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實的太平公主是怎樣一個人?

一個人的歷史


自小深受寵愛

太平公主死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唯一的女兒。武則天一共給李治生了六個孩子,四子兩女,分別是李弘,李賢,李顯,李旦,安定思公主和太平公主,安定思公主在很小的時候就去世,有人說是武則天想上位扳倒王皇后就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女兒,這個真相不得而知。太平公主就是李治和武則天唯一的女兒了,也是最小的孩子,所以自小武則天和李治對這個小女兒格外寵愛。

八歲的時候因為自己的外祖母去世,以替外祖母祈福為由當了小道士,但是仍舊在宮裡陪伴父母,隨著太平公主慢慢長大,也到了該成婚的年紀,吐蕃使者要求李治和武則天讓太平公主出嫁吐蕃,作為父母的小棉襖,最為疼愛的小女兒,他們夫妻怎麼忍心讓女兒遠嫁呢,這次武則天和李治給太平公主修了一個道觀,太平公主又一次出家,並搬到了宮外,直到這場風波過去。

但是太平公主也到了該嫁人的年齡了,李治夫妻理所當然要給這個掌上明珠選一個才貌雙全的,門當戶對的人作為駙馬,最終二人選定了李世民的嫡女,李治的妹妹城陽公主的兒子薛紹為太平公主的駙馬。終於在公元681年,二人舉行了一場盛大非常的婚禮,婚後夫妻二人過得也算是幸福美滿,給薛紹生了幾個兒女。

丈夫被刺死,深受打擊

但是這樣的生活並沒有過得長久。幾年後唐高宗李治去世,李顯被武則天流放到了遠處,李旦當了傀儡皇帝,公元688年,李氏後代發動叛亂,薛紹的哥哥也在其中,薛紹因為哥哥的緣故受到了連坐,那個時候太平公主還身懷六甲,但是仍舊沒有放過自己的女婿,結局當然是將他弄死。我認為薛紹的死對太平公主的觸動很大,最是無情帝王家。

後武則天又將女兒嫁給了自己的侄子武攸暨。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女兒,也變成了自己最信任的武家人,也許是因為對自己殺死女婿的愧疚(應該不大可能)武則天對待女兒視如己出,常常和她談議政事,但是從不允許太平公主直接干政,後太平公主又生下了三個孩子,但是這個時候的太平公主感覺像是在向母親的那種生活傾斜,生活極盡奢靡,豢養男寵,也和母親商議政事,變為一個政治家。

開始向權利傾斜

但是她終究是李家人,公元705年,張柬之聯合李旦,李顯等李家皇室參與神龍政變,誅殺了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比武則天提前退位。在神龍政變中太平公主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李顯繼位,很多事情都和李旦和太平公主商量,太平公主開始公開參與朝政。公元710年,李顯猝死,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和妻子韋后妄圖效仿武則天,但是如果這樣李家的天下又會落入異族人手中。於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李旦繼位當上了皇帝,李隆基被立為太子。這個時候的太平公主權利幾乎達到了頂峰,朝中很多大臣都來自太平公主的門下,但是這樣無疑和貴為太子的李隆基發生衝突。

死於爭權

從此姑侄二人從盟友變為了政敵,太平公主則想方設法想讓李旦廢了李隆基這個太子,李隆基也是和太平公主水火不容,但是李旦還想要平衡二人的勢力,後乾脆自己當個太上皇,讓李隆基當皇帝,但是太平公主朝中勢力依然強大,並且還有李旦作為他的保護傘。最終李隆基又一次發動政變,以謀反罪處死了太平公主。


消失的月光


人們對太平公主的第一印象,大多可能來自《大明宮詞》。


歷史上的太平公主一生都沉浸於爭權奪利中,沒有像小說電視所描述的那麼文藝、善良。她一生有過兩次婚姻,她好男色,在歷史上聲名狼藉的程度僅次於山陰公主。



她真正的生活是非常奢華的,遠遠超出了一國公主可以享受到的榮華。她的男女僕人有1000多人,她所享受的封戶最高達到萬戶。

史學家認為太平公主的死結束了唐朝女人干政的時代。因為不能預測太平公主登上皇位會怎麼治理大唐,但知道李隆基實打實的政績。


人們就以李隆基的勝利來否定了太平,也否定了在那個時代女人干政的能力,這是非常不公平的。那個時候她在好幾次政變中取得勝利,謀略與膽識不輸於男人 ,最起碼比她那兩個皇帝哥哥強。


太平公主為何沒像武則天當女皇?


太平沒像武媚娘一樣登基成皇,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身份上的不如。

按理說,太平應該是當時大唐出生最尊貴的女人了,而她母親只是一個小族出來的。這裡的身份說得不是社會地位,而是人倫綱常。太平出生再尊貴,也只是外嫁的女兒。而武氏再不好,也是娶進來的媳婦。

在古代社會,女兒是外人,人們無法忍受一個外嫁的女兒來管孃家的事。太平少一個合乎情理的插手李家皇朝的理由。對於武則天來說,幫丈夫兒子管理朝堂,是家事,是份內事。

第二個原因是她的實力不如母親。

女皇帝在成為皇帝前當了二十幾年的皇后,數年的太后,朝堂已經牢牢掌握在她手裡了。而太平參政只有幾年,雖然權傾朝野,但根基不穩,做事也沒有母親成熟。



第三個原因是兩人對手水平不同。

武則天的對手是兩個兒子,而他們都是庸才。自己還是他們的母親,佔著名分上的優勢。

而太平的對手是李隆基。李隆基一手打造了開元盛世,是繼唐太宗後又一名垂千古的帝王。而且他合乎正統,太平不能以姑姑的身份逼迫他。

在太平死之前,她連皇帝都不能掌控,當一個攝政公主,更不用說登上皇位了。

其實,太平公主的政治才華並不遜於她的母親,在用人的方面也很有一套。可是她把她的政治才華用在了朝堂的勾心鬥角上,沒有像她的母親一樣表現在治國上。


太平公主的丈夫


太平公主有兩任丈夫,前夫是自己姑姑的兒子,第二任丈夫是母親堂兄弟的兒子,都與自己有血緣關係。



前夫叫薛紹,餓死在了獄中。自己的婆婆是父親的嫡親妹妹,也是高傲的女人,因此與強勢的武則天很不對付。所以婆媳關係只能說很客氣。

太平應該對這個丈夫很有感情,在7年的時間裡,就和他生了四個孩子。在自己最純真的少女時代遇見了翩翩少年郎,太平自然把丈夫看作心頭最愛。


後任丈夫叫武攸暨,一生都過得很富貴,也是那個朝代為數不多自然病死的人。在死之前,與公主共同生活了22年。公主在他死後一年也被賜死了。

這個男人是武則天在武氏家族中精挑細選的,他沒有什麼野心,將來不會連累太平;為人謙和,也不會阻攔太平;也被封了王爵,身份足夠配得上太平。

他的頭上被公主戴了無數綠帽,但他沒有和公主鬧翻。也許是因為懼怕武后,也許是因為自己和太平各過各,這樣的生活狀態讓他很滿意。武攸暨在死後受到了太平的牽累,登基的新皇惱怒謀反的太平,下令毀掉了武攸暨的墓。


【點關注更多有趣歷史!歡迎點贊、轉發、評論交流!】


峰子奇觀


太平公主出生在一個不太平的時代,從她出生到她去世,整個朝局都處於動盪之中。體態豐碩,”方額廣頤“,在以肥為美的唐朝,她是一個相貌端莊的女子。生於帝王家,父母都是皇帝,從小在宮廷耳濡目染,政治上頗具才幹。



童年陰影,私生活糜爛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寵愛的小女兒,然而童年的不幸卻給她的一生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她的表兄賀蘭敏之是一個貌美心壞的混蛋,不但逼奸過太子妃,連同年幼的太平公主也一併姦汙。這件事,讓太平公主蒙上終生陰影。



長大後的太平公主本該嫁到吐蕃,但是武則天心疼她,讓她先出家當過道姑。

太平公主風流放蕩的個性在謹慎謙退的武攸暨面前展露無遺,她不但公然包養男寵,還和朝廷重臣通姦。她與武則天合謀,處死了武則天的男寵薛懷義,並拉皮條,將自己的情人張宗昌,推薦給武則天。

權力慾望強烈

有其母必有其女,武則天噬權如命,太平公主也是有樣學樣。武則天時常與太平公主一起商議朝廷政事,但是不讓其外傳。在武則天執政時期,太平公主在政壇比較低調。

武則天去世後,太平公主從幕後走向前臺。在唐隆之變中,太平公主達到人生巔峰,集財富、權利、名氣於一身。一時的煊赫,沒有滿足太平公主的慾望。她依舊在朝中到處安插自己的親信,積極活動,與李隆基發生矛盾。結果李隆基先發制人,剷除太平公主黨羽。最終,太平公主被賜死家中。

曾幾何時,太平公主也想做一位賢妻良母,然而她的出身以及她的處境讓她身不由已。她是權力的追逐者,卻成了權力的犧牲品。


陳陳秋媚


按照今天的標準評判,太平公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作女”。簡直是太作了。她的一生,主要乾了兩件事情:一是搞破鞋,二是搞政變。

先說搞破鞋。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和武則天都極其寵愛的一個公主。唐高宗視她為掌上明珠,而武則天則覺得她和自己最像,最貼心。

這樣的投胎技術,簡直是人神共羨。太平公主本該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事實上,在23歲之前,太平公主的人生確實很完美。

童年時無憂無慮,16歲那年,她嫁給了姑家表哥薛紹。兩人青梅竹馬,感情甚篤。此時的太平公主,應該是幸福的。

可7年之後,薛紹因為牽扯進了一宗謀反大案,死在了牢裡。23歲的太平公主瞬間變成了小寡婦。這應該是她初次嚐到人生的苦澀。此後的太平公主,性格大變。

在武則天的逼迫下,太平公主再次下嫁,這次嫁的是武則天的侄子武攸暨。太平公主特別討厭武攸暨。從此,她正式開始了搞破鞋生涯。

太平公主包養了一大批男寵。其中,張昌宗就是她最喜歡的一個。張昌宗長得特別漂亮,人稱“蓮花六郎”。

後來,太平公主為了討好武則天,就把張昌宗送給了武則天。武則天大喜,自此離不開張昌宗、張易之兄弟。

除了男寵,太平公主還和大臣有染。比如當時的宰相崔湜、司禮丞高戩,都是太平公主的床幃之客。

除了搞破鞋,太平公主的第二大愛好就是搞政變。

宰相張柬之發動政變,誅殺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太平公主是重要的參與者之一。

武則天退位後,唐中宗李顯復位。韋皇后聯合安樂公主,毒殺李顯,立幼子李重茂為帝,打算重走武則天之路。

結果,太平公主聯合侄子李隆基發動政變,幹掉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廢掉了李重茂,讓唐睿宗李旦復了位。李旦是太平公主的親哥哥,是李隆基的親爹。

李隆基登基後,太平公主再次發動政變,打算推翻自己的侄子,自己當女皇。可她不是李隆基的對手,被李隆基打敗了,賜以自盡。

李隆基是誰呢?就是唐玄宗。他有個馳名中外的愛妃,叫楊貴妃。


趣談秘史


太平公主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


先天二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太平公主死後,唐玄宗的政權宣告穩定,開啟了開元之治。也結束了從玄武門之變九十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

皇族幼女,命運多磨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尚無確切說法,根據她第一次結婚的時間和他哥哥李旦出生的時間推定,她可能生於麟德二年前後,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後一名子女。

太平公主五、六歲時,常常往來於祖母榮國夫人家,她隨行的宮女遭表兄賀蘭敏之逼奸。此事引起武則天大怒,加上此前賀蘭敏之曾姦汙未定的未來太子妃,武則天最終決定撤銷賀蘭敏之武家繼承人的身份,流放並在中途殺死了賀蘭敏之。



太平公主八歲時,以替已經去世的外祖母榮國夫人楊氏祈福為名,出家為道士,道號太平。雖然名義上出家,其實還在宮中居住。直到吐蕃派使者求婚太平公主,武則天不想讓她嫁到遠方,又不好直接拒絕,便修建太平觀,讓太平公主居住。對吐蕃使者說公主已經出家,來避免和親。

下嫁薛紹,夫喪寡居

過了很多年,有一次太平公主穿上武官的衣服在唐高宗和武則天面前跳舞。唐高宗和武則天都笑著問她:“你又做不了武官,為何要這樣?”太平公主回答說:“將它賜給駙馬可以嗎?”唐高宗知道太平公主的意思,於是為她挑選駙馬。



開耀元年,太平公主十六歲時,下嫁唐高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婚禮在長安附近的萬年縣館舉行,場面非常豪華,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樹木,為了讓寬大的婚車通過甚至拆除了縣館的圍牆。 武則天對女兒非常寵愛,她認為薛紹的嫂嫂蕭氏身份不夠高貴,想逼迫薛紹的哥哥休妻。有人以蕭氏出身蘭陵蕭氏,並非寒門相勸說,才讓武則天放棄這個打算。薛紹的兄長也因為太平公主來頭太大,而怕惹來禍事。不過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間,安分守己,並未有不軌事件傳出。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結束於688年,因為薛紹的哥哥參與謀反牽連到他,薛紹被杖責一百餓死獄中。當時太平公主最小的兒子才剛滿月。事後,武則天為了安慰女兒,打破唐朝公主食封不過三百五十五戶的慣例,將她的封戶破例加到一千兩百戶。

武李聯姻,母后之謀

不久,武則天曾打算將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給武承嗣,因為武承嗣生病作罷。載初元年,太平公主改嫁於武攸暨。武則天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處死了武攸暨的妻子。這次婚姻被認為是武則天為了保護太平公主而採取的手段,太平公主婚後兩個月,武則天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為成了武家的兒媳,而避免了危險。



武攸暨性格謹慎謙讓,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間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並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武則天。

太平公主喜權勢,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的長相、性格都像自己,常和她商議朝廷大事,但武則天生前從不讓太平公主將她參與政事的事情外洩。太平公主畏懼母親,因此行事比較收斂,對外只大肆裝修府邸,購買別業。武則天時期,太平公主在政治上的建樹,只有因為自衛而剷除來俊臣勢力這一件。

李唐正位,鎮國有功

武週末年,武李兩家矛盾尖銳化,武則天召回廬陵王李顯,立他為繼承人,並通過一系列聯姻想想將武李兩家聯繫起來,以圖能消弭未來的政治鬥爭。同時她也開始讓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以及她的兩個男寵張昌宗、張易之掌握權力。太平公主本人雖然是武家兒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擁護者。


張昌宗、張易之二人用手中的權柄,大肆排除異己,但同時也得罪了武李兩家,特別是他們誣告魏元忠與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禮丞高戩,導致二人被武則天下獄,太平公主因此與其勢不兩立。

神龍元年,李家的擁護者,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二張,逼武則天將皇位讓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由於參與誅殺二張兄弟有功,受封為鎮國太平公主。

誅殺韋后,權傾朝野

李顯復位之後,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前臺,積極參與政治,她受到李顯的尊重。中宗時期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亂權,唯獨害怕太平公主多謀善斷。

景龍元年七月,太子李重俊謀反。安樂公主與宗楚客想趁機陷害太平公主與相王李旦兄妹,誣告他們與太子同謀,因主審官御史中丞蕭至忠對李顯流淚進諫:“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忍一弟一妹,而讓人羅織罪名殘害嗎!”太平公主與李旦得以倖免於難,但太平公主與安樂公主的敵對已明顯白熱化。


景龍四年六月,李顯被韋皇后與安樂公主毒死,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試圖在韋皇后和皇族之間謀取平衡,但宗楚客與韋皇后黨羽商議,改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架空李旦,打破這一平衡。

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簡與劉幽求一起參與了李隆基等誅殺韋后的行動,清除了韋后黨羽,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復位,是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功被晉封為萬戶,為唐朝公主權勢之頂峰。

姑侄鬥智,針鋒相對

太平公主屢立大功後,權勢地位更加顯赫重要,李旦經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針。太平公主每次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談上一段時間,有時沒去上朝李旦派宰相到她家中徵求意見。每當宰相們奏報事情的時候,李旦就詢問這件事情和太平公主商量過了嗎?接下來還要問和三郎李隆基商量過嗎?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後,李旦才會對宰相們的意見表示同意。

凡是太平公主想幹的事,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升遷或降免,全在太平公主一句話。其餘經過她的舉薦而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士人更是不可勝舉。由於太平公主的權勢甚至超過了皇帝,所以對她趨炎附勢的人越來越多。

太平公主認為太子李隆基還很年輕,因而起初並未把太子放在心上。不久之後又因為懼怕太子英明威武,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做太子,以便於自己能長期保住現有的權勢地位。

太平公主屢次散佈流言聲稱:“太子並非皇帝的嫡長子,因此不應當被立為太子。” 景雲元年,李旦下詔書警告天下臣民,以平息各種流言蜚語。太平公主還常常派人監視李隆基的所作所為,細微之事也要報告給李旦。此外太平公主還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很多耳目,李隆基心裡感到十分不安。



宰相宋璟和姚元之秘密向李旦進言,建議將對李隆基為東宮太子造成威脅的太平公主及其他幾個王外派,以穩固東宮的地位。李旦並不同意他們對太平公主下手,但是下令:“今後諸王駙馬一律不得統領禁軍,現在任職的人就必須改任其他官職。太平公主知道之後勃然大怒,因此責備李隆基,李隆基感到害怕,便向李旦建議將兩人貶為刺史外放,他們的建議也不了了之。

太平落幕,開元盛世

延和元年,李旦退位為太上皇,將皇位傳給李隆基,李隆基正式登基成為天子。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矛盾越發尖銳,但是朝中七位宰相中有五位出自太平公主門下,文臣武將中有一半以上依附於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黨羽遍佈朝野宮廷內外,同時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也定下計策,準備對李隆基下手,形勢已萬分危急。

李隆基聽從了部下建議,控制住左右羽林軍和左右萬騎軍,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了以竇懷貞為首的太平公主黨羽。


太平公主逃入山寺,直到事發三天以後才出來,被李隆基下詔賜死於她自己家裡。他的兒子以及黨羽被處死的達數十人,太平公主家被查抄,她家裡的財產可以和國庫相媲美。李隆基開創了唐代的又一生盛世,史稱為“開元盛世”。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電視劇中太平公主那麼漂亮、聰慧、淡定,一身正氣,權傾朝野,處處維護李唐利益,很討人喜歡,但不能把戲說的藝術形象當作歷史人物,正史上太平公主可是個心狠手辣的野心家。

太平公主本名李令月,她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極受父母兄長和武則天的寵愛。

婚姻不幸

太平公主16歲時,下嫁唐高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婚禮場面非常奢華,為了讓寬大的婚車通過竟拆除了圍牆,車水馬龍,鼓樂喧天,照明的火把都將沿途的樹木烤焦了,十足的皇家氣派。

太平公主並不是如電視所說與有妻室兒女的薛紹一見鍾情,後又親手舉劍刺殺他。事實上是因為薛紹的哥哥參與謀反牽連到她,薛紹被杖責一百後餓死獄中。事後,武則天為安慰女兒,太平公主被破例加封到1200戶(慣例355戶)。

荒淫無度

太平公主的二婚是下嫁武攸暨(電視劇叫武攸嗣)以後,生活變得極度靡爛,荒淫無度,荒淫無恥。因為武攸暨性格謹慎謙讓,太平公主就大肆包養男寵,還與朝臣通姦,並將自己的男寵“蓮花六郎”張昌宗,進獻給自己的母親武則天。

權力巔峰

705年(神龍元年),李唐的擁護者、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逼武則天讓皇位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參與誅殺二張有功,受封為鎮國太平公主。

710年(景龍四年),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簡與劉幽求參加了李隆基誅殺韋后的行動,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復位,太平公主又因功勞大大的被封為萬戶侯,其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簡等三人受封為王。太平公主的田產園林遍佈長安城郊外,為她運送珍寶器物的人絡繹不絕,太平公主登上唐朝公主權勢之頂峰。

野心膨脹

後來太平公主野心的日益膨脹,她的親信嫡系遍佈朝野,三番五次想謀害李隆基。她咄咄逼宮,讓欽天監的人彙報李旦,天上出了彗星,帝座不穩,而李隆基又迫不及待想當天子。太平公主想借李旦之手殺掉李隆基,而李隆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了以竇懷貞為首的太平公主黨羽。

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天以後才出來,被李隆基下詔賜死,太平公主結束了叱吒風雲的一生;他的兒子以及黨羽數十人亦被處死的;他的家被抄,她的財產可與國庫等量齊觀。

蔡東藩的評價

清朝末民國初的歷史大家蔡東藩,曾對太平公主作過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價,還流露出一番感慨和些許婉惜,曰:“公主為天子元妹,宰相多出門庭,六軍供其指揮,似亦可以止矣,而必猜忌玄宗,陰謀廢立者何哉?婦女不必有才,尤不可使有功,才高功大,則往往藐視一切,一意橫行,況有母后武氏之作為先導,亦安肯低首下心,不自求勝耶?卒之天授玄宗,心勞日拙,欲藉口於星變,而反迫成睿宗之內禪,欲定期以起事;而又促成玄宗之討逆,身名兩敗,不獲考終,嗟何及哉?”

[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掉相關部分]


天寧閣


正史上真正的太平公主是怎麼樣的人?她是一個失敗的人。

一、 她是婚姻失敗的人。

如果說太平公主曾經有過幸福的婚姻,那就是下嫁唐高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

因為武則天對這個公主非常寵愛,婚禮場面非常豪華,據說當時為了讓寬大的婚車通過,甚至不得不拆除圍牆。

第一次婚姻,這個太平公主芳齡16歲,那時的她對於婚姻還是很憧憬的,生活中也安分守己,並沒有不軌事件傳出。

可惜好景不長,正當太平公主懷著她和薛紹第四個孩子時,薛紹因為一場政治事件被牽連,活活餓死在獄中。

雖然事後武則天給太平公主大量的賞賜,但是在太平公主心中也留下了陰影。

太平公主的第二次婚姻,改嫁予武攸暨。

而這場婚姻是武則天為了保護這位公主而特意安排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太平公主結婚的兩個月後武則天正式登基為帝,而這時太平公主可是地地道道的武家兒媳,從而躲避了禍端。

不過,這第二任駙馬武攸暨性格謹慎謙退,並不是太平公主喜歡類型。自此之後,太平公主便開始大肆包養男寵,開始了她自己的糜爛的生活。

二、 她是政治上的失敗者。

太平公主身上流淌著,如武則天一樣不安份的血液,她一生喜權,最終卻並沒有如她母親一般登上權力巔峰,不得不說她在政治上也是一位失敗者。

太平公主註定無法超越她的母親,其原因有三點:

首先, 太平公主的地位不如武則天。

說到這裡您是不是有異議,太平公主可是天下最尊貴的公主,地位顯赫。而武則天只是由一個才人一步步爬上了最高位置。

但是正因為一個是女兒一個是兒媳,反而註定了她的地位。因為在男權社會,對於女兒永遠是“女生外嚮”,女兒在孃家只是客人,而兒媳卻是家裡的主人。

母親可以替兒子管家,但是卻沒有女兒為父親、哥哥持家的道理。

所以,太平公主雖然出身高貴,但是也因為她的公主出身,註定沒有辦法登上那個高位。

其次,她的政治地位不如武則天。雖然說這太平公主從小就在權力中心點耳濡目染,但是她所能控制的官員還是很有限的。

她所能接觸到的也只是一些高階層的官員,但是缺乏最根本的社會基礎。

所以當李隆基發動政變,先消滅追隨她的一干宰相、將軍後,她就徹底沒有反手之力。

但是武則天則不同,在她當皇帝時已經當了28年的皇后和5年的太后,她一直在朝中扶持自己的勢力,從中央到地方,從朝堂到軍隊,無不安插大量自己的手下。

她在長期參政期間,用人得法,有了一定的威信,人們也習慣了她的統治。一個權力之浮於表面,隨著將她的核心力量被消滅後,便再無還手之力了。

一個是在朝堂上沉澱多年,猶如樹根般勢力遍佈各方,因而結果可想而知。

再次,太平公主的對手比武則天對手強。

當時武則天的對手是她的兩個兒子。因為中國人是講求孝道的,所以武則天在這場抗衡中有很大的優勢。

換而言之,武則天在傳統的理念上,對兩個兒子有絕對的權威。而且,武則天的兩個兒子,從整個歷史上來看,都屬於庸才。

長袖善舞的武則天,就好比是田忌賽馬中的優等馬,而她兩個兒子就好比劣等馬,這天差地別就很容易分出來了。

但太平公主的對手是他的親侄子,侄子也應該對姑姑孝順,但比起父母的孝道要差距很大。

而且李隆基卻是四海難得的英主,能力遠勝於父親和伯父,對於能力不及母親的太平公主,去對付能力遠超她的李隆基,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太平公主縱有政治野心,但其結果也只是一個政治上的失敗者。

婚姻上是個失敗者,政治上也是一事無成。

心比天高,喜弄權勢,無奈的也是生於皇室家庭,最後被賜死,留下充滿非議的一生留與後人評說,悲哉!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太平公主是唐朝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她是一個夢想當皇帝的人,學自己的母親一樣。從小就倍受寵愛,是一個“幾乎擁有天下的公主”,她不但繼承了母親武則天的強勢和聰慧的性格,而且還對權力十分迷戀,是一個權利慾望十分強烈的一個人;當然在生活上也是糜爛不堪,養男寵,與其他人偷情是常有的事。

一:經歷兩次婚姻的女人

太平公主第一次婚姻是嫁給了薛紹,當時的婚禮場面極其壯觀,而太平公主對此次婚姻也是很滿意的,一直安分守己,一是因為薛紹本就英俊帥氣,太平公主很滿意,兩人婚後也生下四個孩子;二是因為此時他的父親和婆婆可能看的比較嚴。

第二次婚姻是嫁給了武攸暨,武則天的侄兒,據說長得醜矮,太平公主是極其不滿意,但是武則天為了保護她只能這樣做了,即使知道她在外面養男寵也不管,這段期間,太平公主包養了很多男寵,還與朝臣通姦,還把張昌宗獻給了武則天。

二:對朝政極其感興趣的女人

太平公主有一次還穿武官的服飾在父母面前跳舞,從另一方面能看出來她還是很迷戀權力的,武則天自己也知道,說自己女人像自己,所以經常和這個小女兒一起商議政事,但是商議完之後從來不讓她在外面說,這為太平公主以後權傾朝野做了鋪墊。

李顯復位後,太平公主走到幕前,積極參與政事,後又因擁立相王李旦復位有功,受封萬戶,到達了人生的巔峰,此時李旦也就是唐睿宗,無論何事都要與太平公主商議,她不同意的事情就不行,任何事情只要她點頭,睿宗馬上就會下令施行。

三:權力不保被賜死

太平公主一開始萬萬沒想到李隆基竟然如此英明神武、有沉浮,怕自己的地位在他登基後不保,所以想擁立軟弱的皇子來當作太子,但是唐睿宗李旦並沒有聽他們的讒言,而是極力將帝位傳給有德才之人,傳給李隆基之後,自己退位太上皇。

李隆基登基後發現朝中大部分勢力都在太平公主手下,而兩個人的矛盾日益加深,最後太平公主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李隆基賜死,政權得到集中,開啟了開元之治,又一次的唐朝盛世。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評論、點贊】


羽評郡主


太平公主李氏是唐高宗李治與武皇后最小的女兒。她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兩個哥哥分別是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母親則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則天皇帝”,就連侄子李隆基也是締造“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太平公主自幼飽受父母和兄長的寵愛,因而養成了驕橫跋扈的性格。同時,由於她深受母親武則天的影響,行事和作風都與武則天相似,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太平”是她出家時所取的道號,原因是她為逃避吐蕃與唐朝的聯姻而出過家,因此世稱為“太平公主”。話雖如此,不過她的一生並不太平。在681年,才16歲的太平公主嫁給了薛紹。婚後的兩人原本幸福美滿,羨煞旁人。不過在公元688年,薛紹因為受到兄弟薛顗謀反事件的牽連,被武則天囚禁起來活活餓死。當時的太平公主雖已有身孕,但仍然不能阻止母親。不久後,武則天將寡居的她嫁給親堂侄武攸暨。武攸暨的性格比較懦弱,不受太平公主的喜愛。也許是受第一次婚姻的打擊,太平公主在婚內與許多男性公然廝混,私生活變得不檢點。武攸暨不敢得罪武則天,對於這些事情只是裝作不聞不理。


武則天稱帝時期,太平公主就曾以宗室的身份與母親議政,甚至參政決策。武則天雖然十分欣賞女兒的能力與才幹,但也看到了她的野心。武週末年,以太平公主為首的李唐宗室力量和武家的利益衝突爆發,一場政變已不可避免。

公元705年,太平公主聯合李唐的舊臣張柬之、桓彥範等人發動兵變,擁立廬陵王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史稱“神龍政變”。通過這件事,太平公主因功受封鎮國太平公主,朝廷給的封邑高達五千戶之多。短短數年之後,昏庸懦弱的唐中宗李顯竟然被韋皇后與安樂公主聯手給毒死了。太平公主與兄長李旦的兒子李隆基合謀起兵,立即誅殺了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事後,李旦被太平公主擁立登基為帝,是為唐睿宗。


此後,太平公主的封邑增加到萬戶之多,三個兒子都被封為王,顯赫一時。不過,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並不滿足於此,她在朝中積極培植黨羽,圖謀不軌。當時,朝內七位宰相有五位是太平公主的心腹。除了姚崇、宋璟等人外,多數朝臣都依附於太平公主。

延和元年,怯弱的唐睿宗因不願捲入太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政治鬥爭中,主動讓位給李隆基,這就是唐玄宗。唐玄宗認為姑母太平公主想要效仿祖母武則天稱帝的行徑,因此與親信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先發制人,控制了宮內的左、右羽林將軍,將勾結太平公主的朝臣誅殺殆盡,血流成河。太平公主畢竟還是女流,魄力又遠不及母親武則天,因受到此事驚嚇,倉皇逃入南山佛寺中。直到三日後,她才憔悴地返回府內,旋即被唐玄宗賞賜自盡,爵位與封地都被廢除。


古風吹落梨花捲


太平公主在歷史上稱得上是個赫赫有名的人物。不僅僅因為她是武則天的女兒,還有她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這個女人的一生可謂是非常的‘不太平’。和她的名字恰恰相反。



  • 太平公主這個稱呼怎麼來的?

據說唐太宗死後,長安連續乾旱五年,莊家顆粒無收,民不聊生。

這一天,太平公主出生了。而滴雨未下的天空下起了大雨。

唐高宗認為這個女兒給天下帶來了太平,故賜名“太平公主”。

  • 太平公主不幸的童年

那一年太平公主才8歲,她那劣跡斑斑的表哥賀蘭敏之把魔爪伸向了她。

雖然後來,武則天一怒之下,將賀蘭敏之發配雷州,並在路上將他賜死。但是留在太平公主心中的陰影永遠無法磨滅。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但是這件事情對太平公主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可以說是以後太平公主那放蕩不羈的生活的導火索。

  • 太平公主的婚姻

第一次婚姻是在她十四五歲左右,駙馬是一個叫薛紹的人。這個薛紹可是她姑姑城陽公主的兒子,長的風度翩翩,一表人才,太平公主幾乎是一見鍾情。

這段婚姻是她自己選的,非常的滿意,也很幸福,生下兩男兩女。

可是這段幸福的婚姻只持續了7年。



第二次婚姻是武則天賜婚堂侄武攸暨,這次婚姻幾乎是武則天一廂情願,不管是太平公主,還是武攸暨都不滿意。

太平公主開始放肆,老實人武攸暨選擇沉默。

  • 太平公主的糜爛不堪的生活

太平公主再也沒有耐心做她的賢妻良母,開始爆發她那隱藏多年的野性。

不僅大肆包養男寵,還和朝臣通姦,眼裡幾乎把丈夫武攸暨看做空氣。

還有更加不堪的是,她和武則天為了同一個男寵張昌宗,竟然經常三人同時做著苟且之事。



  • 太平公主登上政治舞臺

正是太平公主越來越無法滿足,她把魔爪伸向那些朝臣。

太平公主的頭腦繼承了武則天的精明和老練,她利用那些和她有過關係的朝臣發動一次政變。

張宗昌兄弟由於受武則天的寵愛,恃寵而驕,越來越不把王公大臣放在眼裡。

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與太平公主合謀政變,聯合右羽林衛大將軍起兵誅殺兩人。

可是事情要是就這麼結束就完美了 ,想不到宰相卻順便把武則天都趕下了臺。之後太平公主竟然學起了母親,想要聽政。

第二次政變,是想要廢掉李隆基,不料被抓後賜死。

可以說,荒淫無度害死了她母親武則天,也害死了她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