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論壇」熱度爆表!傅瑩發表精彩演講,整個會場沸騰了~

“黄埔论坛”热度爆表!傅莹发表精彩演讲,整个会场沸腾了~

昨日,

黃埔國際財經媒體和智庫論壇

繼續在廣州舉行。

“黄埔论坛”热度爆表!傅莹发表精彩演讲,整个会场沸腾了~

昨日,黃埔國際財經媒體和智庫論壇全體大會繼續舉行。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駱昌威攝

在昨天上午舉行的論壇全體大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傅瑩發表主旨演講,廣州市市長溫國輝致辭。

溫國輝表示,廣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也是展示改革開放成果的重要窗口。廣州將全力以赴服務於“廣交會”和“進口博覽會”,講好中國故事、廣州故事,展現新時代中國機遇、廣州機遇,推動廣州與世界的交流合作再上新水平、邁上新臺階。同時,將以舉辦此次論壇為契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高舉改革開放偉大旗幟,拓寬改革開放視野胸襟,以講好廣州故事為基點,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昨天的全體大會,相繼進行“改革開放與世界的互聯互通”“媒體人眼中的中國與世界”“經濟全球化:媒體轉型與創新”等論壇設置議題。全體大會期間,溫國輝會見傅瑩等出席論壇嘉賓。

廣州市有關領導以及來自全球知名財經媒體及機構代表出席活動。

大咖登臺

思想碰撞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傅瑩

和黃埔來了個“親密接觸”

小夥伴們的朋友圈

被刷爆了!

傅瑩:改進國際傳播 更充分地表達和傳播中國故事

昨日,黃埔國際財經媒體和智庫論壇進入第二日,來自全球各地的專家學者圍繞論壇“繼續擴大開放 共享經濟發展 ”主題繼續展開精彩的討論。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傅瑩在論壇上發表了主旨演講。

“黄埔论坛”热度爆表!傅莹发表精彩演讲,整个会场沸腾了~

傅瑩指出,我們需要改進自己的國際傳播,讓中國故事在美國和世界得到更充分的表達和傳播,化解外界的誤解和偏見,減少阻力和障礙。

Word天

沒能到現場聆聽

大家是否有點遺憾?

莫急,講話全文馬上奉上

“黄埔论坛”热度爆表!傅莹发表精彩演讲,整个会场沸腾了~

演講原文如下:

我最近去索契出席瓦爾代俱樂部的年會,幾乎每個議題的討論中,都會提到中國,遇到什麼問題都會有人問到中國的觀點或者是作用。其實不僅是在瓦爾代,在國際上的各大論壇、各大媒體上,中國都是一個熱門話題。在世界的輿論場上,對關於中國的信息需求不斷上升,正面評價很多,負面意見也不少。

世界各國都認識到,也承認,中國取得了成功。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和有力領導下,在各級政府持之以恆的推動下,在中國人民40年堅韌不拔的努力奮鬥中,中國從一個貧困落後的國家,成長為在世界位居第二的大經濟體。世界各國不僅看到中國城市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和四通八達的高速鐵路和公路,更看到了中國人的改變,看到了他們對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多知識技能、更豐富精神世界的追求。

我在美國沃頓商學院出席留學生舉辦的中國論壇時,見到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中國留學生,他們充滿活力、對未來滿懷希冀。在國內出席大學活動時,在地方訪問期間,我也接觸過許多年輕人,他們成長在更高的知識平臺上,對外部的世界更為熟悉,有著新一代中國人的自豪感、自信和舒適感。

有一次我在華盛頓與幾位美國記者辯論,他們對中國有許多批評,我努力解釋和說明,但雙方都很難說服彼此,有點疲憊。最後,一位美國記者說,中國年輕一代更瞭解世界,將來或許會改變。隨同的有一位留學生臨時助手,我說,那你問問下一代?記者轉身問他,在美國這麼久,相比較之下,你不覺得中國問題很多嗎?這位年輕人回答說:我在中國的時候,看到的問題很多,在美國生活,也發現有很多問題。所以,我想得更多的是,將來怎樣努力去解決問題,讓世界變得更好。

這位年輕人的話對我們雙方都有啟發。而且,這樣簡單的表達在提升中國形象上的功效勝過連篇陳述。

無論是中國、美國還是世界,我們面對的國家都是由一個個家庭和個人組成的,國家在世界上的形象也是由許多個體來構建和詮釋的。中國2017年有1.2億人次出國旅行,每個人都是中國的一塊牌子,都代表了中國的形象。我們有好的方面,也有不那麼好的時候,但這都屬於我們成長的腳印。一個國家的形象不太可能超越自身的實際情況,我們處於今天這個階段,人的真實故事是國家形象的基礎。最近崔天凱大使在美國為紀錄片《善良的天使》觀影活動致辭時,講到了“小人物”在中美關係中發揮的重要橋樑作用。整個中國的發展又何嘗不是如此?

可以說,外界重視中國,首先是看到了中國人取得的成就,從而承認中國這個國家取得了成功。

但是,外界對中國的負面認知也是相當令人苦惱的。目前中美之間的分歧和矛盾當中,就有相當大的誤解和偏見的成分。美國最大的擔憂莫過於,中國發展強大起來後,將在世界上追求什麼樣的地位和作用,是否要搶奪美國作為世界領導者的椅子,用中國的制度和方式統領世界。美國人很少能聽到和看到中國人系統地講自己的世界觀和國際理念,比較流行的是美國人寫的書和文章,描繪中國如何懷揣一套“秘密戰略”,註定要與美國爭奪天下。

美國人習慣於霸權思維,對別的國家進行主觀臆斷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麻煩的是,美國許多普通人對中國的認知正越來越被這種虛妄思維所影響,國會和決策層也有人試圖據此判斷和預設對中國的戰略和政策。這樣下去,難免給我們的國際合作和復興大業帶來阻礙,給改革開放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我們需要冷靜看待和麵對挑戰,首先是繼續堅持走好自己的路。大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終歸要看對自身問題解決得如何。美國焦慮的根源也是內部問題,無論是在黨派紛爭上,還是在財富的分配上,乃至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美國都進入困難的調整階段,這些年戰略透支帶來的內傷需要時間調養。美國試圖向外甩鍋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中國也有自己的困難和問題,也需要通過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去克服。

同時,正如這個論壇所聚焦的,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化解外界的誤解和偏見,減少阻力和障礙。中美政治制度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雙方的分歧和在大國關係上的結構性矛盾是必然存在的,想躲也躲不開。重要的是,如何使彼此的認識建立在客觀和理性的基礎上。我們需要改進自己的國際傳播,讓中國故事在美國和世界得到更充分的表達和傳播。

長期以來,在國際知識和信息庫裡,源自中國大陸的資訊相對匱乏,更談不上系統性和完整性。例如,在英國大學圖書館的藏書中有不少關於中國的書籍,但多是民國時期和之前的出版物。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書架上擺放的雜誌,多來自日本或者我國臺灣、香港。美國的媒體幾乎天天提到中國,但來自中國的聲音並不多。

外界關於中國的“資訊赤字”是存在的。而信息的缺乏往往導致媒體和公眾依循舊的邏輯去推斷今日中國,政客也容易在不完整的資料基礎上構建關於中國的立場。如果我們對有些問題不能及時解釋和說明,如果出現關於中國的重大的指控得不到有效信息的對沖,就可能積累成更大的問題。

“聯接中外、溝通世界”,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他指出,“在全面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做宣傳思想工作,一項重要任務是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

近年我國對外敘事的意識和方法都有了很大提升,硬件也不斷完善,取得越來越好的效果。同時,中國在不斷變化,世界也在不斷變化,中國與外界相互觀察的視角也在發生變化。中國要更多地參與世界事務,首先需要讓外界充分和準確地瞭解自己。

為此,我們需要讓自己的知識、信息和政策能夠通達國際社會。例如,能不能有更多中國人寫的好書、好的視頻音頻資料被翻譯出來,向外部世界傳播?能不能在所有關心中國問題的論壇上有中國人去介紹情況?能不能在所有願意採訪中國人的媒體上有中國人去發表意見?能不能有一天,但凡是涉及到中國的事件和問題,第一個向國際社會提供一手信息的是我們自己?

總之,我們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國際傳播的方式方法。在座有許多年輕人,你們有更好的知識基礎,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同時,你們面對的是更大的國際舞臺,世界期待著你們的聲音。希望大家勇敢地面對挑戰,不斷學習和摸索,認真瞭解國家的歷史和現實,吃透黨的方針政策,跟上形勢的發展變化,增強自身能力建設,成為中國新一代成功的傳播者。

謝謝。

你以為這就是全部?

NO!NO!NO!

除了主旨演講

昨天還舉行了三場精彩的全體大會

各界精英們圍繞

“改革開放與世界的互聯互通”

“媒體人眼中的中國與世界”

“經濟全球化:媒體轉型與創新”等議題

進行深入的交流探討

想知道他們有什麼高見?

快上車,一起去聽聽~

聚貿易規則 把脈全球化

“中國既是全球工廠,也是全球超市,廣交會見證了中國中小企業躋身世界500強的成長曆程,即將舉行的進博會將為世界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帶來巨大機遇。”昨天早上,黃埔國際財經媒體和智庫論壇舉行全體大會,與會嘉賓圍繞“改革開放與世界的互聯互通”展開頭腦風暴,探討如何擴大開放深化改革、推進互聯互通、增進人類福祉。

“黄埔论坛”热度爆表!傅莹发表精彩演讲,整个会场沸腾了~

進口博覽會為全球企業帶來巨大機遇

商務部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李晉奇

“中國既是全球工廠,產品暢銷國際,也是全球超市,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規模和最具吸引力的消費市場。”商務部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李晉奇說,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不僅發展了自己,還對世界經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今年以來,多邊貿易體制遭到嚴重挑戰,世界貿易環境變得更加錯綜複雜。李晉奇說,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政府堅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創辦中國進口博覽會。

作為中國對外開放和外貿發展的窗口、標誌,廣交會為“世界工廠”優質產品“走出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李晉奇說,62年來,展覽規模從9600平方米擴展到118萬平方米,與會採購商從1223人增長到20萬人,出口成交由1754萬美元增加到300多億美元。“廣交會是中國改革開放、與世界互聯互通曆史的最好見證,承載了中國外貿的光榮和夢想。”

李晉奇說,廣交會始終是中小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重要渠道,是企業培育品牌、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重要陣地。“許多中國企業與廣交會共同成長,由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小企業,發展成為躋身世界五百強的跨國企業。”

即將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打開“全球超市”的消費潛能,為世界各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帶來巨大機遇,使中國市場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擴大開放深化改革,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中國國際商會諮詢委員會顧問、商務部歐洲司原副司長馬社

“現在國際上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個共識,WTO現狀不可持續,改革勢在必行。”談及世界經濟貿易秩序規則重構和WTO改革,中國國際商會諮詢委員會顧問、商務部歐洲司原副司長馬社說,“現在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也在為未來世界的貿易秩序、WTO規則改革的話語權和制定權緊鑼密鼓進行協商、協調,形成共識。”

概括地講,WTO的改革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一是實體貿易規則,二是機制和透明度,三是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從改革方向上,主要是兩個,一是三個零,即零關稅、零補貼、零貿易壁壘;第二是公平貿易,公平貿易包括產業的補貼規則、競爭規則、勞工政策、知識產權保護等等。

馬社認為,中國宣佈表明支持WTO改革的立場,與談判各方進行充分、廣泛的協調和溝通,積極參與推進區域的自由貿易區建設,最重要的是,利用更大的開放促進更大的改革。馬社說:“中國面對今後WTO改革的挑戰,擴大開放、深化改革,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馬社表示,面對WTO改革,中國要遵守一定的原則。“只要是這些議題或者要求符合中國的改革方向,我們就接受。如果他們的要求或者議題符合中國的改革方向,但是中國目前達不到,我們就設立一個過渡期,也可以接受。如果他們的議題或者改革方向與我們的體制完全背道而馳,或者無法接受,我們就不接受。”

談及對於未來WTO改革期望,馬社認為,中國是多邊貿易和全球化的受益者,現在全球化遇到一些問題,應該本著合作共贏的姿態,為今後世界貿易秩序的重建和WTO的改革共同努力,達到合作共贏。

為全球化注入新動力是中國未來責任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朱雲漢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朱雲漢認為,“逆全球化”的一些聲浪主要爆發集中在發達國家,廣義全球化的潛力動力非常充沛,不可逆轉。

“很多反全球化運動其實是反對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模式。”朱雲漢稱,這一全球化模式在新自由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進行,遊戲規則圍繞資本追逐利益需求來設計,對勞工、環境不友善。同時,在很多發達國家內部,由於新自由主義改革,逐漸肢解掉很多弱勢群體的一些基本保障框架,導致全球化風險和利益分配不合理。此外,也積累很多結構的不均衡和矛盾。

朱雲漢認為,全球的治理機制遠遠跟不上全球化帶來的全球緊密的關聯性。在金融國際化方面,也沒有很好地發揮金融體系該有的服務實體經濟作用。

朱雲漢表示,如果接下來要維持全球化的動力,繼續挖掘其潛力,路徑和遊戲規則需要加以修改。“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後,不是像以前‘搭便車’一樣,依託美國所主導的全球化模式”,朱雲漢稱,下一個階段很清楚,將來全球化遊戲規則的制定不再是一元化、單一中心,而中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推進全球治理機制的改革,讓很多全球化的遊戲規則在資本友善、勞動友善和環境友善之間取得更好的均衡。朱雲漢稱,“為全球化注入新的動力,是中國將來不可推卸的責任”。

必須意識到世界有不同概念和思維方式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David Aikman

“在探討美國國內的不平等時,有許多行業受到技術的挑戰,對許多人而言技術帶來的挑戰更勝於全球化的收益。責備技術沒有什麼用,因此大家會轉向責備另外一個國家。”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David Aikman稱,在當前存在矛盾和衝突的背景下,全球化沒有惠及到所有人,全球化4.0應該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架構,是大家需要考慮和討論的問題。

David Aikman稱,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通過改革為國家帶來繁榮,國民生活水平大為提高,也為全球經濟做出貢獻,成為一個很好的例子。“但現在每個行業都受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衝擊,包括線上、線下的融合創新,對於每個行業都意味著很大的挑戰。”

David Aikman說,必須要意識到,我們在多概念的世界當中生活。中國、俄羅斯和美國的思維很不一樣,必須意識到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概念和思維方式。

David Aikman表示,我們對於技術進行怎麼樣的管理和思考,必須要在多概念的世界的基礎上進行反思。“在分歧以外,有沒有哪個區域可以進行合作。”

David Aikman說,因為大家加強了聯繫,增加溝通,中國將有望成為一個地區發展的開放平臺。“比如在企業這一塊,阿里巴巴、滴滴和騰訊都是開放的平臺,這種開放的平臺作用非常大,可以在觀念上進行分享。”從傳統商業模式來看,世界經濟論壇也希望看到如何結合綠色發展,能不能更加開放、具有持續性、兼容性。“我相信中國在多元化、多極化的世界裡面,一定佔有一席之地。我們希望打造一個更加公平、開放、可持續的體系。”

人工智能、大數據、5G是全球化最好工具

印度工商聯合會(FICCI)駐中國辦事處執行董事Atul Dalakoti

印度工商聯合會(FICCI)駐中國辦事處執行董事Atul Dalakoti曾經在1977年來過中國,猶記得當年發展水平還是偏低的,現在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印度是一個增長非常迅速的經濟體,去年經濟增長率8.2%,人口70%都是35歲以下。中國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像印度的今天,兩國人口加起來28億人,中國讓7億人成功脫貧,印度要向中國學習。”

“我們現在也提出印度製造這個口號,因為中國製造非常成功,對於兩國合作有很多機會。”Atul Dalakoti說,彼此必須要有互信,中印要關注一個更加大的問題——什麼對於人類更好?“對於人類福祉來說,我們需要全球化發展,發達國家人均GDP已經達到了五萬、六萬美元,印度才六千美元,差距非常大。”

Atul Dalakoti認為:“我們要關注人工智能、大數據、5G,因為這是全球化最好的工具。印度國民生產總值能有高速增長,就是因為互聯互通的加強,每個人都在用智能手機,每個公司都連上互聯網,互聯互通促進了經濟發展,也改變了世界,我們應該抓住正確的方向。”

廣州應展示以高新技術為代表的新名片

《亞洲銀行家》創始人、主席Emmanuel Daniel

談到世界經濟貿易格局的重構,《亞洲銀行家》創始人、主席Emmanuel Daniel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數據化對世界貿易規則的影響。

傳統貿易的思維,將貿易分為貨物貿易、服務貿易,Daniel表示,現在很多貿易其實都與數據相關了,比如在金融行業,支付、信息流,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數據。而像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這些中國最知名的企業,都是以數據為中心的公司。

數據貿易有自己的規則,與傳統的貿易不同。數據是可以共享的,當一個人把數據分享出去以後,他自己不會有任何損失,也不會減少對數據的掌握。相反,數據的功能、數據的價值都是在分享中實現提高以及增長的。

同時,數據是沒有邊界的,數據的全球化也就推動了製造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所以,Daniel認為,新時代的數據貿易思維與傳統貿易思維完全不一樣。不再是此消彼長,而是能實現雙贏。數據推動雙贏的結果,就是可以讓WTO的規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從而完全改變金融服務和金融行業。

此外,Daniel也注意到,在廣東,在廣州,有很多的行業,比如生物醫藥、汽車製造等,都已經是基於大數據的行業了。他告訴記者:“這是我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廣州的創業企業。在我這幾天的觀察中,我發現廣州已經跨過了廉價生產的階段。”

據Daniel觀察,廣州的創業者不再熱衷廉價商品製造,相反他們追逐高科技,新技術,他們把從世界各地學到的東西帶回廣州,並在廣州學以致用,這樣的廣州故事需要更好地向海外講述,向世界展示廣州這一張以高新技術、精度軟件為代表的新城市名片,改變海外對廣州等於廉價商品製造的刻板印象。

對於廣州的未來的發展,Daniel不吝讚美:“世界上的創業者,有很多都來自廣州,甚至東南亞很多知名企業,也是有廣州人創立的。正因為廣州一直都是開放的,與世界對話,所以一直以來,相比中國其他地方,廣州求變的步伐一直都是更快的。”

中國與世界 交流化誤解

在全球化因移動互聯而豐富多元的今天,中國故事因與世界的共舞而更加精彩。然而,交流的加深以及利益的糾葛也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碰撞。如何以多元的視角看待紛繁的現實世界?如何客觀把握和報道中國發展的成就與挑戰,提供權威報道和優質信息,在信息碎片化時代保持公信力?如何在傳播中實現共贏?

在黃埔國際財經和智庫論壇昨天分論壇“媒體人眼中的中國與世界”上,來自國內外傳統報業集團、雜誌和網絡媒體的知名媒體人融聚廣州黃埔國際財經和智庫論壇,分享了中外媒體人眼中的中國和世界。

“黄埔论坛”热度爆表!傅莹发表精彩演讲,整个会场沸腾了~

“西方媒體希望 做好中國報道”

《財經》雜誌主編、《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主編何剛

“我接觸的西方媒體希望做好中國報道”,在大會第六場關於“媒體人眼中的中國與世界”主題論壇上, 《財經》雜誌主編、《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主編何剛談到他所看到的變化。

他首先分享了中外媒體操作的基本準則。“第一,一篇報道至少應呈現充分的證據、提供多渠道來源交叉印證,以求事實完整、準確的報道;第二,我們是否基於最常識的新聞原則,去嚴謹地報道真實而全面的中國,而不是以偏概全,通過報道放大一個方面的問題;最後一點是平衡。無論是國外媒體還是本國媒體同行,在有所傾向的同時,都需要反思是否能夠把平衡度做到最好。”

何剛表示,《財經》雜誌、《經濟學人》和道瓊斯通訊社等國外媒體有較為深入的合作。多年的從業經驗中,何剛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在世界媒體話語中的分量。“最近我與西方的傳統主流媒體在交流時瞭解到,他們都特別關注中國。報道中國時,以前覺得‘有些必要’,現在是‘非常必要’。他們會提出:我們應該怎麼報道中國?我們現在關於中國的報道中我們錯過了什麼,誤解了什麼?”

何剛認為:“現在西方對中國的報道,在新聞原則和方法做得非常漂亮。他們意識到對中國的報道存在缺失,並在努力彌補缺失,更加深入全面地瞭解中國的多元文化。”

而對中國媒體來說,何剛認為:“我們的報道更個性、更多元,相互補充,更平衡,是減少對中國誤解的一個方法。”

生活在北京 常懷好奇心

德國《商報》駐中國首席代表Frank Sieren

德國《商報》駐中國首席代表、專欄記者Frank常駐北京有20年,除了記者的身份外,他還是知名暢銷書作家。最近剛寫了一本書,作為西方人,他用一雙“洋眼”看中國,他的中國生活、工作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在北京的工作、生活,我覺得工作環境變得更加複雜,因為中國本身也變得更加多元,中國提出了更多非常有趣的問題,世界範圍內也提出更多關於中國有趣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喜歡在中國常駐的原因。在北京生活,我起得很早,很有好奇心,希望可以更多瞭解中國。”

作為德國駐華記者,Frank坦言在中國工作了這很長時間,花了一些時間認識中國,“以及西方媒體記者應該專注於中國哪些問題,報道哪些問題。對於在中國西方的記者來說,很難接受這種看法——不同的人對事件有不同的解讀。我覺得不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觀點,我們要去分析這些不同的觀點,去解釋為什麼會存在這種觀點上的差異,這是西方記者希望能夠做到的事……”

Frank說:“現在的中國能夠自主創新,以前不習慣,但是現在需要習慣這樣的事實。”

中外媒體共同 追求美好方向

“中國網民的素質確實在提升。”在大會第六場關於“媒體人眼中的中國與世界”主題論壇上,新浪網高級副總裁兼總編輯鄧慶旭從多年的親身感受提到,從社交媒體眼中看中國,這是一個顯著的變化。“這幾年來說世界的變化太快,我感覺我們的戾氣在減少。”

從中外媒體發展的趨勢來看,“我覺得與中國接觸比較多的海外媒體,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某些問題上的報道還是值得商榷。”在鄧慶旭看來,如果對中國的瞭解更加深一個層次,對中國的發展會理解得更透徹,報道會更加客觀。他提出,作為中國的新聞傳播者,要多花點心思想想,如何在國內進行良好的傳播。

鄧慶旭說:“當然,無論是中外媒體,大家都是一個身份:媒體人。作為其中的一員,他有深深的責任感。在很多事情上,所有媒體已經達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如何讓社會追求一個美好的方向,讓世界更加和平,讓世界不那麼割裂。這就是我們奮鬥目標。”

話媒體轉型 論融合之道

在媒體轉型加速推進的當下,融媒體已成為新常態。碎片化、互聯、分享、用戶生產為主要特徵的媒體4.0時代已經到來。新聞的組織流程、商業模式正在經歷解構和重構,如何實現媒體的轉型升級?如何適應全球化時代媒體全天候同步競爭的壓力?這是擺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面前的共同考驗。

來自國內外傳統報業集團、雜誌和網絡媒體的知名媒體人齊聚廣州黃埔國際財經和智庫論壇,與第六場嘉賓同臺交流,活動現場思想火花碰撞激烈,將論壇推向高潮。

“黄埔论坛”热度爆表!傅莹发表精彩演讲,整个会场沸腾了~

媒體轉型 人才第一

廣州日報社社長楊清蒲

廣州日報社長楊清蒲在黃埔國際財經媒體和智庫論壇第七場全體大會演講中強調:媒體轉型,人才是第一位的。

楊清蒲說,廣州日報雖然是一張地方報紙,但在改革開放中,它開創了許多報業先河,它是國內第一家報業集團,開創了厚報時代,廣告連續多年是國內平面媒體第一名。目前,廣州日報正積極推進媒體融合,據人民網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今年發佈,在全國黨媒中,廣州日報紙媒的影響力全國第二,黨報媒體融合傳播力排名第三;據世界品牌實驗室公佈的數據,2018年《廣州日報》的品牌價值是375億元,這一切,都為廣州日報轉型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但是,楊清蒲指出,廣州日報轉型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第一,要立足於辦精品報紙,開設精品專欄,多開展有效的品牌活動。比如說,在本次論壇上,廣州日報承辦的“廣州之夜·創新英雄會”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習近平總書記說創新是第一動力,從今年四月份開始,廣州日報在全媒體各端口開闢《廣州創新英雄》專欄,大力發掘各行各業的創新人物,迄今為止已經講述了74位創新英雄的精彩故事,在全社會有效地營造了褒揚、激勵創新的氛圍,這說明我們全媒體矩陣的影響力非常大。

第二,把評論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來做。《廣州日報》著力打造“廣言”評論品牌,更加主動專業服務黨委政府工作;不遺餘力打造《理論週刊》,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切實優化黨媒核心功能。

楊清蒲說,“融媒體矩陣的功能越來越強,速度快靠移動端,新聞第一時間在移動端發佈;深度分析,報紙會跟上。”

楊清蒲指出,《廣州日報》對國內外的重大新聞、事件、賽事都不會缺位,說好廣州故事,更是不遺餘力。比如去年的“廣州過年,花城看花”活動,我們到德國、法國去做推介。我們集團還有一份《絲路郵報》,是依託於“一帶一路”建設的廣州唯一英文報紙。今後,廣州日報還會在本地化、全國化、國際化方面繼續開拓,發揮我們應有的作用。

最後,楊清蒲強調了未來報業經營發展的三個理念:

第一,堅守。一定要彰顯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牢記新聞工作的48字職責使命,把新聞做好,把產品做好。

第二,創新。媒體融合是必由之路,我們的想法是:報紙要優化,新媒體要做強做大;考核上,紙媒和新媒體要打通。要強化“新聞+”的觀念,現在我們有一個微社區e家,已經進駐到廣州的大部分區街,覆蓋到千家萬戶。這個項目大概有三千多萬元的年營業收益,利潤大概有一千五百萬元。

第三,拓展。要致力於多元化經營,在文化、教育、健康、養老這些方面做好服務。

楊清蒲一再強調,作為報業集團,始終堅持把人才放在第一位,沒有這樣一批人才,媒體融合就不可能推進。但是面對的挑戰非常巨大,報紙的廣告盈利模式已經不復存在,必須開源,在不同的領域增加收入。

駐華記者報道越來越接近客觀和真實

環球網總經理單成彪

傳統媒體如何做好內容?這是“內容為王”不變主題之下的恆久之問。單成彪說,從眼球經濟的門戶網時代到粉絲經濟的微博、社交媒體,到現在的流量經濟,比如說今日頭條。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環球網作為傳統意義上的網絡媒體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第一,環球網首先是一個新聞網站,因此我們做精做好內容是首要任務,用更多國際化的資訊吸引海內外的受眾。第二,移動優先,環球網把編輯隊伍很大一部分投入到移動端,包括手機環球網、頭條、騰訊、抖音。第三,我們想做的是基於多語言的多元化經營和發展,比如說我們為中國政府機構和媒體、企業做了很多語言的服務,這也是環球網在中國新聞網當中的角色。”

單成彪在媒體轉型與創新論壇中,談到他對駐華媒體報道的總體印象,他說,“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媒體而異,從我自己接觸的駐華媒體記者來講,應該說越來越接近客觀、真實。”他總結說,“我認為應該是隨著中外媒體的交流,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單成彪說,“我們這幾年對廣州的關注非常多,這些創新能力的提供者,有廣州、深圳,還有中國各大城市,我們希望這種創新可以越來越好。”

“在報道中國時我們堅持了中立原則”

雅虎財經總編Andy Serwer

在黃埔國際財經和智庫論壇3日分論壇“經濟全球化:媒體轉型與創新”上,在談論外國媒體和記者如何報道中國時,雅虎財經總編Andy Serwer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我們的新聞在美國每天有大量的點擊量,有七百萬美國人都會上雅虎財經的網站點擊,此外還有很多定期的讀者來自道瓊斯、納斯達克。因此第一個原則,需要非常中立,堅持不偏不倚的報道;第二個原則,用文字、視頻等各種形式的報道,希望在每個事情上都要有兩面兼顧,如果一面倒是完全錯誤的,這個問題就沒有什麼可談的。”

Andy還提出對選題階段把關。“在選題的時候,需要綜合記者和編輯的專業意見。大家要對不同的選題進行比較,選出最重要的題目,並投入資源來進行報道。”

此外,Andy分享了雅虎財經的財務狀況,並強調在專注提供優質內容的同時仍然可以增加收入。他對傳統媒體走廣告營收的路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應該要有一個以訂閱為基礎的財務模式,不能只是把新聞免費放在網上獲得讀者,必須讓用戶主動訂閱花錢閱讀內容,這樣才能滿足通過內容營收的需求。當然廣告還會繼續存在,但是我認為應該以內容取勝,在內容上不斷增加、形成付費經濟模式。”

我們必須瞭解中國文化 需要更多年輕記者加入

眾志傳媒亞洲主席兼CEO Didier Guerin

在黃埔國際財經和智庫論壇3日分論壇“經濟全球化:媒體轉型與創新”上,眾志傳媒亞洲主席兼CEO Didier Guerin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Didier表示,中國對於時尚的報道和世界沒有什麼不同。作為商人、公司高管,他首先強調了文化的作用。他介紹,眾志傳媒推出了雜誌、網站,並在中國設有分站,在亞洲有三十多個不同的雜誌和網站。“我們需要理解所在市場的文化。東西方文化差異很大,西方主要受蘇格拉底等哲學家所影響,而中國文化主要是受孔子儒家思想所影響,這是一個本質的不同。”

Didier進一步解釋說,文化就是資本。“過去25年裡,我們公司派出企業家來中國300多次,必須要了解中國的文化,記者也是一樣。”另一方面,為減輕傳統媒體的運營成本,他表示未來需要更多年輕記者的加入。

作為時尚雜誌傳媒公司的CEO,Didier認為,如果要傳遞時尚,必須要強調錶達。“時尚雜誌必須要有很好的紙張、印刷,雜誌的設計非常精美。展示時尚,必須要精美。雖然時尚雜誌利潤不及以前,但很多人要在時尚雜誌上登廣告,營造這樣的時尚環境,我們還是能夠賺到錢,生意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