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存條也有假的?!真相了

其實,任何的標準很多時候都是大家的共同的說法,在眼神示意之後達成的一致結果。所以有時有一部分比較爭議性的詞彙,總可能會有人爭吵。不過詞彙的爭吵不是關鍵,更關鍵的是其背後所帶之的物品的相關信息(或者說知識)。

而今天要說的,就是當下內存高漲之後,有些人可能混淆的內存定義。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我對這個詞彙的理解。也許會有部分人對同樣的詞彙有不同的解釋,但是隻要是背後所帶之的意思一樣,那都是正確的說法,只不過看的方向不一樣。

寨條的由來

其實早期內存條,只有真條與假條的差別。我想這個大家就很好理解了。所謂真的,就是有序列碼,有等級,從正規零售商購買的內存條,這些叫真條。而假條就更好理解了。一切不是正規銷售的內存條,都快有歸類為假條。因為內存這種東西,不僅僅是一個東西,他有顆粒,他有PCB板等等東西。

而隨著科技的進步,逐漸有一些個人或者組織,具備了“組裝”(或者用封裝更學術吧)內存的能力。而這些內存的顆粒,大部分都是正規的內存條查下來或者報廢下來的。而PCB同樣也是這樣。這些內存條都有非常正規的序列號,都是“正品”。唯一不同的是這些內存並不是原來的廠商封裝的。而這也就促成了寨條(山寨內存條)的說法。

內存條也有假的?!真相了

把寨條發揚光大的,毫無疑問就是AMD專用條了。對於AMD專用條的由來,一直充滿了爭議,所以我就不去多探究了。AMD專用條使用非常穩定,並沒有所謂的藍屏問題發生。所以就此,寨條的發展就開始了。

寨條的發展

內存的漲跌,總是會促使某些人去尋找這之間的謀生點來獲利。寨條早期的生存,靠的就是AMD專用條。相比於其他全兼容條(既AMD,Intel均可以使用,包括正條以及假條),AMD專用條價格低廉,同時還能保證穩定性,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寨條的形象。但是隨著寨條的發展,他們逐漸跳出了原來限制,出現了不少具備全兼容的寨條,雖然此時我們更應該稱呼他們是假條而不是寨條。但很明顯,寨條已經把假條的地位給吃掉了。

寨條的表現形式

早期的寨條,都是依附在大牌子的內存條下。好比以前的寨條金士頓,寨條金士頓,寨條金士頓。當年的猖狂程度已經達到了金士頓官方都無法準確的判斷內存條是不是寨條。而如今的鎂光寨條,等等內存條,都是如此表現形式。

內存條也有假的?!真相了

內存條也有假的?!真相了

​ 但如今隨著寨條的發展,寨條逐漸發揚光大,有不少做寨條起身的內存條,甚至都開始立牌戶,起了品牌。至於是誰,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瞭。

寨條的現代化的解釋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寨條也逐漸開始脫離本身的定義。以往的寨條,其顆粒都是拆機。也就是說,其本身的由來還是正規的顆粒。只不過取決於製作者的製作水平,由此決定其穩定性與性能。而很明顯,華強北等“世界級大工廠”確實具備了穩定使用的基本水平,但是性能很明顯還是因為封裝的能力受到了小幅打折。

而如今的寨條,因為顆粒的供應不足,廠商逐漸開始採用一些成本更低的報廢顆粒,工廠無效的顆粒,來充當可以使用的內存顆粒。很明顯,此時的不定因素就變成了兩個——本身顆粒的質量,封裝的能力(或者說我們更應該叫這些寨條叫假條更靠譜,但由於假條的概念已經逐漸淡化了,所以還是被命名為了寨條)。而這種正規顆粒與報廢顆粒的混用,也導致了消費者難以分辨。懂得人也許可以通過查閱顆粒分析真假。不懂得人就雙手合十祈禱吧。

而部分內存條為了掩蓋報廢顆粒(大部分大廠的報廢顆粒都有非常嚴格的標誌物規範)的真相,常常會重新打磨顆粒,以此混淆消費者。但是大部分情況下,通過使用一些軟件(如AIDA64,Thaiphoon,CPU-Z等)都可以稍微輔助判斷顆粒狀態。

寨條是否可以使用

對於寨條,大家最關心的無非是可否使用了。但其實道理我也在某期裡面解釋過了。

寨條不是正條,既使用正規的顆粒,即使是Spectek,因為Spectek雖然是一個回收近乎報廢顆粒的廠商二次利用,但是它屬於合法存在的顆粒銷售廠,消費者只要能夠通過非常方面的字樣知道使用的顆粒是Spectek降級顆粒,就不構成欺詐或者寨的條件,有正規的售後,所以寨條沒有合格的顆粒使用法則,他們做的知識把顆粒做成內存,然後銷售,僅此而已。所以對於玩家而言,寨條的可怕之處就在於不可控性。當然對於內存使用不僅僅看內存本身,還有內存控制器的兼容問題。不少老一代的內存控制器都有完善的兼容能力,所以對於老一輩的平臺,可以稍微考慮寨條的選擇。但是對於新平臺,特別是主力機,不建議使用寨條。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提到垃圾佬之類的“無畏風格”,這個就取決於個人的理解。因為在我的理解裡,總需要有一部絕對穩定的電腦用於所有緊急事故或日常使用。所以寨條不適合這個環境。

寨條的生存區間

1.研究

你想研究某些平臺,或者是對部分其他性能的研究。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內存也可能會成為任何測試的影響參數,所以一定要看研究什麼,再決定可以考慮寨條。

2.老電腦升級

參考上一節內容。

3.二三奶機

參考上一節內容。

4.達不到標稱頻率的工作環境

這個做法有點像是退一步的策略。降低工作頻率是一種相對被動的自我保護機制。因為對於不可控的實物,故意降低其工作負載,在某種情況下,也許會有提升作用。好比如果此時你的CPU僅支持2133,那麼使用一根2400,甚至2666,是某種規避風險的選擇方法。

最後再說一句,以前你說十銓是寨條,我不會去爭吵,但今天的十銓,還不是寨條,是正條。

十銓非寨,再問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