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永嘉這位教師放棄鐵飯碗如今他開了一家顏值爆表的美術館

10月,南塘,博山美術館開館。

博山美術館攜手三十位溫州書法家,為溫州市民和全國書法學子、藝術愛好者奉獻一場精彩紛呈的書法盛宴——“詩意南塘”溫州中青年書法提名展的開幕。現場書法名流雲集,熱鬧非凡。

素有“書法之鄉”之稱的溫州,前幾年才有了真正的民營美術館。博山美術館集藝術品收藏、投資、交易以及藝術家推廣的展館,在文藝圈內名聲鵲起,逐漸出現人們的視野中。

沉浮商海的王金祥,從一位20多年藝術品收藏愛好者,到創辦博山美術館,用自己的經營思路和策略,為溫州文化建設輸出了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和溫度。

初見館長王金祥,在閒談中,剛年過半百他笑言,前半生跨行大,經歷豐富可成書。但好多經歷卻和現在所從事的藝術沒有任何關係。

30年前永嘉這位教師放棄鐵飯碗如今他開了一家顏值爆表的美術館


30年前永嘉這位教師放棄鐵飯碗如今他開了一家顏值爆表的美術館


30年前永嘉這位教師放棄鐵飯碗如今他開了一家顏值爆表的美術館


藝術改變我“前半生”的人生觀

王金祥繫上塘浦口人。年輕時,他自稱是一個很不“安份”的人。曾當過一年的教師,因預估到今後30年的人生沒有“波瀾”,而選擇放棄了當時看來讓人豔羨的穩定工作,跑到親戚的企業裡做起生物方面銷售。

1990,他選擇去北京,成了較早的“北漂”一族,曾在中國科學器材公司工作8年,從事引進歐美等地生物、醫療器械進口設備工作,服務對象為中科院系統、教育部系統、醫科院系統等。

2000年,王金祥回鄉創業,誤入“鞋途”。當年因家人不適應北京生活,又碰上好友邀請加盟鞋企公司,於是他的人生開始第二次轉變。“從生物設備到鞋企,行業跨度很大。所謂隔行如隔山,但對我來新行業充滿著不可預知和挑戰性,讓人給感到興奮。”

在他經手那幾年,企業年產值從2000萬到過億,發展良好。後因市場風向發生變化,股東之間對公司未來發展戰略上產生分歧,身為總經理他頓感身心俱疲,決然地退股。

退股後的王金祥開始挑戰新領域,做起虛擬銷售,建立自己鞋品牌,只做銷售,不做生產。他花了1180萬拿下了青島雙星有百年曆史老品牌的“6年時間”的商標許可,被全國各地媒體熱捧,本人更被稱為“懸念高手”。

“回顧前半生,從事行業之多,起伏之大,經歷可謂豐富波瀾。”王金祥在沉浮商海期間,卻因一場飯局而改變了初衷。

出差北京的王金祥,約見到了七八年未見的好友。一桌朋友,缺席兩位。“身邊倆好友的離世帶給我了很大的觸動,改變了我原有的價值觀,開始思索到底人生什麼事情最重要,到底什麼樣的人生才更有意義。”王金祥說,最後他給出的答案,就是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幹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30年前永嘉這位教師放棄鐵飯碗如今他開了一家顏值爆表的美術館


王金祥


“文化會有特有的魅力,吸引著我。藝術這塊不管你懂不懂,很少有人會排斥文化藝術,拒絕藝術之美”。在北京那段時間,因為身邊的朋友對藝術品熱愛,王金祥也開始關注藝術藏品。

二十多年時間,他都沒有中斷對藝術品收藏。2004年的時候,王金祥和朋友在北京一起投資了藝術品收藏類公司。雖然他並不參與經營管理,但接觸多了,他有了自己的藝術審美以及一定的鑑賞能力。

“我一直期望建一個藝術方面的平臺,讓周邊藝術朋友、共同愛好者分享到藝術的快樂。因為我在與藝術接觸的過程是十分愉悅,藝術身上有無窮魅力,能讓人精神充實,而淡化一些物質方面。藝術可以改變人生,在我的身上可以得到驗證。”

30年前永嘉這位教師放棄鐵飯碗如今他開了一家顏值爆表的美術館


“後半生”將致力於推廣藝術文化

南塘,自古為文人騷客擇居之地。

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與南塘一見如故,留下了《遊南亭》一詩,成了溫州歷史上首位謳歌南塘的詩人。如今南塘成了溫州文化薈萃之地,一派詩意畫境。

2014年,王金祥所創的博山美術館正式入駐南塘。這是他籌備多年的心願。

四年後,博山美術館新館開館,一座臨水而築的兩層建築,約有1500多平方米的展示區。如今裝修一新的館內,共展出國畫、書法、篆刻作品150餘件。其中有張索、雲門、陳忠康、潘教勤、史從忠等30位書法家作品,筆墨揮毫、文采飛揚,他們活躍於全國書壇,對溫州當地書法文化教育有重要影響。

30年前永嘉這位教師放棄鐵飯碗如今他開了一家顏值爆表的美術館


30年前永嘉這位教師放棄鐵飯碗如今他開了一家顏值爆表的美術館


置身於這樣清新淡雅的展廳中,移步品墨,或可臨窗坐休閒區細細回味,有一種收穫,又有幾分閒適。

在博山美術館新館開館當日,陳忠康先生回憶:四年之前當王金祥與他商量要辦美術館時,當時他並不看好。但是沒想到幾年發過去,博山美術館越辦越大,著實佩服王金祥的經營思路和策略。陳忠康表示,自己是溫州人,支持溫州文化建設義不容辭。

從事藝術,辦美術館,的確不是隻有情懷才能支撐,但王金祥在創辦初期仍想著“貼錢”去做。在他看來,文化並非一朝一夕去完成,需要沉澱、積累,不是有資金就可以,需要一批懂文化的人,去經營操作。一個城市,經濟發展到最後,核心競爭力仍是文化力量。

在王金祥的規劃中,博山美術館願成為市民交流藝術的公益平臺。新館的開設,也是為了加強地方文化、藝術家以及藝術愛好者的互動。館內不僅有高規格的藝術展覽,還開設“高山景行”書法高研班,由陳忠康、戴家妙、肖文飛、李兼善等著名書法家任導師,教授歷代書法碑帖中的精要義理和書法創作經驗。另外還開設博山名家大講堂,比如邀請全國藝術、文學、自然科學等領域的精英,前來博山講學。

王金祥說,他希望能通過博山美術館這與平臺,利用自身資源,一年至少邀請5、6位全國名家來溫州,從觀賞交流到學術研討,從書法入門到各領域名師講學,一步步深入,一點點完善,讓溫州學子得到近距離的教誨,感受傳統文化,藝術魅力,讓人向善向美。

在不少文化人看來,民營藝術館發展任重道遠。博山美術館通過博山科研班、博山教育平臺,展覽+營銷模式,形成了一個藝術商業態生產鏈,從中產生了利潤,得以可持續發展,無疑是民辦藝術館運作成功代表。

部分展品


30年前永嘉這位教師放棄鐵飯碗如今他開了一家顏值爆表的美術館


30年前永嘉這位教師放棄鐵飯碗如今他開了一家顏值爆表的美術館


30年前永嘉這位教師放棄鐵飯碗如今他開了一家顏值爆表的美術館


30年前永嘉這位教師放棄鐵飯碗如今他開了一家顏值爆表的美術館


30年前永嘉這位教師放棄鐵飯碗如今他開了一家顏值爆表的美術館


30年前永嘉這位教師放棄鐵飯碗如今他開了一家顏值爆表的美術館


30年前永嘉這位教師放棄鐵飯碗如今他開了一家顏值爆表的美術館


30年前永嘉這位教師放棄鐵飯碗如今他開了一家顏值爆表的美術館


文青打卡新聖地

趕緊約起來吧!

記者 胡藝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