉巾,謙和得像僕人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