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未來式——打通「藝術品鑑定」,構建藝術品市場良性生態?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23日12點09分,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處”是終止的意思,“處暑”表示炎熱即將過去。熱情的盛夏便漸行漸遠了,不用等太久,你就能欣賞到祖國大地五彩斑斕的秋色。對於藝術品行業,各家拍賣公司的秋拍將集中開槌,以今年各大拍賣公司公佈的春拍成績來看,預測今年秋拍藝術品市場將交出驚人答卷。

藝術未來式——打通“藝術品鑑定”,構建藝術品市場良性生態?

自“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文化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來看,中國藝術品市場逐漸興起,但是行業內部也反映出一些問題,比如文物藝術品鑑定行業,藝術品鑑定畸形發展問題開始集中暴露,突出表現於文物藝術品鑑定評估系統缺失,鑑定機構缺乏市場監督和約束機制,市場秩序紊亂、誠信嚴重缺失,民間機構“劣幣驅逐良幣”。

藝術未來式——打通“藝術品鑑定”,構建藝術品市場良性生態?

今年6月,演員袁立質疑王中軍售其假藝術品的事件在媒體上鬧得沸沸揚揚,有質疑、有解釋、有澄清、有回應,相信關注此事的圈內外人士對事情自有分辨和判斷。袁立在詳細敘述事情經過之時,提到了作品沒有證書,甚至不知道作者和作品名。這裡就引出了一個如今藝術收藏圈提及比較多的概念——藝術品鑑證備案,為藝術品做好“身份證”,為每一件藝術作品提供了準確、安全的唯一鑑證信息。眾所周知,藝術品拍賣圈歷來是水深、潛規則多,以至於很多有錢人望而生畏不敢輕易介入,生怕一不留神充當了那個最後接盤的“傻瓜”。

以目前國內的鑑定情況來說,作者自鑑還是更容易被認可的,比如2017年史國良鑑定假畫並親自出庭的案件,法院經審理認為,作為真品的畫家,史國良對該作品真偽的鑑別具有權威性。拍賣行的鑑定水平因拍賣行的資本、經驗等差異,也有天差地別。這裡真正需要的鑑定者,除了作者,還應有權威的、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鑑定評估機構,這也是目前藝術市場所缺失的。國內藝術品體量如此大,如果以被人詬病的花錢買鑑定書的方式來獲取鑑定憑證,那偌大的圈子裡,誰還能相信誰。

藝術未來式——打通“藝術品鑑定”,構建藝術品市場良性生態?

2016年3月15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版《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認可了第三方獨立評估機構的評估鑑定,鼓勵第三方機構積極推進,也有助於我國文物藝術品鑑定評估體系完善和發展。國內諸多藝術平臺以藝術品鑑證評估備案的方式為藝術品建立“身份證”信息,從藝術品源頭出發,目鑑、科鑑、並有加以利用公安部安全防護技術、區域鏈等方式對藝術品進行多系統鑑證並備案評估、藝術品認證等措施,力爭在全球範圍內為每一件藝術品建立唯一、權威的“身份證”信息。能否為中國藝術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讓藝術品鑑評傳承有序,當然還需要時間考證。

藝術未來式——打通“藝術品鑑定”,構建藝術品市場良性生態?

認識並把控好中國文物藝術品鑑定市場發展內在規律的同時,要加強監管工作。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找到科學、合理、有效的最佳途徑來促使中國文物藝術品鑑定市場的有效監管。當藝術品在市場上開始流轉時,開始了飽受爭議和質疑的一生,拍賣行都追求流傳有序,亦是在真假中求真的最好選擇。如果有藝術品有自己的身份證,還有能有權威的第三方加持,它的一生,或許會平順很多。目前,已經有不少鑑定機構基本上解決了相關的架構體系與知識點,專家們已經建立起了“藝術鑑定(經驗鑑定)+科學鑑定+科學規範流程”的鑑定方法架構,並且已經逐步成型,但是中國文物藝術品鑑定市場還未從真正意義上建立起自身發展的體制。所以當收藏者進入收藏市場時,在風險控制方面,藏家及投資者主要是要秉承多看、多學習、多比較、多瞭解文化傳統的原則,在藝術品收藏及投資方面做足功課。(文/好韻)

“華夏古今藝術”媒體平臺

首先應該承認,這是一個待摸索的行業,涉及多個層面的藝術和藝術的多個層面,且行業細分繁雜並精細。從“華夏古今藝術”名字可以看出,我們所涵蓋的是藝術行業現狀,發展和未來……而我們要關注的,不僅僅是現在藝術的推陳出新,更有對古代藝術的尊重和崇敬,是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傳播和傳承。

對於剛剛投身於這個行業的我而言,膚淺的認為,人們對藝術的追捧造就了對收藏的痴迷,收藏或許是人生的一種追求和境界,但不可否認的是,透過收藏品,感受歲月的變遷,品味歷史的滄桑,體會歷史變遷下那源遠流長的文化……這又何嘗不是對收藏品所承載著的歷史和文化,藝術審美和工藝傳承的一種弘揚與傳承呢?

當然正是收藏品有這特殊的稀缺性和獨有的價值,使得它投資升值的功能被無限放大。但其實,我們應該看到的是:歷史所賦予收藏品的深厚的文化積澱,緣於對祖先文化的認知和崇仰,緣於我們對傳統文化藝術傳承的責任,緣於我們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追憶。歷史是不可能逆轉的,無論什麼時期的藝術品,你只要滲透到它的文化裡面就是一種境界、一種精神和一種信仰。這也正是“華夏古今藝術”平臺的宗旨和責任,我們期待更多喜歡藝術品的人能夠聚集在這個有深度的交流平臺,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通過收藏能結交到圈子裡志同道合的知己,共同建立良性的收藏觀和認識觀,從而更好的保護文物和傳播文化。更希望得到藝術創作大師及藝術品經營機構的鼎力支持,我們將為您提供專業、全方位、立體化的媒體解決方案。

二、本平臺中註明文章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內容來源於網絡的,信息內容並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或原出版單位所有。

三、本平臺中發佈的文章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內容,版權歸屬於原作者,不代表平臺觀點。

四、如因作品內容、侵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聯繫小編,請在見圖文後30日內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