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女神」李飛飛離職谷歌:真正厲害的人始終擁有選擇的權利

李飛飛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造詣頗深,她曾在斯坦福大學的AI實驗室工作,後加入谷歌領導雲智能團隊,致力於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這位被選入“全球百大思想者”的華裔女科學家一度被認為,她的研究有可能改變人類世界!

“AI女神”李飛飛離職谷歌:真正厲害的人始終擁有選擇的權利

Photo by Anthony Martino on Unsplash

然而李飛飛在近期宣佈從谷歌離職,將回到斯坦福大學繼續任教。很多人會不解,為什麼她要離開谷歌?人工智能無疑是當下的風口行業,多少人想要擠進來分一杯羹。不過,如果對李飛飛的奮鬥歷程有些許瞭解的話,就不會質疑她的決定,因為這本就很符合她的個性。

李飛飛原本也不過是普通人,她一路過關斬將做到谷歌高管的經歷被人視為底層人憑藉努力逆襲的典範。因為努力,她的人生不再被外界束縛,反而擁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能“隨心所欲”。

擁有更多更好的選擇,幾乎是每一位職場人士的痛點,誰都想擁有選擇的自由,能過遂心的人生,然而真正能做到的人卻鳳毛麟角,究竟李飛飛是如何操作的?老王認為:

“這是我的使命所在”

現實分分鐘教我們如何做人,想必是每一位想要在職場上有所作為之人在遭遇挫敗之時的內心寫照。在現實的碾壓下,漸漸地,你可能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記不清了,反而成為被歷史洪流裹挾前進的滄海一粟。而那些職場精英顯然跟普通的你截然不同:

1、能認清自身的使命,即使家徒四壁也要堅持下去。

其實李飛飛的家境非常普通,父母不過是在美國小鎮工作的普通人,而自己也曾為了貼補家用輾轉在不同的小店裡打工。在她一路奮進的過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對自身使命的高度認同。當然這一使命並非一蹴而就、從小就有的,而是在持續地努力中逐漸清晰起來的,最後成為她的人生燈塔。她在上大學時,選擇人工智能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要知道當時人工智能可是個畢業即失業的超冷門專業,但她卻認為人工智能有可能改變人類,而這是她這輩子必須要去完成的事情。所以她才能堅持到現在。

2、保持一個開放的思維,去接納不同的想法,以促進自己做出更智慧的抉擇。

李飛飛以優異的成績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當時她收到了來自各大知名投行的誘人offer,這樣的話,全家人就可以過上幸福的中產生活,而李飛飛的決定著實令人驚詫——前往西藏研究藏藥。在她看來,只有去接觸不同的文化體系和哲學思想,才能使自己的思維始終保持開放,從而避免做出狹隘的決定。

“AI女神”李飛飛離職谷歌:真正厲害的人始終擁有選擇的權利

Photo by Brendan Church on Unsplash

老王卻見過很多職場裡的“槓把子”,他們自帶滿滿的限制性思維,一步步畫地為牢:

一定要考公務員,世間工作唯有體制內最好,考他個三年五年,即使自己的性格並不適合,那也是體制內好;

一定要當斜槓青年,實現月入過萬,沒想到卻影響了本職工作的等。

當然,如果你有李飛飛那樣的使命感,老王舉雙手支持你堅持下去;但如果沒有,請你別把青春放在這種毫無裨益的死磕上,趁早做好職業規劃,回頭是岸。

3、有解決問題的思路,不把時間浪費在優柔寡斷上,而是直接去行動。

李飛飛的經歷中不乏面臨重大抉擇以及重大難題的時刻。如何面對這些“重大事項”,是職場人士的終極之問。

李飛飛是怎麼做的?她曾對媒體說,“這是我的DNA使然。如果我老是在感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困難,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分散注意力的事情。”

面臨選擇,面對困難,很多人寧願沉浸在猶豫、糾結、困惑裡,覺得現在這份工作穩定、環境舒適,再跳槽就找不到這樣好的工作了;一會又覺得自己像養老的工作,早晚會被時代淘汰!一會又自命不凡,認為自己應該三十歲就能讓自己的公司IPO,實現財富自由!

想法之多,堪稱精神分裂。只不過最後的結果只是把時間白白浪費而已。你要做的不過是停止幻想,立即開幹!

越努力,選擇越多!

“AI女神”李飛飛離職谷歌:真正厲害的人始終擁有選擇的權利

Photo by Iaki del Olmo on Unsplash

李飛飛的逆襲之路令人驚豔,更令人佩服的是她持之以恆的努力,而當她越努力,選擇的機會也就越多,不知不覺中竟擁有了人生的主動權!但努力也是講方法的,結合李飛飛的經歷,老王總結出以下3點:

1、找到自己所愛並堅持下去,直到成功。一位網友,從事行政工作,她給老王留言抱怨說,自己的工作就是打雜,誰都可以使喚她。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她對工作總是提不起勁,但又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工作,也不知道適合什麼工作,以致於每天都在懷才不遇的自憐和渾渾噩噩的自棄中虛度光陰。 就像天上不會掉餡餅下來,你喜歡的工作也不會突然就出現在你面前。

老王想說,行政的工作,如果能潛下心來好好琢磨,並非是所謂的打雜,還是有許多的技術含量,比如高效能溝通、公文寫作、與各部門打交道瞭解業務等等。試過許多路,才知道自己喜歡哪一條,才能堅持走下去。

2、成功的定義不在於他人的看法,而是自己體悟到的成就感。

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就是在短期內實現財富上的成功,這個成功的定義非常狹隘,明明人生的維度遠不止財富這一個,成就感更無法全部仰賴於此。

成就感是內心的一種狀態,不同類型的人對成功的定義也不同。有的人明明喜歡做朝九晚五的工作,還能為老婆孩子熱炕頭,但看到同齡人都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非要折騰自己搞事;有的人明明很適合做科研,但看到銷售薪資高,恨不得換條軌道奔跑等等。

老王認為,這是自我認知出現了偏差,切記,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它才是你續航的動力,拿自己的短板去拼別人的長板,怎麼可能會贏?

3、想一萬遍,不如做一遍。每個人都有過那種做重大決策之前,要深思熟慮的經歷,認為只有這樣才算對自己負責。

老王認識一位小朋友,名校畢業,在國企從事檔案管理工作,每天工作的有效時間是不到2個小時。

“AI女神”李飛飛離職谷歌:真正厲害的人始終擁有選擇的權利

Photo by Samuel Zeller on Unsplash

初入職場,不甘心做這樣一份養老的工作,打算跳槽從事新媒體工作。想法是好的,然而,她一想就是想一年,想的無非就是離開國企的各種利弊。想到後來,自己居然習慣了國企氛圍,難以跳出了!只好感嘆為何當初不早點做出選擇!人就是這樣,習慣在腦海中演戲,卻輕視行動。

寫在最後

成功並非一蹴而就,職場精英能擁有選擇人生的權利只不過是比我們普通人多了一點能遵從自己的能量。如果你願意邁開那一步,你也會成為他們中的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