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學習,用這一招,讓你成爲記憶高手

古典親述:

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開會、聽課、聽報告,聽的時候靈感不斷,處處有啟發——筆記記了滿滿一頁,結果別人問你聽了什麼,一句話都想不起來。

兩個領域的人坐在一起講話——即使說的是同一句話,但常常是相互聽不懂對方在說啥。有人喜歡從背景、起源開始講,有人則需要聽,你的重點是什麼,觀點是什麼?兩個人常常雞同鴨講。

今天我們面對的信息都太多了——有沒有一種通用語言,能夠抓住事情的本質,並且可以很容易表達出去?向客戶、團隊和商業夥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什麼是視覺化思維?

視覺化思維(Visual thinking),就是把思維用視覺的形式呈現出來。視覺化思維的重點是思維,不是學畫畫、學藝術。

牛人都是視覺化思維的高手。

比如說,某手機公司出了一款目前市場上屏幕最大的手機。它的推薦語是——“屏幕有6.44英寸,比iPhone 6 Plus 還要大……”說的是很清楚吧,每一個數字我都知道,可就是沒有概念,因為我沒用過iPhone 6 Plus,你說比它大,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大。

對比一下,喬布斯在介紹iPod的時候是這麼說的:“你們知道牛仔褲小口袋是用來幹嘛的?”然後從口袋裡掏出了iPod。

在發佈MacBook air的時候他說:“它是如此的輕薄,可以裝進辦公室裡每天用的信封口袋裡”。然後從最常用的商務的文件夾裡拿出一臺MacBook air演示給大家看。大家就秒懂了。

每日學習,用這一招,讓你成為記憶高手


視覺比數字更加直觀。

看過蘋果發佈會的人百分之九十的都會和朋友說:“你知道麼?蘋果出了一個隨身聽叫iPod,它可以放在牛仔褲的小口袋裡;你知道麼?蘋果出了一款新電腦,用辦公室裡的信封口袋就能裝下。”

估計沒有人會跟朋友說:“你知道麼?XX出了一款大屏手機,屏幕有6.44英寸。” 視覺化思維更加利於傳播。

為什麼視覺化如此神奇?

視覺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顯示,人腦活動總量的近2/3都用於支持視覺功能。大約1/3的腦部神經元專門處理視覺信息,還有1/3的神經元同時處理視覺和其他感官信息,最後1/3的神經元處理剩下的各類信息。

所以當你給人說概念、理念的時候,如果沒能啟動對方的視覺——你就只打動了這個人的三分之一。

眼睛是一種思考器官。

思科的一份報告指出,當今網絡上傳輸的全部數據中,90%為可視化數據。儘管絕大部分數據是可視化的,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如何讓圖像為己所用。

1. 更直觀,視覺記憶更深刻

這個就不多說明了,就舉幾個例子吧。


每日學習,用這一招,讓你成為記憶高手

錢學森用一張圖概括了人類的知識體系。



每日學習,用這一招,讓你成為記憶高手

諾貝爾獎獲得者從1901年到2014年,按照不同國家,不同獎項的獲獎人年齡做出的一張表,非常清晰地展



每日學習,用這一招,讓你成為記憶高手

圖解“無條件的愛”——很多時候這種抽象的概念一時半會說不清,其實用這3個符號,就能解釋清楚。


2. 提升傳播效果

1992年,阿特·希爾費曼遇到一個問題,他要讓美國人民瞭解,一份中包爆米花含37克飽和脂肪酸,而美國農業部建議一頓正常飲食的量不得超過20克。一包爆米花幾乎是成人一天所需要的飽和脂肪酸的量。

他是這樣做的:

每日學習,用這一招,讓你成為記憶高手


3. 提升思維

一個靠社會救濟的單身媽媽,坐在咖啡館裡,畫下幾張場景圖和時間軸……

——這是世界上最暢銷小說系列《哈利·波特》最初的樣子。

《哈利·波特》感覺光看都已經暈頭轉向了,只讀一遍根本記不全劇情。難以想象寫出這麼一部小說需要怎樣的腦回路。羅琳阿姨現在把秘密公佈出來了。其實她只是用了一個特別簡單的視覺化表格。

每日學習,用這一招,讓你成為記憶高手


好的視覺框架能夠很好地讓複雜的事情變得簡單,而且也相互支撐,寫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好小說。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視覺化效應比比皆是。例如工程使用的“進度表”,高考使用的倒計時,都是視覺化手段。

今天我們談談如何用視覺化思維做筆記。

推薦你拿一個A4紙大小的方格本,橫放,從左到右使用。

因為人眼是左右橫向排列的,橫向視野比縱向更加開闊。人的思考受眼睛構造影響,因此,橫放理解速度更快,對信息把握程度更高。

好筆記的基本框架:

· 在筆記本頂部3-5釐米處留白,做標題和日期。

·

· 按照“事實——解釋——行動”的黃金三分法記筆記。

·

· 行首對齊,利用多圖、表等視覺工具。

·

基本結構:

每日學習,用這一招,讓你成為記憶高手


示範:

每日學習,用這一招,讓你成為記憶高手


三原則:

1.有結構

人的思考和行為受“框架”影響很大,框架本質上就是思考的套路,

人腦的內存相當有限,需要把多線程任務拆分成一個單線程小任務。

商業討論:事實-解釋-行動 三分法

心理諮詢:情緒-事實-意圖 (Feeling – Fact - Foucs) 3F


每日學習,用這一招,讓你成為記憶高手


2. 以問題為中心

學生時期的筆記是“積累知識”,而工作之後的筆記是“解決問題”。工作要求你做的不是收集信息,而是得出“一個結論”——工作中信息太多,從海量信息中抓重點,整理出框架後整理結論——關鍵是思考的能力。工作筆記是以問題為中心,為了“捨棄”而存在的。

所以,標題放到正中——然後持續比對你收到的信息——快速思考“是否和問題相關”。無關的都不要放。

每日學習,用這一招,讓你成為記憶高手


3. 好奇停車場

當然,好奇的靈感也很重要——所以我有一個“好奇停車區”——一旦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就翻到停車場,寫下來這個靈感,然後馬上回到問題框架。

通過改變筆記本改變思路,通過改變思路改變未來。

討論題:

有人認為,手記的方式不利於保存,有人認為這樣容易修改,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