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父亲节,昔年男性族长时代,感受沉默的约束与纵容

父亲节不声不响地到了傍晚时节,今年父亲节有些小尴尬,既没有母亲节的感人至深,也没有母亲节的热烈温暖,还被世界杯撞了一下腰。

我每天都在京城某著名包子铺吃早餐,附近有一所重点小学,早晨有很多带着孩子的家长,妈妈居多,爸爸也不少。见得多了,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父母们常常在饭桌上对少年儿童进行千篇一律的谆谆教诲,小孩子则心不在焉地一边吃已吃腻的早点一边含含糊糊地应着,吃完饭,他(她)爸他(她)妈的话瞬间忘到脑后。日子久了发现一个更有趣的现象,如果去掉声音中的性别属性,孩他(她)爸和孩他(她)妈教育孩子从语气到措辞再到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形制居然惊人地相似。新一代的家庭出现了令人尴尬的父母亲角色融合的现象,爹即是娘,娘即是爹!

晚来父亲节,昔年男性族长时代,感受沉默的约束与纵容

突然想起百老汇著名的音乐剧《猫》,剧中一段老年猫王和王后出场的桥段至今印象深刻。猫族热闹的聚会,有竞争,有爱情,有友情,有敌意。一切正如火如荼的时候,大家突然安静下来,老去的猫王和王后相继登场,他们是猫族的男性和女性族长,一切的躁动被发自内心的敬畏与服从所替代。这场景经典地再现了家族族长的年代。也就在几十年前,中国最后的家族族长时代悄然退场,无所谓好坏,全社会进入小家庭的模式。

晚来父亲节,昔年男性族长时代,感受沉默的约束与纵容

在我幼年的记忆中,邻家大家庭因为有“族长”爷爷的存在,让那个家庭仿佛被九层剑气罩着,每个人都各司其职,非常“安分”。我小时候虽然住楼房,但那时每家的大门都是敞开的。邻家是个大家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堆孩子。家中的爷爷奶奶主持着家务,爸爸妈妈上班养家。那时候中国人的话非常少,尤其是老年人话更少,家里没有人罗里吧嗦的。孩子们则在胡天海地的折腾中锻炼成长。

印象中邻家爷爷非常沉默,他床上常年放一个烟笸箩,里面放着烟叶、卷烟纸、火柴。爷爷虽然不怎么说话,但他老人家身上威严的气场令我们敬畏,小孩子都不敢在他面前太放肆,包括他最小的孙子我哥们。小孩子手欠,他老人家的烟叶很少有完整的时候,我们小孩子闲的没事常常把烟叶撵的稀碎,还模仿爷爷卷烟递给他老人家,不管我们卷的多不像样,爷爷总是沉默地接到手中,没有挑剔和责备,点上烟就吸。虽然没有一句奖赏鼓励的话,但爷爷用沉默的接受给了孩子们最真诚的鼓励。沉默的约束和纵容是孩子们在爷爷那里得到的最好东西。

晚来父亲节,昔年男性族长时代,感受沉默的约束与纵容

哥们的爸爸也是一个沉默严肃的汉子,像老父亲一样,平时和孩子们没什么话,如果孩子淘的出边了,就狠狠揍一顿,你别说,揍完之后小崽们能消停好一阵子包括我们这些“帮凶”。家中老爸打孩子时候,奶奶很心疼,但爷爷从来不阻拦,奶奶也不太敢劝。大概那时候男孩子都是“揍”大的,没什么新鲜的,一代一代的就是这样。爷爷像一座山一样在家中树立了父亲的榜样,儿子有样学样成为一家之长。那时代的父亲衰老而不软弱,坚硬但不沉重。大家庭中的成员耳闻目睹父母长辈的行事做派,长大成人后,对成家立业没有张煌和焦虑,好像一个在船上实习多年的水手,在拥有自己的航船时能够自然而然的接过船长的职责。

如今的时代已经不再接受大家族模式,男性族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现代小家庭中的父亲角色模糊不清,仿佛今年的父亲节一样,有些尴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