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雙胞胎」城市,名字相反不同省,其中一個是茅台的故鄉

我國的城市很多,每個城市的名字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與故事。而我國也有一些地方的名字重合,不但給我們帶來一些調侃額樂趣,還會使得去遊玩的人弄混,給遊客們增加了一些麻煩,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兩個城市,它們的名字並不是重名,而是相反,就像雙胞胎一樣,而且還在不同的省份,經常有人弄混。

中國“雙胞胎”城市,名字相反不同省,其中一個是茅臺的故鄉


這兩個城市分別是貴州的仁懷和山西的懷仁。這兩個城市名字中的漢字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順序顛倒了,而且讀音也是相同的,還在不同的省份。但在我們在讀書和看書的時候會有一種慣性,就是在讀同一行文字時,只要這句話中沒有錯別字,有可能會不按照順序來讀,進而容易將其搞混,所以很多人會受到這種的慣性影響,分不清這兩個城市。

中國“雙胞胎”城市,名字相反不同省,其中一個是茅臺的故鄉


貴州仁懷

貴州仁懷市處在貴州省的西北部,赤水河的中游,是黔北經濟區與川南經濟區的連接點,是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戰鬥的地方,同樣也是馳名中外的國酒茅臺酒的故鄉,被認為是”中國酒都”。仁懷早在商都就應經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歷史很是悠久,是一個多民族的集居地,有著9個民族,全市的幅員面積達到1788平方公里。

中國“雙胞胎”城市,名字相反不同省,其中一個是茅臺的故鄉


仁懷自古以來就是“川鹽入黔、商賈雲集”的地區,隨著國家的政策支持和自身發展,近年來的經濟呈現增長的趨勢,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仁懷市在2017年的GDP達到近600億元,比往年有了很大的進步,是一個有潛力地區。仁懷茅臺是貴州1的省級風景名勝區,也是黔北旅遊資源富集的地區之一,因紅軍在此四渡赤水成為了國家的重點紅色旅遊區域;在這裡還能夠欣賞參觀國酒的製作過程和相關的文化。近年來,旅遊也成為成為了仁懷市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雙胞胎”城市,名字相反不同省,其中一個是茅臺的故鄉


仁懷市常年都排在全國的百強縣的行列,在貴州縣級的行列中更是長期處於第一名,而且還有名酒茅臺的助力,相信在未來肯定會發展越來越好的。仁懷市有一座國酒的文化城,裡面的藏品豐富,聚集了很多古今酒文化,還彙集了數千年中國釀酒歷史,是為國內第一,世界少有。這裡的紅色文化深厚,是個著名的紅色旅遊區;還有一些古鹽道的奇秀險峻的峽谷風光,這些資源都讓仁懷變得更加美好。

中國“雙胞胎”城市,名字相反不同省,其中一個是茅臺的故鄉


山西懷仁

懷仁是由山西直轄,朔州市代管,處在山西省北部,桑乾河的上游,總的面積有1234平方公里,與上海的浦東新區的面積差不多,常住的人口為40多萬。懷仁在歷史上是屬於大同的,直到1993年才被劃入朔州,雖然是縣級市,但經濟的實力不弱,在2017年懷仁的地區而定生產總值達到225.5億元,在山西所有的縣級市的排名中是位列前茅的,可見它的潛力還是很大的,跟仁懷在貴州的縣級市裡的地位很類似,發展不會太差。

中國“雙胞胎”城市,名字相反不同省,其中一個是茅臺的故鄉


懷仁的歷史也很悠久,在夏商時期就已經有所記載了,它的地理位置優越,高速鐵路、公路在這裡發達,而且距離大同的民用機場僅為30公里,出行是很方便的;現在還有高標準的生態旅遊,西山生態園林等6條的旅遊公路,看來來這裡遊玩很是方便。懷仁市還擁有著具有當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其中的懷仁旺火這個民俗文化成功入選了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雙胞胎”城市,名字相反不同省,其中一個是茅臺的故鄉


懷仁還擁有著獨特的特產,如懷仁的羊雜割是山西的一種地方小吃,懷仁的做法不拘形式,很是隨意;宋氏糖幹爐起源與宋朝,興盛於清代,工藝精湛,味道香酥而不膩,是饋贈親胖好友的特色食品。懷仁的風景名勝也不錯。有金沙灘、丹陽王墓、清涼山等,有興趣可以來此遊玩。

中國“雙胞胎”城市,名字相反不同省,其中一個是茅臺的故鄉


這兩座城市除了名字分不清外,在省內的經濟地位也有點相似,不過在其餘方面是各有特色的。其實在我國還有很多這樣的“雙胞胎”城市,你們知道哪些呢?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