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之光」照亮強軍征程——武警某部4個榮譽中隊紅色基因解碼

點擊上方“人民武警”可訂閱哦!

“兴国之光”照亮强军征程——武警某部4个荣誉中队红色基因解码

◆ ◆ ◆ ◆

“興國之光”照亮強軍征程

——武警某部4個榮譽中隊紅色基因解碼

◆ ◆ ◆ ◆

1936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來到陝北。採訪中,他從毛澤東打滿補丁的衣服、朱老總用馬尾毛做的牙刷、彭德懷用降落傘做的背心、林伯渠用繩子纏著一條腿兒的眼鏡中,看到了一種獨特的力量,他把這種力量稱作“東方魔力”,並斷言這是中華民族的“興國之光”。

歲月不居,滄海桑田。幾十年來,這種“興國之光”已成為我黨我軍薪火相傳的紅色血脈。多年的實踐反覆證明,我黨我軍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紅色血脈的賡續傳承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武警部隊某部歷史厚重,其前身為八路軍120師獨立第1旅,參加過百團大戰、黃土嶺戰鬥、齊會戰鬥,解放戰爭時期成為第一野戰軍主力部隊之一。八十餘年風雨征程,這支部隊的戰鬥足跡遍佈大江南北。是什麼支撐一茬茬官兵闊步前行?深秋,記者走進這支英雄部隊,探尋孕育其茁壯成長的紅色血脈。

“兴国之光”照亮强军征程——武警某部4个荣誉中队红色基因解码

汩汩流淌的紅色血脈,鑄就的“鐵心跟黨、愛民為民、能征善戰、勇往直前”的“紅一連”連魂,成為新一代官兵在強軍興軍偉大征程中勠力前行的力量之源——

愛民初心永不變

【歷史鏡頭回放】1943年春天,日軍對陝甘寧邊區的周邊發起瘋狂“掃蕩”,八路軍奮起抗敵,紅一連(現武警某部機動三支隊一中隊)負責掩護三里溝村的群眾轉移,一排31名官兵殿後。下午3時許,埋伏在樹林裡的戰士李希發現日軍一個70多人的整編中隊正沿著群眾轉移的路線行進,如果不及時阻攔,群眾就會慘遭毒手。排長劉斌當即決定:主動與敵人戰鬥,把敵人吸引過來,為群眾轉移贏得時間!激烈的戰鬥就此打響,一排戰士邊打邊向左後方撤退,逐漸把日軍引離了路線,為群眾轉移爭取了寶貴時間,可是一排官兵因此陷入敵人包圍,而且敵人還有援軍不斷趕來。最後關頭,一排倖存的戰士聚集在一個小山坡上,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群眾安全轉移了,而一排31名勇士全部壯烈犧牲。

“兴国之光”照亮强军征程——武警某部4个荣誉中队红色基因解码

【賡續傳承直播】戰爭年代,一中隊前身連隊的官兵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愛民助民的時代讚歌;和平時期,一中隊官兵用赤誠和奉獻抒發了愛民助民的情懷。

1995年2月,一中隊奉命參加國家光纜通信工程施工,惡劣氣候的煎熬和繁重任務的壓力考驗著官兵。春天的尾巴一眨眼就過去了,酷暑的熱浪肆意襲來。6月,戰士們奮戰在太湖岸邊,有一段光纜要經過群眾的莊稼地,按照工程預案,有一個村莊的大半田地都會被佔用。

考慮到群眾的利益,一中隊官兵決定將施工路線繞著農田延伸,這一下子就多了10公里的工作量,而且還不能因此影響工期。村民們很感動,一些小夥子把地裡的活兒幹完就過來幫忙。在群眾的協助下,官兵用短短6天時間就突擊完成了任務。施工時,放炮崩起的石頭落到了田裡,戰士們不顧疲勞,到田裡把碎石一塊塊揀出來。有的地段路基墊高後,引水發生困難,戰士們就給群眾埋管引水或者另打新井。實在不得已佔用了一些耕地,戰士們就利用休息時間搬石頭、運泥土,為村民“造田還地”。

到了7月,施工地區發生旱情。一中隊官兵自覺開展“愛民節水”活動,每天兩個人合用半盆水洗臉、洗腳,然後再用來拌水泥。旱情愈發嚴重,戰士們每天到十幾公里外的地方去拉水,而把井水讓給百姓。當地群眾說:“光纜修到哪裡,官兵就把好事做到哪裡!”在這一年,當地政府將“軍民共建模範單位”的牌匾授予了一中隊。

一輩傳一輩,一代接一代;紅色勝利花,永遠開不敗。幾十年過去了,一中隊數次轉隸,單位番號在變,但不變的是強烈的“為人民服務”宗旨意識。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熔鑄的擁政愛民好傳統,成為新一代官兵在強軍興軍偉大征程中勠力前行的力量之源。

“兴国之光”照亮强军征程——武警某部4个荣誉中队红色基因解码

89本黨支部會議記錄本成為中隊“史記”,武警某部特戰二支隊五中隊將批評與自我批評作為克敵制勝的銳利武器,在拓寬軍事民主的渠道中走向輝煌——

一顆紅心永向黨

【歷史鏡頭回放】武警某部特戰二支隊五中隊保存完好的1952年至今的89本黨支部會議記錄本,堪稱一部編年體的“支部建設史”。走進中隊榮譽室,擺放在最顯眼位置的是一摞摞封皮發黃、略顯陳舊的黨支部會議記錄本。記錄本上在1965年5月7日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民主生活會上,一名叫唐國光的戰士黨員對剛剛調入不久的黨支部書記黨佔國提出批評:“你整天不和戰士玩在一起,繃著個臉,這個問題你應當重視和反思。”普通黨員毫不留情的批評,讓第一次參加民主生活會的黨佔國面紅耳赤。他後來在日記裡寫到:“那次批評後,我曾悄悄跑到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當時那麼辛苦,我對戰士嚴格一點,戰士還說我態度不好,當時我不理解。但過後很多人都對我提出了這個意見,有幾位領導也提醒我要引起注意,認真想想確實如此,就及時改正了。”

“兴国之光”照亮强军征程——武警某部4个荣誉中队红色基因解码

【賡續傳承直播】無論是黨員幹部還是普通黨員,只要出現問題,都要受到批評教育。其中,對黨員幹部的批評更為尖銳,五中隊黨支部現任正副書記都有這樣的經歷。

2016年4月,中隊黨支部書記金黃磊的家屬來隊。一天,他回到家中,歸隊時超過了規定時間。在隨後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上,黨支部成員當面鑼、對面鼓地對他提出嚴肅批評:“作為黨支部書記,應當帶頭遵守一日生活制度,不能因為家屬來隊就放鬆要求。”金黃磊誠懇接受了批評,主動在中隊黨員大會上作了檢討。

“我們要把黨支部會議記錄保存好,留給後來人。談成績,一代更比一代強;談教訓,前人臉上長了麻子,後人臉上就不會再生窩窩。”翻開1956年黨支部會議記錄本中的一頁,時任黨支部書記陳學德說過的一段話,或許就是中隊這個傳統的由來。

任何傳統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都有時代印記,如果抱著傳統不發展、拘泥歷史不創新,就可能將寶貴財富變成沉重包袱。時至今日,這些跨越了66年的黨支部會議記錄本,早已成為中隊的傳家寶。在新時代強軍征程中,中隊黨支部在傳承紅色血脈中始終注重與時代發展對接,編印了《黨管幹部故事集》《批評與自我批評20例》等小冊子,經常組織黨員幹部展開學習和討論,激勵官兵自覺珍惜榮譽、繼承傳統。在中隊有據可查的3989次會議中,有600多次涉及黨員幹部教育管理的內容。中隊總結保留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戰地黨小組會”“紙條提醒”等黨管幹部的經驗做法和生動事例,成為教育和薰陶黨員幹部的寶貴精神財富。

風雨歷程中,五中隊66年民主建隊成為所在部隊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亮點。連續30年先進、30年安全無事故……無數殊榮的背後,堅強的中隊黨支部發揮著克敵制勝的戰鬥堡壘作用。中隊黨員幹部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形成了一級帶一級的生動局面。

“兴国之光”照亮强军征程——武警某部4个荣誉中队红色基因解码

一個戰鬥集體一旦注入血性,就會激活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因子。武警某部特戰二支隊九中隊“戰鬥英雄班”因使命而榮光、因責任而凝重、因擔當而神聖——

赤子之心寫輝煌

【歷史鏡頭回放】1948年4月26日,國民黨軍隊佔領東西交通樞紐寶雞,與我軍形成軍事對峙。我獨一旅二團三營九連(現武警某部特戰二支隊九中隊)二排副排長郭日福率領六班戰士在西關守橋。5時,郭日福發現敵軍搶佔西關城樓的行動後,迅速帶領戰士們爬城攻擊。他們從3米高的橋頭跳下,利用城下死角迅速接近城牆拐角。戰士申長清登上5米高的城牆,然後用繩子將班長孫月焦和戰士姬柳祥拉上城頭。這時,敵一個班上了城樓,還沒反應過來,兩個敵兵就被申長清、姬柳祥擊斃。這時,城垛上的敵機槍手正要架槍射擊,也被孫月焦投出的手榴彈炸倒。在郭日福的指揮下,六班迅速佔領城樓,保證全營戰友衝進城內,順大街擊潰敵人。在隨後的戰鬥中,六班屢建奇功,被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授予“戰鬥英雄班”稱號,被陸一軍授予“西進行軍模範班”稱號和“寶雞登城第一功”錦旗。

“兴国之光”照亮强军征程——武警某部4个荣誉中队红色基因解码

【賡續傳承直播】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九中隊六班隨所在部隊千里機動趕赴災區。5月15日深夜,經過近50個小時的長途機動,他們來到災區都江堰,還沒來得及卸下背囊,就接到上級緊急命令:向受災最嚴重的映秀鎮運送食品和醫療物資。

當時,通往映秀鎮的公路已因嚴重扭曲變形而無法通行。六班戰士隨大部隊乘衝鋒舟沿狹窄的岷江河道逆流而上,他們冒著餘震和飛石,經過4個多小時的行進,於凌晨5時到達距映秀鎮5公里的簡易碼頭,開闢了第一個物資裝卸點,為即將開始的大規模輸送物資行動奠定了基礎。16日上午,在進入映秀鎮的道路斷絕、餘震頻發的惡劣條件下,六班戰士在班長黃健濤帶領下翻越一座又一座懸崖峭壁,步行20多公里,把第一批物資運送到映秀鎮,為災區群眾提供了物質保障。

當天下午,戰士們在返回途中經過317國道一塌方路段,這裡坡度達70多度,下面是滾滾岷江水,150多名被轉移的群眾不敢前行。黃健濤和全班戰士自覺排成一列,站在最危險的塌方路基邊沿,讓群眾從內側安全通過。從16日至25日,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不顧危險,採取水上舟艇輸送、陸路徒步背扛、山路接力傳遞等方式,向映秀鎮、水磨鎮和白樺鄉等重災區運送了數萬件食品、醫療器械及藥品,為災區人民開闢了一條“震不垮的生命通道”。

“兴国之光”照亮强军征程——武警某部4个荣誉中队红色基因解码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流傳於武警某部機動三支隊十三中隊的一個個前輩不怕流血犧牲的戰鬥故事感天動地,成為官兵續寫輝煌的強大引擎——

必勝信心氣如虹

【歷史鏡頭回放】1944年10月,紅七連(現武警某部機動三支隊十三中隊)在解放運城的戰役中擔負主攻任務。面對敵人大量的碉堡工事,他們久攻不下,連長謝佔彪決定正面佯攻牽制敵人,自己帶領一班趁夜色迂迴敵後,打掉敵指揮所和軍火庫。茫茫夜色中,謝佔彪和一班12名戰士悄悄到達目標區域前沿隱蔽。等到敵人大部分兵力被吸引到正面後,他們開始行動,由一班班長帶領3名戰士去炸敵軍火庫,其餘人員跟隨謝佔彪去拔掉敵指揮所。拔掉敵指揮所後,謝佔彪見敵軍火庫還沒有被炸掉,又帶兩名戰士發起攻擊。兩名戰士相繼犧牲後,他抱起炸藥包衝了上去。隨著陣陣巨響,敵軍火庫成為一片火海。敵人指揮中斷、軍火庫被毀,5個小時後,運城被我軍解放。謝佔彪在爆炸中英勇獻身,一班除一名重傷員外其餘全部犧牲。謝佔彪和一班戰士用生命和鮮血完成戰鬥任務的壯舉,一直激勵著一茬茬官兵不畏強敵、攻堅克難。

“兴国之光”照亮强军征程——武警某部4个荣誉中队红色基因解码

【賡續傳承直播】2016年6月底至7月初,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連續的強降雨導致蘇皖地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7月3日凌晨,十三中隊駐地遭受洪澇災害,官兵受命參與搶險救災。火速趕到受災嚴重的徐舍鎮後,官兵分成兩路,一路深入村莊搜救被困群眾,一路扛運沙袋加固加高堤壩攔截洪水。經過21個小時不眠不休的奮戰,他們出色完成搶險任務。

7月8日,部隊接到馳援安徽蕪湖抗洪搶險的命令,十三中隊官兵再次隨部隊出征。一路上,房屋被淹、良田被毀的場景讓官兵心急如焚。“視災情為命令,把受災群眾當親人!”發自血脈的戰鬥意志凝聚起巨大力量,激勵著官兵不懼犧牲、不畏疲勞,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擊洪魔、救助受災群眾的行動中。當時,南陵縣仙女壩大堤面臨潰堤危險,數萬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官兵們喊響“寧脫三層皮,不失半寸堤”的口號,不顧長途機動帶來的疲憊,跳下運兵車就投入戰鬥。他們連續奮戰15個小時,裝運沙袋1萬餘個,終於將險情排除。

7月10日,回到駐點的十三中隊官兵剛剛進入夢鄉,就被緊急集合哨音驚醒,上級命令他們連夜趕到200公里外的廬江縣同大鎮搶險。夜幕中,官兵們迅速登車前行,於凌晨4時到達任務區域。他們下車即行動,打固定樁、壘沙袋、挖導滲溝、清理樹障,與洪魔展開殊死搏鬥。天亮了,戰鬥繼續,有“拼命三郎”之稱的下士王盛輝,為排除大堤上的障礙,在40攝氏度高溫下手持油鋸伐樹,從8時一直幹到13時,終因中暑暈倒。到地方衛生院搶救後他慢慢醒來,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問“管湧堵住了嗎”。

作者:肖福恆、錢潤澤、塗敦法、萬方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