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創居然推出一款「宋式」產品線

昨天,融創在上海發佈三款中式產品線,「後果」相當嚴重。

以一抹抹黑白色調的中式屋簷為主題,一批「九宮格黨」在朋友圈大面積主動洩露身份,刷屏熱度甚至覆蓋掉同日融創對萬達文旅管理團隊的收購大新聞。

據說現場也十分火爆,很多地產品牌總監與同行希望前來看看,但是來的太晚座位不夠甚至沒法進場。

更有人評價說,這是本年度地產界「最佳」活動現場。

在我的記憶裡,融創行全集團研發之力,一次性主推三條中式產品線,尚是第一次。

三款產品線,分別是桃花源系,雅頌繫與宜和系。

前者是經典高端款,為人所熟知,而宜和系偏向現代中式,唯有雅頌繫被喚作「宋式」,取中國歷史上文辭最盛、最偃武修文的宋代為背景,諸多靈感由此發酵。

融創的中式產品系研發自2012年,當時正是融與綠合作蜜月之際,第一個代表作便是蘇州桃花源。那個煙雨金雞湖畔的超級頂豪中式作品,由融創操盤,但技術班底乃是綠城底色。

歷史往事如煙,但不能否認的是,當年融創力主蘇州地塊走中式定位,遂有蘇州桃花源的驚豔面世,它也確實成為融創日後在中式產品線上展現宏大格局的第一個起點。

在行業裡,綠城是中式最早的旗手。但是,中式並不是綠城的專利。過去六年,從泰禾到融創,一批新玩家,都在懷揣著熱情與資本加入中式戰局。而隨著職業經理人在整個行業裡的輪轉流動,產品營造經驗,得以共享於整個行業,彼此的競爭,也讓中式營造水準越來越高,受益的是所有人。

有一些人覺得,融創的中式故事,起點受益於融綠合作,它今天大講特講中式產品線的情懷與願景,其「合法性」似乎並不夠。

但是,這是一個需要克服的心理。

對於融創而言,過去六年,它的付出同樣值得肯定,此刻能坦然面對歷史的因緣際會,懷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抱負,也一定會構成它未來前進力量的來源。

談到中式產品線,我不是專業出身,但是,這麼多年看下來,我覺得,人們通常大約是通過幾個側面來評價它的,分別是:

1,審美;

2,主視覺;

3,材料;

4,工藝;

5,園林。

假如脫離了這幾個側面來海聊中式之美,專業出身的人會寫的特別晦澀,而不專業的人,只能一味去誇你的圖片P的好。如果大家不在一個頻道上,自然談不出高度的共識。

中式產品給很多人的感受是,似曾相識。如果給你一個話筒談談幾個中式產品之間的最大差別,很多人在拽完一些名詞術語後,大概就「無話可談」了。

這種尷尬背後,有它的必然性。

中式產品的高下,是一個系統工程,高或低,往往不是幾個硬裝配置、石材或瓷磚、以及設計師是否大牌等因素來決定,對中式產品的評價,特別「唯心主義」,它講究意境、審美、匠心、工藝等,而這些因素通常不像數字清單那樣容易去評價。

融創此次推出的三大中式產品線,個個都有精神原型。

最高端是桃花源系,走明清年代風格,它在上述五個層面必須展示低調的奢華與過硬的功夫,除此之外,還必須加上一個地段的最苛刻條款;

最現代是宜和系,在外觀審美與主視覺形象上,它有著大量的中式視覺元素,飛簷、屋脊、圍牆與顏色,構成中式審美。但是,它在材料的運用上,卻賦予設計師非常大膽發揮的空間。

融創總裁汪孟德親自上臺舉例。他說,在融創杭州蕭山項目中,運用鋼拉鎖、吊掛鋁合金木紋轉印仿木杆件,設計出了半透明的簾幕,模仿的就是傳統建築中的百葉垂簾;而在重慶國賓項目中,建築外部則設計了一個金屬網幕簾,創造出中式大屋頂的美學意境。

這三大產品系中,最受關注的則是「宋式」雅頌繫。

如果說早期的桃花源還帶著綠城的痕跡,宜和系還是一種中式與現代的改良版,那麼,我個人最關注的是宋式雅頌繫,它更原汁原味,是一款原創IP。

它的原創難度最大,模仿樣本幾乎沒有,需要融創的原創團隊從數百篇宋詞與古畫當中去汲取宋代建築形象。但是,正因為難度大,才凸顯了這個產品系背後的功力。

隨著它不斷兌現到項目,假以時日,也足以讓融創在兩大對手那裡贏得尊重:一個是中式產品的旗手綠城,另一個是中式產品的新貴泰禾。

昨天,融創總裁汪孟德做了兩個表態。

他說,一,未來融創低密度的地塊,絕大部分都可能選擇中式產品形制;二,融創將成立專門的中式設計院。

融創為何突然決定在中式產品上提高押注?

我的看法很簡單。

一,對當下的融創特別及時。

迄今,融創八大戰區裡,有30個城市共計42個項目,使用了中式產品。

融創的併購戰車,讓孫宏斌的籃子裡裝了很多各種規劃性質的住宅地塊。這些地塊在融創生產線上需要一款最暢銷的產品線來兌現。中式是一個最現實的選擇。

從綠城到藍城,從泰禾院子到各種TOP系,「中式風」已經妥妥是產品頂級標籤與票房保證。

事實上,對於一些郊區小鎮級別的地塊,中式產品,也是當下最有現實認同感的選擇。地產第四強——融創必須成為這裡面強有力的選擇項。

二,對未來的融創特別重要。

中式、新中式是過去500天裡的暢銷款,但未來大國自信,文化復興與認同是大概率,中式產品的蜜月期還遠遠沒有到來。

融創加碼押注中式產品線,是一個與未來的約定。

排在它前面的三個競爭對手,是碧桂園,萬科與恆大。除萬科外,碧桂園與恆大基本上還是以產品線複製為主,百盤一面,視覺效果太過於統一,令人相當苦惱。

我們如果用汽車製造業的競賽局面來看今天的房地產競爭格局,會發現,汽車遠遠比房地產的競賽更加激烈。

最明顯的證據就是,每一個品牌車企通常都有不同價位的車型,而每個車型都能在市場上找到好幾個它直接對標的車型,每一個價格區間內,都幾乎是刺刀見紅,寶馬的銷售額落後於奔馳,要麼是因為在某個價格區間內,自己的車型突然失去了競爭力,要麼是因為自己完全是一個空白。

今天汽車行業發生的競爭規律,明天必定會出現在房地產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