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業憑藉方法論只能做出年度爛片?細數阿里影業犯的錯!

國慶黃金週已經過去半月有餘,今年的黃金週電影市場看起來略微有點冷淡了,截止目前為止,張藝謀的《影》和《李茶的姑媽》取得了6億多的票房,周潤發和郭富城領銜,“後發制人”的《無雙》拿下了超過10億的票房。

除了這幾部爆款大片之外,江小編對這一部《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產生了關注。

阿里影業憑藉方法論只能做出年度爛片?細數阿里影業犯的錯!

這部影片可以大有來頭啊,這是一個起源於熱門電腦遊戲的大IP,在遊戲圈火了以後有了同名小說,之後更是開發出了手遊,拍出了電視劇,阿里影業更是耗重資拿下這個IP來拍電影。

推廣方面對於一向都很懂得製造話題的阿里來講更不在話下,線下推廣時候話題不斷,主演王力宏在武漢推廣影片活動時候吃熱乾麵都被送上熱搜。其他幾位主演宋茜、高以翔、張智霖、柳巖也是自帶流量;配合這個陣容還請來了好萊塢導演及特效團隊。

阿里影業憑藉方法論只能做出年度爛片?細數阿里影業犯的錯!

如此豪華的陣容之下,這部影片卻在觀眾這裡遇冷,上映場次少、時間短、觀眾少,整個數據都沒法看,經過十一黃金週才拿到1400萬的票房,《古劍奇譚》遭遇的已經不是能否盈利的問題,是虧損到底會有多少的問題。

阿里影業憑藉方法論只能做出年度爛片?細數阿里影業犯的錯!

另一個讓製片方頭疼的問題恐怕就是口碑了,相對來說觀影人群的規模已經比較小了,基本鎖定到了之前遊戲粉、電視劇粉上面;結果觀影過後連他們都失望了,豆瓣最新評分僅僅4.4,超過65%的人給了1星2星,網友們的吐槽聲一浪接一浪;

有網友稱《古劍奇譚》一片是今年年度爛片!

甚至有觀眾直接吐槽,“以後帶有阿里影業的片就不用再看了”。

阿里影業憑藉方法論只能做出年度爛片?細數阿里影業犯的錯!

仔細翻看最近幾年阿里影業主導運作的代表項目,《擺渡人》、《阿修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一系列影片都是同樣的命運。

比如這部2016年的《擺渡人》請了王家衛出馬,梁朝偉、金城武、陳奕迅、楊穎、杜鵑,一批大名鼎鼎的明星加盟,結果卻是豆瓣評分4.0,可以說慘不忍睹了。

阿里影業憑藉方法論只能做出年度爛片?細數阿里影業犯的錯!

而後一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拿出了阿里影業重金買下的大IP,請到了流量明星楊洋、劉亦菲,再次遭遇情景,豆瓣評分僅有3.9,無法直視。

阿里影業憑藉方法論只能做出年度爛片?細數阿里影業犯的錯!

今年國慶的《古劍奇譚》採用同樣的方式,好萊塢大導演、大IP、多個流量明星,三方加在一起卻複製了前兩年的失敗,僅有1400萬票房,還成為了“年度爛片”。

這時候就讓人想起阿里影業著名的“爆款方法論”,“用互聯網的方式做電影”連續幾年都沒有走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好像並沒有能幫助生產出觀眾們喜愛的影片;“IP+明星+流量”的模式也並沒有得到觀眾的認可,甚至今年的《阿修羅》和《古劍奇譚》都沒能讓足夠多的觀眾們去影院觀影。

阿里影業憑藉方法論只能做出年度爛片?細數阿里影業犯的錯!

那麼通過“爆款方法論”做出來的《古劍奇譚》究竟犯了哪些失誤呢?

首先,這次為了特效啟動的好萊塢團隊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好萊塢團隊在特效方面確實是技高一籌,可“古劍”本身是一個很東方的故事,這種中西合璧放到電影中就略微的有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比如“國師”張藝謀的《長城》,熟悉的中西合璧,沒有辦法打動中國觀眾,也沒能打動西方評審。這次《古劍奇譚》,不少人覺得特效部分很贊,但總有點怪怪的,也許就是好萊塢團隊對中國傳統文化理解不夠深入的問題了。

其次,“流量明星”們的影片號召力如何?王力宏在演唱會方面可以說不虛任何歌手,可是在票房號召力方面本身就是略差,之前參演的《無向西東》、《西虹市首富》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主要號召力並不在王力宏身上。而有網友直接指出,宋茜彷彿就是“票房毒藥”,參演影片很難有高票房。

再次,時間點的選擇,黃金週本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各路大片滿滿的都排在這裡,敢在這個時段來應戰的絕對不是等閒之輩,比如張藝謀在拿出《影》的同時也展現出了直接爭奪票房冠軍的氣勢。再比如名氣響噹噹的賈樟柯,新片《江湖兒女》也只能避開黃金週提前上映。再比如眾人好評的《藥神》更是放到了暑期上映。反倒是相比之下平淡無奇的《古劍奇譚》自信心爆棚,硬生生的擠在黃金週搶流量,結果成了其他幾部大片的“陪襯”,看著別人成為“爆款”。如果《古劍奇譚》能夠正視自己,錯開這個高峰期,相信一定不會是現在這麼一點的票房。

除此之外,近些年來,觀眾的審美程度逐年上升,對影片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單純的通過IP、流量來引導用戶觀影的方法近乎失效,人們不止看重好導演、好演員、好劇本,好的口碑可以讓人們去進行“二刷”、“三刷”,反之,口碑差就會影響到觀影人群,進而影響到院線排片。阿里影業不應該再套用過去的方法論,應該從細節方面入手,對影片質量進行把持,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阿里影業憑藉方法論只能做出年度爛片?細數阿里影業犯的錯!

最後,我們比較欣喜的看到了阿里影業也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開始通過其他途徑尋找新的突破口;比如通過聯席的方式運作影片,自己負責相對熟悉的一部分,阿里參與的《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無雙》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阿里也算是間接的拿到了“爆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