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这种“被爱遗忘的角落”,如何“自强”起来?

农村幼儿园这种“被爱遗忘的角落”,如何“自强”起来?

一位幼儿园老师在班级里为小朋友讲故事(图文无关)。(新华社记者 李博/图)

当下,很多农村幼儿园是当地小学附设的学前班,由当地小学统一管理,学校领导往往只注重小学的办学效益,对幼儿园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幼儿园成了“被爱遗忘的角落”。

幼儿园的教师大都是从小学“淘汰”下来的“问题教师”,要么专业素质偏低,教学质量较差;要么年龄偏大,身体不好。偶尔调进一个专业教师,学校只要发现该师素质不错,有发展潜力,随时“提拔”到小学任教。

如果学校出现校舍紧张或师资短缺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幼儿的大、中、小班合到一起,牺牲幼儿园教育的利益,用节省下来的教室或师资来解决学校的燃眉之急。

幼儿园收上来的保教费,本来应该大部分用来改善办园条件的,可很多学校都拿去补充小学的办学经费。幼儿园基本的设施、活动空间、玩具教具保障不了,园舍环境也多年得不到改善。幼儿园成了为小学创收的“三产”机构。

学校领导把绝大部分精力用在小学的管理上,园本教研、园本培训几乎没有。那些从小学调过来的老教师,虽不专业,也得不到应有的培训。偶有国培计划,由于园里教师“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不是赶在假期,也很难派出去学习。很多学校对幼儿园没有别的要求,只求别出现安全事故。

幼儿园本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可教师们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又缺乏培训与专业引领,加之普遍年龄过大,很难带领孩子开展起丰富而有趣的活动。幼儿园教育基本就是小学化。幼儿每天的活动变成了认字、学拼音、算算术。更有甚者,有的小学还鼓励幼儿教师这样教,美其名曰:为了做好幼小衔接。有的幼儿园每年暑期还举行幼儿毕业考试。幼儿有了个结业成绩,一是迎合了家长的心理,给家长有个交待;二是摸清幼儿知识学习的底子,为一年级任课老师将来“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总之,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均向小学倾斜,幼儿园几乎成了“后娘养的”,办园设施落后,办园宗旨偏离,办园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一是改变学校领导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对幼儿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学校建立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机制;二是幼儿园“自强自立”,独立办园。

实施第一种举措,可能效果不大。就是学校领导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但由于学校资金有限,领导职数少,而且又不专业,做到两头兼顾、两全其美,往往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把农村的幼儿园从小学中剥离出去,和其他阶段的学校一样,有独立的园舍,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和师资,让幼儿园有尊严地办学,才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当然,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当设置相应的专业的管理指导、评价机构。

幼儿园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样,都是人生的一个独立的教育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教育特点,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教育任务。城里的幼儿园独立办学,农村幼儿园怎能一直沦为“附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下,希望农村幼儿园能抓住这个良好的历史机遇强大起来。只有不让农村幼儿园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才可能一天天好起来。

这样肯定会增加幼儿园的办园成本,但为了振兴乡村教育,为了乡村幼儿今天的快乐和明天的幸福,这样的智力投资是是非常有价值的!

(作者为河北教师)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