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城——童年記憶的圈子

和所有從小在鐵北長大的孩子一樣,我也有著純真、快樂、自由的童年,它夾雜著如歌的往事,漸漸滄桑。長大後,視野逐漸寬闊,但在我眼中卻始終有一座永恆之城,渙散成記憶的圈子。

寬城——童年記憶的圈子

小時候,和奶奶一起生活在一匡街,我家是單位宿舍樓,那是當時為數不多的樓房,附近是大片的工廠和棚戶區。那時候的一匡街就是長春城北的城鄉結合處,一匡街路北是規劃別緻的小花園,有刺玫、丁香花以及各種叫不上名字的灌木,正好將黑漆漆的供熱大管子擋上了,到了夏天,花園裡有很多蜻蜓和蝴蝶飛過,引來很多小朋友在此玩耍,根本沒有大人看管,自由自在。

那個年代,汽車不是很多,尤其一匡街這種鐵北偏僻的地方,周邊只有11路和8路兩條公交。說公交能見證一座城市的發展軌跡一點也不過分,聽媽媽說,11路的終點站最初設在我家門口,後來延長到了二道溝、長新街的扶貧市場,又到現在長新東路的勞模會館,不久之後又要延長了。11路公交車由長長的老上海鉸接大通道換成長春牌單體大客車,又由單體大客車變為個人承包的小公共,再到後來的友誼中巴,再到現在收回到公交集團更換的二手大公交,不變的是,人們在擁擠的車廂裡每天不禁感嘆,鐵北的高樓越來越多,人越來越多。

一匡街往北依次是二酉街、三輔街,軍馬療養院(今一匡街與北人民大街交匯處北側)往東依次是四達街、五福街,往西是二道溝郵局和一心街,其中二道溝郵局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春的第一個地下交通站,而凱旋路上的省醫院凱旋院區則是歷史上的沙俄鐵路俱樂部,它的旁邊就是長春最早的火車站——寬城子火車站,只是如今已不復存在了,但是這一片確確實實是過去的沙俄附屬地,我們不能忘卻。寬城的振興離不開鐵北老工業基地,一匡街往北都是機車廠宿舍,九臺路東邊分佈著電廠、電機廠、電動工具廠等等廠區及其宿舍,西邊是大片棚戶區,南面有硅酸鹽廠、機床廠和糧庫,隔著鐵北二路那是麵粉廠,媽媽經常下班就去麵粉廠給我買小麵包,據說旁邊更早時還有個啤酒廠,那我就不知道了,現在這裡可是長春站北廣場,廣場上迎來送往的人絡繹不絕,但很少有人記得它曾經的樣子吧。而人們叫的最多的北站也絕不是這裡,作為鐵北人大概都明白北站在北郊,早些年坐過綠皮車上哈爾濱的也應該都知道那兒。

鐵北買菜始終便宜,是這邊有乾鮮菜和78線果窖,我猜還有一個原因是這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住的大多是工人階級,當然了,跟汽車廠沒法比的普通工人階級。其中九臺路市場和三輔街西段的二道溝市場是鐵北地區比較大的菜市場,小時候經常和媽媽、奶奶一起去買菜,賣什麼的都有,很是熱鬧,賣東西的商販經常把路堵個水洩不通,其實我相信馬路市場一定是很多人心目中揮之不去的回憶,直到90年代末期馬路市場相繼被取締。不得不提軍馬療養院大院,是我兒時畫畫的啟蒙之地,那是一個樹木茂盛,環境優美的大院子,那裡曾經住著和藹可親的杜敬英老師,是位老紅軍,她用心良苦地培養了很多熱愛藝術的孩子。如今這裡不但成了寬闊的馬路,而且已經通地鐵了。

上小學以後,學校每次組織活動或者看電影,都會列隊來到機車俱樂部(今長新街馬賽公寓小區),那個時候鐵北的孩子幾乎沒有沒去過機車俱樂部的,巨幅的熒幕,寬敞的禮堂,微弱的燈光,古老陳舊的音箱以及陰冷的空氣,現在都歷歷在目,記憶猶新。二道溝的海獅公園雖然不大,但那裡有幾個可以盡情玩的滑梯和遊樂設施,對我來說樂此不疲,長大了卻再也沒去。去年冬天我散步路過,驚喜的發現了小時候玩的那些遊樂設施,除了最高的那個滑梯以外全部都還在,當時那種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機車俱樂部往東走,除了一些二層小樓,長新街以北是當時真正意義上的北郊了,老人們都叫北大地,記得發現這裡還是源於小學的一次學農,第一次走到這兒,往北望去是一望無垠的菜地,中間有很多粗壯的大楊樹,還有很多大棚。1998年洪災,為了迎接抗洪英雄凱旋,我和寬城所有學校的學生們來到奮進鄉的公路口(今青年路與北環城路交匯處)熱烈迎接,雖然當時那裡是荒郊野外,塵土飛揚,但依然記得當時的心情十分激動,走了那麼遠的路一點都沒覺得累。前不久,聽說矗立在那裡的抗洪英雄紀念碑已經因西部快速路的建設拆除了。

說起童年是自由的,也許要感謝鐵北過去這大片的工廠和欠發達的棚戶區。直到現在每當看到年代大戲都情不自禁開始懷舊,我還慶幸我生在工廠大院的時代末端。記憶中我和小夥伴們都是走街串巷,這院玩到那院,很少有大人們的看管。九山衚衕、天光路都是我們遛車子的地方,一路上遇見幾個認識的小夥伴那都是常事。電廠有座體育場,就在鞍山路與鐵北四路中間,後來拆了成了大土包,我們也經常去那裡玩,聽老人們講那裡曾經還是一座地下醫院,叫延年醫院。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臺北大街立交橋都通車了,那一片卻始終荒廢著。當時還沒有臺北大街,只有一條土路是父母上班的必經之路,鐵北四路,後來才修了臺北大街,還在旁邊建起了春城游泳館,那又是我第一次學游泳的地方,我們經常去,如今游泳館也早就拆了,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君子蘭公園正是伴隨我成長的地方,不得不提。其實人們都習慣叫鐵北公園,因為那的確是當時鐵北唯一的一座公園,儘管不大。公園門口的興業街(今北亞泰大街)當時還是帶有花紋的方石路,公園有一座挺大的水泥大門,門前有很多賣觀賞魚的,晚上這裡是夜市,非常熱鬧。我和小夥伴們最喜歡在人工湖邊玩了,當時水質很不錯,很多小孩都在湖邊撈蝌蚪,還有一些人經常釣魚。爸爸有時候會騎車帶我來這兒,趕上週末就上對面的鴿子市逛蕩逛蕩,怎一個熱鬧了得?再來一把肉串,加一碗熱騰騰的雞湯豆腐串,齊活了,那個味兒再也沒有,但在我心中那是我和爸爸最幸福的事。所以現在偶爾我也願意坐在眼鏡家門口擼幾串,喝上幾瓶,鐵北已然成了擼串聖地,我只能算湊熱鬧了…鐵北的燒烤真不是吹的,長春人都知道!後來公園就始終荒廢沒人管理了,2013年開始又因為立交橋施工弄得破敗不堪,唯有流經公園南側的是一條很臭的臭水溝始終流淌著,是從西邊流過來的,奶奶說過那就是二道溝。

寬城——童年記憶的圈子

長春火車站是寬城區最繁華最主要的地方了。過去去哪兒都得先到火車站,以至於童年的我很長一段時間裡心裡並沒有鐵南的概念,認為到了火車站就相當於進了市裡,走到哪裡都是媽媽帶著我,黑水路買衣服,光復路買小食品,長江路吃灌湯包……小時候媽媽最喜歡帶我到站前廣場上玩,記憶中的站前廣場是鳥語花香,廣場中央有一座君子蘭形狀的噴泉池,周邊有很多做照相生意的,幾乎每到此處的,不論外地人還是本地人都會與老長春站、君子蘭噴泉合影留念。那已經成為了許多人永恆的美好回憶。那種繁榮景象,不亞於後來的春華地下商場,更是在今天熙熙攘攘的站前廣場上找不回來的。關於火車站,我想說的太多,也許你也是。

寬城——童年記憶的圈子

歲月如梭,留戀的越多,就好像失去的越多,有時候會下意識的懷疑是城市發展的太快,還是自己跟不上了。總之太多的美好稍縱即逝。寬城伴隨了我的成長,我見證了寬城的超越。如今高大宏偉的火車站、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寬闊整潔的柏油馬路以及飛架南北的高架橋都始終掩蓋不了那大管子、舊廠房,或許那就是烙印在心裡的斑駁歲月。今天,我依然在寬城,因為它有我喜歡的一種韻味,在我心裡它始終是一座充滿歷史的寬容大氣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