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幼兒園這種「被愛遺忘的角落」,如何「自強」起來?

农村幼儿园这种“被爱遗忘的角落”,如何“自强”起来?

一位幼兒園老師在班級裡為小朋友講故事(圖文無關)。(新華社記者 李博/圖)

當下,很多農村幼兒園是當地小學附設的學前班,由當地小學統一管理,學校領導往往只注重小學的辦學效益,對幼兒園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幼兒園成了“被愛遺忘的角落”。

幼兒園的教師大都是從小學“淘汰”下來的“問題教師”,要麼專業素質偏低,教學質量較差;要麼年齡偏大,身體不好。偶爾調進一個專業教師,學校只要發現該師素質不錯,有發展潛力,隨時“提拔”到小學任教。

如果學校出現校舍緊張或師資短缺的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幼兒的大、中、小班合到一起,犧牲幼兒園教育的利益,用節省下來的教室或師資來解決學校的燃眉之急。

幼兒園收上來的保教費,本來應該大部分用來改善辦園條件的,可很多學校都拿去補充小學的辦學經費。幼兒園基本的設施、活動空間、玩具教具保障不了,園舍環境也多年得不到改善。幼兒園成了為小學創收的“三產”機構。

學校領導把絕大部分精力用在小學的管理上,園本教研、園本培訓幾乎沒有。那些從小學調過來的老教師,雖不專業,也得不到應有的培訓。偶有國培計劃,由於園裡教師“一個蘿蔔一個坑”,如果不是趕在假期,也很難派出去學習。很多學校對幼兒園沒有別的要求,只求別出現安全事故。

幼兒園本以遊戲為主要活動。可教師們不具備基本的專業素質,又缺乏培訓與專業引領,加之普遍年齡過大,很難帶領孩子開展起豐富而有趣的活動。幼兒園教育基本就是小學化。幼兒每天的活動變成了認字、學拼音、算算術。更有甚者,有的小學還鼓勵幼兒教師這樣教,美其名曰:為了做好幼小銜接。有的幼兒園每年暑期還舉行幼兒畢業考試。幼兒有了個結業成績,一是迎合了家長的心理,給家長有個交待;二是摸清幼兒知識學習的底子,為一年級任課老師將來“因材施教”提供依據。

總之,學校的人力、物力、財力均向小學傾斜,幼兒園幾乎成了“後孃養的”,辦園設施落後,辦園宗旨偏離,辦園水平低下,嚴重影響了幼兒的健康成長。

要想改變這種現狀,一是改變學校領導的教育觀念,提高他們對幼兒園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促使學校建立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均衡發展的管理機制;二是幼兒園“自強自立”,獨立辦園。

實施第一種舉措,可能效果不大。就是學校領導教育觀念有所轉變,但由於學校資金有限,領導職數少,而且又不專業,做到兩頭兼顧、兩全其美,往往可能心有餘而力不足。

把農村的幼兒園從小學中剝離出去,和其他階段的學校一樣,有獨立的園舍,配備專門管理人員和師資,讓幼兒園有尊嚴地辦學,才可以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當然,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應當設置相應的專業的管理指導、評價機構。

幼兒園和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樣,都是人生的一個獨立的教育階段,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教育特點,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教育任務。城裡的幼兒園獨立辦學,農村幼兒園怎能一直淪為“附屬”?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環境下,希望農村幼兒園能抓住這個良好的歷史機遇強大起來。只有不讓農村幼兒園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農村幼兒園的辦園水平才可能一天天好起來。

這樣肯定會增加幼兒園的辦園成本,但為了振興鄉村教育,為了鄉村幼兒今天的快樂和明天的幸福,這樣的智力投資是是非常有價值的!

(作者為河北教師)

(南方週末App“Hi,南周”欄目期待您的來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