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父親 父親曾經在半程下艾崮匆匆走過 父親的下艾崮村

父親的下艾崮村

兄弟唐愛武在下艾崮村開發建設“夢花裡田園綜合體”,邀請我去做項目策劃推廣。為了“引誘”我,他特地在桃園種植了一片西瓜。

西瓜熟透的季節,我攜夫人去“夢花裡”摘西瓜。有位60多歲的老大哥在那裡工作,他見我辨識西瓜生熟的能力很差,就主動請纓給我幫忙挑瓜。這位姓姜的大哥是下艾崮村人,黝黑的臉上透露著淳樸善良,他一邊挑瓜一邊和我聊天,後來使勁盯著我看,又狐疑地念叨:“我怎麼越看你越像一個人呢?你和我老師長得真像!”

“你老師?他是哪裡人?”

“我老師是付莊勞模店人,叫翟世達,他以前在我們下艾崮小學教學。”

那一刻,下艾崮的空氣似乎瞬間凝固了。

“你說的正是我的父親啊!”

一字一頓的回答,臉上的淚水早已經止不住泉湧。

回憶父親 父親曾經在半程下艾崮匆匆走過 父親的下艾崮村

父親翟世達遺照

“人生長恨水長東”,不知不覺中,父親離開我已經整整25個年頭了。在這期間,我常常面對他的遺像,力圖洋洋灑灑地撰寫一篇祭文,但一直無從下筆,因為每一次的回望,帶來的都是無限的哀思和莫名的惆悵。想不到,今天竟然站在了父親曾工作多年的村莊,行走在他曾走過的小路,一股揪心動魄的思念,如同巨石入水,激起漣漪如陣,在我內心曾平靜的湖面上波光盪漾,宛然重見老父親的音容。

說起來,父親的這一生是挺坎坷的。為了上學,他曾和同村好友主父國琪、楊敬朋等人擠在村東頭主父國琪家的小屋裡,頭懸梁錐刺股。後來又背井離鄉去了郯城馬頭中學勤學苦讀,終於從風風雨雨中蹣跚走來,考上了名噪一時的大店師範學校。畢業後(推測是1957年左右),父親被分派到茶山附近的下艾崮小學任教。

下艾崮村地處茶山腹地,當時的村莊彷彿與世隔絕一般,唯一能與外界相連的是一條黃黃的沙土路,能看得上眼的,也就是烈士陵園的幾間房子。許多個晚上,都可以聽到撕心裂肺的狼嚎聲。

父親當時剛剛結婚,初到這個距離家鄉近百里的地方工作,內心也是極不情願。但政令如山,想要魚躍龍門吃上“國庫糧”,就只能收拾行囊遠離家鄉。為此,我那打了一輩子鐵的爺爺,還傾其所有為剛工作的父親買了一輛“大國防”自行車。

父親淳樸正直,為人忠厚本分,來到村裡後,很快就入鄉隨俗,和下艾崮村民相處得很融洽。當時,在烈士陵園看門的“老革命”姜兆欣大爺對父親很照顧,家裡做個渣豆腐啦,下個麵條什麼的,都會喊父親去他家吃飯。

母親劉芳,也會經常跋山涉水去看望父親,當時他們也曾吃住在姜兆新大爺家,大爺還親切地喊母親“老劉”。

回憶父親 父親曾經在半程下艾崮匆匆走過 父親的下艾崮村

母親劉芳遺照

父親很快地適應了山區的生活,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充實一些,他在住處養了幾隻雞,為的是能讓雞蛋來調劑一下自己單調的生活。當母親有身孕後,父親也捨不得再吃雞蛋了,開始積攢下來,打算送回家裡給母親補養身體。

比父親小三歲的大表叔王興貴是個能人,那時候就知道走街串巷做生意,他也經常會去下艾崮看望父親。聽父親說,有一次大表叔去他那裡借自行車騎,父親便讓大表叔將積攢下來的十幾個雞蛋給我母親捎回去。但因為當時道路崎嶇泥濘,大表叔在路上摔了幾個倒,到家後雞蛋都摔碎了,也不能送給母親了,他就讓我舅姥娘也就是他母親,把包裡的碎蛋殼撿出來,再切上個南瓜,燉了滿滿一鍋雞蛋南瓜湯打了一個牙祭。

大表叔說,下艾崮村有位村民叫姜良山,每年都會將家裡的花生打上兩缸油,但當地家家戶戶都種花生根本賣不掉。父親就讓大表叔幫忙,在付莊給聯繫賣包子的商戶,幫姜良山賣花生油。每次去付莊賣花生油,姜良山都要推著獨輪車走上兩天一夜。

在我大哥兩歲的時候,父親終於調回付莊教學,丟掉了那份寂寞和孤獨。但那些年的顛沛流離,卻讓他的足跡踏遍了下艾崮的每一寸土地。他把一生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下艾崮,獻給了下艾崮的教育事業,也收穫了數不清的如老薑大哥一樣的學生。

回憶父親 父親曾經在半程下艾崮匆匆走過 父親的下艾崮村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是嚴謹而又嚴肅的。他不拘言笑,每每在一起,他總是要教我念那些繞口的文言文,或者出一些課本沒有的算術題讓我做。直到1985年我到沂蒙化肥廠工作,和姜兆欣大爺家的姜修才大哥成為工友,才聽父親再次說起下艾崮的故事,講起他那段曾悽苦但充滿溫情的人生第一份工作。

如今,我又走在下艾崮幽幽的小路上,看著依稀的人群在我面前匆匆而過,就像看到父親推著“大國防”,遠遠地向我投來親切的微笑,容顏如昨。淚眼朦朧中又回到從前,我站在勞模店村口,在父親的注視下,翻著他自行車車把上的黑皮包,黑皮包裡永遠都會有我喜歡的白麵卷子……

失去以後才明白,黑皮包裡的白麵卷子是父親從牙縫裡擠出來的,那不是一般的美食,那是沉甸甸的父愛。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許多年以後我才明白,我欠父親的太多太多,窮盡一生也還不完。每當我深處他鄉異國,一閉上眼,就會有一種感覺:如果父親母親能和我同行,那將會是如何的完美和充實!

二十五年如一瞬,彈指一揮,無聲無息。我一遍遍沿著父親的足跡慢慢走著,從勞模店到下艾崮的距離,和父愛一樣綿長……

2018年10月31日星期三夜

感謝著名作家馮瀟、兒子翟一鳴為本文校對。

回憶父親 父親曾經在半程下艾崮匆匆走過 父親的下艾崮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