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擬授獎成果公示

重磅|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公示

導讀

重磅|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公示

近日,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擬授獎成果公示,共遴選出擬授獎成果452項,其中擬授特等獎成果2項,擬授一等獎成果50項,擬授二等獎成果400項。公示期為2018年9月28日至10月7日。

公示網址:http://www.jxcg.edu.cn/

具體有哪些成果入選?CITlab帶你一起來看全名單↓↓↓

重磅|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公示
特等獎(2項)
序號成果名稱完成人完成單位
1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實踐謝和平,步宏,張紅偉,李中鋒,冉桂瓊,周琳,楊軍,冉蓉,胡娜,夏建鋼四川大學
2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重構與探索實踐楊宗凱,彭南生,劉建清,李鴻飛,吳砥,楊浩,曹陽,胡慧潔,鄭倫楚華中師範大學
一等獎(50項)
序號成果名稱完成人完成單位
1入耳入腦入心 同向同行同頻:以思政課為核心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許寧生,焦揚,陳錫喜,沙軍,趙憲忠,褚君浩,姜智彬,劉淑慧,顧錚先,曹文澤,李梁,張黎聲,李江,李國娟,吳強,桂永浩,顧鈺民,宗愛東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政法學院
2砥礪求索35年——情感教學理論的創立與實踐盧家楣,劉偉,賀雯,王俊山,陳寧上海師範大學
3國家試點學院APLIC教育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朱旭東,石中英,李家永,王晨,黃欣北京師範大學
4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高曉虹,王曉紅,塗凌波,曾祥敏,趙希婧,冷爽中國傳媒大學
5教學、實踐、科研相結合的語言學培養模式陳保亞,汪鋒,董秀芳,葉文曦,李娟
北京大學
6高素質外語人才跨文化能力培養體系創新與實踐王守仁,楊金才,劉雲虹,何寧,張俊翔,陳民,王奕紅,崔昌竻南京大學
7面向國家戰略的數字化與國際化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何人可,季鐵,譚浩,袁翔,肖狄虎湖南大學
8中國根、復旦魂——打造重實效的中國大學通識教育體系吳曉明,秦紹德,蔡達峰,焦揚,孫向晨,王德峰,彭裕文,汪源源,周魯衛,童兵,徐雷,徐瑾,李鈞,徐珂,劉麗華復旦大學
9基於專業鏈狀工作坊的工藝美術創新創意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周武,劉正,胡惠君,戴雨享,汪正虹,李文,韓熙,彭倩中國美術學院
10“悅讀經典計劃”——重塑大學閱讀文化的育人路徑新實踐周憲,徐興無,陳謙平,張辰宇,蔡穎蔚,鄭昱,洪修平,於天禾,周曉虹,王守仁南京大學
1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課程集群建設洪銀興,葛揚,安同良,沈坤榮,範從來南京大學
12一體多維 二元融合 新型社會主義法治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王軼,楊東,高聖平,王旭,時延安,杜煥芳,石佳友,姚歡慶,徐陽光中國人民大學
13“四型人才”導向的“四跨”卓越法治人才培養模式黃進,於志剛,盧春龍,田士永,孫園植,吳宏耀,劉坤輪中國政法大學
14智能化環境下戰略型會計人才培養創新陳信元,李增泉,硃紅軍,朱凱,饒豔超上海財經大學
15理論素養與實踐技能並重的 MPAcc人才培養模式支曉強,王化成,周華,戴德明,徐經長,趙西卜,宋建波,孫茂竹,耿建新中國人民大學
16邁向新工科的工程教育改革與實踐鍾登華,王樹新,王靜康,餘建星,張鳳寶,白海力,鞏金龍,王世斌,楊秋波,曾週末,Jay Siegel,袁婷,劉坤,郭帥,車熙天津大學
17化學專業大學生科創能力培養機制的構建與實踐賈敘東,朱成建,陳露洪,侯文華,郭子建,李育佳,張劍榮,葛欣南京大學
18依託優勢學科 構建與實踐工程力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新體系高存法,鄧宗白,唐靜靜,沈星,史治宇,陳建平,張麗,嚴剛,金棟平,劉先斌,史志偉,蔣彥龍,顧蘊松,孔垂謙,王中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改革工科數學教育模式,全過程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黃廷祝,徐全智,覃思義,程光輝,楊鵬,張勇,李明奇,蒲和平,何國良,李良電子科技大學
20大類招生、平臺培養、特色發展—— 大電類人才培養新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李少遠,張峰,高怡禎,張焰,楊明,鄒衛文,黃林鵬,周越,王祉月上海交通大學
21規範引導、協同育人、均衡發展的中國化工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王靜康,馮亞青,張鳳寶,於建國,李伯耿,陳建峰,山紅紅,梁斌,潘豔秋,王玉軍,陳礪,管國鋒,莊志軍,張玉蒼,張金利,郝長江,夏淑倩,趙雙良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四川大學,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吉林化工學院,海南大學,石河子大學,中國化工教育協會
22研究型大學機械專業拔尖創新教育體系構建與實踐丁漢,何嶺松,尹周平,吳波,吳昌林,陶波,丁雨葵,凌玲,徐江,張俐華中科技大學
23時空融合、知行耦合、師生多維互動的機械大類課程教學新範式陸國棟,費少梅,顧大強,王進,劉衍聰,孫毅,蔣丹,陶冶,王楓紅,劉振宇浙江大學,工程圖學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
24學做融創 通合一體——建築類創新人才培養的系統改革與實踐王建國,韓冬青,鮑莉,孫世界,陳薇,朱雷,張彤,李向鋒,夏兵,張嵩,傅秀章東南大學
25一流學科支撐,一流教師領航,一流航宇材料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與實踐李賀軍,張軍,王永欣,李文亞,李克智,耿林,楊延清,李付國,王錦程,董文強,李金山,蘇彥慶,陳忠偉,閆久春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26面向國家急需,構建“三位一體” 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郝躍,張進成,鄭雪峰,莊奕琪,張玉明,馮曉麗,侯曉慧,趙樹凱,程珺,蔡覺平,張士紅,柴常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7產業需求牽引的計算機類創新型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實踐羅軍舟,李偉,耿新,楊全勝,汪芸,舒華忠,程光,徐立臻,姜龍玉,李雯,呂倩 東南大學
28服務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研究和推廣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桂小林,傅育熙,王東,黃傳河,溫莉芳,秦磊華,朱敏,李士寧,胡成全,吳功宜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29優化知識體系,打造優質資源,創建《數字移動通信》精品課程王金龍,蔡躍明,陳瑾,龔玉萍,宋緋,崔麗,楊文東陸軍工程大學
30我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的修訂及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制度的實施與完善程伯基,柯楊,王維民,謝阿娜,蔡景一,魯映青,楊棉華,汪青,楊立斌,厲巖,曲波 北京大學
31基於“三本位”理念,協同培養卓越農林人才的研究與實踐陳曉陽,姜峰,張永亮,郭燕鋒,劉向東,鄧詣群,李吉躍,蘇雄武華南農業大學
32夯實醫教協同,綜合性大學“有靈魂的卓越醫學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陳國強,郭曉奎,胡翊群,鈕曉音,邵莉,唐華,梅文瀚,洪梅,胡偉國,鄭青,鬱松,陳洪,周棟,蘇懿,繆青上海交通大學
33服務健康中國的高等藥學教育藥師型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姚文兵,樊陳琳,徐曉媛,於鋒,葛衛紅,孫小麗,席曉宇,何聿嫻中國藥科大學
34全方位多途徑開展職業素養教育,培育卓越醫學人才李立明,王雲峰,張勤,管遠志,馬春雨,潘慧,馬超,高小惠,楊萍北京協和醫學院
35“傳承與發展並重,特色與引領並舉”—我國推拿學教育體系的創立與改革實踐房敏,嚴雋陶,曹仁發,沈國權,龔利,趙毅,孫武權,張琴明,李徵宇,張昊上海中醫藥大學
36推進基礎課與實踐教學協同創新 致力知識向能力有效轉化孫康寧,梁延德,傅水根,於化東,張景德,羅陽,林建平,朱華炳,童幸生,劉會霞,韓建海,邢忠文,付鐵,朱瑞富,張遠明,李愛民,畢見強,楊蓮紅,韋相貴,黃根哲山東大學,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四川大學,同濟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江漢大學,江蘇大學,河南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昌吉學院,欽州學院
37基於“問題鏈教學”創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改革馮秀軍,陳文娟,謝玉進,黃剛,郭紅梅,韓美蘭,王雪梅,柳建營,李志軍,韓小謙中央財經大學
38課程與時俱進,重大項目引領,著力品行養成,構建創新型研究生一流培養平臺陶文銓,何雅玲,王秋旺,何茂剛,李增耀,唐桂華,趙小明,劉志剛西安交通大學
39創建戰訓一體技戰融合特色的作戰運籌與任務規劃新興專業的研究與實踐吳軍,楊任農,田軍,王瑛,張寶華,丁鍵,張濤空軍工程大學
40激發學術志趣 培養領跑人才:“學堂計劃”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袁駟,丘成桐,朱邦芬,張希,施一公,姚期智,鄭泉水,張文雪,蘇芃清華大學
41探索理論,更新理念,釐革路徑,貫穿PACE要素的三元課堂模式創新與實踐李貴安,衣新發,宋永成,何聚厚,龍寶新,鄭海榮,乜勇,李鐵繩,王文博,李正德,耿曉丹陝西師範大學
42以標準引領全球中醫藥教育——中醫藥教育標準的創建與實踐張伯禮,匡海學,郭宏偉,胡鴻毅,王鍵,王省良,吳勉華,餘曙光,閆永紅,劉紅寧,範永升,石巖,李燦東,王平,高樹中,宋柏林,牛陽,呂志平,安冬青,王佔波,吳範武,卞華天津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寧夏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新疆醫科大學,河北中醫學院,華北理工大學,南陽理工學院
43“三位一體、三創融合、開放共享”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和平臺的創建楊斌,史宗愷,孫宏斌,邴浩,李雙壽,付志勇,餘瀟瀟,顧學雍,楊建新,鄧焱清華大學
44研究型大學基於創新的創業教育體系研究與20年實踐嚴建華,吳曉波,尹金榮,魏江,鄔小撐,邱利民,林偉連,陳凱旋,金一平,徐小洲,高峰,郭斌,壽湧毅,劉向東,郭繼強,江全元,周文文,邵明國,張林,朱佐想,吳維東,任聰靜,王璐莎浙江大學
45綜合性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探索與實踐陳駿,邵進,高新房,王棟,李燦,董婷,李成,葛俊傑,胡凱,孫建軍,杜駿飛,王維嘉南京大學
46新建—新興—新型:突破同質同構 推進八個轉變 建設應用型大學的探索實踐蔡敬民,儲常連,餘國江,劉建中,陳秀,王曉峰,吳克,劉紅,謝海濤,詹向紅,許徐,夏琍,呂剛,檀明,俞志敏,董強,王慶龍,賈峰,繆群道,朱濤,葛春梅,汪文忠,陳江華,楊學春,胡曉軍,華建兵,牛欣,江芳,侯繼紅,宋玉軍,孫建安,伍德勤,胡豔萍合肥學院
47多元協同培養機電融合卓越創新人才紀志成,張秋菊,唐英年,盧立新,化春鍵,武美萍,王利強,蔣毅,王生洪,王豔,李可,陳海衛,吳靜靜,金同康,陳國慶江南大學,上海唐君遠教育基金會
48面向國防重大需求 “五維一體”的國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王海燕,張衛紅,李勇,李春科,晁小榮,郭喜平,李玉龍,林歡歡,李聖,謝發勤,侯俊
西北工業大學
49融合產業學科優勢,基於“一課三化”舉措,推進光電專業創新人才的群體培養張新亮,楊曉非,江建軍,劉勁松,劉繼文,柯昌劍,李元傑,聶明局,曹丹華,王英,鄧前松,魯平,吳裕斌,崔晟,楊振宇,李玲華中科技大學
50跨區域跨校在線開放課程“1+M+N” 協同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徐曉飛,戰德臣,陳越,蔣建偉,嵩天,王楊,馮祖洪,張龍,傅育熙,何欽銘,趙柱,韓飛,楊波,翁愷,蘇小紅,初佃輝,張策,李晗靜,吳明暉,崔立真,梁永全,張廣淵,王成端,董吉文,魯芹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西南石油大學,北方民族大學,河西學院,臨沂大學,北京聯合大學,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山東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山東交通學院,濰坊學院,濟南大學,齊魯工業大學
二等獎(400項)
序號成果名稱完成人完成單位
1“本碩一體▪全科▪融通”的卓越小學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實踐呂立傑,陳旭遠,解書,馬雲鵬,唐麗芳,於偉東北師範大學
2“育人至上、體魄與人格並重”——全方位體育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劉波,馬新東,趙青,劉靜民,胡凱清華大學
3地方師大師範生多元培養的綜合改革與實踐杜偉,任立剛,楊洋,黃礫卉,李松林,黃偉,盧永平,蔣伯瀚,官米佳,王珂,畢劍,李志全,黃燕,曹藝,張紅四川師範大學
4優秀鄉村小學教師培養補充機制創新與實踐——基於鄉村教育振興的“一師方案”彭小奇,劉志敏,蔣蓉,陳夢稀,佘向軍,肖湘愚,童小嬌,侯蓉,江正雲,蔡海軍,王建平,楊家福,鄧素文湖南第一師範學院
5體育強國建設背景下體育類專業人才培養“南體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史國生,嚴海平,鄒國忠,宋燕,夏菁,沈鶴軍,袁野,孫飆,吳曉紅,於翠蘭
南京體育學院
6邊疆民族地區高校聯盟教師教育“共同體”人才培養的創新與實踐蔣永文,馬力,陳新,匡錦,王鑑,李天鳳,羅明東,章新,浦虹,解永剛,段利華,王全,王石華,楊明宏,馬麗娟,董大校,趙周,李玲雲南師範大學,楚雄師範學院,玉溪師範學院,曲靖師範學院,昆明學院,大理大學,紅河學院,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德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昭通學院,滇西科技師範學院,保山學院,文山學院,普洱學院
7以人格養成為引領的卓越體育教師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曹莉,韓春利,李思民,周芳,陳家起,李峰,杜高山,周躍輝,王加新,鄭亞淼,李士建,朱磊,劉翔,王凱,解毅飛曲阜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
8 基於大教學觀的地方綜合性大學融通育人模式實證研究郭健,王培光,劉衛萍,張秋山,單耀軍,王英龍,梁巍河北大學
9浙派名師引領下“三維六環”卓越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模式探索童富勇,孫德芳,葉哲銘,肖正德,王強杭州師範大學
10創建五階段遞進式教師教學培養體系 打造一流師資隊伍 引領西部教師發展馬知恩,王小力,鮑崇高,張健,雷利利,趙欣,李遠康,左瑩瑩,董喆,張明,李宏榮,吉康敏,朱繼洲,胡奈賽西安交通大學
11德業雙修:卓越教師培養的實踐與創新 童世駿,周傲英,雷啟立,唐玉光,周彬,吳薇,吳成領,丁旵明,艾東昇,譚紅巖,苟健,吳平頤,陸蓉蓉,楊豔紅,林德龍華東師範大學
12面向未來的“三維度•一體化”卓越教師培養實踐研究鄭國民,王洛忠,李豔玲,魏銳,張弛,杜春光,馬東瑤,王薔,曹一鳴,朱旭東北京師範大學
13面向造就卓越教師的全日制教育碩士培養新模式的建構與實踐高夯,魏民,李廣平,鄭長龍,袁孝亭,李淑文,徐笑梅東北師範大學
14基於“卓越教師”培養的“三維六域”教師教育類課程群的開發與實施丁錦宏,鄧宏寶,許映建,王珏,張志泉,李祖祥,張建平,王燦明,姜永傑,徐志剛,吳東照
南通大學
15“三維核心能力”導向的卓越教師精準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周澤揚,申仁洪,龔燕,楊如安,劉建銀,魏勇剛,張明志,李文平,林長春,劉眉重慶師範大學
16尚師德 強能力 重融合 善反思——學前教育研究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顧榮芳,虞永平,郭良菁,邱學青,張俊,王海英,張永英,杜悅豔,劉晶波南京師範大學
17三教統整,三課並進,三助紮根——教育學一流本科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朱德全,林克松,張輝蓉,徐小容,王牧華,唐智松,朱桂琴,李姍澤,彭澤平,羅生全,李歡西南大學,信陽師範學院
18基於全人發展理念的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平臺課程體系改革與教學實踐創新陳英和,王大華,彭華茂,伍新春,劉儒德北京師範大學
19泛在學習環境下師範生教學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梁存良,陳廣文,徐久成,李帥軍,宋曄,朱珂,羅紅豔,李海龍,張瑾,鄧敏傑,王天意,王春麗河南師範大學
20“3+3+3”學教交替的幼兒教師培養模式袁宗金,周紅,華希穎,徐虹,李煜,蔡紅梅,杭梅,周燕,孫幼紅,王曉萍南京曉莊學院
21
“多語種+”卓越外語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楊力,姜智彬,王會花,金慧,王雪梅,姜鋒,李巖松,王靜,潘煜,趙鳴歧,查明建,衣永剛,鄧惟佳上海外國語大學
22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俄語+區域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劉宏,孫玉華,彭文釗,任雪梅,安利紅,王鋼大連外國語大學
23外語專業國際體驗教學管理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寧琦,程朝翔,趙華敏,黃燎宇,王丹,鄭清文,崔桂紅北京大學
24中國特色新聞傳播人才的生態型培養體系構建 胡百精,周勇,張輝鋒,王潤澤,劉海龍,許向東,高貴武,王菲,趙雲澤中國人民大學
25分類發展,全程育人,多元評價——外語學科研究生一流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彭青龍,陶慶,王同順,郭鴻傑,都嵐嵐,朱一凡,田豔,吳詩玉,張鴻剛,吳保華上海交通大學
26新聞評論人才培養創新體系的構建與實施趙振宇,張昆,顧建明,何志武,劉義昆,牛靜華中科技大學
27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新聞人才培養“六結合”模式的創建與實踐林如鵬,支庭榮,劉濤,張晉升,鄧紹根,楊先順,範以錦,劉紅兵
暨南大學,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
28基於創新驅動的文科實驗教學供給側改革與實踐楊亦鳴,朱祖德,餘光武,滿在江,顧介鑫,楊通銀,劉濤,王仁法,耿立波,於亮,劉俊飛,張珊珊,錢進,劉永寧,潘震江蘇師範大學
29基於經典細讀與方法引導的古代文學創新人才培養系列教材建設與教學實踐李浩,段建軍,張文利,李芳民,成明明,田苗,楊新平,楊遇青,邱曉,趙陽陽西北大學
30構建多層面、多維度、多媒介的高校中國古代文學開放式教育教學體系郭英德,康震,李小龍,李山,謝琰 北京師範大學
31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張新科,霍松林,劉鋒燾,高益榮,劉生良,傅紹良,吳言生,趙望秦,霍有明,曹勝高,高一農,柏俊才,楊曉斌,程世和陝西師範大學
32青春同創,人文化成:中文類專業教學模式的深度轉換李建中,高文強,李立,蕭紅,王懷民,蕭映,肖聖中,葉李武漢大學
33創立“續理論”高效學外語王初明,姜琳,王啟,王鳳蘭,王敏,許琪,伍志偉,洪煒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34翻譯專業人才協同培養體系創新與實踐賀鶯,王軍哲,曹懷軍,張旭,李向東,祖贇,崔啟亮,石丁,李程,王曉東西安外國語大學,環球時報在線(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知識產權出版社,中譯語通科技(陝西)有限公司
35“語言+地區研究”—— “一帶一路”非通用語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孫曉萌,米良,傅聰聰,李亞蘭,汪波,李小元北京外國語大學
36PPE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姚新中,陳彥斌,閆瑾,羅安憲,徐尚昆,張時坤,於澤,曹司彬中國人民大學
37 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本科教育體系建設——北京大學本科教育改革探索高松,裴堅,金頂兵,董志勇,董禮,王海欣,方新貴,李曉明北京大學
38旨在培養學生科學與人文素養的 “科學與人類文明”通識課程建設與教學實踐盛正卯,蔡天新,王彥廣,葉高翔浙江大學
39全面發展、主動成長——南開大學素質教育體系的探索與實踐龔克,朱光磊,楊克欣,劉立松,楊光明,蔣雅文,白雲龍,何璟煒,王成輝,季納新,楊嵐南開大學
40中山大學博雅模式:以經典為中心的通專結合之路
甘陽,王承教,李霖,董波,肖文明,吳海,劉海川,陳慧,胡勁茵,黃俊松,吳寧,童慶生,陳少明中山大學
41十年堅守:創新中華經典學習與漢字教育體系,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黨懷興,李貴安,劉生良,曹勝高,郭迎春,石洛祥,王文博,朱曉彧,餘志海,張向俠,張小東陝西師範大學
42打造跨校跨地區通識教育聯盟,構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體系馬驍,楊丹,曾道榮,何雲庵,楊海洋,曹順慶,吳能表,蔣寧,陳秋生,習勇生西南財經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大學
43大學生科學素養培育提升的探索與實踐
張偉剛,宋峰,劉鐵根,馬秀榮,江俊峰,嚴鐵毅,高藝,王愷,尚佳彬,王斌輝,劉佳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
44立足世界史一流學科,促進科研成果向教學動能轉化,培育史學英才周鞏固,朱寰,韓東育,梁茂信,張強,劉景嵐,王邵勵東北師範大學
45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培養歷史學拔尖人才劉安志,陳曦,潘迎春,魏斌,謝國榮,楊國安,蔣焰,熊芳芳武漢大學
46中國建築的科學認知:北大文物建築田野記錄與價值發現課程體系的創新與實踐徐怡濤,杭侃,孫華,王書林,張劍葳
北京大學
47哲學專業基礎理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羅躍軍,王秋,張繼軍,王國有,關健英,蔣紅雨黑龍江大學
48培養有情懷的劇作家——藝術院校編劇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創新陸軍,葉長海,孫惠柱,姚扣根,黃溪,劉豔卉,孫祖平,趙韞穎,劉慶,徐煜上海戲劇學院
49一流音樂表演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創新與實踐探索俞麗拿,廖昌永,吳強,李堅,徐惟聆,方瓊,陳春園,唐哲,唐俊喬,鬱音嘉上海音樂學院
50美術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與實踐劉偉冬,李彤,章文浩,樊波,於友善,張放,金丹,朱智偉南京藝術學院
51構建藝術與工科專業發展的命運共同體,多維協同培育國際化時尚設計人才李俊,周洪雷,王朝暉,於曉坤,姚衛新,肖平,夏雅琴,李敏,陳彬,汪芳,彭波,吳翔,張向輝,崔玉梅東華大學
52革新機制、深耕文化、拔尖人才—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實踐機制的改革與創新高鍍,黃奕華,惠彤,張曉梅,李卿北京舞蹈學院
53綜合性大學戲劇影視文學本科生創造力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呂效平,李興陽,陳恬,高子文,楊柳南京大學
54中國電影史論課程體系的教學改革與創新拓展周星,張燕,王宜文北京師範大學
55發揮行業特色大學優勢, 培育京劇武戲尖端人才巴圖,舒桐,年金鵬,李亞莉,徐小剛中國戲曲學院
56跨校聯合、校企協同,動漫高端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塗清雲,甄巍,賈秀清,李劍平,胡正榮,孫立軍,夏敏,許一新,倪潔,周雯,高薇華,張麗,李巖,戰京娟,李亮,王昊,許成偉,王珏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
57適應未來轉型,以整合創新為導向的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張凌浩,辛向陽,魏潔,劉寧,鄧嶸,廖曦,楊茂川,過宏雷,趙昆倫,鮑懿喜,曹鳴,杜守帥,胡偉峰江南大學,中國工業設計協會
58課程創作化、教學現場化——油畫藝術教學的中國路徑探索 龐茂琨,李強,王朝剛,張傑,寧佳,朱海,馬文婷,熊莉鈞,劉曉曦四川美術學院
59“三創合一、藝工商融合”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陳麗萍,寧鋼,馮浩,鄒曉松,康修機,陳雲霞,張純,汪和平,吳晟,李慧穎景德鎮陶瓷大學
60五位一體、貫通融合的複合型美術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郭線廬,賀丹,李雲集,王彬羽,李四軍,閆偉,廖宗蓉,韓曉劍,李路葵,萬晶晶,李巍,謝瑤,王中樂,吳靖,張樂西安美術學院
61循證科學為本的跨學科全球實地體驗式教與學陳英凝香港中文大學
62大健康人文理念下創新醫學院校人文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段志光,解軍,鄭金平,鄧蕊,張持晨,王志中,程景民,賀培鳳,劉志偉,孫俊獅,騫憲忠,郜亮山西醫科大學,山西中醫藥大學
63
民族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改革與實踐崔玉花,韓英姬,樸京花,向開明,金英花,李智淵,金育紅延邊大學
64清華MBA教育改革和創新實踐錢穎一,高建,錢小軍,酈金梁,張進清華大學
6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學體系創新林崗,張宇,謝富勝,邱海平,陳享光,趙峰,劉明遠,張晨,齊昊中國人民大學
66國際化與本土化相融合的經濟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探索實踐田國強,夏紀軍,常進雄,冒佩華,陳旭東,楊有智
上海財經大學
67計量經濟學學科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綜合改革與實踐洪永淼,方穎,陳海強,蔡宗武,鄭挺國,韓曉禕,範青亮,鍾鋥光廈門大學
68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建設20年實踐與研究林木西,王璐,張桂文,孫麗娟,曹豔秋,周健遼寧大學
69以“三提升雙對接”為抓手,構建經濟學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與保障體系黃先海,潘士遠,陸菁,顧國達,方紅生,張榮祥,朱柏銘,鄭春燕,範良輝,黃勇浙江大學
70國際組織人才基地班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趙忠秀,洪俊傑,蔣先玲,許亦平,曹小勇,餘心玎,石靜霞,李小萌,張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71深度變革情境下的工程管理專業“雙強型”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樂雲,馬國豐,李永奎,何清華,胡毅,阮青松,鄭弦,劉明強,施騫,凌建明,吳銘,萬靜遠同濟大學
72經管專業C-MAPs體系的構建與創新實踐蘇敬勤,葉鑫,洪勇,鄭皓,朱方偉,宋金波,呂一博,李新然,郭文臣,王淑娟,李慧,楊春薇大連理工大學
73治國理政人才“三問三法”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創新
肖濱,陳那波,張書維,朱琳,馬駿,何豔玲,倪星,陳天祥,郭忠華中山大學
74整合資源與技術的會計學專業創新型仿真教學體系建設與應用方紅星,王景升,張嬈,耿雲江,甄紅線,常麗,付偉東北財經大學
75高素質會計人才“商能識”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王開田,胡曉明,何玉,吳艾莉,管亞梅,姚學峰,孫月琴,姚文韻,李連軍,段偉偉,吳價寶南京財經大學,淮海工學院
76本土原創學說引領的管理定量方法課程群建設與教學改革劉思峰,韓伯棠,方誌耕,趙先,黨耀國,徐海燕,謝乃明,菅利榮,鍾華,吳和成,袁潮清,米傳民,胡明禮,侯福均,關葉青,王建才,楚巖楓,陶良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77“三位一體”的土地信息技術系列課程建設與實踐劉耀林,胡石元,唐旭,焦利民,何建華,詹長根,劉豔芳,應申武漢大學
78“科教融合、全程多元、知行合一”的物流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趙林度,王海燕,李四傑,何勇,薛巍立,韓瑞珠,孫勝楠,賴明輝東南大學
79基於“分層組合、工管融合、多元結合”的三創型智慧商務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王勳,琚春華,傅培華,蔣長兵,項益鳴,楊柏林,厲小軍,謝波,王慧燕,伍蓓,邵俊,謝滿德,吳功興,徐鋒 浙江工商大學
80以三大能力為核心的農業經濟管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朱晶,林光華,應瑞瑤,何軍,徐志剛,盧忠菊南京農業大學
81基於工商管理大平臺的旅遊管理一流人才培養機制和實踐劉靜豔,王帆,傅慧,屈海林,趙新元,吳晨光,葉浩彬,謝禮珊中山大學
82核心素養為魂、“LSM+”為體,創新融合式文科教學,推動學生終身發展祝小寧,王志強,湯志偉,劉裕,張會平,楊菁,嶽昌君,劉宇,史溢帆電子科技大學
83面向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構工程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任宏,駱漢賓,劉貴文,丁烈雲,徐波,顧湘,姬淑豔,毛超,張巍,楊宇,孫峻,曾德珩,華建民重慶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84科教融合,產學協同,理實一體,構築財會專業研究生教育特色資源共享平臺王竹泉,綦好東,孫建強,曹玉珊,溫素彬,張月玲,孫瑩,杜媛,王貞潔,王苑琢,程六兵,杜瑞中國海洋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
85西部高校管理類本科專業教育模式創新:“成功計劃”十二年探索與實踐包國憲,何文盛,王學軍,苗緒亮,沈正虎,吳建祖,王西文,孫立國,沙勇忠,李豔霞,王康周,陳強 蘭州大學
86“互聯網+”背景下會計人才信息技術能力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陳旭,張志恆,朱譜熠,程平,邱傑,毛華揚,黃嬌丹,吳花平重慶理工大學
87“三並重、四融合”,依託國家戰略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卓越法治人才葉青,唐波,王月明,洪冬英,劉憲權,吳弘,李偉芳,丁紹寬,韓強,黃武雙華東政法大學
88“大國方略”系列課程的創設與實踐顧曉英,顧駿,聶永有,劉寅斌,肖俊傑,羅均,張新鵬,忻平,李友梅,狄其安,葉志明,王海松,王國中,許斌,許春明上海大學
89提升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改革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模式方長平,蒲俜,周榮,李巍,左希迎中國人民大學
90“學訓一體”法律職業倫理教學模式的開創實踐與創新推廣劉坤輪,田士永,許身健,劉曉兵,尹超中國政法大學
91新時代法治人才“四位一體”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付子堂,劉俊,石經海,張志遼,張偉莉,常燁,王黎,章曉明,梁小平西南政法大學
92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培養國際化應用型卓越法律人才
項焱,肖永平,馮果,何榮功,馮潔菡,張善斌,李新天,羅國強武漢大學
93卓越為公:政治學一流專業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陳志敏,陳周旺,鄭磊,鄭長忠,扶松茂,沈逸,李輝,張驥,方明復旦大學
94從法律診所到法律醫院——法學實踐教學模式的重構高晉康,魯籬,王倫剛,樊俊飛,汪蕾,王卓宇,蘭榮傑,陶維東,雷芸,牟海英,印通,何霞,吳越,雷建昌,黃禮登西南財經大學
95跨學科卓越財經人才培養的十年探索與實踐湯火箭,李永強,張橋雲,寇綱,郭建軍,甘犁,陳昊,冉茂瑜,徐琳,餘會
西南財經大學
96“四元耦合”導向的工商管理專業拔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潘鎮,李金生,白俊紅,劉陽,顧建平南京師範大學
97地方高校法律人才SPI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房紹坤,宋振武,張平華,範李瑛,郭明瑞,金福海,宋紅松,王聖禮煙臺大學
98銜接中學—大學物理綜合素質教育新模式的探究與實踐李川勇,王慧田,宋峰,餘華,孫騫,陳靖,陳宗強,劉麗颯,劉松芬南開大學
99注重基礎 強化實踐 以國際化視野構建礦物岩石學434教學新體系賴紹聰,劉養傑,劉林玉,陳丹玲,康磊西北大學
100集成學科優勢,構建一流物理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祝世寧,吳小山,王思慧,王煒,李建新,鞠豔,應學農,胡小鵬南京大學
101理科基礎科學拔尖人才培養“逸仙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陳敏,姚正安,張雁,姚道新,巢暉,李志兵,趙福利,王其如,楊東華,陳慧,李玉芝中山大學
102以海內外研究生工作站為載體的地理信息系統學科協同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
湯國安,龍毅,張書亮,莫少群,閭國年,Axing ZHU,汪濤,Josef STROBL,趙志軍,孫在宏南京師範大學
103“不忘初心三十載”—電波傳播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郭立新,吳振森,魏兵,李平舟,林波,張民,李江挺,郭宏福,韓香娥,金陽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04全球視野下建設海洋實踐教育系統,培育海洋科學高素質人才陳敏,鄭愛榕,硃紅梅,王德祥,張宇,劉瑞華,曾隆隆,陳明茹廈門大學
105秭歸地球科學科教融合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綜合改革賴旭龍,喻建新,張先進,餘宏明,周建偉,王建勝,殷坤龍,楊倫,呂佔峰,馮慶來,彭松柏,侯林春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106能源化學研究型人才協同創新培養模式的創建與實踐鄭南峰,田中群,孫世剛,江雲寶,夏海平,朱亞先,王野,任斌廈門大學
107新時期化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毛宗萬,童葉翔,陳小明,巢暉,陳六平,喬正平,閆素君,汪波,李攻科,盧錫洪,李高仁,姜隆,劉鵬中山大學
108博伊特勒書院——生命科學拔尖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周大旺,韓家淮,李勤喜,左正宏,王勤,張偉,陳雪芬廈門大學
109基於“一體兩翼”的生物學野外實踐教學創新模式廖文波,張雁,項輝,餘世孝,王英勇,彭少麟,龐虹,周婷,石祥剛,賈鳳龍,劉蔚秋,黃建榮,凡強,陸勇軍,張以順中山大學
110生物科學類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機制的構建與實踐臧建業,洪泂,沈顯生,白永勝,劉海燕,周叢照,趙忠,邸智勇,滕脈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11“四維三全兩類一核心”的高等師範院校化學類專業深度改革研究與實踐萬堅,張文華,塗海洋,鄧陽,郭能,張禮知,吳正舜,李永健,溫麗麗,龔靜鳴,原弘,張愛東,肖文精,楊光富,徐芬,劉長林華中師範大學
112“從珞珈山到神農架”——創建立體化的生物學野外實踐課程體系汪小凡,王建波,謝志雄,杜巍,吳中華武漢大學
113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數學文化十講”的建設與實施顧沛,李軍,向兵,蘭瑩瑩,董敏南開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114為培養一流數學專業人才 創新本科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樓紅衛,應堅剛,姚一雋,王志強,楊翎復旦大學
115依託學科優勢構建以生為本的數學公共課課程體系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蔣曉芸,吳臻,秦靜,張天德,劉保東,胡發勝,黃宗媛,王洪英,王瑋,黃淑祥山東大學
116打造精品資源,構建多元化、個性化數學人才培養模式林亞南,譚紹濱,譚忠,錢建國,邱春暉,金賢安,張劍文廈門大學
117基於科教協同的“一三三二”數學拔尖人才培養模式楊義川,鄭志勇,鞏馥洲,李翠萍,孫玉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118理工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四步進階”大學數學教學改革與實踐朱長江,郭艾,王全迪,陳文革,張梅,楊立洪
華南理工大學
119基於科教協同的“華羅庚班”數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盧玉峰,李崇君,鞏馥洲,李嘉禹,雷逢春,劉西民,張立衛,張宏偉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20能源動力類“535”創新人才全方位 多層次培養體系改革與實踐劉偉,羅小兵,楊昆,舒水明,陳剛,姚洪,陳漢平,成曉北,馮曉東,許國良,葉曉明,王曉墨,黃曉明,鄔田華,龍妍,吳晶華中科技大學
121基於工程創新研究的能源動力類大學生實踐教學改革鍾文琪,肖睿,朱小良,王明春,周克毅,歸柯庭,張小松,呂錫武,華永明,陳九法,司風琪,李舒宏
東南大學
122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多方位全過程培養能源領域一流創新人才高翔,薄拯,俞自濤,方惠英,吳學成,王諮元,陳玲紅,金滔,成少安,王樹榮,趙傳賢,嚴建華,駱仲泱,倪明江,岑可法浙江大學
123“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謝廣元,彭耀麗,趙躍民,匡亞莉,鄧建軍,陶有俊,陳增強,李延鋒,葉璀玲,沙傑,夏文成,孟獻梁,張雙全中國礦業大學
124“卓越引領,產教協同,本研互融”的能源動力類卓越工程人才培養與實踐王謙,袁壽其,施衛東,李偉,康燦,王軍鋒,劉棟,吉恆松 江蘇大學
125問行業發展建專業——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的建設與實踐何利民,羅小明,李自力,李玉星,曹學文,黃善波,張樹文,劉剛,李傳憲,李揚,寇傑,呂宇玲,張足斌,梁法春,劉建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126集一流隊伍、建一流基地、創一流環境, 培養一流力學人才王鐵軍,李躍明,吳瑩,殷民,張亞紅,申勝平,胡淑玲,陳玲莉,陳振茂,徐志敏,劉書靜,侯德門,田徵西安交通大學
127軍民融合、校企協同,培養具有獻身精神的兵器類專業人才何勇,袁軍堂,談樂斌,張相炎,楊國來,汪惠芬,王棟,姚文進,姚建勇,李向東,孔德仁,萬瑩,宋卓然,何卓菲,趙靈
南京理工大學
128量子精密測量前沿交叉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房建成,劉剛,全偉,袁珩,胡朝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29建“三優一高”教學資源,創“三位一體”培養模式,造就工程力學創新人才楊海霞,武清璽,雷冬,殷德順,邵國建,陳文,李煜,趙引,王向東,張淑君,鄧愛民河海大學
130中科大本科力學拔尖人才培養傳承創新與實踐吳恆安,伍小平,朱雨建,倪向貴,趙凱,何陵輝,何世平,尹協振,李永池,陳海波,楊基明,陸夕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31基於國家級“名師、名課、名團隊” 的大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朱傳喜,黃先玖,吳照奇,陳春芳,曹廷彬,尹建東南昌大學
132金融統計融合創新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與實踐田立新,劉國祥,陳金如,嚴從華,朱全新,梁志彬,杜其奎,姚奕,趙靜亞,米輝,杜秀麗南京師範大學
133測繪行業領軍人才“四維協同”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李建成,許才軍,郭際明,閆利,姚宜斌,寧津生,鄒進貴,王中全,花向紅,黃聲享,張小紅,詹總謙武漢大學
134
專業交融與優勢集成的大機械“3融4為”人才培養探索實踐王天友,王樹新,舒歌群,曹樹謙,宋軼民,高文志,劉嶽,夏振炎,張冠偉,項忠霞,汪健生,黃田,亢一瀾,趙軍,陳金龍,賀一新天津大學
135面向製造強國的建設戰略,培養創新型機械工程人才吳靜怡,奚立峰,陳璐,郭為忠,王麗偉,盛鑫軍,趙亦希,葉強,王彤,章俊良,張執南,姚振強,顧希垚,吳豔瓊,徐凱上海交通大學
136基於信息/物理系統融合創新的“三三制”機械類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楊兆軍,周曉勤,趙宏偉,周淑紅,張富,寇尊權,谷豔華吉林大學
137 工程創新能力導向的機械類精英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賈振元,崔巖,孫晶,劉新,孫偉,王永青,張偉,劉瑩,邊悅玲,王殿龍,王大志大連理工大學
138團隊鑄重器,實踐育英才—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機電工程研究生培養的探索與實踐楊華勇,鄒俊,徐兵,傅新,謝海波,龔國芳,阮曉東,周華,歐陽小平,劉偉庭,胡亮,祝毅,楊賡,張斌,張軍輝,吉晨浙江大學
139深化內涵,創新路徑,多方協同:機械工程領軍潛質人才培養“一五三”新模式陳雪峰,盧秉恆,王永泉,段玉崗,李兵,徐莉莉,郭豔婕,李瑞萍西安交通大學
140 機械專業人才創新能力跨界協同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王時龍,杜靜,寧先雄,江桂雲,湯寶平,李良軍,丁一,秦偉,劉英,郭鋼,金鑫,劉靜,羅遠新,楊帆重慶大學
141“上天入海、四維融合”,構建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餘隋懷,陳登凱,苟秉宸,於明玖,初建傑,盧凌舍,王淑俠,吳通西北工業大學
142國際化引領建築與環境領域“二三二”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和實踐周緒紅,李百戰,劉猛,蒲清平,姚潤明,李正良,劉紅,張智,喻偉,高微,Andrew Baldwin,Alan Short,Stuart Green,陳金華,丁勇,李楠,趙楠重慶大學
143基於文化與技術整合的城鄉建成遺產保護及傳承特型人才培養體系
常青,周儉,本傑明·穆棟,戴仕炳,張鵬,邵甬,韓鋒,盧永毅,張松,陸地,李湞,王紅軍,朱曉明,盧文勝,梅青,魯晨海,錢鋒,朱宇暉,劉剛,湯眾同濟大學
144面向西部的綠色建築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建構與實踐劉加平,楊柳,雷振東,李志民,葉飛,李昊,李鈺,張倩,王芳,何文芳,宋冰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145構建國際實質等效水利類專業認證體系,引領中國特色水利類專業的改革與建設陳元芳,姜弘道,黃介生,陳建康,李國芳,馬震嶽,胡明,陳達,李貴寶,聶相田,王瑞駿,任立良,張展羽,任黎,魯揚,楊濤河海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水利學會,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西安理工大學,中國水利教育協會
146城市設計創新人才培育體系改革與實踐孫一民,蘇平,肖毅強,王璐,李敏稚,周劍雲,林廣思,趙渺希華南理工大學
147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設計類課程集群多元互動模式探索與實踐邵鬱,孫澄,薛名輝,呂飛,張姍姍,董宇,趙曉龍,郭海博,馬輝,梅洪元哈爾濱工業大學
148“一軸·雙驅·三聯動”——德才兼備型土木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童小東,吳剛,邱洪興,陸金鈺,李啟明,周臻,張培偉,尹凌峰,王燕華,繆志偉,陳韻,舒贛平,傅大放,劉靜,王景全東南大學
149“大土木”教育理念下土木工程卓越人才“貫通融合”培養體系創建與實踐
龔曉南,陳雲敏,董石麟,羅堯治,王奎華,胡安峰,詹良通,呂朝鋒,林偉岸,楊仲軒,姜秀英,應宏偉,唐曉武,朱斌,餘世策,丁元新,鄒道勤,謝新宇,謝康和浙江大學
150聚焦海洋強國戰略,面向卓越人才培養的行業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與實踐楊益新,宋保維,王惠剛,潘光,杜向黨,張效民,胡海豹,崔榮鑫,姜軍,卓頡,張立川,曹永輝,史文濤,蒲傳新,李道江西北工業大學
151創建“一體兩輔雙驅”人才培養體系,培養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一流工科人才蘇玉民,餘建星,韓端鋒,段文洋,駱寒冰,杜尊峰,耿敬,歐陽衛平,崔振平,張阿漫,潘峰,李雲波,谷鈺,黃勝,潘曉睿,孫玉山,閆宏生,康莊,餘楊,李敬花,楊樹耕,蘇智,黃焱,郭春雨,成雷鳴,孫麗萍,閆雪哈爾濱工程大學,天津大學
152突出農工交融的農業院校水利工程卓越人才培養體系創建與實踐康紹忠,李雲開,王福軍,楊培嶺,杜太生,黃冠華,霍再林,肖若富中國農業大學
153高峰建嶺,打造鐵道工程國際科技人才培養基地,服務高鐵“走出去”戰略易思蓉,杜彥良,王平,劉國祥,高明,趙人達,羅霄,華寶玉,陳嶸,吳剛,周先禮,楊榮山,張鐸,江久文,曾勇西南交通大學
154多維度全過程,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朱美芳,馬敬紅,吳文華,王燕萍,韓克清,張青紅,戴蓉,張清華,龔靜華,丁怡東華大學
155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納米科技創新人才“三融合”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李述湯,王穗東,劉陽,劉莊,廖良生,孫旭輝,程振平,秦煒煒,John Mcleod,Igor Bello,David Seath蘇州大學
156深度產教融合的材料類“工程素質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程曉農,楊娟,袁志鍾,邵紅紅,趙玉濤,劉強,嚴學華,雷玉成江蘇大學
157材料卓越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多元協同培養機制創新董麗傑,謝峻林,趙春霞,官建國,周紅,文進,梅啟林,劉韓星,周靜,蘇葵,趙廣輝,馮小平,田仕,麥立強,張揚,付承菊武漢理工大學
158
化工大類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施鍾秦,王澤山,解立峰,劉大斌,賈紅兵,王娟,張舒樂,郝豔霞,姚薇南京理工大學
159以學生為本的化學化工類專業立體化開放工程實踐平臺的構建與實踐梁志武,王玉枝,蔣健暉,譚蔚泓,郭棟才,李文生,宦雙燕,羅偉平,任豔群,尹雙鳳,夏新年,盧彥兵,熊遠欽湖南大學
160地理信息類專業3332教學體系的創建與實踐楊昆,李滿春,謝忠,潘玉君,陳振杰,冷天玖,王加勝,吳亮,朱彥輝,匡錦,孟超,羅毅,楊揚,洪亮,彭雙雲,王保雲,陳佔龍,趙波雲南師範大學,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161
現代工程能力導向的地質工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唐輝明,王亮清,熊承仁,胡新麗,章廣成,吳瓊,李長冬,葛雲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162構建科教融合、虛實結合、校企聯合實踐教學平臺,創新測控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宋愛國,祝雪芬,王立輝,祝學雲,陳熙源,張力東南大學
163面向行業,強化創新—安全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程衛民,劉偉韜,辛嵩,劉音,周剛,黃冬梅,劉震,聶文,倪冠華,曹慶貴,陳連軍,王剛,王海亮,吳立榮,趙文彬,陳靜山東科技大學
164依託行業特色優勢,區位協同、學科融合構建冶金與能源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
馬文會,張立峰,黃幫福,林豔,張新房,張小輝,張利波,翟大成,華一新,李堅,包桂蓉,王飛,王華,張英傑昆明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
165基於“提高解決複雜地質問題能力”的地質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範文,楊興科,李同錄,焦建剛,彭建兵,李永軍,盧全中,李榮西,劉建朝,祝豔波長安大學
166以ABET認證為契機 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化工卓越人才培養體系辛忠,郭旭虹,樂清華,司忠業,赫崇衡,許志美,徐益升,徐菊美,於建國,錢旭紅華東理工大學
167主動適應多元需求,因材施教個性發展,培養特色鮮明的材料類高層次人才
孫軍,王紅潔,張立學,丁向東,單智偉,高義民,李長久,邢建東西安交通大學
168油氣勘探開發研究生“四維-雙平臺”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吳小林,曾濺輝,張廣清,張永學,王貴文,嶽大力,雍太軍,寧正福,金衍,安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169雙向互動國際化及校企深度協同的機械學科卓越計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張波,朱學軍,張帥,蔣小霞,張佃平,楊術明,尚欣,王冠,胡春生,張樹玲寧夏大學
170需求引領,學科協同,跨界融合——航空航天領域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聶宏,江駒,左敦穩,陳國平,王嚴,周佼佼,樓佩煌,沈星,徐正揚,鄭祥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171電子信息硬件類創新人才的“兩融合、三互動、四訓練”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張懷武,陳星弼,於奇,張波,何為,陶伯萬,林媛,劉諾,寧寧,陳萬軍,潘錦電子科技大學
172基於軟硬件課程貫通和分級分層次的系統能力培養創新體系構建陳文智,高小鵬,施青松,王總輝,張莉,姜曉紅,季江民,王雷,陳建海,施敏華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73科教融合的物聯網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馬華東,羅紅,孫巖,張海濤,劉亮,趙東,段鵬瑞,傅慧源,李文生
北京郵電大學
174校企全過程深度融合的軟件工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鄭江濱,樊曉椏,李輝,劉志強,馬春燕,蔡康英,鄭煒,周玲西北工業大學
175以計算思維為導向、以應用創新能力提升為目標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實踐楊志強,龔沛曾,李湘梅,肖楊,高枚,朱君波,叢培盛,孫麗君,耿芳,袁科萍,鄒紅豔,王睿智,王穎同濟大學
176面向混合式學習的程序設計基礎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高克寧,趙長寬,李金雙,柳秀梅,徐彬,李封,高巖,劉小鋒,於戈,鮑玉斌東北大學
177邏輯思維與工具實踐並重的跨領域可信軟件人才培養模式何積豐,姜寧康,王長波,趙慧,朱惠彪,曹桂濤,全紅豔,張民,郭建,毛宏燕,李恆超華東師範大學
178OBE理念引領的物聯網工程專業貫穿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魏嘵輝,胡成全,郭東偉,盧革宇,王健,陳娟,何麗莉吉林大學
179面向計算機系統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改革劉衛東,向勇,李山山,張悠慧,王生原清華大學
180中日合作辦學模式下國際化軟件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羅鍾鉉,大久保英嗣,樊鑫,江賀,李鳳岐,平林晃,林林,李豪傑,孔維強,劉玉琴,王卓大連理工大學
181地方工科院校計算機類國際化工程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王萬良,範菁,江頡,戴光麟,王衛紅,朱李楠,陳蓉蓉浙江工業大學
182適應現代微電子產業發展的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孫偉鋒,湯勇明,仲雪飛,徐申,吳建輝,李智群,孫立濤,時龍興,王志功,張在琛,凌明東南大學
183以能力為核心,“三強遞進式”培養電子信息類創新人才的改革與實踐郭寶龍,李建東,石光明,趙韓強,楊敏,黎娜,辛紅,毛立強,王林雪,李亞漢,朱偉,張宇鵬,雲廣平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84“雙全”理念牽引 “5C”舉措驅動 深化電子信息類專業工程教育改革劉陳,郭宇鋒,張玲華,劉芫健,程勇,肖建,陳鶴鳴,王偉南京郵電大學
185“實踐問道、知行合一”,培養信息與通信領域的工程創新人才李曉峰,李少謙,李玉柏,郭志勇,林水生,楊寧,段景山,潘曄,凌翔,何翔,饒雲江,李碩彥,張進,閻波電子科技大學
186面向新興產業,科教融合虛實結合構建學習共同體,培養電子信息工程創新人才張曉林,張有光,王祖林,王俊,劉榮科,陳杰,徐華平,楊昕欣,張玉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87虛實融合 校企協同 自主研學的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及成效王光義,陳龍,孫玲玲,劉春英,程知群,胡維華,張鈺,劉國華,黃繼業,劉順蘭,包健,姜周曙,章堅武,張珣,劉公致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188“五位一體”大學生信息設計創新能力分類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耿國華,董衛軍,李劍利,彭進業,李康,張志勇,屈健,張蕾,劉曉寧,馮筠,趙武,王小鳳西北大學
189構建自動化專業多元培養體系,著力培育理工融合拔尖人才張承慧,段彬,李珂,李巖,陳阿蓮,高瑞,陳桂友,姚福安,秦靜,劉甜甜,劉錦波,李可,柴錦
山東大學
190發揮學科優勢,依託班級平臺,創建研究型大學電氣專業高素質人才培養體系李紅斌,康勇,程時傑,尹項根,張蓉,楊德先,葉齊政,尹仕,於克訓,王學東,何俊佳,潘垣,顏秋容,文勁宇,羅珺,熊永前,楊勇華中科技大學
191重創新要素,強全鏈培養——自動化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吳曉蓓,王海梅,吳益飛,李銀伢,李勝,郭健,戚國慶,謝蓉華,郭毓,陳慶偉南京理工大學
192明確目標,創新模式,強化能力,培養電氣工程領軍型人才的研究與實踐羅先覺,別朝紅,楊旭,榮命哲,劉進軍,李盛濤,王兆安,張保會,楊爽,方麗
西安交通大學
193“五步遞階法”教學模式的構建及其在自動化類創新人才培養中的實踐張廣明,薄翠梅,李麗娟,王軼卿,黃鎖明,路遙,王曉榮,李俊南京工業大學
194多層次構建全球環境人才培養體系,全方位提升學生國際勝任力賀克斌,餘剛,左劍惡,吳燁,胡洪營,杜鵬飛,劉建國,劉毅,陸韻,嶽東北,劉書明,李金惠,王燦,趙明,席勁瑛,孫傅清華大學
195創建大學生“系統性實踐”模式,培育航天創新人才周軍,劉瑩瑩,於曉洲,牟蕾,郭建國,黃河,李春科,劉光輝,白博,李朋,張佼龍,譚雁英,劉睿,薛國糧,盧曉東
西北工業大學
196產出導向、產學聯合,軌道交通行業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張星臣,陳後金,聶磊,劉志明,魏旺強,高亮,李清勇,王喜蓮,衣立新北京交通大學
197面向國家戰略與行業需求的公路交通類本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沙愛民,申愛琴,蔣瑋,張洪亮,張馳,陳紅,馬驫,胡力群,馬峰,陳華鑫,秦雯長安大學
198“三融合二遞進”輕工食品類本科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堵國成,夏文水,尹健,王周平,饒志明,劉元法,陳獻忠,常明,孫付保,陳衛,周哲敏,楊瑞金 江南大學
199以食品產業需求為導向的食品學科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構建與實踐朱蓓薇,周大勇,董秀萍,林松毅,杜明,劉貴偉,牟光慶,侯紅漫,辛丘巖,啟航,吳海濤,劉兆芳大連工業大學
200全員覆蓋、全面重構、全程協同的紡織工程卓越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高衛東,王鴻博,潘志娟,謝春萍,徐陽,蔣高明,梁惠娥,黃鋒林,眭建華,潘如如,馮岑,周雲龍,叢洪蓮,倪陽生江南大學,蘇州大學,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
201基於國際工程教育理念的“1-3-5鏈式遞進”食品創新型工程人才培養模式謝明勇,劉成梅,胡曉波,張國文,譚傑,聶少平,阮徵,劉偉,熊濤,阮榕生
南昌大學
202面向紡織行業轉型升級,“一強化三突出五融合”實踐育人體系的構建與實施劉江南,黃新波,萬明,王進富,趙小惠,郭嫣,呂釗,王進美,劉靜西安工程大學
203適應行業轉型升級的輕工類專業“323”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馬建中,王學川,弓太生,鮑豔,蒲永平,張輝,張素風,呂斌,強濤濤,陳李斌,吳魯陽陝西科技大學
204以國際專業認證為引領,多元協同培養林業工程類創新人才的研究與實踐周宏平,周曉燕,茹煜,劉英,王飛,梅長彤,楊平,徐勇,徐信武,鄭梅生,李建華,孫青雲,馬晨波,張慧春,周定國,陳慕華
南京林業大學
205聚焦作戰保障人才培養需求,構建一體化海洋測繪實踐教學保障體系 李樹軍,徐衛明,張立華,李改肖,李天偉,金紹華,朱穆華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206網絡空間安全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王清賢,康緋,周天陽,顏學雄,雷明,尹美娟,費金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207以能力為導向、依託群體化協作平臺,培養聯合作戰保障信息類人才的創新實踐唐玉華,張春元,毛曉光,毛新軍,劉曉元,王勇軍,沈立,李暾,蔡志平國防科技大學
208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因材施教—多民族軟件工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於炯,田生偉,帕力旦.吐爾遜,姜宏,錢育蓉新疆大學
209計算機及藏文信息處理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高定國,尼瑪扎西,仁青諾布,普次仁,索南尖措,高紅梅,格桑多吉,馬偉珍西藏大學
210農業現代化創新領軍人才“五位一體”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王濤,傅澤田,高萬林,林萬龍,周志強,宋正河,劉慶昌,劉尚民,金帷,陳昕,張漫,史銀雪中國農業大學
211“本研銜接、寓教於研”培養作物科學拔尖創新型學術人才的研究與實踐董維春,丁豔鋒,王源超,朱豔,高學文,黃驥,洪德林,洪曉月,葉永浩,劉曉光,張煒,李俊龍,張阿英,陳杰,戴廷波,吳益東南京農業大學
212立足前沿 接軌國際 強化實踐--生物生產機器人課程教學體系的創建與實踐應義斌,崔笛,葉尊忠,張光新,徐惠榮,Naoshi Kondo,周春琳,蔣煥煜,俞永華,朱秋國,泮進明,Kuan-Chong Ting,熊蓉,傅迎春,平建峰,林濤,王一嫻浙江大學
213基於茶產業鏈人才需求的校地企協同育人模式創新與實踐蘭思仁,黃炎和,林金科,雷國銓,高水練,範水生,吳祖建,江漢森,魯靜,林佳慶福建農林大學
214分段式、三師制、聯動化園林精英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李雄,楊曉東,劉燕,張敬,王向榮北京林業大學
215開放課堂時空,優化育人生態——高等農業院校“三維互動”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馬瑞燕,何雲峰,陳晶晶,賈棟,張麗,刁紅亮,張志偉,張天寶,周穩穩,王苑馨,李霜,劉豔紅山西農業大學
216基於學科與專業融合的園藝本科一流人才培養李天來,馮輝,李賀,葉雪凌,李海燕,劉月學,王春夏,李曉明瀋陽農業大學
217基於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構建以學為中心的“內驅外推、協同促進”人才培養體系
李斌,翟雪峰,李明澤,安勇,李德才東北林業大學
218現代獸醫一流本科人才“三四三”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劉秀梵,焦新安,劉宗平,王志強,彭大新,邢華揚州大學
219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專業大學生“三創” 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陳煥春,程國富,蔣思文,周銳,趙俊龍,張成健,肖金華,胡麗華華中農業大學
220新時代動物科技類“五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黃路生,曾志將,曹華斌,張繼河,肖石軍,黎敏,郭如良,席豔輝,朱曉東,何後軍,楊斌,陳從英,陸偉,遊金明,高雪萍,吳華東,李海峰
江西農業大學
221基於差異化發展的農科類本科人才分類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王恬,胡鋒,繆培仁,李俊龍,劉亮,陳嬋娟,吳震,胡燕,宋菲,李偉,陸玲南京農業大學
222德育為先,實踐為重,特色為本的森林保護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實踐謝壽安,唐明,李孟樓,陳輝,韓崇選,餘仲東,賀虹,郭新榮,汪愛蘭,王娟娟,楊士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23基於健康中國需求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探索與實踐汪玲,桂永浩,何納,吳海鳴,金力,葛均波,袁正宏,陸昉,包江波,何珂復旦大學
224創建“六輪齊驅,四能並舉”全方位立體化育人模式,培養八年制卓越醫學人才陳建國,厲巖,王芳,季湘年,晏漢姣,魯友明,李和,劉爭,吳雄文,胡豫,王建枝,沈關心,馮作化,秦選斌,舒濤,章敏,文歷陽華中科技大學
225全球視野下創新醫學教育理念,推動本科醫學人才培養綜合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聞德亮,曲波,趙陽,趙玉虹,歐鳳榮,田偉,張陽,田蕾,李鴻鶴,丁寧中國醫科大學
226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TBL)在醫學教育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王庭槐,王淑珍,戴冽,蔣小云,穆攀偉中山大學
227基於學科牽動戰略的新型本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管又飛,尹劍,肖晶,楊宏愛,劉薇薇,孔英,孔祥金,朱亮,孫國超,尚東,王紹武,鄒原,趙明傑,張俊,韓記紅,汪南平大連醫科大學
228醫學拔尖人才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劉靜,何慶南,夏昆,羅自強,胡維新,陳漢春,殷朝陽,秦曉群,曾海濤,常實,任國峰,李善妮,黎志宏,黃進華,袁運長,張國剛,胡長平,吳坤陸中南大學
229能力導向融通整合立足轉化 地方綜合大學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研究和實踐蔣星紅,龔政,陳衛昌,黃瑞,胡春洪蘇州大學
230激發學習動力 全面創新臨床醫學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羅建紅,夏強,俞方,韓魏,黃河,張咸寧,王一紅,石淑文,江路華,呂寒冰,劉有恃,徐凌霄,沈華浩,方向明,陳周聞,陳智,徐驍,陳淑潔,夏良,王青青浙江大學
231適應新形勢 創建器官系統整合式臨床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周晉,薄紅,郭勁松,郭慶峰,張東華,劉宏宇,劉曉民,李國忠,董靖竹,魏雲巍,崔瑩,劉述川,胥嬌哈爾濱醫科大學
232臨床醫學專業七年制轉為“5+3”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付麗,雷麗萍,路學一,付斌,呂兆豐首都醫科大學
233臨床醫學專業課程改革與卓越醫生培養模式的設計與實踐武宇明,魏林,張海林,張敏,許彥芳,馬春玲,胡玉燕,羨曉輝,馬慧娟河北醫科大學
234以提升崗位勝任能力為核心的麻醉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喻田,張紅,苟大明,秦榜勇,王海英,梁小麗,張超,朱昭瓊,冉啟華,李科遵義醫學院
235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探索25年谷曉紅,翟雙慶,閆永紅,孫紅梅,焦楠,楊承芝,劉文娜,丁治國,張立平,宋京晶北京中醫藥大學
236 區域特色高素質創新型中醫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王省良,許能貴,梁沛華,曾元兒,冼紹祥,陳達燦,史亞飛,李兆燕,龍泳伶,方熙茹廣州中醫藥大學
237醫教協同,“三融通”中醫臨床教學體系創新與實踐黃桂成,汪悅,徐俊良,韓旭,文庠,唐德才,高錦飈,金桂蘭,劉躍光,張曉甦,顧國龍南京中醫藥大學
238基於中醫學類專業臨床能力培養的實訓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張大偉,李建生,彭新,高天旭,許國防,常徵輝,馬麗亞,雷洋河南中醫藥大學
239文化引領,突出特色,創新民族地區中醫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唐農,羅偉生,戴銘,龐宇舟,唐梅文,王春玲,莫雪妮,區鐧,林辰,羅婕,韋維,黃貴華廣西中醫藥大學
240中醫研究生“院校+分層師承”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閆詠梅,周永學,邢玉瑞,張慧,衛昊,陳震霖,楊景鋒,王亞麗,辛靜,董盛陝西中醫藥大學
241以思維促能力,以傳承促發展——中醫人才傳承培養體系創新與實踐武繼彪,王世軍,劉更生,朱姝,任健,王琳,郭棟,王花欣,張文玉,王媛,劉喆,王瑾,高傑,曲夷,王欣山東中醫藥大學
242中藥學三類型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彭成,傅超美,鄧贇,裴瑾,王世宇,呂光華,任波,陳鴻平,何瑤,趙萱
成都中醫藥大學
243“藥物研發鏈”與“專業課程鏈”雙鏈融合的藥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孫平華,高昊,丁克,李霆,林靜,周海波,蔡紹暉,於沛暨南大學
244 “國際化示範學院”先行先試,建設本土一流國際化藥學人才培養體系Jay Siegel,趙康,馮翠玲,張玲,杜雲飛,Robert Borris,Kenneth Woycechowsky,Kim Baldridge,陳海霞,王徵,樊愛萍,Thomas Bader,Chang Chung天津大學
245“一主線、雙貫通、七結合”卓越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郭宏偉,張浩,蔣希成,閆忠紅,殷越,姜德友,楊炳友,陳晶,孟鑫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246教與學“同頻共振”理念下中醫藥院校“兩線五面”教學改革與實踐杜建強,朱衛豐,簡暉,萬紅嬌,鍾凌雲,葉青,肖笑飛,王素珍,彭琳,熊思思,周翔,路玲江西中醫藥大學
247創立眼視光醫學專業,創新實踐推廣三十年瞿佳,呂帆,王勤美,陳浩,周翔天,諸葛晶,張建,袁一民,陳燕燕,趙雲娥,沈麗君,劉曉玲,木霄挺,陳潔,胡亮,吳文燦,陳蔚,俞阿勇溫州醫科大學
248以勝任力為導向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培養應用型口腔醫學人才嚴斌,王林,李謹,江宏兵,陸曉慶,王東苗,褚鳳清,張玉超,徐豔,劉來奎,陳亞明,胡建,周薇娜,袁華南京醫科大學
249以核心勝任力為導向,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鄔堂春,劉烈剛,楊克敵,姚平,張均嶽,梁淵,魏晟,王芯,趙金輝,嚴薇榮華中科技大學
250創新能力導向的口腔醫學生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張志願,沈國芳,馮希平,鄭家偉,張建中,朱亞琴,周曾同,張陳平,張富強,李江,蔣欣泉,張麗莉,曹霞,孫韞,張偉上海交通大學
251依託學科優勢的醫學影像技術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於春水,張雪君,潘玉梅,呂旻,龐學明,李莉,梁猛,羅楠,郭明霞,李林楓,叢光天津醫科大學
252在國家“一帶一路”框架下,創建中俄醫學教育合作新模式楊寶峰,孫殿軍,曹德品,畢曉明,楊立斌,許超千,馬華,劉鳳玉,張明宇,楊丹,張勇,白雲龍,張鳳民哈爾濱醫科大學
253全程化遞進式護理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姜小鷹,李紅,胡蓉芳,林婷,肖惠敏,胡榮,宋繼紅,莊嘉元福建醫科大學
254適應新形勢預防醫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及應用黃國偉,張欣,謝娟,劉歡,丁寧,姜凡曉,徐蓓,楊旭天津醫科大學
255善用科技、改革課堂——培養優秀物理治療專才的創新與實踐
魏佩菁香港理工大學
256“四位一體”建構全員全程進階式研究型教學體系的改革實踐鄭家茂,雷威,邱文教,朱明,熊宏齊,沈孝兵,吳涓,陳峻,鄧蕾,潘曉卉東南大學
257“一帶一路”視域下軌道交通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曹國永,董海榮,戴勝華,和敬涵,張秋生,李建勇,馮其波,劉彥青,朱曉寧,趙冠遠,李浥東,宋瑞北京交通大學
258國際化視野下大學生工程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施郭濤,李建東,傅豐林,蘇濤,謝琨,孫肖子,周端,胡曉娟,左願遠,劉濤,陳彥輝,周佳社,李勇朝,孔難難,王小娟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59基於“4I”的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王迎軍,邱學青,李正,項聰,孫一民,扶雄華南理工大學
260基於“全方位育人”的研究生導師育人機制構建與實踐鄭強,呂淼華,葉恭銀,徐國斌,單珏慧,馬君雅,徐敏娜,張馨月,王立忠,王家平,葛盈輝,張榮祥浙江大學
261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論課 “一體兩翼”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靳諾,吳付來,郝立新,陳崎,王易,王嚮明,張曉萌,張智中國人民大學
262高校思政課“三理貫通、三環相扣”的教學理念和實踐模式王宏波,燕連福,蘇玉波,盧黎歌,陸衛明,劉儒,陳建兵,周遠,鄭冬芳,李永勝,楊華,宋永平,馬金玲,宋希斌,韓銳,樊曉燕西安交通大學
263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多維”綜合改革與協同育人創新黃蓉生,白顯良,鄒紹清,李強,吳豔東,王文餘,潘洵,崔健,陳亮,唐斌,胡建軍,錢奇,朱軍,侯愚千西南大學,四川省廣安市鄧小平故里教育基地,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重慶至善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264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加強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教育的探索李佑新,李雅興,李益順,唐正芒,黃顯中,劉建平 湘潭大學
265以文化人理念下思想政治理論課“五微一體”模式創新與實踐程京武,魏傳光,田明,陳聯俊,吳昱暨南大學
266思想政治理論課貫徹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探索與實踐袁久紅,郭廣銀,許蘇明,葉海濤,盛凌振,劉魁,孫志海,劉波,袁健紅,翁寒冰,高照明,塗亞峰,孫莉玲,陸挺,廖小琴東南大學
267確定問題域 提升親和力 追求實效性 構建“川流不息”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徐川,何畏,王巖,王暉,雙傳學,孔令華,趙玲,侍旭,陳紅桂,楊波,昂海松,劉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68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教育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王樹蔭,熊曉琳,張潤枝,趙朝峰,周良書,徐斌,馬振清,溫靜,楊增崬北京師範大學
269立足兩個前沿,堅守樹人根本——中山大學全員育人大思政格局四十年的構建陳春聲,黎孟楓,李輝,陳敏,沈成飛,莫華,石德金,胡雪蓮中山大學
270鄉村卓越教師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薛家寶,戴斌榮,喬暉,曹健,湯克明,林峰,李堯鹽城師範學院
271基於阿里巴巴商學院等新型學院的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十年探索與實踐
杜衛,何俊,王利琳,沈忠華,季誠鈞,章鵬飛,章劍林,謝琪,詹國華,範小春杭州師範大學
272“跟進式”人才培養體系的建構與實踐: 邏輯生成•系統耦合•模式創新浦玉忠,徐守坤,薛健飛,張宏如,趙斌,李忠玉,李萍,溫波,閆海波,周曉東,李偉明,張菊香,秦義常州大學
273“四位一體”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丁忠明,張慶亮,夏萬軍,夏光蘭,方鳴,經庭如,崔志坤,宋馬林,周加來,程剛,陳阿興,張煥明,翟勝寶,儲德銀,李剛,時大銀安徽財經大學
274創建IEEE試點班,探索國際化辦學新模式,培養國際一流創新人才
毛軍發,王新兵,俞勇,楊一帆,李勁湘,程帆,高曉渢,John Hopcroft,馬藝馨,翟廣濤,臧斌宇,顏國正,蘇劍波上海交通大學
275基於綠色發展理念的國際化工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伍江,李風亭,黃一如,廖振良,王穎,王信,諸大建,徐竟成,鄧慧萍,葉建紅,李振宇,葉為民,錢昕,單燁,賈倩同濟大學
276具有可持續國際競爭力的工程領軍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餘建星,單小麟,於泓,羅震,紀穎,駱寒冰,李擎煒,劉坤,車熙,王瑋,時子慶,王文傑,張子健,陳維,劉玥天津大學
277職業性與學術性高度統一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陳以一,趙憲忠,張偉平,黃宏偉,楊坪,陳素文,陳清軍,阮欣,錢建固,單伽鋥,武貴同濟大學
278滲透家國情懷的工科專業育人模式研究與實踐鄭曉靜,夏永林,石光明,李波,李瑾,秦明,劉建偉,劉豐雷,李雲松,劉宏偉,馬建峰,傅超,辛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79地方高校“五位一體”碩士研究生協同培養機制的探索與實踐劉友女,馮志敏,葉飛帆,汪浩瀚,單佳平,胡赤弟,姜文達,王春琳,蔣剛毅,金一波,屠春飛,楊廈寧波大學
280周恩來精神育人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朱漢清,楊亞軍,朱延華,管愛花,王濤,王管
淮陰師範學院
281以影子校長為重點,五個一百相互支撐,培養未來教育引領者的實踐育人模式袁振國,汪海萍,韓春紅,黃瑾,沈曄,代蕊華,沈玉順,楊光富,白雪源,周彬華東師範大學
282“三聯五共”協同育人校外實踐教學改革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溫輝,金繼承,滑廣軍,唐未兵,鍾雲飛,蔣海雲,彭建平,袁誌慶,譚偉,周柏林湖南工業大學
283地方農業院校“雙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陳光,沈成君,林琳,趙明家,王志學,張賽男,安澤會吉林農業大學
284創建高水平地方高校工程實踐教學團隊,培養大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張玉洲,徐國勝,雷雲濤,李傑,劉春英,閆虎民,譚積明,劉衛華,王飛,鄭珺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
285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實施“1341”實踐育人綜合改革 申書興,李存東,孫維連,尉京紅,武豔豔,周燕,樊雲飛,陳景堂,李明,李玉靈河北農業大學,北京農林科學院,長城股份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86地方高校“三維四段五平臺”實踐教學體系的整體構建與系統實施丁任重,杜偉,任立剛,楊洋,毛蘇英,張建成,倪喆,莊開明,彭亮,羅亮星,畢劍,楊曉豔,伍琴,遊雪,鍾晨 四川師範大學
287醫學人文教育的實踐與創新—— HEART 培養模式的探索陳茂懷,林常敏,楊苗,曾暘,範冠華,鄭少燕,邊軍輝,楊棉華,黃展勤,陳海濱,許龍水,曹偉華汕頭大學
288基於供給側理念的工程碩士三元協同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徐晨,汪永成,曹廣忠,明仲,陳昊,錢恭斌,朱安民深圳大學
289以“UPT”為核心的信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溫嚮明,王文博,紀越峰,孫洪祥,胡冬華,劉春惠,馮春燕,張雷,安傑北京郵電大學
290思想政治理論課“一主三輔”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張雲閣,李德芳,李遼寧,賀堯夫,陳廣銳,俞花美,何泌章,範明水,季篤武海南大學
291以質量為核心的博士生培養“四三三”機制的構建與實踐呂建,吳俊,朱儁傑,卞清,陳謙,吳曉曼,杭祝洪,仇鵬飛南京大學
292基於全國教師網聯公共服務平臺的教師教育課程共享創新與實踐鍾秉林,包華影,楊宗凱,張為群,劉革平,張昭理,韓震,陳光巨,陳時見,李向農,黃文峰,劉益春,趙彬,塗清雲,劉建清,劉義兵,祝智庭,張弛,劉林,王坤慶,張學斌,王恩科,於偉,許曉藝,夏瀾,周竹榮,瞿堃,陳傳忠,洪早清,張家浩,李彩強,張穎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西南大學
293面向國家戰略,引領學生髮展——“工程精英”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廖文和,黃愛華,高蓓蕾,杜偉,車文荃,王浩平,鞠晨鳴南京理工大學
294深化國家試點學院綜合改革,全面提升工程創新人才培養能力李家俊,曾週末,楊秋波,蔡懷宇,王海龍,段發階,陳曉冬,明東,張貴忠,鬱道銀,汪曣,杜青,徐斌,李一昂,張宇,李清,倪楊,郭玲,王梓天津大學
295基於人才成長規律的本碩博一體化培養探索與實踐王軍政,肖文英,慄蘋,唐勝景,楊東曉,黃明福,程杞元,何洪文,崔嵬,李明磊北京理工大學
296基於能力導向的工科專業本科生教育教學漸進式改革與實踐梁樑,陳翌慶,張寶,黃景榮,王章豹,許明楊,於寶證,王峰,南國君,朱華炳,湯匯道合肥工業大學
297人才培養為本 本科教育是根---武漢大學本科教學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周葉中,黃明東,張紹東,陳學敏,李曉鋒,漆玲玲,肖安東,董甲慶武漢大學
298實施“二三四五”課改工程,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任軍,楊恆山,於洪濤,陳永春,梁懷宇,宋海濤,施德路內蒙古民族大學
299
建設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創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質量保障新模式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中山大學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中山大學
300基於科教融合的工程科技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丁雪梅,沈毅,王淑娟,趙希文,劉宏偉,熊漢文,丁剛,許志武,楊海,蘇明明,王麗丹,關玉晶,吳春燕,楊華靖,程彥宇哈爾濱工業大學
301首創教學質量實時監測大數據平臺 打造採評督幫“四精模式”新課堂鄭慶華,田鋒,鎖志海,張萍,徐墨,鮑崇高,劉俊,張俊斌,周遠,李德成西安交通大學
302
國際標準中國特色的“廈大IQA模式”研究與實踐鄔大光,計國君,謝作栩,別敦榮,薛成龍,吳凡,黃豔萍廈門大學
303以學生為本的彈性學分制管理十五年改革與實踐蔣先玲,趙忠秀,仇鴻偉,周博,洪俊傑,王永貴,石靜霞,王麗娟,原馨,王志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304復旦大學科學選拔創新人才的十年探索丁光宏,鄭方賢,徐宏波,王陽,朱曉超,宋可即,遊暢,何鑫,黃曉平,陳昶安復旦大學
305構建基於“標準”的地方綜合性大學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劉炯天,宋毛平,姜建設,祁秀香,趙燕,胡濤,魏海深,王珂鄭州大學
306火箭軍紅藍指揮對抗教學訓練模式創新與實踐陳昌明,黃偉,刁光明,王志軍,張海豐,倪標,範金鎖,孫慶華,盛立昊火箭軍指揮學院
307“全要素、嵌入式、融合型”軍地高校聯合培養新型軍事飛行人才的探索實踐付國強,史宗愷,劉英久,曹爽,孫德翔,趙秀敏,張志強,王劍鋒空軍航空大學,清華大學
308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國際認可工程師學歷教育的構建與實踐嚴肇基,謝丹嬋,勞裡•卡斯里特, 柯韋
澳門理工學院
309適應新形勢下全軍中高級幹部戰略能力培養的戰略學新體系構建與運用肖天亮,樓耀亮,亢武超,蔡仁照,李國亭國防大學
310裝甲機械化部隊初級指揮人才培養轉型改革與實踐徐航,李勝利,劉建敏,劉德剛,黃應清,李曉強,趙建勳,趙智勇,王軍陸軍裝甲兵學院
311軍隊院校“養成—集中—綜合”軍事基礎教育訓練模式創建與實踐汪江華,崔衛兵,範智,賈磊,李躍澤,孟進蓬,唐彬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
312“六位一體”實戰化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徐偉勤,李鳴,朱興動,滕克難,洪慶根,曲亮生,黃志勇,楊貴碩,蘇偉海軍航空大學
313基於備戰打仗的軍事案例教學實踐運用柏林,宋健,胡恩勇,姚煥明,閆克明,鄭金忠,魏峰,王喜平空軍勤務學院
314圍繞實戰 面向未來 超前培養精算深算高端人才李超,王正明,成禮智,宋松和,屈龍江,黃建華,王紅霞,倪谷炎,羅建書國防科技大學
315多措施並舉,把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培養優秀創新型人才
劉玉鑫,朱守華,張朝暉,穆良柱,董曉華,歐陽頎,謝心澄,陳曉林北京大學
316營造環境 多元培養 協同育人— 綜合性大學本科育人體系的構建李元元,胡亮,陳崗,金祥雷,王瑞,高淑貞,代磊吉林大學
317“三三三”本科教育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劉華東,蔣有錄,馮其紅,陳德春,劉欣梅,張樂勇,金玉潔,李曉東,馬建山,石永軍,康忠健,孫清瀅,王新博,鄭秋梅,孫燕芳,陳勇,呂宏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318基於工程教育國際實質等效的“三三三”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施史豔國,姚建濤,趙永生,史小華,趙延治,李豔文,陳子明,張慶玲
燕山大學
319適應國家能源戰略需求,培養行業特色卓越人才的十六年探索與實踐劉吉臻,安連鎖,柳長安,肖萬里,梁光勝,高繼周,楊凱華北電力大學
320以學為中心的高校課程質量持續提升機制的構建與實施馮曉雲,郝莉,朱志武,尹幫旭,張國正,姬曉旭,範怡紅,趙舵,冷偉,王克貴,葛興來,雷鳴,宋愛玲,郭永春,梁慧穎西南交通大學
321質量導向的研究生教育“三三二”綜合改革探索與實踐趙美蓉,白海力,陳金龍,孫鶴,蔡繼紅,潘峰,盧錚松,明東,殷紅春,趙紅星,蔡建爽,張立遷,顧麗娜,王瑋,鞏樂,鄭剛,齊崴 天津大學
322基於兵棋推演的陸軍合同戰術教學改革何昌其,張曉傑,胡水,陳志龍,李堅,黃宏強,王勇,呂小剛,陳會群陸軍指揮學院
323科學選拔、因材施教、敦篤育人——西安交大少年班32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朱世華,鄭慶華,楊森,宋紅霞,王娟,邱捷,訾豔陽,李福利,張愛民,梅紅,王佩東,張昕西安交通大學
324“113”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實踐袁德成,李志義,汪瀅,金志浩,於三三,張鐵巖,張運華,楊小林,李志瑤,佟玉平,樊立萍,方慶紅,付廣豔,陳曉東,戰洪仁,王國剛,蘇曉明,紀秋穎,張新民,李萌瀋陽化工大學,瀋陽工業大學,五邑大學,河南理工大學,長春大學
325構建全程、全方位因材施教的課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史宗愷,過勇,邴浩,孫宏斌,劉宇清華大學
326創新驅動,構建知行合一 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體系韓玲,王騰軍,白璘,李豔波,惠萌,田永瑞,黃鶴,汪貴平,王會峰,黃觀文,趙超英,顧俊凱,武奇生,雷旭,楊耘,王愛萍長安大學
327以能力為中心的本科創新教育體系構建與實踐羅長坤,劉國祥,王雲貴,徐迪雄,黃建軍,黃國瓊,黃繼東,孫鵬,柏楊陸軍軍醫大學
328 高校整合思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林丹明,鄭慕強,王雨函,劉祥玲,喻洪,趙無名,陳小紅,龍月娥汕頭大學
329以改造課堂為突破口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探索衛建國,範哲鋒,周芬芬,車文明,白文宏,楊曉,李躍飛,艾炬山西師範大學
330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1311”體系創新及十年實踐李志義,陳啟元,鄭家茂,朱泓,許曉東,洪大用,萬小朋,李正,劉志軍,劉義倫,邵進,江志斌,陸國棟,唐子龍,呂永康,王興元,郭慶,楊芳,平力,沈孝兵,謝火木,張佐剛,沈毅,徐雷,李軍,尹輝,馬丹大連理工大學,中南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廈門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湖北工業大學
331使命驅動的全鏈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探索林忠欽,朱健,徐學敏,吳靜怡,付宇卓,趙旭,方曦,林立濤,俞勇,張志剛,曹其新,冷春濤,宋曉冰,楊頡,田夏上海交通大學
332“四協同”打造現場工程師搖籃,產教融合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夏建國,魯嘉華,沈勤,易麗,徐陽,方宇,朱蓓,馮潔,金崢傑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333創新思維導向的“雙創型”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楊忠,王躍堂,王全勝,賈良定,鄭稱德,張正堂,陶向南南京大學
334
管理類本科“全程多維遞進”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程的建設與實踐徐玖平,李曉峰,米德超,李小平,黃勇,楊永忠,盧毅,左仁淑,胡知能,王濤四川大學
335適應遼寧振興發展的地方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大協同機制的改革與實踐張鐵巖,蘇曉明,王海軍,宋偉東,楊玉海,黃瑋,王冬霞,金志浩,程遠航瀋陽工業大學,遼寧省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專家指導委員會,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瀋陽航空航天大學,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遼寧工業大學,瀋陽化工大學,瀋陽大學
336地方高校基於產出導向的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華爾天,計偉榮,吳嚮明,方學禮,高雲,盧麗,張建勇,應四愛,潘海涵,顧容,湯智浙江工業大學
337地方高校創新創業人才“融合遞進式”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唐紹祥,周青,張義廉,樂傳永,王曉東,劉友女,胡銘,周星宇,戚家超,高明輝寧波大學
338雙輪驅動,齒輪咬合—地方綜合性大學“全程互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趙豔林,吳志強,曾冬梅,蘇一丹,梁微,賈歷程,丁宇,耿葵花,陳碧雲,周立亞,蔣超,方曉麗,陳正,熊鶯,呂小豔,黃丹琳,黃書樓廣西大學
339基於“互聯網+”的信息特色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胡華,徐江榮,陳建華,賀武華,劉春英,孟曉俊,陳臨強,韓建平,徐毅鵬,陳南松,吳卿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340全程、深度、共贏——校企合作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張士誠,詹亞力,吳勝和,安永生,柳廣弟,韓國慶,陳冬霞,張宏,程林松,陳小宏,謝慶賓,張勁,鮮本忠,谷海峰,周曉峰,樊洪海,高秋香,任潔梅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341移動互聯時代綜合性大學商學院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研究與實踐楊智,馬超群,汪忠,朱國瑋,周忠寶,袁凌,曾德明,顏劍輝,塗陽軍湖南大學
342基於“生態鏈+方法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與實踐沈火明,唐志紅,劉朝暉,李靜波,衛飛飛,周賢永,李君,董豔雲,康凱寧,李柏林,王青元,苗苗,王亞西 西南交通大學
343大灣區創新創業教育協同體系創建與實踐徐向龍,彭璧玉,任榮偉,王滿四,王柏華,侯永雄,徐欣萌,羅一帆,鍾鳳貴,潘文慶,崔惠斌,羅燕華南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廣州大學,極地國際創新中心
344互聯網+ 創新創業人才決策能力培養模式的創建與實踐宋福根,張科靜,董平軍,馬彪,晏愛敏,王扶東,魏紅芹,黃基誕,曹文斌東華大學
345融入風險、激活能力,構建分層遞進的商科創業實踐教育模式孫芳城,饒光明,羅勇,駱東奇,靳俊喜,石世明,張永智,曾曉松,尹元福重慶工商大學
346虛實融合的創新創業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王衛紅,虞曉芬,李正衛,吳嚮明,陶鵬,汪傑,王志軍,盧純福,姚曉敏,蔡立東,蔣雲良,黃林,何星舟,王湧,呼格吉樂,謝洪明浙江工業大學,杭州貝騰科技有限公司,湖州師範學院,杭州策望科技有限公司
347地方本科高校“雙學院制”工科人才共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傅江景,郝志峰,古廣靈,劉雄平,李先祥,陳曉生,陳國傑,黃淑堅,張國學,盧清華,陳東初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348地方高水平大學一流本科教育“12310”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楊鮮蘭,章天金,李經天,廖聲武,張海謀,董兵海,王娟,秦明君,李本義,李中偉 湖北大學
349地方高校“學生中心、目標導向、分類培養”一流本科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馬春林,趙長林,惠鴻忠,邵懷領,胡志堅,韓麗華,王桂清,康建軍,李紅,黃春平,武利展,曾憲祿,由龍濤,崔吉學,張樂方,李鵬聊城大學
350地方高校具有國際視野的卓越應用型焊接技術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陳玉華,尹立孟,方平,黃永德,柯黎明,嚴青松,姚宗湘,黃春平,王善林,王剛,趙厚銳,張麗萍,楊成剛,胡建平,王傑南昌航空大學,重慶科技學院,中國航發南方工業有限公司,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351省域聯動 核心聚力 創構教師教育協同育人共生體的探索與實踐 阮成武,朱家存,桑青松,葛明貴,周興國,宋波,李宜江,聶竹明,辛治洋,吳支奎,段兆兵,張更立安徽師範大學
352多模式特色產業學院推進產教協同育人的改革與實踐李琳,成洪波,胡耀華,馬宏偉,孫振忠,陳想平,鄒瓊,袁華強,陳偉,黃彬,黃輝宇東莞理工學院
353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轉型發展“2546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朱士中,顧永安,張根華,錢斌,沈宗根,冀宏,周宏,徐惠鋼,李俊峰,陸正林,邱竹常熟理工學院
354農科高校雙創人才培養的創新與實踐張永亮,陳少雄,葉暉有,曾璇,曹廣祥,陳永晴,李晨光,孫寶麗,陳婷,習欠雲,孫加節
華南農業大學
355校企協同培育“實用性、複合型、國際化、創新型”軟件人才的探索與實踐朱志良,程維,於瑞雲,王瑞平,韓春燕,李丹程,於海,姜琳穎,劉洪娟東北大學
356行業特色高校“多元協同”“三級鏈接”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康燦華,王世傑,郭永琪,吳小春,楊光萍,趙北平,劉喆,謝寶國,杜偉岸,楊波,趙春霞,王麗錚武漢理工大學
357面向產業需求、多維協同的地方工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陳新,章雲,李麗娟,成思源,張育廣,楊海東,熊曉明,楊文斌,於兆勤,劉瓊輝 廣東工業大學
358產教融合 協同培養 多元發展—地方行業特色高校工科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溫和瑞,吳彩斌,潘春榮,林元璋,鄢化彪,王瑞祥,李之鋒,楊書新,劉飛飛,邱廷省,張水平,周石其,曾春水,何錦龍,吳闊華,劉靜,余文波,周賀鵬,汪小平,周玉斌江西理工大學
359地方商科院校構建創新創業育人平臺的探索與實踐陳曉紅,楊虹,劉國權,姜曙光,胡春華,琚春華,楊水根,黃福華,餘紹黔,楊剛湖南商學院
360西部地方高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劉曉君,高明章,邵必林,馬川鑫,黃廷林,郭振宇,高旭闊,張成中,姚繼濤,何廷樹,趙會朋,周元臻,陳向陽,鄭成華,任建國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361“三結合、三遞進、三協同”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探索與實踐吳松,孫躍東,宇振盛,郝潤科,朱堅民,牛翔宇,李臣學,李琴,吳滿琳,黃志強,李川,陳雪菁上海理工大學
362面向執業需求的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養改革實踐戴昕,王麗霞,雷國光,劉煥君,李偉東,王巖松,李明柱吉林建築大學
363觀念引領·內融外協·全程幫扶 應用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與實踐盛振文,於永明,辛傑,王桂雲,別敦榮,宋尚桂,李建,孔偉金,姚圓鑫,朱輝,王翠梅,安波,王希普,張偉民,高鵬霄,丁祥政 山東協和學院,青島大學,曲阜師範大學
364依託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創新創業教育新範式研究與實踐魏德強,周婭,劉建偉,呂汝金,王喜社,葉懋,周芳莉,廖維奇,何國民,王祥,高興宇,唐亮,趙中華,王金輝,韋紹傑,盧健,黃嫦娥,李新凱,李玉寒,李姮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365建設系列化學精品開放課程 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姜文鳳,王新平,胡濤,吳碩,王旭珍,於麗梅,陶勝洋,王秀雲,王新葵,劉迪,於永鮮,劉志廣,孟長功,高佔先大連理工大學
366構建高校生命科學“四位一體”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新模式滕利榮,孟慶繁,劉豔,逯家輝,程瑛琨,王貞佐,王迪
吉林大學
367理論引領,平臺支撐,模式創新,高校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有效探索與實踐趙彬,胡衛平,黨懷興,李貴安,何聚厚,傅鋼善,石洛祥,石雲,胡雯潔,王文博,李正德,段海軍陝西師範大學
368構建“六個融合”的工程圖學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王楓紅,陳亮,熊巍,張瑞秋,彭華明,陳錦昌華南理工大學
369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精品課程群資源的重構優化與創新應用謝幼如,柯清超,張長海,尹睿,馬秀芳,謝錦霞華南師範大學
370服務綠水青山,深化產教融合,水利林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董增川,張金池,朱躍龍,楊平,姚緯明,劉平雷,王元綱,方國華,周堅,周林,曾麗萍,李楓,張曉琴,陳達,南軍鋒,楊濤,肖洋,楊勇河海大學,南京林業大學
371溝通銜接各類教育,創建人才培養“立交橋”——上海市學分銀行的探索與實踐袁雯,王宏,孫耀庭,薛偉,王曉軍,郭翠,嚴寧,周晶晶,唐楚傑,慈龍玉上海開放大學
372突出“三合” 體現“三化”的電子信息實驗教學探索與實踐陳後金,戴勝華,劉穎,侯建軍,盧燕飛,馬慶龍,李正交北京交通大學
373面向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虛擬實驗體系與在線實驗模式探索李鳳霞,陳宇峰,李冬妮,余月,趙三元,李林,計衛星北京理工大學
374青藏高原多民族地區醫學機能實驗平臺搭建及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研究劉永年,張偉,李建華,吳穹,劉輝琦,曹學鋒,王生蘭青海大學
375信息化背景下物理系列課程的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張漢壯,倪牟翠,王磊,張涵,崔田,馬琰銘,孫敬姝吉林大學
376構建三模塊五平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培養“研究者+實踐者”心理學人才
張衛,劉學蘭,莫雷,曾祥炎,田麗麗,許思安,鄭希付,遲毓凱華南師範大學
377通用-通識-專用三位一體、信息化混合式大學英語教育探索與實踐胡杰輝,馮文坤,伍忠傑,劉淑珍,李京南,俞博,張文鵬,張麗,楚軍,鄒濤電子科技大學
378全國地方高校優課聯盟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李清泉,黎軍,王暉,孫忠梅,張凡,周毅,陳曄,吳燕玲,蔡豔嫦,章天金,吳華洋,朱漢禕,費躍農,吳曉鳳,薛英忠,姚凱,傅霖,王志強,王曉鈞深圳大學,蘇州大學,湖北大學,黑龍江大學,喀什大學,南方醫科大學
379我國數字解剖學教學體系創建與推廣
劉樹偉,張紹祥,徐以發,李振平,李振中,譚立文,孟海偉,李七渝,張娜,王莉,湯煜春,吳毅,孫守華,劉真,魏昱,李貴寶,馮蕾,吳鳳霞,畢玉順,李偉濤山東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山東數字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解剖學會
380校企協同,創新引領,打造“兩交叉四融合”菁英班實踐育人新模式徐忠鋒,管曉宏,王小華,陳立斌,段玉崗,羅新民,吳瑩,陳磊,曹猛,高騰西安交通大學
381基於校企協同的“訂單+聯合”大核電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與實踐夏虹,陳泰,陸道綱,彭敏俊,劉正,李體強,高璞珍,矯彩山,田凱,譚思超,李向賓,李金陽,馬福秋,崔媛,王海濤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華北電力大學
382校企深度融合“紫金模式”協同育人創新與實踐劉羽,陳景河,彭向東,黃培明,黎敦朋,樓曉明,王少懷,庫建剛福州大學,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83學研產協同創新 提升農科學生實踐能力鄧秀新,李崇光,江珩,黃見良,劉震,程運江,吳斌,成協設,施亮,方貽文,梅金先華中農業大學,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
384“四三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楊芳,韓雷,劉鐵雄,楊旭東,蔣直平,陳翔,郭學益,陳立章,白毅,李夕兵中南大學
385 面向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自動化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彭熙偉,廖曉鍾,汪湛清,夏元清,冬雷,劉向東,張婷,鄭戍華,王軍政北京理工大學
386創業型大學建設理念引領下創業教育十年探索與實踐陳永正,陳興明,蘇凱雄,張友坤,唐振鵬,魏金明,黃少欽,林航福州大學
387以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服務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曾淳,劉波,汪詩林,彭天笑,孟兵,魏迎梅,雷勇軍,何焰蘭,姚煊道國防科技大學
388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建設與成效 朱平平,查正根,金谷,馮紅豔,劉光明,黃微,盛翔,蘭泉,邵偉,鄭媛,李婉,高明麗,劉衛,姚奇志,劉紅瑜,魏偉,侯中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389創新驅動,開啟以學生為主體的物理演示實驗教學新模式呂景林,樂永康,冀敏,魏心源,白翠琴,岑剡,李愛萍復旦大學
390創新資源驅動信息技術與大學數學深度融合的研究與實踐方文波,彭雙階,劉清堂,何穗,鄭高峰,李書剛,代晉軍,李正幫,程婷,王中華中師範大學
391基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高校互聯網+中華經典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屈哨兵,紀德君,聶衍剛,曾大興,張正,哈迎飛,溫小軍,和丹丹,廖宏建,龍其林
廣州大學
392課賽結合iCAN+iSTAR任務驅動創新工程實踐慕客空間協同育人新模式邢建平,張海霞,王卿璞,陳江,王震亞,馬金平,尚俊傑,陳桂友,黃文彬,孟令國,陳言俊,王洪君,朱瑞富,張熙,邢梅萍,範繼輝山東大學,北京大學
393信息技術與醫學教育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高興亞,喻榮彬,沈洪兵,蘇川,華東,謝健,許迪,袁藝標,羅建平,黃華,丁炯,陳偉,李茜,韓春紅,黃睿彥,錢文溢,張懷平南京醫科大學
394畜牧學科研究生“產學研”融合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吳德,王繼文,陳代文,朱慶,鍾邦勝,何樺,李明洲,劉光芒,虞潔,丁雪梅,周小秋,餘冰,方正鋒,李地豔,王立志
四川農業大學
395產出導向、產教融合的地方院校機械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趙大興,張道德,蘇旭武,孫金風,錢應平,李奕,趙迪,孫國棟湖北工業大學
396“馭遠創客空間”的構建與實踐王少萍,段海濱,李廣玉,王興堅,焦宗夏,吳江,張超,尚耀星,石健,蔡志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397創新引領戰略下電子信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徐向民,李正,韋崗,李斌,殷瑞祥華南理工大學
398基於創新能力培養的工程索道類課程改革與實踐周新年,張正雄,鄭麗鳳,沈嶸楓,馮輝榮,巫志龍,周成軍福建農林大學
399以提升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多學科融合式”基礎實驗教學探索與實踐張尊聽,白雲山,楊萬民,張宗權,段玉峰,劉志存,彭菊芳,秦健,張玉梅,閆生忠,蘇惠敏,強雪陝西師範大學
400“團隊融合、平臺互通、資源共享、協同創新”,打造互聯網+基礎力學課程群康國政,沈火明,魯麗,江曉禹,高芳清,楊翊仁,朱志武,闞前華,李映輝,蔣晗,龔暉西南交通大學

公示期內任何單位和個人可對擬授獎教學成果權屬提出異議,提出異議的單位或個人應當以書面方式提出,並提供必要的證明材料及有效聯繫方式。以單位名義提出異議的,須在書面異議材料上加蓋本單位公章;個人提出異議的,須簽署真實姓名,否則恕不受理。

聯繫地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綜合處,北京市西城區大木倉衚衕35號

郵編:100816

聯繫電話:010-660978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