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天涯海角,信息都能發出來!多虧北斗的獨門絕技

8月25日7時5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兩顆北斗導航衛星,茫茫太空又新增兩顆中國“北斗星”。這次發射的北斗雙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也是我國第11、12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

之前說了北斗的定位、導航和授時功能,其實,北斗的“短報文”服務更牛!

這可是北斗的獨門絕技,GNSS俱樂部裡其他小夥伴都沒有這本事:基於北斗系統的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以及位置報告功能,可以提供全國範圍的實時救災指揮調度、應急通信、災情信息快速上報與共享等服務,極大地提高了災害應急救援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決策能力。

不過這功能要不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中出色的表現了一把,很可能就被取消掉了……因為這是北斗一代的產物,還記得北斗一代的缺點麼,定位慢,精度低,民用的話定位頻次限制在1分鐘一次,因為這個是雙向的,要跟衛星通信,衛星用戶資源有限,不能讓你頻繁佔用,所以現在我們是怎麼使用的呢,北斗一代(RDSS)定位慢我們用二代(RNSS)唄,二代是單向的,定位速度快,精度高,用北斗二代定位,用一代的短報文功能來上報自己的位置不就行了麼。

還記得前文說的“兩客一危”麼,那個就是這麼幹的,短報文服務是收費的,畢竟移動聯通發短信也要錢不是,也可以用運營商提供的SIM卡使用手機網絡來上報位置數據,但是北斗短報文的安全性和不受地域限制是其無法比擬的,有了北斗短報文服務,不管你去的是大漠戈壁,還是深山峽谷,還是茫茫大海,你的信息都能通過短報文發出來。

以漁業船舶為例,船航行在大海上要了出了突發問題要怎麼辦?茫茫大海上是沒有手機信號的,要麼使用海事衛星打衛星電話,這個可不便宜,比短報文服務費可高多了;要麼使用海事電臺給海事局,不過這玩意作用距離有限,不超過30海里。

再說遠洋漁船還好,近海小漁船上這些設備都不一定配備和維護,發生故障了也不一定能及時知道,與之相比起來,裝個北斗的接收機不僅能實現廉價的短報文通信,同時還有定位導航功能,操作容易多了,發短信跟手機也沒啥大的區別,易用性好,而且在亞太地區都能使用,我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全覆蓋,將來三代組網後就可以在全球使用了,目前全國4萬餘艘漁船上都安裝了北斗設備。北斗也累計救助漁民超過1萬人,被漁民稱為“海上保護神”。

無論天涯海角,信息都能發出來!多虧北斗的獨門絕技

在峽谷深澗,沒有手機信號的水電站工地,RNSS+RDSS組合可以讓我們監控到每輛工程車輛的位置,可以看到他們有沒有按照規定路線行駛,加上一些傳感器,我們甚至可以通過短報文知道他加了多少油,還剩多少油,抽沒抽菸……所有這些信息經過傳感器採集以後,打包通過短報文發送至指揮機,通過上位機軟件解算並顯示到監控平臺上。

驢友們想去深山無人區探險什麼的也可以搞個北斗手持終端,注意要買帶RDSS的,平時可以用來定位記錄軌跡什麼的,真遇到什麼突發情況還能發出求救信號,救你一命。

北斗短報文這項功能是不是很好用?曾經在MH370失蹤的時候,我還想如果這飛機上裝了北斗RDSS設備就好了,仔細一想這隻能報出一分鐘之前的位置也沒啥用啊,一分鐘飛機能飛十幾公里呢,該找不到還是找不到吧……但是現在想想當時還是低估了北斗系統建設的決心了:北斗三代不只保留了短報文,還提出要按照國際標準提供星基增強服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SBAS)還有搜索救援服務(SAR),這是要幹啥呢?

SBAS系統能為民用航空提供花費更低、可用性更高的導航功能,並將為航空領域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首先,通過減少通信和雷達導引,降低了空管人員的工作負擔,並且能為帶有衛星導航接收機的軍用飛機提供精密進場與著陸服務;

其次,減小飛行時間和距離,可以節省燃料,降低飛行階段的運行成本;最後,可以進一步降低機場噪聲的影響,通過高精度定位,飛機可以按預定的航線重複飛行,這些預定航線可嘗試規避城市和社區的上空,這樣就降低了飛機飛行噪聲對周邊社區居民的影響。簡單來說也就是面向民航導航用的。

而SAR(Search and Rescue)是搜索和救援服務,對北斗來說,核心就是要上報位置和發出求救指令,所以……我就說這麼多,剩下的大家自己腦補吧。期待北斗三代真的能解決掉這個民航界的難題。

工程師的心裡話

實話說,北斗的發展在有些領域都超出我們這些業內人士的想象了,也難怪大眾瞭解的不多,希望通過該文,對現階段北斗的發展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使大家擺脫對北斗導航系統的舊有認知,我們的北斗早就能用了!而且很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