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戰“疫”可圈可點 產業前景可期

北斗:戰“疫”可圈可點 產業前景可期

前不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又成功發射了一顆北斗衛星。至此,距離北斗三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完成全球組網僅一步之遙。

其實,在北斗應用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北斗的表現亦可圈可點。

近年來,北斗的價值正在多項公共事件中顯現,同時,隨著持續20年的北斗建設工程進入尾聲,北斗系統的產業應用將迎來爆發期。

疫情阻擊戰 北斗建奇功

北斗系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表現,可視作我國導航衛星產業應用的最新註腳。

“北斗系統全面融入抗疫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說。

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基於北斗系統的高精度定位設備火速馳援,確保工地

大部分放線測量一次完成,為兩座醫院迅速施工爭取了寶貴時間。

北斗:戰“疫”可圈可點 產業前景可期

北斗系統提供的高精度時空服務,助力上百架10公斤至1.5噸載重無人機將物資精準送達醫護人員手中。

北斗:戰“疫”可圈可點 產業前景可期

交通運輸部還通過北斗車載終端,向600餘萬聯網車輛持續推送疫情信息,推薦道路行駛及運輸服務信息。該終端已經入網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臺。

北斗:戰“疫”可圈可點 產業前景可期

裝有北斗系統的物資運輸車

來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官方網站的消息顯示,全國2600個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全天候高穩定性運行,服務可用性高達99.99%,為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疫情期間恰逢春耕,為了“不違農時”,山東、四川、新疆、河南等地紛紛採用北斗導航技術加持的農用機械助力春耕備耕工作。

僅在四川省眉山市金光村,一家合作社便為20臺插秧機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

楊長風介紹,後續,北斗系統將持續加大技術研發力度,與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模式,更好地服務國民經濟發展以及百姓生活。

前行20年 功能代代強

北斗在疫情期間的出色應用,離不開北斗建設水平的提升。

2000年,我國發射了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拉開了長達20年的北斗衛星發射序幕。截至目前,我國共進行了39次北斗衛星發射活動,成功將54顆北斗衛星送入軌道。

如今,北斗系統的建設再度走到關鍵歷史節點——按照計劃,今年5月份,北斗三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將發射最後一顆衛星,屆時,中國北斗將完成全球導航系統建設

隨著20年來我國衛星導航技術不斷髮展,用於組網的北斗衛星功能也越來越強大。

僅拿北斗三號系統舉例,該系統中的GEO衛星具備星基增強功能,憑藉這一功能,可助力民航飛機安全可靠地起飛和降落,還能與國外主流星基增強系統進行兼容與互操作。

北斗三號系統的另一特色是精密單點定位功能,可實現動態分米級、事後釐米級的定位服務,未來該技術有望直接推動自動駕駛行業發展,在精準農業、精準停泊等方面也大有可為。同時,由於減少了大規模參考站建設,其成本優勢也很明顯。

衛星研製技術進步推動衛星功能增多、增強。

“從北斗一號到北斗三號,我國導航衛星的用戶容納量、定位精度、信號體制都有明顯的優化、提升,抗干擾能力不斷加強。單從服務的連續性上來看,北斗三號預計單星可達到兩年甚至以上時間才出現一次下行異常的標準,較以往有了不小的提升。”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導航衛星總體室高級工程師董海青說。

北斗:戰“疫”可圈可點 產業前景可期

產業大發展 前景更廣闊

北斗的價值不斷得到印證,但其產業尚處於開端,未來,隨著北斗全球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相關產業或將爆發指數級增長。

《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顯示,2018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016億元,北斗對產業的核心產值貢獻率達80%

根據新近發佈的《北京市關於促進北斗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2020年—2022年)》,僅北京一市,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

在北京市,圍繞“北斗+”實施的七大應用示範工程已經提上日程。根據該實施方案,這些工程將涵蓋智慧城市建設多個方面。

例如,水、電、氣、熱等基礎信息獲取、動態更新可藉助北斗實現;冬奧會場館應用北斗系統,可方便觀眾快速找到對應座位;利用北斗系統,可實現全市公交、地鐵、駕車、騎行、步行等混合出行方式的“門到門”一體化“智行”服務。

北斗在智能駕駛領域也動作頻頻。2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多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的通知”,通知中多次提及北斗,可以預見北斗將在智能汽車行業大有作為

同時,隨著5G技術的快速發展,“5G+北斗”強強聯手,有望建成高精度定位系統,實現釐米級精度定位。中國一汽首席技術顧問王勁曾指出,5G時代的到來加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將為中國發展自動駕駛帶來重要機會,實現彎道超車。

北斗:戰“疫”可圈可點 產業前景可期

今年5月北斗全球系統將部署完成,但北斗建設並沒結束。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官方信息顯示:2035年前,我國還將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


圖/央視新聞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公眾號

審核/劉淮宇

監製/索阿娣

北斗:戰“疫”可圈可點 產業前景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